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色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蓝色经济”动力十足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1] - 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被称为"蓝色经济"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中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1][4]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3] -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对船舶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率可达80%以上,转化出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高达99.5%以上 [3]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在燃气模式下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展现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 [4]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6]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6] - 2024年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前往南极开展作业 [7]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全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1800亿吨 [9] -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并首次大范围、规模化示范应用直径252米风机叶轮 [8]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涵盖从叶片、主轴、塔筒到风机主机的完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8] - 中船科技生产的7至18兆瓦级机组已成为山东海上风电项目的绝对主力 [8]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9] - 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积极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海洋产业创新平台 [9]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4 06:2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7]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7][15] - 蓝色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8]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2024年我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7][10] - 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0]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发挥"压舱石"作用 [10]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9]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9]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12] - 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13]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12] - "耕海1号"海洋牧场开创"一亩海产三亩收益"新模式 [11] - 海南龙栖湾普盛海洋牧场总规划海域面积达350公顷,配备4个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50个智能养殖网箱 [12]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 [15] - 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 [14]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备产业链 [14]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15]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3]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政策护航:海洋旅游迎来发展黄金期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和1.1万多个海岛,为海洋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既能提供庞大消费市场,又能生产从冲浪板到邮轮的完整海洋旅游装备产业链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135亿元,增速达9.2%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海洋旅游发展 [4] 百舸争流:多元业态丰富产品供给 - 蓝梦邮轮创新推出33晚超长航线"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途经10国15港,开创国内母港超长航线先河 [6] - 2023年邮轮市场复苏显著,日本韩国等传统线路回暖,东南亚和极地线路恢复,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7] - 海岛游呈现两极分化:三亚等传统目的地通过演唱会、体育赛事升级体验,东山岛等小众海岛借社交媒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7] - 海洋旅游呈现"海洋+"融合趋势,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跨界融合形成新产品体系 [8] 破浪而行:挖掘"蓝色经济"消费潜力 - 蓝梦邮轮暑期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超110%,亲子客群占比近半,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10] - 释放消费潜力需聚焦"海洋+"模式:包括海洋+活动(海赛、海展等)、海洋+文化(建筑、军事等文化开发)、海洋+低空(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项目) [10] - 连云港等城市通过"苏超"赛事联动赶海体验、渔盐文化游等,形成主题化滨海旅游产品链 [8][10]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7-22 03:07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 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和"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 其中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 同比增长9.2% [3] - 多地出台针对性政策 如浙江舟山发布《关于支持现代海洋旅游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厦门印发《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3] 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 1.1万多个海岛 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2]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既能提供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 又能生产制造从冲浪板到邮轮的海洋旅游装备 [2] - 海洋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 [2]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蓝梦邮轮推出"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33晚长歌行"超长航线 途经10个国家和地区15个港口 开创国内母港超长邮轮航线先河 [5][6] - 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投运 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推动邮轮旅游客群结构年轻化 [6] - 暑期蓝梦之歌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达110%以上 亲子客群占比近半 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8] 业态多元化趋势 - 主题邮轮游 小众海岛游 海上运动 海洋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竞相涌现 [7] - 传统海岛如海南三亚加速迭代 引进演唱会 音乐节及体育赛事 小众海岛如漳州东山岛 舟山枸杞岛借助社交媒体成为新选择 [7] - 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 体育产业 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连云港结合"苏超"开发渔盐文化体验游 海岛海鲜寻味游等产品 [7] 消费潜力挖掘方向 - 通过"海洋+活动"组织海赛 海会 海展 海钓等 形成规模效应和知名度 [8] - 通过"海洋+文化"开发滨海建筑文化 服装文化 祭祀文化 军事文化等潜在旅游产品 [8] - 通过"海洋+低空"发展直升机 水上飞机 热气球等高端项目 [8]
东宇海参的“有机野生密码”与烟台国寿的“保障方程式”——中国人寿护航,筑牢蓝色经济发展“压舱石”
齐鲁晚报· 2025-07-21 10:53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活动 -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在烟台举办"媒体看国寿"活动 主题为"一个客户 一生守护——保险为民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1] 烟台海参产业概况 - 烟台是全国最大的海参苗种繁育基地、海参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拥有46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 其中国家级22处 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3] - 2023年全国海参总产量达29.2万吨 稳居世界第一 烟台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6] 东宇海珍品公司业务 - 东宇公司拥有10万多亩优质海域 采用有机野生养殖方式 海参需5-8年才能捕捞 单亩产七八十斤 [6] - 公司投入5亿元打造"海底生态圈" 投放50-500公斤矿山乱石形成礁体生态系统 [6] - 公司是全国唯一在养殖和加工环节都通过有机野生认证的海参企业 连续10年获得有机认证证书 [7] - 开发完整海参产品系列 包括鲜活海参、盐渍海参、干海参等 还有深加工产品如小米海参粥、佛跳墙、海参花压片等 [9] - 采用立体养殖模式 底层养海参 上层养鱼类和扇贝 每年扇贝产量达200万斤 [9] 保险在产业中的应用 - 东宇公司与中国人寿烟台分公司合作 为100余名潜水员投保团体意外险和医疗保险 [4] - 中国人寿提供安全培训 教潜水员识别洋流风险、规范潜水流程 [5] - 未来规划为海上平台观光游客投保意外险 [14] - 保险在海参养殖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质量保险、物流运输保险等方面有巨大发挥空间 [13] 产业前景 - 保险正成为护航海参产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为产业链系上"安全绳" [3] - 保险与蓝色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 将推动产业向更安全、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6]
李强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
证监会发布· 2025-07-10 12:10
中阿战略合作 - 中阿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双方在战略引领下加强互信与合作 [1] - 中方支持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和团结自强 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1] - 阿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 双方政治互信深化 [3] 经济与产业合作 - 双方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拓展能源、经贸、投融资、航空航天领域合作 [2] - 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 [2] - 统筹推进标志性项目和惠民工程 提升合作惠及面 [2] - 阿方感谢中方对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愿深化贸易投资合作 [3] 多边协作与全球治理 - 双方将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加强协调 [2] - 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维护多边主义 [2][3] - 阿方赞赏中方在多边平台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愿加强协作 [3] 人文交流与峰会规划 - 加强文明对话和青年、智库、高校、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2] - 探讨便利人员往来举措 促进民心相通 [2] - 共同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 筹备明年第二届峰会 [2][3]
摩洛哥-尼日利亚-南非能否成为大西洋非洲一体化的地缘政治引擎
商务部网站· 2025-07-10 10:59
非洲大西洋区域合作格局 - 摩洛哥、尼日利亚和南非作为区域三大主要国家,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西洋战略,共同推动非洲大西洋区域合作新格局 [1] - 摩洛哥大西洋战略最具系统性,经历强化双边关系、发展经济外交、推动多边合作三个阶段 [1] - 尼日利亚从能源安全和区域治理角度出发,形成务实大西洋战略 [1] - 南非战略体现双重性特征,传统关注印度洋方向,近年也开始重视大西洋潜力 [2] 三国战略具体举措 - 摩洛哥2017年申请加入西共体,推进尼日利亚-摩洛哥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长5600公里,连接13个西非国家 [1] - 尼日利亚通过《雅温得行为准则》构建区域海上安全体系,实施"深蓝计划"提升海军实力 [1] - 南非2014年启动"法基萨行动计划",借鉴马来西亚经验开发蓝色经济 [2] 区域合作互补领域 - 安全方面形成自然分工:尼日利亚主导中西部海域治安,摩洛哥布局西北非安全事务,南非聚焦南部航线 [2] - 物流方面形成潜在非洲大西洋物流走廊:北部丹吉尔地中海港、中部拉各斯莱基港、南部开普敦港 [3] - 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三国在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各具优势 [3] 区域合作挑战 - 政治互信不足、发展理念差异、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制约合作深度 [3] - 西撒问题分歧影响区域政治互信 [3] - 三国对区域领导权认知差异延缓一体化进程 [3] 未来发展建议 - 借鉴东盟"群岛式合作"经验,通过关键节点项目逐步推进务实合作 [3] - 加强海上安全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3] - 超越历史分歧,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框架 [4]
王晓晖率四川代表团在塞舌尔访问
四川日报· 2025-07-10 06:48
文旅合作 - 四川与塞舌尔举行文旅合作交流会 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并深化文旅合作 [2][4] - 四川文旅资源丰富 包括巴蜀文化 锦绣山河 安逸生活 产业基础 正成为海内外重要旅游目的地 [4] - 四川近期部署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未来合作潜力大 [4] - 双方签署旅行社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游客共享美好旅程 [5] 经贸投资 - 四川与塞舌尔探讨经贸投资合作 涉及农业渔业 生态保护 清洁能源 基础设施等领域 [5] - 双方企业签署贸易合作项目协议 四川发展公司向塞舌尔卫生部捐赠医疗设备 [5] 教育医疗 - 教育厅与塞舌尔教育部签署教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5] - 四川3所高校和3所中小学校与塞方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并提供奖学金和游学交流名额 [5] 城市友好关系 - 成都市与维多利亚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并赠送彩绘大熊猫雕塑 [5] 其他合作领域 - 四川代表团调研塞舌尔独立学校 并展示四川省情图片展 中医药健康体验区 川酒全球行展 非遗文创展 [6]
李强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
快讯· 2025-07-09 23:52
中阿关系发展 - 中阿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是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 [1] - 中方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支持其加强战略自主和团结自强 [1] - 中方愿同阿盟加强友好关系,构建更高水平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1] 战略合作领域 - 双方将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 - 拓展能源、经贸、投融资、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 [2] - 深挖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 [2] - 统筹推进标志性旗舰项目和"小而美"惠民工程 [2] 人文交流与多边协作 - 加强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深化青年、智库、高校、文化旅游等合作 [2] - 探讨实施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举措,促进民心相通 [2] - 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加强沟通协调 [2] 阿方立场与回应 - 阿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 [3] - 阿方愿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深化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 [3] - 阿方高度赞赏中方在多边平台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愿加强多边协作 [3] 未来合作规划 - 双方将共同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办好明年第二届中阿峰会 [2][3]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沿海14城推动"蓝色经济"版图清晰化 [1] - 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领先,2024年生产总值分别达4979亿元和5409亿元 [1][4] - 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成为广深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及政策焦点 [1][4] 广深海洋经济核心数据 - 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25%,单位岸线产值33亿元/公里(全国第二),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同比+8%) [4] - 深圳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14.7%(同比+5.8%),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同比+10.1%),旅游业增加值+11.6% [4] - 广深集聚全省超3万家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同比+2%),年专利公开数1.76万件 [4][6] 海洋新兴产业突破 - 广州交付首艘深远海科考船、"极地"号破冰船、"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等高端装备,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全国第一梯队 [5] - 深圳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海上风电制氢,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及国内首个LNG冷能养殖项目 [5]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年均+12%),重点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5] 县域经济转型动态 - 沿海县域推动海洋渔业升级,如饶平县突破花鲈鱼种苗技术(累计产苗8000万尾),2024年渔业总产值近60亿元 [8][9] - 企业加速布局:海发公司计划2025年投放500+深水网箱及10个大型养殖平台,预计年渔获产值超10亿元 [10] - 饶平县临港工业签约40+项目(总投资160亿元),2024年总产值172亿元(+14.34%),规划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 [11] 省级战略规划 - 广东提出打造1-2个千亿级海洋未来产业(海洋物联网、海水制氢等),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2][6] - 省级层面布局100+涉海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突破天然气水合物、深远海科学等领域核心技术 [6] - 实施"港产城联动"策略,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发展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