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搜索文档
陕西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
陕西日报· 2025-07-02 06:36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 核心观点 - 陕西省六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全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添加剂监管 [1] - 方案聚焦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化工产品生产行业管理等 [1] - 强化社会共治,推动行业自律、消费者教育和内部举报机制 [2] 监管重点任务 - 加强食用农产品"三前"环节(种植养殖至进入批发、零售或生产加工企业前)使用防腐、保鲜功能农药的监管,开展风险监测 [1] - 加强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强化化工产品及工业原料生产行业管理 [1] - 持续排查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风险,要求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 [1] 生产与销售环节整治 - 开展食品添加剂销售环节风险排查,重点整治食品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问题 [1] - 加强餐饮服务环节添加剂使用监管,督促餐饮企业落实进货查验制度 [1] 社会共治机制 - 推动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企业承诺规范使用添加剂,倡导"非必要不添加"原则 [2] - 发布政策宣传、标准解读及典型案例,引导消费者理性认知添加剂 [2] - 鼓励企业内部举报及消费者投诉违法违规线索 [2] 执行与执法 - 各地区需聚焦重点品种、环节和区域,强化协调联动与风险研判 [2] - 加大重大案件查办力度,曝光典型案例以遏制滥用行为 [2]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专项抽检结果发布 滥用问题仍突出
快讯· 2025-06-27 20:06
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结果 - 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超、批发市场、餐馆及9个网络销售平台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 覆盖21个食品大类共780批次 [1] - 肉制品、水产制品、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糖果制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7个大类食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1] - 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茶叶及其制品、水果制品、酒类、豆制品检出不同程度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 [1] 添加剂滥用突出问题 - 调味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中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突出 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漂白剂二氧化硫、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脱氢乙酸 [1] - 检出21批次散装白芷、山柰、八角等香辛料的漂白剂二氧化硫不合格 [1] - 检出20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主要是去皮菠萝中检出禁用甜味剂 桑葚中检出禁用甜味剂和防腐剂 [1] 后续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已督促属地部门对不合格样品开展核查处置 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2] - 下半年将持续加大食品添加剂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力度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
数据看五年食品安全形势,全链条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06
食品安全总体形势 - 2021-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2024年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2%,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实现五年来首次大幅下降 [1][3][39] - 粮、油、肉、蛋、奶等五大类食品2023年抽检合格率首次全部超过99%,其中乳制品和蛋制品合格率分别达99.87%和99.86% [3][6]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2类食品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超99%,保健食品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1][6][30]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占比从2021年26.38%升至2023年37.66%,成为不合格首要因素 [7][10] -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占比波动上升,2023年达13.08%,2024年成为不合格首要因素(占比34.84%) [7][12][19] - 微生物污染占比连续三年下降,从2021年22.40%降至2023年18.81% [7][15] 重点品类抽检情况 - 餐饮食品连续三年为不合格率最高品类(2021-2023年不合格率6.84%-8.07%),餐饮具是主要问题细分项 [6] - 2024年特殊膳食食品不合格率最高达26.23%,调味品、水果制品、糕点不合格率均为7.38% [19][24][26] - 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食糖不合格率最低(<1%),酒类、饼干、蜂产品不合格率<2% [19][26] 新业态监管动态 - 2024年网售食品不合格批次占比38.93%,其中食品添加剂滥用占不合格项目的50%以上 [20][32] - 2025年专项抽检显示直播带货等新渠道不合格产品中,食品添加剂问题占比近40% [32][33] - 监管部门计划2025年部署600余万批次抽检任务,重点加强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覆盖 [31] 政策与标准更新 - 2025年2月实施的食品添加剂新国标(GB 2760-2024)禁止在面包糕点中使用脱氢乙酸等防腐剂 [35][36] - 新国标实施后专项抽检307批次中仍检出2批次违规使用脱氢乙酸的酱腌菜和糕点(不合格率0.65%) [36] -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提出21项措施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 [2][39]
专家谈食品添加剂行业趋势:监管趋严,技术升级,消费者更理性
贝壳财经· 2025-06-26 17:59
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重要性 -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涉及面包、糕点、饮料、乳品、速冻食品等多个环节的质地、色泽、保鲜和营养强化 [1] - 行业面临公众认知分歧,如"海天味业双标事件"等舆情反映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担忧,但专家指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性有保障 [2] "十四五"期间行业变化 - 法律法规监管趋严:近3年批准100项添加剂相关调整,涉及营养强化剂21项、加工助剂9项、酶制剂32项、功能型添加剂38项,聚焦应用范围、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革新 [4] - 技术升级:加工方法从粗放转向精细化,如新萃取和生物合成技术提升效率与环保性,人工智能加速产业智能化进程 [4] - 标志性政策:2024版GB 2760标准禁止脱氢乙酸钠用于烘焙食品,罐头防腐剂清零,2025版GB 7718禁止"零添加"等标签用语 [4] 消费者认知演变 - 从"妖魔化"转向理性:70%消费者已认知合规添加剂的安全性,但舆情事件(如"海克斯科技")仍引发短期恐慌 [5][6] - 科普效果显现: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但需持续教育以澄清量效关系误区(如阿斯巴甜争议) [10] 添加剂功能与安全机制 - 核心作用:延长保质期(防腐剂)、改善感官品质(如冰淇淋乳化剂)、营养强化及辅助加工 [8] - 安全评估体系:GB 2760-2024严格规定种类、用量及标签要求,参考FDA/EFSA国际标准,动态调整(如脱氢乙酸钠禁令基于消费量变化) [9] 未来趋势 - 健康化:天然添加剂(罗汉果糖苷、甜叶菊)需求增长,昆虫蛋白等新型原料或纳入安全评估 [11] - 智能化:AI技术用于风险预警数据库建设,提升监管效率 [12] - 可持续化:细胞农业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与污染 [12]
研判2025!中国食品着色剂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77.6亿元,其中天然着色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4 09:26
行业概述 - 食品着色剂是一种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分为天然着色剂(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合成着色剂(如苋菜红、柠檬黄)两大类 [2]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7.6亿元,主要受食品工业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外观品质需求提升驱动 [1][15] - 辣椒红色素是重要品类,2024年中国辣椒产量超1700万吨,为上游原料提供充足供应 [11] 政策监管 - 《GB 2760-2024》严格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最大用量,2025年《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要求规范复配着色剂标签标识 [4][5] - 商务部等9部门2024年推动餐饮环节"非必要不添加"政策,市场监管总局强化预制菜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 [5] - 工信部2024年将食品添加剂列为西南地区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领域 [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辣椒、胡萝卜等植物及化工原料,中游生产环节受原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 [9] - 下游应用集中于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领域,202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9.07亿元 [13] - 晨光生物辣椒红色素2024年销量超9000吨,叶黄素销售4.80亿克,相关产品收入31.29亿元(同比+8.25%) [18] 竞争格局 - 国际大型企业主导市场,本土企业如晨光生物、河南中大恒源凭借特色产品快速发展 [17] - 晨光生物在全球建有30多家子公司,辣椒红色素、叶黄素产销量居世界前列 [18][20] - 河南中大恒源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产品涵盖栀子黄、姜黄等全色系天然色素 [20] 发展趋势 - 天然色素需求增长显著,消费者偏好清洁标签和无添加产品驱动市场扩容 [22] - 合成色素向安全环保转型,需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23][24] - 个性化定制需求上升,企业需开发多样化色彩解决方案满足食品制造商需求 [25]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包括晨光生物(300138)、海天味业(603288)等10家企业 [1] - 非上市企业涵盖上海爱普、云南宏绿辣素等9家原料及生产商 [1][18][20]
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5年第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5:40
食品抽检结果 - 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9类食品256批次样品,合格255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为0.39% [3] - 不合格产品为绍兴市安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花椒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0.206g/kg,标准为不得使用) [3] 不合格产品处置 - 相关部门已责成上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措施,并要求3个月内上报核查处置情况 [3] 合格产品信息 - 抽检合格产品包括黄酒、绿豆糕、粽子、咸鸭蛋等,涉及劲牌有限公司、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越绍兴酒有限公司等企业 [3][4][5][6][7][8][9][10][11] - 部分合格产品规格: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500ml/瓶)、中国劲酒(125ml/瓶,35%vol)、蛋黄猪肉粽(280克/袋) [3][4][5] 行业分布 - 抽检涉及食品类别广泛,包括酒类(黄酒、白酒)、糕点(绿豆糕、桃酥)、速冻食品(粽子)、调味品(干辣椒)等 [3][4][5][6][7][8][9][10][11] - 黄酒企业占比显著,如绍兴市古煌酿酒有限公司、绍兴师爷酒业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等 [4][5][6][7][8][9][10][11]
商家偷往猪肉上抹硼砂?几个辨别方法要掌握→
央视新闻· 2025-06-06 14:51
食品安全事件 - 网友曝光商家在猪肉上涂抹疑似硼砂的粉末,事件已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 [1] - 当事人已向市场监管局上报,等待抽检结果 [1] 硼砂的危害性 - 硼砂是我国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物质,并非食品添加剂 [2] - 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时引发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 [6] - 硼元素摄入过多会严重威胁生命,成人致死剂量为15克,婴儿仅需2-3克 [6] 硼砂的非法使用目的 - 添加后可使肉类制品变得异常Q弹 [2] - 可使米粉、腐竹等食品延长保质期 [2] 硼砂食品的鉴别方法 猪肉类 - 手感滑腻,色泽比正常猪肉深 [6] - 刚涂抹时可见白色粉末附着,有微弱碱味 [6] - 硼砂撒得多时会有微粒粘手,并能嗅到碱味 [12] 腐竹类 - 韧度高,久煮不烂 [6] - 浸泡时水浑浊有沉淀,腐竹变大变粗糙 [6] 粽子类 - 比正常粽子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大 [8] - 不粘粽叶,剥时感觉滑溜 [8] 凉皮类 - 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 [8] - 运输过程中不易碎 [8] 米面制品 - 湿后面皮有滑腻感 [8] - 可使用pH试纸测试,若变蓝则可能含硼砂 [12]
新股消息 | 新琪安通过港交所聆讯 对大客户存在较高的依赖度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07:26
公司上市进展 - 新琪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民银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是食品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生产商,产品包括食品级甘氨酸、工业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 [3] - 食品级甘氨酸应用领域:宠物食品、调味品、乳制品等;工业级甘氨酸用于草甘膦生产;三氯蔗糖为高倍甜味剂,用于饮料、糖果等 [3] - 2022-2024年产品收入占比:三氯蔗糖占41.8%-51.1%,食品级甘氨酸占40.1%-42.0%,工业级甘氨酸占6.1%-11.7% [3]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按2023年销量及销售收益计,公司为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制造行业第一 [3] - 食品级甘氨酸全球市占率:销量5.1%、销售收益3.1%,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总销量0.31% [3] 生产与销售网络 - 在中国、印尼、泰国设有5间生产工厂(中国3间、泰国1间、印尼1间) [4] - 销售覆盖6大洲约40个国家,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3.9%-56.2%,最大客户占比16.5%-22.9%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益:7.61亿元、4.47亿元、5.69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内溢利:1.22亿元、4466.2万元、4340.6万元人民币 [6] - 2024年毛利率17.9%(毛利1.019亿元/收益5.689亿元),较2023年17.9%持平 [8] - 2024年研发成本1660.1万元,占收益2.9% [8]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第二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8 15:10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公示88批次 其中合格86批次 不合格2批次 合格率97.73% [2] - 不合格食品涉及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和防腐剂混合使用比例超标问题 [3] - 监管部门已要求属地市场监督管理所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 [2] 食品添加剂违规情况 -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生湿面制品中不得使用 但检测发现存在超标使用情况 [3] - 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过1的标准限值 [3] - 违规原因包括企业超量使用、复配添加剂含量高或添加计量不准确 [3] 抽检产品分布 - 抽检产品涵盖肉类(猪肉、鸡腿、鸭边腿等)、水产品(鲍鱼、目鱼、海螺片等)、粮食加工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类 [5][6][7] - 抽检场所包括学校食堂(福州琅岐中学、华伦高中等)、超市(汇佰乐超市、佳利家便利店等)及餐饮店 [5][6][7][8] - 检测机构主要为厦门泓益检测有限公司和名成腾德检测服务公司 [5][6][7][8] 合格产品信息 - 合格产品包括圣农鸡腿、伊利发酵乳、金龙鱼食用油等知名品牌产品 [11] - 粮食加工品合格率100% 涉及大米、面粉等多个品种 [11][12] - 农产品合格率较高 包括上海青、大白菜、青椒等常见蔬菜 [9][10][12][13]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0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部署全国范围综合治理行动[1] - 方案聚焦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1][2] - 行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治理,包括源头生产、进口检验、加工销售等环节[2] 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 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等方面具有合法用途,如增稠剂、防腐剂、膨松剂等[1] - 当前行业存在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化工产品冒充食品添加剂等乱象,可能危害人体健康[1][2] - 滥用问题常发生在隐蔽环节,需加强社会监督和检测手段才能有效发现[3] 企业应对与行业转型方向 - 相关企业需强化自律意识,建立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2] - 行业应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绿色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2] - 建议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食品安全合规能力[2] 监管与执行机制 - 方案要求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及餐饮环节的监管力度[2] - 需畅通举报渠道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社会监督[3] - 监管部门将扩大抽检覆盖面和频次,引入第三方检测途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