船舶

搜索文档
船说:全新的开始,全新的面貌
2025-07-16 14:13
跟大家一起来汇报这一次的传说的新的系列那么叫做全新的开始和全新的面貌因为昨天晚上我们也看到中国传播两个公司都做了预告因为整个业绩是超过我们和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那么上半年其实中国传播实现了飞沐经济润28到30亿同比是一个翻倍增长 那么单Q2实现了17到20亿的业绩那么这个是超过我们预期中国重工上半年实现了15到18亿的业绩同比是一个接近两倍的增长扣分是13到16亿单Q2实现了规模10到13亿的业绩所以说把中国长毛和中国合在一起看的话上半年是实现了接近50亿的业绩水平Q2其实合在一起也接近实现了将近有30多亿的业绩水平所以整体来看应该说业绩水平应该是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那么我们也算了大概测算一下中国船舶跟中国的经济率其实在上半年那个阶段中国船舶的经济率基本上达到将近Q2%到10%的经济率水平了中国众工也超过6个点经济率了所以整体来看船舶性经济率终于回到了5到10个点的区间甚至逼近10个点的附近了所以说现在来看我认为船舶跟两三年前我们推荐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在于说利润终于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爆发的阶段爆发主要是由经济率的驱动所导致的 所以大家会看到为什么Q2越级超过Q1的大的预期核心是因为Q2经营率相比Q1都 ...
银行放水+出口爆单!A股变盘信号已拉响,散户必看3大转折点
搜狐财经· 2025-07-16 12:01
中国经济脉搏:数据狂飙与股市迷局 一、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与全球视野 一改往常,我们先将目光聚焦于宏观调控的微妙之处。央行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仿佛一记重拳,震撼市场。企业贷款利率的历史性下探,低至3.3%, 房贷利率更是触及3.1%的冰点,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以百万元房贷为例,每月月供可节省数十元,虽看似微小,但汇聚起来,便是对民生的一大福 音。 货币政策方面,M2货币供应量在上半年已突破330万亿大关,社融增速逼近9%,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空前,宛如"甘霖普降"。央行高层亦公开表态,强调在 中美利差收窄、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的背景下,外资回流是大势所趋。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已扩容至8000亿,绿色贷款余额更是同比增长25%,显示出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坚定支持。同时,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已 超过26.5%,成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工具。尽管如此,政策工具箱并未见底,市场普遍预期降准的可能性超过65%,静待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 二、出口数据的"逆风飞扬"与风险应对 与此同时,外资却逆向扫货,主权基金大举买入科技股,贝莱德高呼"反弹才刚刚开始"。机器人板块异军突起,中大力德涨停,宇树科技老板甚至受到高 ...
特朗普的政策奏效了?中国造船业订单量减少,韩国捡漏成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57
特朗普对中国造船业的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由中国企业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最初拟定为150万美元,后调整为浮动费率 [1] - 该政策导致国际船东对向中国造船厂下订单变得谨慎,许多客户转向韩国 [1] - 韩国在全球船舶订单中的市占率从去年的14%上升到30%,中国则出现下滑 [1] 美国造船业的现状 - 美国造船业长期萎缩,产能和技术无法承接大规模订单,未获得多少订单 [3] - 特朗普的政策未能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反而让韩国受益 [3] - 日本和欧洲也获得部分订单 [3] 韩国造船业的优势与应对 - 韩国三大造船巨头(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在2025年上半年订单上涨 [3] - 韩国在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 [3] - 韩国政府扩大对造船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低息贷款和出口信用担保,并加速推进环保船舶技术研发 [5] 中国造船业的应对策略 - 中国造船业试图通过降价和延长付款周期留住客户,但美国政策仍让船东观望 [5] - 国内船厂转向军用船舶和高端特种船市场,例如中远海运集团承接多艘大型破冰船订单 [5] - 加大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弥补欧美市场损失 [5] 全球造船业的长期趋势 - 全球经济增长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贡献,将带动航运船只需求 [7] - 中国加速推进绿色船舶和智能造船技术,试图以创新突破封锁 [7] - 韩国凭借先发优势巩固地位,美国若无法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制造业回流"恐难实现 [7] 政策博弈的市场影响 - 特朗普的政策导致中国受创,美国未直接受益,韩国意外捡漏 [9] - 单边制裁重塑市场格局,让第三方渔翁得利 [9] - 未来竞争取决于适应全球规则变化的能力,而非政策口号 [9]
IMO新规将深刻影响船燃市场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10:00
未来十年石油基船用燃料成本将翻倍、消费占比大降 近日,全球最大船舶工程企业之一的芬兰瓦锡兰集团首席执行官哈坎・阿格内瓦尔表示,受国际海事组 织(IMO)即将实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新规影响,未来10年内石油基船用燃油成本将翻倍,这将深刻改变目 前船舶燃料市场的游戏规则。 新规更改船燃游戏规则 根据普氏船用燃油成本计算数据显示,5月新加坡市场最常见的船用低硫燃油(VLSFO)平均到岸价为 504.35美元/吨,而含24%废食用油甲酯(UCOME)和76%VLSFO的B24生物混合燃料平均到岸价为713.84 美元/吨。新规的实施将使两者的实际价格发生改变。挪威船级社(DNV)数据显示,目前全球99%的船舶 为传统动力船,仅能使用生物柴油(如UCOME)和石油基船舶燃油。不过未来几年,随着新规实施,这 一比例预计下降,将有更多采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投入运营。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预计,2050年石油和 液化天然气在全球船舶燃料消费中的占比将降至56%,远低于当前的98%。 转型路径有多重选择 IMO预计,将从2035年起进一步收紧船舶燃料温室气体标准,最终目标是2050年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 阿格内瓦尔认为,在这一背景下,航 ...
中船系Q2业绩预告超预期,6月新船订单环比增长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船舶行业 - **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恒力重工、新 ST 松发、恒立中工、中集安瑞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船舶板块业绩出色,成为业绩期避风港,2025 年中报显示重点公司业绩亮眼,如中国船舶半年报预告利润在 28 亿 - 31 亿之间,单季度利润在 16.7 亿 - 19.7 亿之间,高于预期;中国重工大幅增长;中国动力二季度利润在预期范围内 [1][2][3][4] - 业绩超预期原因是高价订单交付、钢材价格回落、部分订单提前交付 [1][3][4] 2. **价格指数** - 2025 年 1 月以来新造船价格指数从最高 189 点回落至 186 点左右,6 月初企稳后环比提升,6 月底达 187.1 点,较 5 月上涨 0.42 个点 [5] - 不同船型表现分化,集装箱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2.3%,散货船、液化气船和油轮明显下跌,油轮下降幅度最大 [5] 3. **签单情况** - 2025 年一线龙头企业签单疲软,二三线企业签单量可观,如恒力重工去年 9 月手持订单约 1200 万载重吨,今年 6 月增至 2200 万载重吨以上 [6] - 原因是二三线企业扩产后有产能焦虑,降低远期床位报价;一线龙头企业排产饱和度高,倾向保持高价订单 [6] 4. **订单量** - 2025 年 6 月新船订单量环比提升至 254 万修正吨,但同比下降 81%,受 2024 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8] - 集装箱船订单同比增长 24%,其他船型订单大幅下滑 70%以上,上半年集装箱船订单占比最高达 45% [9] 5. **市场份额** - 2025 年 1 - 6 月中国占全球新造市场份额 56%居首,韩国份额从去年同期 10%提升至 30%,受益于集装箱轮订单增长 [10] 6. **航运市场景气度** - 自去年 9 月以来无明显新的景气增长点,今年中大型游轮未带来新景气周期,受油价波动、中东冲突、OPEC 减产等因素影响 [11] 7. **不同船型前景** - LNG 船因替代燃料应用和全球用量提升有较大运输需求潜力;汽车滚装船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成长空间高 [13] 8. **市场周期** - 当前新造船市场处于上行周期中的短暂下行期,由替换需求驱动,船厂扩产谨慎 [15][17] - 低拆解量使老旧船舶活跃,需求暴涨时供给端脆弱性将推高运价 [18] 9. **供需平衡** - 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一线企业因排产饱和度高不愿降价,二三线企业虽有产能焦虑但不影响整体平衡 [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联合重组方案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合并后公司体量增加,产能或提高至接近 2000 万载重吨,市盈率将得到消化 [22] 2. 6 月新船订单量由非主流类型带动,若 7 月主流类型新订单复苏,市场可能进入上行周期中的下行小周期拐点 [21] 3. 投资者可关注中国龙头企业如中国船舶,次龙头企业如新 ST 松发、恒立中工,以及业绩增长确定的中集安瑞科 [23]
中船防务(600685):业绩预告超预期,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13%-268%
浙商证券· 2025-07-15 11: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船防务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超预期,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船舶产品收入和生产效率提升、联营企业业绩向好 [1] - 船舶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行阶段,换船周期、环保政策和产能紧张共同推动,虽新增订单增速或放缓,但船价有望持续上行,集团船舶总装资产整合推进,竞争格局和效率有望改善 [2][3] - 预计2025 - 2027年中船防务归母净利润约9.0、16.6、27.0亿元,同比增长139%、84%、63%,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对应PE为44、24、15X,PB为2.1、1.9、1.7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6 - 5.4亿元,同比增长213.25% - 267.73%;扣非归母净利润4.3 - 5.1亿元,同比增长228.12% - 289.16%;单2025Q2预计归母净利润2.76 - 3.56亿元,同比增长110% - 170%;扣非归母净利润2.52 - 3.32亿元,同比增长138% - 214% [1] 行业情况 - 需求方面,2025年1 - 6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同比下降58%,箱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27%,油轮、散货船、LNG船等新接订单下降;截至2025年6月底,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月度指数同比微降0.06%,2021年以来增长47.2%,位于历史峰值97.7%,部分船型新船价格指数有不同变化 [2] - 下游运力方面,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 [2] - 供给方面,船厂运载已近饱和,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 [2] - 周期趋势上,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船价有望因扩产不易、换船周期和环保政策持续上行 [3] 资产整合情况 - 中船集团旗下总装资产整合有序推进,有望优化竞争格局,提升规模效应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约9.0、16.6、27.0亿元,同比增长139%、84%、63%,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对应PE为44、24、15X,PB为2.1、1.9、1.7X [4] 财务摘要情况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9402|20178|21601|22530| |(+/-) (%)|20%|4%|7%|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77|901|1661|2701| |(+/-) (%)|685%|139%|84%|63%| |每股收益(元)|0.27|0.64|1.18|1.91| |P/E|105|44|24|15| |P/B|2.21|2.1|1.9|1.7| |ROE|2%|4%|7%|10%| [6] 船舶行业核心标的估值情况 |公司|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EPS(元/股)|PE|PB| |----|----|----|----|----|----| | |2025E|2026E|2027E|2025E|2026E|2027E|2025E|2026E|2027E|2025E|2026E|2027E| |中国船舶|1509|71.31|107.03|133.10|1.59|2.39|2.98|21|14|11|2.6|2.2|1.8| |中国重工|1056|36.71|72.45|109.92|0.16|0.32|0.48|29|15|10|-|-|-| |中国动力|513|21.35|30.07|37.72|0.95|1.33|1.67|24|17|14|1.2|1.2|1.1| |中船防务|395|9.01|16.61|27.01|0.64|1.18|1.91|44|24|15|2.1|1.9|1.7| |中国海防|246|3.33|4.42|5.64|0.47|0.62|0.79|74|56|44|2.9|2.8|2.6| |亚星锚链|98|3.18|4.02|4.95|0.33|0.42|0.52|31|24|20|2.5|2.2|2.0| |行业平均| - | - | - | - | - | - | - |37|25|19|2.3|2.1|1.9| [12] 船舶行业重点数据跟踪情况 - 新船价格指数自2021年以来显著上涨,现阶段处于历史峰值98%分位 [14] - 2025年1 - 6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8%,箱船新接订单占比最高 [16] - 截止2025年6月底全球手持订单约3.88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0% [18]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包括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内容 [21]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市值合计2564亿 交付民船量价提升半年共预盈超43亿
长江商报· 2025-07-15 07:46
公司业绩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3][4]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扣非净利润为26.35亿元至29.35亿元,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7] - 两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21%至152% [1][8] 业绩驱动因素 - 中国重工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民船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增长,成本管控强化 [1][4] - 中国船舶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民品船舶价格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联营企业经营改善 [1][7]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将以1:0.1335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股49.29% [6] - 合并后将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优质资产,消除同业竞争,提升全球竞争力 [6][7]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508.55亿元,中国重工市值1055.73亿元,合计2564亿元 [1][8] - 行业预计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将具备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 [7] 历史业绩对比 - 中国重工2022年亏损22.11亿元,2023年亏损7.87亿元,2024年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266.60%) [3] - 中国重工2024年上半年追溯调整后净利润为5.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44亿元 [4]
净利飙升达5.8亿-7亿元!松发股份半年度预告扭亏,船舶制造成新增长引擎
证券之星· 2025-07-14 10: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1] 战略转型与并购 - 公司通过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升级 [2] - 该并购是"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获批的跨界并购项目,2025年5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高效完成资产交割 [2] - 恒力重工拥有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可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 [2] - 恒力重工实现LNG、甲醇、氨、LPG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在绿色船舶赛道占据先发优势 [2]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恒力重工拥有170艘排产至2029年的高附加值订单储备 [3] - 公司已交付30.6万吨VLCC油轮等标杆船型,全面掌握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3]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中国第四 [3] 产能与技术 - 恒力重工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 - 船用发动机涵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2] - 公司抓住IMO脱碳政策带来的绿色船舶置换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 [3] 未来发展与投资 - 公司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恒力重工战略发展,重点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核心项目 [4] - 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4] - 公司正全力推动恒力重工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迈进 [4] 行业机遇 -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机遇下,恒力重工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正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产业 [4] -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4]
船舶行业系列十一:中船系公司Q2业绩预告超预期,6月新船订单环比增长
招商证券· 2025-07-13 22: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船系公司2025H1业绩预告超预期,高价订单交付和原材料成本剪刀差贡献利润弹性,后续利润弹性有望放大,替代燃料逻辑夯实,中国动力旗下中船柴油机具备替代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逻辑 [1][2] - 新船价格指数企稳回升,6月新船订单量环比增长,部分船型二手船交易量复苏 [3][7] - 两船重组即将进入尾声,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股,重塑全球造船市场格局 [7] - 考虑到船价企稳、二手船交易量复苏和新船订单环比上涨,船市初步呈现短期复苏迹象,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船系公司2025H1业绩预告情况 - 中国船舶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98%–119%,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19.73亿元,同比增长66%到95% [1] - 中国重工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182%–238%,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8-12.8亿元,同比增长147%到222% [1] - 中国动力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8-11.5亿元,同比增长68%–142%,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3%到94% [1] 业绩增长原因及相关逻辑 - 高价订单交付和原材料成本剪刀差为中船系造船股贡献显著利润弹性,中国船舶在手订单饱和,高价订单处于交付前段,后续利润弹性有望放大 [2] - 2025年1-6月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数量下降但总吨位上升,反映船东倾向订购大型高效绿色船舶,中国动力旗下中船柴油机具备替代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逻辑 [2] 新船价格指数和订单情况 - 5月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70点、117点,油船新船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点至212点,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稳定在186点并小幅回升,6月底收于187.11点,较5月上涨0.42点 [3] - 5月全球新船订单量降至178万CGT,为近4年单月最低水平,6月达到254万CGT,同比下跌81%,但环比增长44% [3][7] 二手船交易情况 - 二手油轮市场活跃,VLCC船价上行趋势稳健,6月灵便型散货船买卖市场强势回暖,创下年内迄今最高月度成交纪录 [7] 两船重组情况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联合重组方案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两船合并即将进入尾声 [7] 投资建议 - 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把握船舶板块契机 [8]
370艘!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蝉联全球榜首|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华夏时报· 2025-07-13 08:03
全球造船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同比锐减54% [1][2] - 6月单月新船订单256万修正总吨(84艘),同比降81%,环比增44% [2] - 克拉克森预计2025年全年新船订单较2024年高位下降约30%,主要船型订单预测均下调 [2] 中国造船业表现 - 中国船企上半年新接订单1004万修正总吨(370艘),市占率52%居全球第一,但订单量同比减少65% [1][3] - 韩国船企订单487万修正总吨(113艘),市占率25%,同比减少33% [3]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接单和完工交船等主要指标均高质量实现"双过半",经营承接及利润总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1] 龙头船企订单动态 - 黄埔文冲上半年承接6型32艘产品,1900TEU集装箱船累计订单达40艘,并斩获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 [4] - 山东海洋集团与北海造船签署10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建造合同,价值约13亿美元 [4] - 中远海运散运联合中信金租与福建船政签署30艘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船建造合同,总金额15亿美元 [4] - 7月初黄埔文冲与希腊Latsco Shipping签署2+2艘1900TEU支线箱船订单,总值1.24亿美元 [7]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6]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98.25%-119.49%;扣非净利润26.35-29.35亿元,同比增119.89%-144.93% [6] - 船企顺应绿色智能化趋势,广船国际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批量建造,以LNG双燃料技术赋能绿色智造 [7] -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船舶板块在手订单饱满,高价船占比持续提升,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