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
搜索文档
AI这一年,进入黄金年代还是泡沫时代
36氪· 2025-11-17 17:17
AI行业市场表现与估值争议 - 2025年AI行业市场情绪高涨,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微软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谷歌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寒武纪股价屡创新高[1] - 行业对AI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持续不休,以Michael Burry为代表的资金旗帜鲜明地做空AI,而华尔街对此观点分裂[1] - OpenAI估值被抬升至1万亿美元并计划于2027年上市,可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但其2025年第三季度亏损达120亿美元,为科技史上最大的单季亏损之一[5][6] 影响AI泡沫论的关键因素 - DeepSeek的出现通过算法优化降低AI成本,以最少资源达到最大成效,引发科技圈与华尔街对效率的重新思考,一度导致微软、谷歌等巨头悄悄压缩资本支出[1] - 业内人士指出,低成本软件方案虽性价比高,但多模态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算力需求不可忽视[2]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为期五年总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并与英伟达、AMD、微软、三星等达成整体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合作,引发对“AI循环经济”和“无限金钱漏洞”的质疑[2][5] 市场参与者的对立观点与行动 - 看空方代表Michael Burry认为AI投资失去理性,可能重蹈1999年互联网泡沫覆辙,桥水基金在2025年第三季度对一系列AI相关股票进行了减持[8] - 看多方代表“木头姐”认为AI不存在泡沫,因当前领军企业已实现现金流闭环,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缺乏盈利模式有本质区别[8] -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25年第三季度新建仓谷歌,持股1784万股,使其成为第十大重仓股,显示对AI前景的看好[8] - IDC预测到2030年,AI将累积带来近22.3万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占全球GDP的3.7%[8] AI对游戏行业的变革 - AI技术大幅降低游戏开发门槛,已深度渗透到游戏设计开发、用户行为分析及运营策略优化等关键环节[9][10] - 智能NPC和AI队友提升游戏体验,例如腾讯《和平精英》的数字代言人吉莉和网易《逆水寒》的门客系统[10] - 开发者使用AI工具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游戏开发,有案例显示利用AI代码编辑器Cursor及大模型Grok 3,在3小时内开发出一款3D多人网页游戏,上线9天收入12万元[12] - 2025年Steam平台披露使用生成式AI技术的游戏数量激增近800%[13] AI对云计算与企业服务的影响 - 2025年云计算竞争焦点从拼云资源迭代为拼AI能力,AI能力强弱成为企业首要考虑指标[14] - AI云成为巨头竞争新高地,百度智能云凭借“云智一体”打法连续六年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火山引擎则在MaaS层实现弯道超车[17][18] - 市场从简单资源之争进入复杂生态之争,未来可能在不同垂直领域诞生各自的生态强者[18] 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 截至2025年10月底,美国公司裁员总数突破100万,AI等颠覆性技术被越来越多企业写进裁员理由[18] - 2025年硅谷科技行业裁员规模已超10万人,Meta、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通过AI技术重构岗位体系[18] - “要么学会AI,要么走人”的趋势正在酝酿,AI技能未来将成为职业必选项而非可选项[19]
锡:高位回落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1-14 21: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锡价处于高位回落状态 趋势强度为1 表明对锡市场持中性看法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期货数据方面 沪锡主力合约昨日收盘价298,140 日涨幅1.95% 夜盘收盘价294,500 夜盘跌幅0.74% 成交151,802 较前日增加27,383 持仓43,594 较前日增加2,815 库存5,698 较前日增加252 伦锡3M电子盘昨日收盘价37,065 日跌幅0.91% 成交180 较前日减少9 持仓13,988 较前日增加53 库存3,055 较前日无变动 注销仓单比6.57% 较前日减少0.38% [2] - 现货及价差数据方面 SMM 1锡锭价格昨日为282,800 较前日增加1,500 长江有色1锡平均价昨日为297,400 较前日增加5,000 LME锡(现货/三个月)升贴水为51 较前日减少34 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为101,820 较前日无变动 现货对期货主力价差为4,960 较前日增加740 [2] - 产业链重要价格数据方面 40%锡精矿(云南)价格昨日为270,800 较前日增加1,500 60%锡精矿(广西)价格昨日为274,800 较前日增加1,500 63A焊锡条价格昨日为191,250 较前日增加1,000 60A焊锡条价格昨日为183,250 较前日增加1,000 [2]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偏鹰派言论 市场预测12月降息概率不到五成 [3] - 美国众议院通过临时拨款法案 政府关门结束 开始“漫长重启” [3] - 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哈塞特称10月将获得一半的就业报告 无失业率数据 估计政府关门造成6万人失业 [3] - 中国10月新增社融8100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 M2 - M1剪刀差扩大 [3] - 欧洲官员探讨为“最坏情况”做准备 自建美元储备池 担心“美元互换”被武器化 [3] - 腾讯Q3净利润同比增长19% AI云推动企业服务收入双位数增长 加大元宝推广投入 2025年全年实际资本支出将低于指引 GPU储备足够内部使用 微信最终将推出一个AI智能体 [3][4] 趋势强度 - 锡趋势强度为1 取值范围在【-2,2】区间整数 强弱程度分为弱、偏弱、中性、偏强、强 -2表示最看空 2表示最看多 [5]
AI云的新分野:芯在,云在
36氪· 2025-11-14 19:01
2025上半年,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数达1810个,金额破64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超越2024全年总量,更意味着真金白银正加速流向金融、能源、政务、制造 等核心产业。AI已经成为生产系统里不能停的齿轮。 需求变了,标准也硬了。今年,浙江政务云招标明确要求"7×24小时安全运营服务",招商银行强调云平台可用性需达99.999%。客户要的,早不是租几张 GPU卡,而是一个可信赖、可持续交付的AI算力系统。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5.3%,但驱动力从"训推双轮"转向了推理需求激增。当AI成为生产要素,衡量一朵云的标 准,不再是峰值算力,而是能否让AI在复杂环境中持续稳跑。 做成这件事,离不开两个底层支点: 一是自研AI芯片,二是芯片与系统的深度协同能力。 AI云的底层,早已不是"租卡生意" 很多人以为,云厂商买来GPU装进机柜,就能对外提供AI算力服务。 这是典型的"租卡思维",把AI云当成硬件租赁生意。但现实早已超越这种简单模式。仅靠从英伟达采购GPU,插进服务器,打上"AI云"标签对外出租,这 条路早就走不通了。 第一,成本不可持续。一块Blackwell B200售价3–4 ...
国海证券:维持百度集团-SW(09888)“买入”评级 AI云国内市占率领先
智通财经· 2025-11-11 17:00
核心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总营收分别为1309.73亿元、1356.68亿元、1443.07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non-HKFRS净利润分别为166.00亿元、198.64亿元、235.48亿元 [1] - 对应non-HKFRS市盈率分别为19.1倍、16.0倍、13.5倍 [1]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核心业务提供基于搜索、信息流及其他在线营销服务以及来自AI新领域的产品及服务 [1] - 业务由移动生态、智能云、智能驾驶与其他增长计划三个增长引擎提供支持 [1] - 公司在中国搜索引擎领域市占率第一,拥有较大的流量入口和多种APP [2] 在线营销业务 - 公司正推动在线营销业务从CPC模式过渡到CPS模式,已开始对AI搜索商业化进行早期测试 [2] - AI搜索有望为公司实现更强劲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2] - 预计2025/2026/2027年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分别为623.91亿元、592.72亿元、598.64亿元 [2] 智能云业务 - 公司在AI公有云市场已实现市占率领先,目标是打造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 [3] - 通过将文心大模型开源,助力企业构建AI原生应用,提升模型影响力并摊薄云算力成本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智能云业务收入分别为273.25亿元、327.90亿元、386.92亿元 [3] 智能驾驶及其他增长计划 - 萝卜快跑在Robotaxi商业化方面领先,占据第一梯队,正进行区域拓展与战略合作以提升订单量 [4] - 随着未来成本下降和海外市场扩张,成本优势可带来更强经济效应 [4] - 预计2025/2026/2027年智能驾驶与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38.32亿元、159.07亿元、174.97亿元 [4]
新东方再出新歌「骂公司」:受的委屈再大,也大不过俞敏洪;特斯拉Cybertruck负责人离职;美团发布首款IDE产品CatPaw
雷峰网· 2025-11-11 08:37
蔚来汽车 - 公司CEO李斌表示四季度有机会实现盈利,因销量和毛利率表现良好且主要支出项目已在第三季度完成 [2] - 2025年10月公司交付汽车40,397辆,创月度新高,同比增长92.6%,累计交付量达913,182辆 [2] - 公司电池科技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由董事长变更为董事 [2] 新东方 - 公司员工发布改编歌曲吐槽公司管理细节,包括日报周报流程、礼盒礼品、业绩压力等,但最终回归努力奋斗主题 [4] - 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对此持开放态度,分享视频并评论,这并非员工首次以歌曲形式吐槽公司 [4] 格力电器 - 公司跨界进入冰箱领域引发网友质疑,董明珠回应称后来者不等于跟随者,强调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坚持高成本严标准 [6] - 针对网友关于小米与格力竞争的评论,前高管王自如表示不能小瞧格力,并愿意探讨两家公司的竞争 [6] 智元机器人 - 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被视为上市前的重要步骤 [6][7] - 公司受益股东包括马化腾(最终受益股份约1.58%)和王传福(最终受益股份约0.39%) [6] - 公司由华为前高管与知名博主于2023年2月共同创立,专注人形机器人,已开发三大机器人家族及大模型 [7] - 公司曾以21亿元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约63.62%股份,但否认借壳上市计划,称其为产业链整合 [7] 美团 - 公司首款AI IDE产品"Meituan CatPaw"进入公测,该产品以Agent智能驱动编程,支持代码补全等功能 [9] - 该产品在内部研发渗透率超95%,增量代码AI生成率超50%,搭载自研LongCat模型并支持混合调用 [9] 抖音电商 - 平台回应"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传言不实,称其为对治理专项行动的误读 [12] - 平台发起虚假宣传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治理利用茅台进行虚假低价引流等行为,已封禁异常低价商品100余个,限制经营商家52个 [12] 广汽集团 - 前赛力斯出海业务高管陈家才加盟公司,将主导国际化业务拓展 [13] - 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迅速,去年全年海外销量增长67.6%,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速达92.3% [13] -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36.5%,业务覆盖85个国家与地区,拥有570多个销售网点 [13] 北京现代 - 原一汽奥迪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出任公司总经理,此为北京现代首次由中国本土人才代表韩方出任总经理 [15] - 公司副总经理周斌曾公开批评车圈营销乱象,包括"遥遥领先"洗脑、文字游戏、饥饿营销等行为 [15] 小鹏汽车 - 公司人形机器人IRON亮相后因轻盈步姿受质疑,为自证其在发布会现场被剪开腿部覆盖件展示内部结构 [17][18] - 内部团队曾强烈反对此自证方式,为不被信任感到哭笑不得,发布会前一刻仍在争论 [17][18] 奇瑞汽车 - 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表示,在高速公路120码行驶时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紧急情况下刹车至80码左右更现实 [18] - 他强调遇到紧急情况时,操控、转向和动力对安全至关重要,需通过不断减速来控制安全 [18] 手机行业 - 王自如建议消费者抓紧购买手机,因供应链内存涨价且缺货,预计明年手机售价将继续上涨 [18] -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证实全球存储成本上涨远超预期,已传导至终端产品,红米K90系列较上一代同配置机型价格上涨100-500元 [18] 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 地平线前高管张玉峰创业成立无界动力,公司完成首轮3亿元天使融资,累计融资额超5亿元 [19] - 公司专注机器人"通用大脑"与"操作智能",首代机器人平台已在工业制造与商业服务取得突破 [19] - 前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核心成员朱庆旭和周钦钦联合创业,成立灵启万物并获首轮融资,专注人形机器人AI技术研发 [21][22]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前员工创业或加入其他公司成为行业趋势,涉及星尘智能、智可派机器人、优必选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23] 特斯拉 - Cybertruck项目负责人悉达特·阿瓦斯蒂离职,其在公司任职超过8年,是内部培养领导的典型 [30] - Cybertruck年销量难以达到2.5万辆,远低于公司规划的25万辆年产能,该车型在商业上遭遇惨败 [30] - CEO马斯克表示希望公司自建芯片工厂,分析师郭明錤透露原因包括希望快速迭代芯片、担心未来供应、对台湾产能集中有忧虑等 [36] OpenAI - CEO奥尔特曼表示公司计划直接向其他公司出售计算能力,暗示将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服务商竞争 [37] - 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年化营收将超过200亿美元,并计划到2030年提升至数千亿美元,未来八年拟投入约1.4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37] 存储芯片行业 - 美国存储巨头闪迪宣布11月NAND闪存芯片合约价格上调50%,此为今年以来至少第三次涨价 [40] - 涨价源于AI数据中心需求爆发及晶圆供应受限,预计NAND产品供不应求将持续至2026年底,数据中心将成为其最大应用市场 [40]
应对公关灾难之外,Altman还透露了OpenAI两个关键信息
硬AI· 2025-11-07 22:41
财务目标与资本支出计划 - 预计2024年年化收入将突破200亿美元,到2030年营收将增长至数千亿美元规模[2][3][6] - 未来8年数据中心投资承诺约达1.4万亿美元[2][3][6] - 公司可能通过传统方式满足资金需求,包括出售更多股权或获取更多贷款[4] 新业务拓展计划 - 计划直接向其他公司和个人销售计算能力,进入AI云服务市场[2][3][8] - 全球对AI云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计算能力不足而非过剩[2][3][9] - 该计划将使公司直接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云计算巨头竞争[9] 政府角色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不寻求也不希望获得政府对数据中心建设的担保,认为政府不应挑选赢家或输家[3][10] - 支持美国政府为自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制定国家战略,但相关收益应归政府所有[10] - 明确否认公司试图变得"大而不倒",强调如果公司失败就应该倒闭,让其他公司继续服务客户[11][13] 基础设施投资逻辑 - 当前趋势显示计算需求远超现有计划所能覆盖的范围,必须现在开始投资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7][16] - 在AI可能实现重大科学突破但需要巨大计算能力的背景下,公司希望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时刻[18] - 公司目标是创造一个AI丰富且廉价的世界,预计该技术将产生巨大需求并以多种方式改善人们生活[19]
华源证券:维持阿里巴巴-W“买入”评级 FY26Q2预计阿里云营收增长提速
智通财经· 2025-11-07 16:05
核心观点与评级 - 华源证券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认为公司聚焦电商与云两大业务板块具有成长空间 [1] - 电商方向通过淘宝闪购业务打开成长空间,云计算领域在AI云市场保持领先 [1]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FY2026-202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0亿元、1614亿元、1935亿元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57%、20% [1] - 当前股价对应的FY2026-2028年PE分别为27倍、17倍、14倍 [1] 分季度业绩预期 - 预计阿里巴巴FY2026Q2实现总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3% [1] - 预计FY2026Q2经调整EBITA为57亿元,同比下降86% [1] - 预计FY2026Q2经调整EBITA率为2.3%,同比下降主要因淘宝闪购业务投入扩大 [1] 分业务业绩预期 - 中国电商集团(含中国电商、即时零售和中国批发业务)预计营收1268亿元,经调整EBITA率为7% [1]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预计营收371亿元,经调整EBITA率为0.1% [1] - 云智能集团预计营收385亿元,经调整EBITA率为9% [1]
奥尔特曼否认寻求政府贷款担保,回应AI泡沫质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08:28
公司财务状况与展望 - 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数千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规模 [3] - 公司正在考虑未来八年内落实约1.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承诺 [3] 公司战略与商业模式 - 公司正大举扩张数据中心建设,并与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商合作以确保算力供给 [3] - 公司正在探索“AI云”商业模式,将计算能力作为服务出售,意味着公司正从模型输出方向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与传统云计算巨头直接竞争 [3] 公司对政府支持的态度 -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并不寻求美国政府为其数据中心项目提供贷款担保 [2] - 公司创始人强调,如果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带来预期效果,应由市场机制进行纠偏,而非依赖政府救助,纳税人不应为数据中心项目或错误的商业决策买单 [2][5] - 公司内部曾讨论过贷款担保方案,但仅作为扩大美国芯片产能的潜在路径之一,并未形成正式提案 [5] 行业背景与市场观点 - 投资者对AI产业投入回报周期的担忧加剧,众多科技公司重金布局数据中心、芯片与AI基础设施,但其回报路径仍未完全显现 [2] - 美国白宫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事务顾问表示,美国不会为AI产业提供联邦层面的救助措施,AI领域的投资和风险应由市场承担 [5]
奥尔特曼否认寻求政府贷款担保 回应AI泡沫质疑:OpenAI“感觉很好”
第一财经· 2025-11-07 07:47
公司财务与业务展望 - OpenAI预计今年年底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数千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规模 [2] - 公司正考虑在未来八年内落实约1.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承诺 [2] - 公司收入增长强劲,正大举扩张数据中心建设以确保算力供给 [2] 商业模式转型 - OpenAI正在探索“AI云”商业模式,将计算能力作为服务出售给企业和个人 [2] - 此举意味着公司正从模型输出方向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与传统云计算巨头直接竞争 [2] 政府支持与市场立场 - 公司不寻求美国政府为其数据中心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或公共资金支持 [1][3] - 公司认为如果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失败,应由市场机制纠偏而非政府救助 [1][2] - 公司内部曾讨论贷款担保方案作为扩大美国芯片产能的潜在路径之一,但未形成正式提案 [3] 行业背景与风险认知 - 投资者对AI产业投入回报周期的担忧加剧,科技公司重金布局数据中心、芯片等基础设施,但回报路径仍未完全显现 [1] - 公司承认可能犯错,如果无法修复就会失败,但相信市场会处理此事 [2] - 美国白宫顾问表示不会为AI产业提供联邦层面的救助措施,投资和风险应由市场承担 [3]
奥尔特曼否认寻求政府贷款担保,回应AI泡沫质疑:OpenAI“感觉很好”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07:43
公司财务状况与收入预期 - 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 [2]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数千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规模 [2] - 公司正考虑未来八年内落实约1.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承诺 [2] AI基础设施战略与商业模式 - 公司正大举扩张数据中心建设并与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商合作以确保算力供给 [2] - 公司正在探索AI云商业模式 即将计算能力作为服务出售给企业和个人 [2] - 公司正从模型输出方向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 与传统云计算巨头直接竞争 [2] 政府支持立场 - 公司不寻求美国政府为其数据中心项目提供贷款担保 [1][3] - 公司并未寻求政府支持 也不会依赖公共资金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 [3] - 公司相信纳税人不应为数据中心项目或错误的商业决策买单 [3] 市场机制与风险承担 - 如果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带来预期效果 应由市场机制来进行纠偏而不是依赖政府救助 [1] - AI领域的投资和风险应由市场承担而非依靠公共资源 [3] - 公司承认内部曾讨论过贷款担保方案但仅作为扩大美国芯片产能的潜在路径之一并未形成正式提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