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
搜索文档
4月车企销量数据
数说新能源· 2025-05-06 14:36
车企销售数据 - 比亚迪4月乘用车销售37.3万辆,同比增长19.4%,环比增长0.3%,25年累计135.9万辆,同比增长45.3% 其中海外销售7.87万辆,同比增长91.9%,环比增长8.7%,25年累计28.45万辆,同比增长104.8% [1] - 吉利4月销售23.41万辆,同比增长52.7%,环比增长0.8%,25年累计93.8万辆,同比增长49.1% 其中电车销售12.6万辆,同比增长144.2%,环比增长4.9%,25年累计46.5万辆,同比增长137.7% 出口2.4万辆,同比下降36.7%,环比下降34.9%,25年累计11.3万辆,同比下降10% [1] - 长城4月销售10万辆,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1%,25年累计35.7万辆,同比下降3.6% 其中电车销售2.9万辆,同比增长28.4%,环比增长14.5%,25年累计9.1万辆,同比增长11.9% 出口3.22万辆,同比下降11.0%,环比增长1.1%,25年累计12.3万辆,同比下降4.5% [1] - 蔚来4月销售2.39万辆,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58.9%,25年累计6.6万辆,同比增长44.5%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9269辆,乐道4400辆,萤火虫231辆 [1] - 理想4月销售3.39万辆,同比增长31.6%,环比下降7.5%,25年累计12.7万辆,同比增长19.4% [1] - 小鹏4月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273.1%,环比增长5.5%,25年累计12.91万辆,同比增长313.4% [1] - 零跑4月销售4.1万辆,同比增长173.5%,环比增长10.6%,25年累计12.86万辆,同比增长165.6% [1] - 智界4月销量4461辆 小米本月交付破2.8万 奇瑞总计交付20万辆 岚图4月交付10019辆 深蓝2.0万辆 阿维塔1万辆 [1]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和成本 [6] - 比亚迪出海战略发力东南亚市场 [7] -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长高于动力市场 [7]
2025年Q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同比增长142%
鑫椤储能· 2025-04-30 17:17
行业增长态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97GWh 同比增长146%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99 6GWh 同比增长142% [2] - 314Ah电芯渗透率持续提升 欧美 澳洲及中东成为Q1需求最强劲区域 [2] 厂商表现 - 源网侧厂商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比亚迪 海辰储能 中创新航 瑞浦兰钧 国轩高科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4] - 用户侧厂商亿纬锂能 瑞浦兰钧 鹏辉能源 赣锋锂电依靠国内外工商业储能和户储需求出货量靠前 [4] 需求分布与集中度 - 特斯拉 阳光电源 比亚迪(电芯自供)三巨头占系统厂商需求的28% 中车株洲所 海博思创等第二梯队占18% 头部10家集成商市场份额达46% [6] - 行业集中度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 后市影响因素 - 美国关税战导致国内厂商对美储能出口停滞 日韩企业将替代部分市场份额 行业总出货量较预期大幅下调 [6]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其它区域储能价格承压 [6]
GGII:2025Q1中国锂电池与四大主材出货分析
高工锂电· 2025-04-29 19:00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1] 锂电池市场概况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 [1] - 动力电池出货量210GWh,同比增长41% [1][2] - 储能电池出货量90GWh,同比增长120% [1][2] - 动力锂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75%,出货量158GWh [4] - 三元动力电池受镍钴价格上涨影响,材料均价上涨约7% [4] 新能源汽车市场 - 2025Q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 [4] - PHEV车型占比37.2%,销量114.5万辆 [4] - B级车及以上车型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超45% [4] - 2025Q1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出口48.2万辆,同比增长58.6%,占新能源车总出口量23% [11] 储能市场动态 - 2025Q1国内储能电池企业处于排产与出货双高态势 [5] - 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总出口量中30~40%直接或间接出口到美国 [11] - 国内取消强制配储新政策及美国关税增加可能使储能锂电池市场承压 [6][11] 锂电材料市场 - 2025Q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00万吨,同比增长68% [7] - 磷酸铁锂材料出货76万吨,同比增长94%,占比75.8% [7][8] - 三元材料出货17万吨,同比增长11% [8] - 隔膜材料出货64.5亿平,同比增长64%,其中湿法隔膜占比81.6% [9] - 负极材料出货62万吨,同比增长49%,增速低于其他材料 [9] - 电解液出货43.5万吨,同比增长63.8% [10] 国际市场动态 - 2024年中国对美整车出口约11.6万辆,占汽车总出口量1.81% [11] - 2025Q1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90万辆,同比增长22% [11] - 北美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50万辆,同比增长16% [11] 市场展望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超过50% [11] - Q2动力与储能电池总排产量有望环比持平微增 [11] - 负极、电解液及铜箔产品价格Q2有望下降,Q3可能小幅上涨 [11] - 干法隔膜价格全年有望上涨,湿法隔膜价格可能继续下降 [11]
储能失去美国,世界会怎样?
36氪· 2025-04-29 11:28
美国对中国储能产品加征125%关税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储能产品加征125%关税导致贸易中断,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企业相当于崩盘[1] - 中国储能企业原本在美国市场可获得30%以上的毛利率,是国内市场的三倍[2] - 中国供应链已深度嵌入美国储能行业,从电芯到逆变器全面渗透[6] 美国储能市场现状 -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2024年底新增储能装机37.143GWh,同比增长34%[9] - 2024年12月中国对美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2] - 美国市场占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约1/4,金额约150亿美元,其中大半为储能电芯[12] - 美国储能市场以大储为主,户储为辅,大储占比超过70%[13] 美国储能市场特点 - 大储发展得益于政策激励、电力市场需求和电网调峰需求[13] - 户储受高电价、补贴和住宅结构影响,加州和德州政策支持力度大[13] - 按照特斯拉1.7元/Wh报价计算,2024年美国储能设备市场规模约630亿元人民币[16] 关税政策对美国储能行业的影响 - 关税政策公布72小时内,美国多个储能项目被推迟或取消,涉及金额超过14亿美元[17] - 全美规划的217GWh储能项目中,41%明确标注需进口中国电芯[20] - 特斯拉储能业务2025年Q1在北美市场毛利率达28.8%,部署10.4GWh储能系统[22] - Fluence北美市场占其全球项目的44%,在手订单达51亿美元[29] 美国本土储能产业面临的挑战 - 全美没有企业能规模化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该技术占美国储能电池70%以上[38] - 美国电池制造业严重依赖进口,正极材料进口比例达83%,负极材料进口占比67%[38] - 电池制造项目从立项到收益需8-10年周期,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投资信心[39] 美国电网的脆弱性 - 美国电网比欧洲更脆弱,历史上多次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42] - 储能是解决电网脆弱性的关键,但高关税将减缓美国储能部署进度[43] - 缺乏中国储能电池可能导致美国电网稳定性进一步恶化[44]
净赚逾百亿成光伏“盈利王” 阳光电源何以逆袭?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10:3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8.57亿元,同比增长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2%,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1] - 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公司收入、利润依然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2] - 业绩公布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6.43%,收盘报62.6元/股,总市值1298亿元 [2] 业务结构 - 光伏和储能板块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分别贡献营业收入479.04亿元和249.59亿元,占比分别为61.53%和32.06% [2] - 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储能系统为三大收入支撑,2024年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7.41%、26.98%和32.06% [3] - 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47GW,同比增长13%,储能系统全球发货28GWh,同比增长167% [3] - 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收入下降15.08%,毛利率19.4%(增长3.06%),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收入增长5.33%,毛利率30.90%(下滑1.94%),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增长40.21%,毛利率36.69%(增长4.07%) [3] 市场表现与展望 - 美国市场收入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0%-20%,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储能系统全球出货目标可能减少4GWh-5GWh [4][5] - 光伏逆变器正常发货,储能业务对美国市场发货暂停但后推,其他市场发货节奏基本符合预期 [6] - 光伏长期需求保持增长,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10%以上,但今年市场相对困难,未来几年较为乐观 [6] - 欧洲市场相对稳定,美国市场今年可能面临增长承压,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保持增长态势 [6] 公司治理与战略 - 董监高人员2024年总体报酬提升,副董事长顾亦磊、高级副总裁吴家貌、董事张许成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750万元、1294万元和512万元 [6] - 阳光新能源通过收购持有泰禾智能11.24%股权和14.36%表决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外界认为此举可能为阳光新能源借壳上市做准备 [7] - 2023年12月曾宣布拟分拆阳光新能源上市 [7]
中东土豪疯狂撒钱!2025全球储能增速超50%
鑫椤储能· 2025-04-29 09:39
全球储能市场概况 - 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预计达282.51GWh,同比增长52.7% [2] - 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为184.95GWh [2] - 中国和美国为全球储能装机前二地区,政策变动对市场影响显著 [1][2] 中国市场分析 - 2025年一季度国内储能中标规模达99.25GWh,同比增长339.25% [3]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政策,6月1日起实施,但上半年抢装潮拉动需求 [5] - 2025年国内锂电储能装机预计130-140GWh,同比增长55-60% [6][8] - 工商储装机预计12GWh,同比增长超70% [8] - 十四五规划剩余装机缺口30-40GW,2024年底已完成73.76GW [7] 美国市场分析 - 对华储能产品关税达64.9%,2026年将升至82.4% [2] - 本土集成商加速项目并网,形成抢装潮 [11] - 2025年美国储能装机预计超40GWh,同比增长20%以上 [12] - 中国厂商通过海外建厂规避关税,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11] 欧洲市场分析 - 2024年欧洲大储增速203.9%,户储负增长 [13] - 新能源发电占比48%,电网调节需求迫切 [13] - 各国补贴政策:西班牙7亿欧元(最高85%)、波兰12亿欧元、意大利3.2亿欧元等 [14][15][16] - 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装机预计27-30GWh,同比增长超25% [18] 澳洲市场分析 - 2030年电池储能目标从15GW上调至19GW [19] - 政府推出23亿澳元户储补贴计划,覆盖10%家庭 [21] - 2025年待并网项目5.74GWh,全年装机预计8-9GWh,增速超70% [23][24] 中东市场分析 - 沙特7.8GWh和阿布扎比10GWh项目将并网 [25] - 2025年中东新增装机预计20GWh,同比增长350% [26] 行业趋势 - 政策变动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低端产能出清 [5] - 海外布局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关键策略 [11] - 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驱动储能刚性需求 [13]
国轩高科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国轩高科 - 行业: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提升推动业绩增长 2024 年研发投入 29.29 亿元,同比增长 5.8%,第三代电池产能释放并量产交付 [3] - 乘用车配套和商用车重卡业务进展显著 乘用车配套出货占比提升至 15%,商用车重卡细分市场占有率突破 4% [3] - 国际化战略布局取得成效 2024 年在欧非、亚太和美洲推进产能建设,越南工厂一期投产 [3] 2024 年出货结构 - 动力电池占比 65%,储能电池占比 35% 动力电池国内市场 27 - 28GWh,海外市场 10GWh;储能系统直流侧系统出货占比 40%,单电芯出货占比 44% [2][5] 2025 年市场目标 - 动力领域市场份额增加 1 - 2 个百分点,结合 100GWh 出货指引有望实现目标 [6] - 重卡领域扩大出货量,因行业预计大幅增长 [6] 美国业务情况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不到个位数,关税影响有限 2025 年短期需求或受影响,正与客户谈判分摊关税,储能和整车客户谈判积极 [8] - 储能市场 2025 - 2026 年预计显著增长,电芯工厂建设按计划进行,关税政策利好本土化生产 [2][8] 大众项目情况 - 大众中国调整电动车策略,公司配合新平台 DMP 和 CSP 及新车型 2026 年国内开始装车,2025 年配合大众欧洲业务 [2][9] 新技术及产能情况 - 2024 年发布极氪电池,产能近 3G,2025 年计划提升至 10G 以上 [2][11] - 三代电芯提升单体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2025 年预计扩充至 20G 左右产能 [2][11] 碳酸锂业务情况 - 2024 年产出不到 1 万吨,2025 年目标 1 万吨左右,月产约 1000 吨,成本控制盈亏平衡 [4][12] - 2025 年全成本每吨约有 5000 元降本空间 [4][13] 电池价格及排产情况 - 一季度电池平均单价下降约 3 分钱每瓦时,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客户结构变化 [4][27] - 二季度排产接近满产,预计达 8G 以上,季度约 24G 以上 [4][28] 行业发展趋势 - 欧洲电动车销量 2025 年预计同比增长 15%,未来持续保持 20%增长速度 [16] - 锂电池行业国内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望形成体系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四季度销售费用调整将质保金调至成本,按销售收入计提,对整体影响约 1%,是会计准则变更 [7] - 其他业务收入增长快但毛利率降至 40%以内,因对外技术开发服务费收入增加 [7] - 输配电业务收入下降,因非核心业务,公司聚焦电池业务 [14] - 新领域如机器人、无人驾驶、电动飞机等可能开辟新赛道,关注技术竞争 [22] - 公司信用减值增长源于应收账款增加和账期延长 [23] - 2025 年碳酸锂生产成本维持在 8 万元以内,越南工厂产能爬坡,有包销订单并计划扩建 [24] - 公司计划 2027 年前建立 100 亿国际产能,扩建地点包括越南、摩洛哥等 [26] - 一季度海外出货占比约 27%,希望提升至 30%以上助于盈利能力提升 [28] - 三代电芯新增产能通过新线建设和老旧生产线改造实现,2025 年目标产能 150G,三代电芯保底 20G [31] - 摩洛哥基地 2026 年底投产,今年底或明年初小批量试生产;斯洛伐克基地 2027 年投产,进度稍落后 [32]
2025年Q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同比增长142%
鑫椤锂电· 2025-04-28 16:4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97GWh 同比增长146% [2]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99.6GWh 同比增长142% [2] - 开年以来储能市场延续去年四季度高增长态势 欧美、澳洲及中东成为需求最强劲区域 [2] 产品技术趋势 - 国内314Ah电芯渗透率持续提升 [2] 厂商竞争格局 - 源网侧头部厂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 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4] - 用户侧领先厂商包括亿纬锂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赣锋锂电 依靠国内外工商业储能和户储需求出货量靠前 [4] - 电芯需求集中在特斯拉、阳光电源、比亚迪三巨头系统厂商 合计占比28% [6] - 第二梯队包括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远景能源、阿特斯、华为、Fluence、Powin 合计占比18% [6] - 头部10家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达46% 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 国际市场动态 - 美国关税战导致国内厂家对美储能出口停滞 [6] - 日韩企业将替代部分国内厂商空出的市场份额 [6] - 行业总出货量较预期将大幅下调 可能导致其他区域储能价格承压 [6]
一季度由盈转亏,A股“储能第一股”怎么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8:5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2亿元 同比增长1.72%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817.32万元 同比下滑1054.32% [2] - 2024年营收超20亿元 同比下滑39.24% [5] - 2024年净利润4111万元 同比下滑92% [5] 业务转型 - 储能产品销售量达401MWh 同比增长60.28% [3] - 轻型动力与工商业储能业务实现双轮突破 [4] - 钠离子电池业务实现小批量出货 [4][10] - 2024年储能产品销售量达1.52GWh [5] - 2024年家储产品占比超70% 工商储占比10%-20% [6] 毛利率变化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14.24% 同比下降21.52个百分点 [8] - 2024年毛利率28.61%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6] - 毛利率下降主要因国内轻型动力业务占比提升 [8] 产能与项目 - 仪征工厂产能趋于紧张 [9] - 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延期至2026年4月 [12] - 项目一期5GWh产能处于爬坡阶段 主要服务轻型动力及大储业务 [12] 市场动态 - 欧洲市场二季度发货量环比增长30%以上 [9] - 全球储能市场2035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27GW [13] - 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乐观预计达131.3GW 新增53GW [13] 股价与资本运作 - 股价从历史高点363.19元/股跌至38.20元/股 [11] - 控股股东增持75万股 耗资2675.97万元 [12] - 现金分红总额1.08亿元 为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2.62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