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海博思创:营收净利双增 契合国家双碳发展要求 打造核心竞争力
全景网· 2025-05-09 13:18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6.48亿元,同比增长12.06%,基本每股收益4.86元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48亿元,同比增长14.86% [1] - 在国内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方面排名第一 [7]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其中风电光伏总装机14.08亿千瓦 [1] -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累计新增55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每年新增940吉瓦,太阳能和风电占比95%以上 [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130% [6] 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和《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并强化并网政策 [3] -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6] 技术应用 - 储能系统应用于电源侧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平衡电力供需 [4] - 独立储能电站可降低电网峰谷负荷差、平滑输出功率曲线、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已建设多个超过1GWh的大型项目 [4] - 形成从电芯建模到系统集成、智能运维到大数据的完整技术体系,2025年计划推进AI、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 [7] 业务布局 - 推出"储能+X"战略,覆盖电源侧风电/光伏/火电及负荷侧充电/数据中心等场景,探索辅助服务/现货市场等商业应用 [4] - 已形成北京、珠海、大同、酒泉四大智能制造基地,酒泉基地二期开工以覆盖西北及"一带一路"市场 [7] - 安徽阜南风光储基地项目为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提供核心电池系统 [6]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7] - 未来将拓展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及上下游协同创新 [8]
协鑫能科:扣非净利润高增,“资产服务”双轮驱动协同-20250509
西南证券· 2025-05-09 1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18元(6个月),当前价7.30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下滑,25Q1业绩增长,扣非净利润高增且资产结构优化,未来将夯实热电联产,“资产 - 服务”双轮驱动协同,深化能源服务领域布局,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亿元、9.6亿元、11.9亿元,给予2025年18倍PE,对应目标价9.18元,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7.96亿元、99.01亿元、121.99亿元、154.1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3.42%、1.07%、23.21%、26.35% [3] - 2024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89亿元、8.23亿元、9.62亿元、11.9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46.20%、68.36%、16.86%、23.77% [3] - 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30元、0.51元、0.59元、0.73元,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4.32%、5.29%、5.96%、6.93% [3] 业绩分析 - 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因对部分运营不佳项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亿元,且23年股权处置和债权清偿收益24年同期减少;25Q1业绩增长,因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等项目收入及利润提升,煤炭等燃料价格下降使存量电厂业绩提升 [8] 业务布局 - 夯实热电联产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截至25Q1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5978MW,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58.23% [8] - 以实体资产为触点获取客户,提供绿电交易代理、负荷聚合运营等轻资产服务,实现客户资源跨业务线价值传导 [8] - 深化能源服务领域布局,节能服务方面,截至25Q1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装机容量1664MW;交易服务方面,截至25Q1在江苏省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550MW,占比约30%,2025年1 - 3月参与市场化交易服务电量59.7亿kWh,绿电交易1.3亿kWh,国内国际绿证对应电量合计6.1亿kWh;截至25Q1电网侧储能总规模650MW/1300MWh,在建项目150MW/300MWh,用户侧储能总规模12.55MW/33.82MWh,在建项目20MW/52MWh [8] 盈利预测 - 假设25 - 27年公司装机容量分别达6.4/7.4/8/9GW,24 - 26年电力销售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6.1%;25 - 27年售汽量维持在10.4百万吨,蒸汽销售业务毛利率稳定在15.5%;25 - 27年能源服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0%/38%/35%,毛利率稳定在59% [9] 相对估值 - 选取节能风电、龙源电力、金开新能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3家企业平均PE为15.3倍,考虑公司多元化能源资产组合及业务布局,给予18倍PE,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8.2、9.6、11.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0.59、0.73元,对应目标价9.18元,维持“买入”评级 [10]
万里扬(002434) - 002434万里扬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18:18
公司业务板块 - 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和新型储能业务 [1] 汽车零部件业务 业务范围 - 涵盖汽车传动驱动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市场 [1] - 着力发展非公路传/驱动系统产品,如工程机械电驱动系统等 [1] - 大力发展零部件外销业务,包括齿轮、轴等产品 [1] 乘用车变速器业务 - 2024年乘用车变速器直接出口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后续加大海外客户开发力度推动收入增长 [2] - 大力发展纯电动乘用车EV减速器及相关产品增加销量 [2] 商用车变速器业务 轻卡变速器业务 - 稳步发展现有轻卡手动挡产品,积极发展电动化产品,覆盖P2和PS混动及轻卡电驱桥等 [2] - 目前轻卡变速器产品产销需求旺盛 [2] 重卡变速器业务 - 包括AMT自动变速器等产品,随着配套客户车型量产上市,产销量将增长 [2] 新型储能业务 已运营项目 - 广东省肇庆市和浙江省义乌市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已运营,装机容量分别为100MW/200MWh和一期100MW/200MWh,效益较好 [3] 新项目开发 - 积极推动广东省、海南省和浙江省新项目开发,促进业务发展壮大 [3] 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 成立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产业化团队,完善产品型号,推动产业化能力打造和整合,提高市场份额 [4]
河北3.5GW储能试点项目申报:混合技术中磷酸铁锂占比≤90%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08 16:13
核心观点 - 河北省发改委组织开展多元技术路线独立储能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旨在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创新发展,支持先进技术与关键装备推广应用 [1][8][9] - 试点项目总规模不超过350万千瓦,各市推荐数量不超过5个,重点关注重力、钠离子、钒液流、氢储能、固态电池、深地空间等多元技术路线或磷酸铁锂储能新技术应用 [1][2][9][10] 申报容量 - 单体项目容量一般为10万千瓦,最大不超过20万千瓦 [3][11] - 采用"磷酸铁锂+X"混合储能技术路线的,磷酸铁锂部分占比不得高于90% [3][11] - 项目实施主体需按批复规模和技术路线设计建设,不得随意拆分调整或分期建设 [3][11] 规划选址 - 需加强安全风险评估,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交通道路等保持安全距离 [4][11] - 应远离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或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 [4][11] 时限要求 - 纳入试点的项目需在9个月内开工,15个月内并网 [5][11] - 逾期未开工项目将取消建设计划 [5][11] 申报程序 - 各市能源主管部门优先按电网接入站点推荐项目,初步审核后报送省发改委 [12] - 省发改委复核后征求电网公司意见,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家评审 [12] - 综合考虑电网意见和评审结果确定入围名单,公示不少于5天后正式印发清单 [12] - 委托第三方评估试点效果,总结推广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和标准规范 [13] 组织实施 - 各市需统筹协调自然资源、林草、电网等部门,健全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14] - 严禁强制要求储能企业配套产业增加负担 [14] - 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确保项目符合新型储能电站相关标准规范 [14] - 申报材料需在5月15日17:30前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14]
2025年中国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新型储能市场持续扩容,行业迎来"极薄化+复合化"发展新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8 09:14
行业概述 - 超薄电子铜箔(厚度≤12微米)是储能电池负极集流体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电池能量密度、成本及安全性 [2] - 产品按厚度分为常规8-12μm、主流6-8μm(市占率75%)、高端≤6μm(2024年占比15%),其中6-8μm电解铜箔因性价比主导储能市场 [3][18] - 技术路线以电解法为主,压延法用于高端产品,表面处理分光面(降内阻)和毛面(强附着力)两类 [3]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超薄电子铜箔总产能突破25万吨,其中储能专用铜箔占比40%(约10万吨) [1][16] - 预计2025年储能电池用铜箔需求量超40万吨,市场规模突破250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40% [1][16][24] - 2024年4.5μm及以下高端产品年增长率达45%,复合铜箔渗透率预计从不足5%提升至2025年的15%以上 [18][22] 产业链 - 上游:高纯阴极铜(纯度99.99%以上)由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供应,配套生箔机、阴极辊等设备链 [9] - 中游:实现4.5-8μm超薄铜箔规模化生产,下游应用于电力调峰、5G基站、数据中心及户用储能等领域 [9] - 头部企业如嘉元科技、诺德股份合计市占率45%,第二梯队(龙电华鑫、中一科技等)占35% [20] 技术发展 - 技术从进口依赖转向自主创新,2010年后突破6微米工艺,2019年加速迭代至4.5μm,2024年形成极薄+复合铜箔产品矩阵 [7] - 未来3.5μm及以下极薄铜箔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10%-15%,复合铜箔因轻量化、高安全性成为新增长点 [22] - 中国企业在中端市场优势明显,但高端产品仍面临日韩竞争 [3] 政策驱动 - 国家出台《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支持电池级高档电解铜箔研发 [11][12] -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电解铜箔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与正极材料、隔膜等并列 [11] 下游需求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同比+130%),锂离子电池占主导 [13] - 2024年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24%),其中储能电池260GWh(+55.69%),增速居各领域之首 [14] - 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将催生差异化铜箔需求 [24]
民企助力跑赢全市增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7 05:16
昌平区经济表现 - 昌平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9%,跑赢全市增速 [1] - 2024年昌平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2109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79.8%,实现收入3494.3亿元,同比增长12.4% [4] -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4] 中海储能(铁铬液流电池) - 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中约90%为纯水,安全性高,使用寿命达20至30年 [1] - 公司已手握多个储能亿元级大单,预计2024年营收达2亿元 [2] - 正在全国建设三大生产基地,每个工厂年产能将达3吉瓦时,广东惠州基地有望2024年投产 [2] 诺诚健华(创新药奥布替尼) - 奥布替尼新获批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首次患病者 [2] - 该药通过分子结构创新设计实现精准靶向结合BTK蛋白,安全性更高,未来有望拓展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 - 目前已有四个淋巴瘤相关适应症在国内获批,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进展至全球三期 [3] 微元合成(合成生物制造) - 通过微生物改造将葡萄糖转化为阿洛酮糖,转化效率提升至80% [4] - 2024年一季度河北秦皇岛工厂投产,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面积翻番 [4] - 受益于昌平区搭建的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等产业支持措施 [4]
天津经开区科技创新领域精准施策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6:23
四是科创资源聚集,多项指标"领跑"。天津经开区全社会R&D投入持续保持全市首位;技术市场活跃 度显著提升,一季度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10%,持续领跑全市;创新人才引育成效显 著,5人入选滨海新区第四批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数居新区首位。 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亮眼成绩是新起点,天津经开区将乘势而上,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工 作,在未来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赋能创新"续航"。天津经开区天使投资基金正式发布,基金总规模5亿元,投资领 域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等未来技术产业化新赛道,及经开区"4+1"优势产业未来化新方向。通过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含金""含绿"又"含新"的初创科技型企业注入资金活力,助力企业加速迈 过"最先一公里"。 三是推进平台搭建,汇聚科创"动能"。一季度天津经开区共有12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获批,数量位列 全市第一。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首次突破百个,区域企业的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同时,天津科 技大学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为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支撑,有力推 动科技成 ...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装机约九成 支持民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举措出台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5
能源供需与生产 - 全国能源供应充足 消费保持增长 供需总体宽松 价格稳中有降 [1]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 同比增长21% 占新增装机的90% [1] - 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1]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16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7% 占全部发电量的35.9% [1] - 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核电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 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5% [1] 氢能与能源投资 - 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 位居世界第一 [2] - 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 [2] - 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2] - 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前2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2.9% [2] - 海上风电 新型储能 电网 核电等投资快速增长 [2] 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发展 - 规模以上充电设施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3] - 新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民营企业所持股比均达到10%以上 [3] -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储能 虚拟电厂 充电基础设施 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 [3] -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水电 油气储备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 [3]
80余所高校设立储能本科专业(链接)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新型储能行业发展 - 新型储能技术具有调峰、调频、调压功能,对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1] - 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十四五"以来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近2000亿元 [1] 产业链与人才培养 - 新型储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众多创新型企业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目前全国已有80余所高校设立储能本科专业,建设了7个储能产教融合平台 [1] - 202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人才引育,强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2] - 政策协调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差异化合理布局和跨区域有序流动 [2]
7成增长!2024年储能营收TOP50出炉
行家说储能· 2025-04-30 20:31
插播 :拒绝鱼龙混杂, 让优质项目脱颖而出!"2024-2025用户侧储能项目TOP10榜单"征集进行中。点击 "阅读原文" 进行申报 随着财报披露进入尾声,2024年新型储能市场的竞争版图浮现。 据行家说储能统计,以2024年财报以及招股书数据中 明确公布的储能营业收入 为衡量标准,2024年度储能营收TOP50企业(见文末图表)呈现 出明显的分层,强者愈强模式显现,同时7成以上的企业储能营收增长, 最高增速近16倍 ,而且储能系统尤其是便携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最高。 营收分化,冰火两重天 ■ 储能营收呈金字塔结构 TOP50中,11家公司储能营收占比超50%,9家公司储能营收占比在30%-50%之间,而且相比2023年,2024年大多数公司的储能营收占比呈增 长趋势。 从营收来看,储能企业竞争格局呈现金字塔结构: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组成超200亿俱乐部,储能营收均超190亿元;安克创新和海辰 储能以120多亿位居其后;阿特斯、中创新航、海博思创、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5家企业组成70-100亿阵营。 奥特佳、中国电力、华宝新能、德 业股份、天合光能、艾罗能源储能营收在20-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