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部分进口酒商热衷的“拼柜”,有了一些新变化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50
行业趋势:成本控制与运营模式转变 - 终端动销疲软向上游传导,酒商在成本控制上愈发谨慎,行业共识为“节流”[1] - 进口商采购策略趋向“谨慎化”与“碎片化”,过去的“整柜囤货”被视为风险,被“小批量、多批次”的灵活模式取代[5] - 进口商不再寻求以量换取“总代”资格,采购量减少,更不愿意压货,对供应链提出新要求[4] “拼柜”模式的重塑与特点 - “拼柜”指不同进口商将酒品共同装入一个货柜进口,以分摊运费、仓储及报关费用,体现行业“轻资产化”趋势[2] - 当前选择“拼柜”的葡萄酒单价出现升高,多为2欧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2欧元以下产品仍倾向整柜进口[1][5] - “拼柜”操作从进口1-2条货柜转变为仅拼几个托盘,订单量控制在几个托盘以内以规避高成本[2][5] - 该模式让中小酒商找到生存空间,其意义超越节约几千块运费,更在于避免被库存“绑架”,保持灵活性[2] 跨行业资源整合与新机会 - 出现其他行业进口商与葡萄酒商共同“拼柜”的现象,进行跨行业资源整合[1] - 报关公司主动牵头建立“拼柜对接群”,撮合不同行业进口商合作[5] - 进口商可与不同领域企业合作,例如葡萄酒商与珠宝企业利用各自渠道加入对方产品,形成联动销售[5] “拼柜”模式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 拼柜增加沟通、协调与不确定性,需在货品、时间、报关文件等环节精准配合,任何延误或差错会引发连锁反应[6] - 费用计算采用“W/M”原则,按重量吨和体积吨较高者计费,货物价值、重量、包装差异易导致分摊不公争议[6] - 拼柜涉及额外拼箱管理费、装卸费、仓储费,事先未明确责任与分摊标准易产生纠纷[6] - 货量超过400箱时整柜运输更划算,拼柜更适合100箱左右小批次,因整柜可节省分拨和清关费用[8] - 柜中混装多品牌葡萄酒时,到货后数量或质量不符则责任划分棘手[8] - 拼柜中任一票货物单证出问题,出口海关会暂停整个集装箱放行,影响所有货主[8] - 拼柜执行依赖物流公司统筹能力,若资源有限或组织能力不足,会拉长配载周期造成延误[8]
非常规融资15.5亿元,类REITs产品能否缓解国投电力债务压力?
新浪财经· 2025-10-22 09:36
融资计划核心 - 公司计划以云南红河300兆瓦光伏电站为底层资产,注册发行不超过15.52亿元的“权益型并表类REITs”产品,这是A股电力企业的首例尝试 [1] - 募资将主要用于偿还项目债务,产品期限每三年展期,可延长至不超过剩余约16年的特许经营权及设备寿命 [1][2] - 交易结构通过“公募基金+ABS”架构,公司将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转让项目股权和收益权换取现金,同时保留优先购买权和运营主导权 [1][2] 融资方案特点与目的 - 该方案核心在于融资在合并报表上被视作权益而非负债,从而在保持资产并表的同时达到降低杠杆率的效果 [2] - 实现并表的前提是合同条款中没有固定兑付义务,外部出资部分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等权益类科目 [2] - 方案设计包括超额现金流覆盖、结构化分层等,旨在使公司在降低杠杆的同时保有对资产运营和未来增资扩募的控制权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7.95亿元,同比微增1.36%,经营现金流净额约140.96亿元,同比增长13.01% [1]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08%,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但总负债达1988.48亿元,较期初增加113.85亿元 [2] - 公司短期借款160.8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21.86亿元,两项合计约382.66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 [2] 清洁能源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约483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456万千瓦,占比高达71.84%,较2024年底提升1.42个百分点 [4] - 以雅砻江流域为例,水能可开发规模约3000万千瓦,目前已投产1920万千瓦水电,并在建3.72百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实现水风光一体化联合调度 [4] - 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1720.7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24%,营业收入578.19亿元,同比微增1.95% [4] 融资效果与行业背景 - 有观点认为,15.52亿元的REITs发行规模对于公司高企的负债而言改善有限,EBITDA/债务比率仅7%出头,更多是阶段性缓压手段 [3] - 对比同行,长江电力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约53%,华能国际约66%,公司杠杆水平居中 [2] - 公司于2025年2月完成一笔定增募集资金计入净资产,使归属股东净资产增至692.83亿元,但负债率仍持续高位 [2]
万科起诉万达
虎嗅· 2025-10-20 08:54
诉讼案件概述 - 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万科下属公司)因合同纠纷起诉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案件将于2025年11月3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1] - 案件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中途退出后,双方就投资款项的偿还问题出现分歧 [1] - 万科要求万达再退还本金及利息共13.8亿元,而万达仅同意再支付8到10亿元,双方对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性质及抵消规则存在争议 [7] 合作历史与背景 - 万科与万达于2015年5月14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合作,万达负责商业部分,万科开发住宅部分 [2] - 合作背景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供需平衡阶段,万达推行“轻资产化”需去住宅化,而万科则面临商业地产运营压力,双方合作被视为战略转型的需要 [4] - 实质性合作于2019年落地,万达引入万科共同开发“长春国际影都”项目,该项目万达计划斥资200亿元,规划面积达1051平方公里 [5] - 海南万骏通过增资方式持有项目公司长春北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15%股份,并先后支付合作款共50亿元 [6] 当前争议焦点 - 法律争议焦点之一在于万科的投资性质是“明股实债”还是可退出的类优先股,若协议明确按固定利率计算,万科的主张更具优势 [7] - 另一争议焦点是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定性,万达主张该优惠属于“投资成本节省”应抵消债务,而法院可能认定其为独立的商业安排 [7] - 2023年6月,万科曾申请冻结万达商管近20亿股权,直接冲击了万达上市计划,当时双方曾达成和解意向但最终重启诉讼 [7] 万达集团债务与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末,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302.69亿元,存在较大债务压力 [8] - 万达商管公开市场再融资渠道暂未恢复,子公司珠海万达上市进展不及预期,加剧了其融资难度 [8] -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存在10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52.63亿元,另有大量股权冻结信息 [10] - 为清偿债务,王健林自2023年起频繁出售资产,包括约百座万达广场所有权易主以及万达电影控股权转手等 [9] 万科集团债务与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末,万科短期借款为231.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1347.13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693.48亿元,资金缺口超过885亿元 [11] - 大股东深铁集团年内已第9次向万科提供股东借款,累计借款金额超过250亿元,以缓解其流动性压力 [11] - 评级机构惠誉于8月29日将万科的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主体评级自“CCC+”下调至“CCC-”,反映出对其流动性状况的担忧 [12] - 万科管理层近期频繁变动,董事长辛杰上任不满一年便辞职,董事会已选举黄力平担任新董事长 [12]
万科起诉万达,“长春国际影都”项目纠纷再起波澜
新浪财经· 2025-10-20 07:09
合作纠纷与诉讼 - 万科下属公司海南万骏因合同纠纷起诉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及万达地产集团,案件将于2025年11月3日开庭 [1] - 纠纷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中途退出后,双方就50亿元投资款项的偿还产生分歧 [1][6] - 万科要求万达再退还本金及利息共13.8亿元,而万达仅同意支付8到10亿元,争议焦点涉及投资款性质及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定性 [6] 合作历史与背景 - 万科与万达于2015年5月14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形式进行合作,被业内称为“万万联合” [1][2][4] - 合作背景是房地产行业进入新阶段,万达推行轻资产化需去住宅化,万科则需解决商业地产运营难题,双方优势互补 [4][5] - 实质性合作于2019年落地,双方共同开发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达负责文旅板块,万科负责住宅板块,海南万骏持股15%并支付合作款50亿元 [5][6] 双方债务与经营压力 - 大连万达集团存在10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52.63亿元,另有大量股权冻结信息 [9] - 万达商管截至2024年6月末有息负债达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负债302.69亿元,面临再融资压力 [7][9] - 万科截至2024年6月末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1578.5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693.48亿元,资金缺口超885亿元 [10] 公司重大事件与变动 - 万达为偿债自2023年起频繁出售资产,包括约百座万达广场所有权及万达电影控股权等 [9] - 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年内第9次提供借款,累计借款额超250亿元,以缓解公司流动性压力 [10] - 万科管理层频繁变动,董事长辛杰上任不足一年后辞职,由黄力平接任 [10][11]
27亿出售业务!医疗供应链巨头完成战略转型
思宇MedTech· 2025-10-12 08:37
交易概述 - Owens & Minor以3.75亿美元现金将其Products & Healthcare Services部门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Platinum Equity,并保留5%股权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转型为一家以家庭医疗为核心的纯粹型公司,战略重心集中在Patient Direct平台 [2] - 此次剥离是公司从供应链走向患者入口的战略重塑,重新定义了其在医疗产业链中的位置 [2] 公司转型逻辑 - Owens & Minor成立于1882年,最初是药品分销商,后转型为医疗器械与耗材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6] - 疫情后居家护理成为增长焦点,公司通过收购Byram Healthcare构建了Patient Direct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居家耗材配送与服务 [7] - 出售利润率较低、资本占用高的P&HS部门,使公司能聚焦于高成长、高毛利的家庭医疗服务,以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合理估值 [8] 资本与财务视角 - 医疗供应链企业利润率持续承压,毛利率常年在10%左右,净利率不足2%,而Patient Direct平台的毛利率约为院内业务的1.5至2倍 [9] - 通过出售业务,公司可剥离低利润业务、改善财务结构、减轻债务压力,并提升估值倍数,让高成长板块获得独立定价 [10][12] - 交易中公司保留超过1.5亿美元的税收抵扣资产,未来几年在现金流与净利润上都将获得直接收益 [13] 买方投资逻辑 - Platinum Equity是一家管理资产超过47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公司,擅长在企业剥离业务后进行整合与运营改善 [17] - P&HS部门规模可观、品牌稳定但内部回报率偏低,符合Platinum通过资本与管理重构以提升价值的投资偏好 [17][18] - Platinum计划通过提升库存与交付效率、推动数字化采购平台建设来提升该部门效率,未来可能将其独立运营、与其他资产合并或再次出售 [20] 产业趋势 - 过去五年,多家医疗器械跨国公司进行类似分拆,从制造端撤出并向服务端靠近,形成轻资产化全球潮流 [22][23] - 美国家庭医疗兴起受政策推动,如医保推动Hospital at Home模式,远程监测、居家输液等服务纳入报销,慢病与老龄化人群带来稳定需求 [24][29] - 轻资产化并非轻运营,公司加大投入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患者端数据系统及合作生态,形成重数据、轻资产的结构重构 [26][30] - 家庭医疗正从服务演变为生态闭环,患者成为中心,医疗设备公司可能转型为家庭健康平台,供应链公司演变为患者体验服务商 [27][31] 行业启示 - 医疗企业的估值重心正从创新产品和全球制造,转向可持续现金流与患者接触面,接近患者成为掌握价值链核心的关键 [33] - 私募基金成为供应链第二梯队整合者,在医疗系统基础设施层活跃重组,决定行业底座效率 [34] - 对中国企业启示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价值端口是关键,家庭医疗与慢病管理等场景成为新增长支点,资本合作是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力 [35][37]
夏普再卖厂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02 13:51
资产出售计划 - 夏普以12亿日元价格将龟山北工厂土地及厂房等固定资产出售给汽车零部件研发商Topia [1] - 该交易预计于9月25日完成手续 预计在2025年7-9月财报中确认4.84亿日元资产出售收益 [2] - 龟山北工厂原生产智能手机传感器零件 2020年度停产后将被改造为汽车零件试产产线 [2] 生产结构调整 - 龟山第2工厂(生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将在2026年8月前出售给鸿海 目前正协商出售细节 [3] - 三重第3工厂将仅保留试产产线并逐步缩小生产规模 [3] - 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将集中至龟山第1工厂和白山工厂 [3] 财务表现更新 - 2025年度合并营收目标从1.85兆日元上修至1.87兆日元(同比下降13.4%) [3] - 合并营业利润目标从200亿日元上修至300亿日元(同比增长9.7%) [3] - 合并净利润目标从100亿日元大幅上修至320亿日元(同比下降11.3%) [3] 业务转型战略 - 公司持续推进轻资产化方针 加速处置闲置资产 [1] - 出售生产设施后将从鸿海采购面板 体现供应链关系调整 [3] - PC业务业绩优于预期 叠加汇兑收益和权益法投资收益推动盈利预测上调 [3]
东百集团仓储物流收入增近三成 11个自持项目全部竣工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3:07
业绩表现 - 仓储物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48万元 同比增长29.52% 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之一 [2] - 公司通过"商业零售+仓储物流"双轮驱动战略实现稳健发展 [2] 资产布局 - 累计获取物流项目18个 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 [2] - 已成功盘活7个物流项目资产 实现资金回流与投资循环优化 [2] - 自持11个优质物流项目全部竣工 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 进入高效运营阶段 [2] 客户拓展 - 打通超千家终端商业客户资源池 精准匹配多元化仓储需求 [2] - 深化与京东 顺丰 SHEIN 中国邮政等战略伙伴合作 [2] - 成功引入比亚迪 小米汽车 美团 霸王茶姬 古茗茶饮 沃尔玛山姆等新能源 新零售及快消领域头部企业 [2] 资本运作 - 2025年3月向上交所申报仓储物流ABS专项计划 底层资产为福州华威及肇庆大旺两个成熟运营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 [3] - 若ABS项目成功落地 将构建可持续资产证券化平台 显著提升资产流动性 [3] 战略规划 - 持续强化"商业零售+仓储物流"战略协同 [3] - 零售端依托数字化升级与消费场景创新巩固区域市场优势 [3] - 物流端重点推进存量项目满租运营及轻资产平台落地 [3]
华住集团-S(1179.HK):降费提效和轻资产化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品牌和供应链持续迭代
格隆汇· 2025-08-23 20:00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实现收入64.26亿元 同比+4.5% 归母净利15.44亿元 同比+44.7% 经调整净利润13.49亿元 同比+7.6% [1] - 管理加盟收入28.65亿元 同比+22.8% 超出+18%~22%指引上限 Legacy-Huazhu收入51.07亿元 同比+5.8% 符合+3%~7%指引区间 [1] - 整体GMV达269亿元 同比+15% 经调EBITDA为22.70亿元 同比+11.3% 其中Legacy-Huazhu贡献20.90亿元 同比+9.5% DH贡献1.80亿元 同比+37.4% [1] 经营效率优化 - DH经营利润同比+52.7% 受益于RevPAR同比+8.1%及效率优化 [1] - 加盟毛利率66.2% 同比+0.3pct 直营毛利率26.5% 同比-1.8pct [1] - 整体酒店运营成本占比58.4% 同比-2.3pct 其中租金成本下降1.5pct 上半年通过租金减免谈判实现约3.9亿元减租 [1] 运营指标与开店进展 - Q2整体Occ/ADR/RevPAR分别同比-1.6pct/-1.9%/-3.8% 较2019年同期为-5.9pct/+22.9%/+14.1% [1] - 同店RevPAR同比-7.9% 较Q1的-8.3%略有改善 其中经济型/中高端分别-8.2%/-7.8% [1] - Q2新开597家酒店 净增452家 中高档净增56家加速扩张 截至Q2在营酒店达12137家 Pipeline达2947家环比+59家 [1] 轻资产化与品牌升级 - 加盟业务贡献整体经营毛利64% 同比提升约10.5pct [2] - 正式发布汉庭4.0版本 通过全链路优化实现更低造价与更高品质 汉庭3.5/桔子2.0/全季4.0代以上占比持续提升 [2] - 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占比43% 同比+2pct 城际品牌成为25H1国内同店RevPAR唯一正增长品牌 [2] 供应链优化创新 - 供应链体系通过扩大合作生态与模块化应用 在家具/软装/运营物资等领域实现10%~20%采购成本降幅 [2] - 模组化生产方式有效缩短营建周期 支持品牌快速扩张 [2] 业绩展望 - Q3收入指引增长2%~6% 剔除DH后增长4%~8% 管理加盟酒店收入预计增长20%~24% [1] - 全年开店目标维持不变 中高端品牌桔子酒店已突破1000家 有望成为中端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1][2]
华住集团-S(01179.HK):盈利超预期 REVPAR降幅有望持续收窄
格隆汇· 2025-08-22 03:59
财务表现 - 25Q2收入64亿元 同比增长4.5% 达到指引1%-5%上限 [1] - 归母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44.7% 净利率提升6.6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EBITDA 25亿元 同比增长32% DH分部1.8亿元实现同比扭亏 [1] - 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收入29亿元 同比增长22.8% 超出18%-22%指引上限 [1] 业务运营 - 大陆业务收入51亿元 同比增长5.7% DH分部收入13亿元 同比增长0.1% [1] - 25Q2大陆新开门店595家 同比增长4.9% 净增452家 [1] - 截至25Q2大陆门店数12016家 同比增长18.4% 加盟门店占比95.4% [1] - 储备门店2925家 环比增长2.3% 全年计划新开2300家/净开1700家 [1] 经营指标 - 大陆房量115.9万间 同比增长19.0% 加盟/直营房量分别+21.3%/-5.2% [1] - 中端及中高端以上酒店数占比51.8% 环比略增 [1] - 25Q2大陆RevPAR同比下降3.8%至235元 OCC降1.6pct至81.0% ADR降1.9%至290元 [2] - 预计25Q3 RevPAR下滑低个位数 降幅较25Q2收窄 [2] 业绩展望 - 25Q3营收增速指引2%-6% 不含DH分部口径下为4%-8% [2] - 加盟业务营收增速20%-24% 较25Q2提速 [2] - 预计全年RevPAR同比下滑低个位数 [2]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5.5/48.2/49.6亿元 前值38.1/43.7/51.1亿元 [2] 股东回报 - 今年已发放5.5亿美元股息 对应股息率5.3% [2]
价格战挤压,网宿科技转型按下“加速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7:25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 同比增长2.19% 归母净利润3.73亿元 同比增长25.33% [1] - 综合毛利率升至33.44% 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1] - 安全及增值服务收入6.45亿元 占比27.5% 毛利率达77.23% [2] 业务结构变化 - CDN及边缘计算收入降至15.12亿元 同比下降4.03% 营收占比创历史新低至64% [2] - 安全及增值服务首次从CDN口径中拆分 传递经营重心从CDN分发转向"分发+安全"组合的信号 [2] - 公司加速从以流量为核心的低毛利业务转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毛利业务 [2] 战略调整 - 公司剥离运维属性强且规模效应有限的MSP业务 出售运营主体Cloudsway Pte. Ltd.股权 [2] - 通过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降低对子公司绿色云图的持股比重 从57.81%降至29.43% 不再并表 [2] - 采取轻资产化和聚焦高毛利业务的路径为转型腾挪资源 [3] 行业机遇 - 视频流媒体、直播、游戏等场景叠加云与边缘渗透使CDN作为底座仍具刚性需求 [4] - 美国CDN巨头Akamai将于2026年6月30日停止在中国内地的CDN服务 转为通过网宿等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4] - Akamai退出客观上为网宿等本土厂商留下承接与扩张的空间 [4] 发展挑战 - CDN与边缘计算收入持续承压 [4] - 安全市场玩家众多、产品复杂且竞争激烈 [4] - 持续投入与商业化落地效率将决定净利弹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