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瑞立科密即将上市,深耕智能驾驶关键环节
格隆汇· 2025-09-17 14:23
2025年4月18日,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会议上传出消息: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瑞立科密")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意味着,这家国内商用车主动 安全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登陆资本市场已基本无障碍。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电动化与智能化革命,制动系统作为保障安全的核心环节,线控制动 和电控系统成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瓶颈。长期以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市场几乎被海外巨 头垄断,博世、大陆、采埃孚、克诺尔等跨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品牌要在这一高壁垒领域突围, 谈何容易。但瑞立科密二十余年的坚持和突破,使其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够在主动安全系统领域正向开 发、并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的企业。 一、技术护城河:国家级研发实力构筑核心壁垒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 括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等,广泛应用于商用车、 乘用车及摩托车领域。通过20余年的行业深耕,瑞立科密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如今已成为 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龙头企业 ...
强势5连涨!智能车ETF泰康(159720)盘中涨超2%,第一大权重股宁德时代股价创历史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17 13:08
智能车ETF泰康(159720)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11:14 该ETF一度涨超2% 现涨1.93% 冲击5连涨 [1] - 近1周累计上涨5.08%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近半年规模增长244.62万元 实现显著增长 [1]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强势上涨1.92% [1] - 成分股均胜电子上涨10.01% 科博达上涨10.01% 银轮股份上涨10.00% [1] - 宁德时代A股盘中涨近8% 港股突破500港元关口 创股价新高 [1] 宁德时代运营与产能状况 - 工厂日产220万颗电芯 设置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 [1] - 数据系统每秒处理34万次数据交易 [1] - 当前订单充足 产能利用率超过90% [1] - 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 目标明年产能达1TWh [1] 储能与汽车行业政策动态 - 储能需求出现超预期增长迹象 储能电池出现涨价苗头 [2] - 电池头部企业9月开工率平均水平预计达94% [2] - 八部门联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2] -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2] 智能车ETF投资策略与持仓结构 - 采取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 属大盘成长风格 [3] - 25Q2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41% 25H1跑赢0.26% [3]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55.33% 覆盖动力系统/感知决策/执行控制全链条 [3][4] - 宁德时代(电池)立讯精密(感知硬件)汇川技术(电控系统)等标的权重超40% [3]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覆盖范围 - 指数样本涵盖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讯系统/整车生产/汽车后市场上市公司 [4] - 重点布局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前沿领域 包含车载OS/线控制动等细分赛道龙头 [4] -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进一步强化配置逻辑 [4] 行业龙头企业竞争优势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电池技术/智能座舱领域已形成护城河 [5] - 政策红利下有望在反内卷浪潮中抢占先机 巩固市场份额 [5]
鸿蒙智行补上“旅行车”拼图,华为资源导入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2:58
鸿蒙智行与北汽合作推出享界S9T旅行车 - 鸿蒙智行与北汽合作推出享界S9T旅行车 共4款车型 售价区间30 98万至36 98万元 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5000辆 [1] - 享界S9T是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 补全鸿蒙智行全品类布局 聚焦智能出行场景 强化续航与智能化体验 [2][5] - 同一天上汽奥迪推出AUDI品牌首款旅行车E5 Sportback 两家车企同时押注旅行车赛道 [2] 产品技术与性能 - 享界S9T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 增程版配备37kWh及53 4kWh电池包 CLTC纯电续航最长354km 满油满电CLTC续航最长1305km 纯电版配备100kWh电池包 CLTC综合续航801km 比蔚来ET5T多91km [5] - 享界S9T首发搭载HUAWEI ADS 4 0智能驾驶系统 车顶配备华为192线激光雷达 拥有全向感知能力 9月21日即可交付 [2][5] - 享界S9T搭载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 16 1英寸智能中控屏 12 3英寸副驾娱乐屏和全新MagLinkMini控制屏等超十屏智能座舱 [5] 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旅行车市场规模是小众市场 目前畅销车型仅有蔚来ET5T 自2023年6月上市以来蔚来ET5T下线车辆达10万辆 [2][3] - 传统旅行车比同平台轿车贵5万元以上 难以突破小众圈层 大众 沃尔沃等品牌多次尝试培育中国旅行车市场均折戟沉沙 [3] - 问界新M7系列2024年全年交付近20万辆 6月问界M8交付量超过21185辆 智界新R7和S7上市22天大定突破2 5万辆 [6] 生产与交付能力 - 北汽享界工厂达到每两分钟下线一台新车的生产节奏 以保证交付 [2] - 享界S9在6月单月交付量为4154辆 在鸿蒙智行旗下多个品牌中并不突出 [6] 合作模式与战略投入 - 华为与北汽合作升级 北汽预计未来三年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享界 聚焦设计 智能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 品质安全四大核心领域 [7] - 北汽组建享界事业部 以战略共同体模式推动跨团队协同 实现从产品定义 研发到销售服务的全链路闭环管理 [7] - 华为与奇瑞签署智界战略合作2 0协议 华为全面主导智界 实现产销服一体化运营 双方投入超百亿元 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 [8] 团队与渠道建设 - 问界产品负责人彭磊调任享界操盘新车定义和营销 彭磊在智能座舱领域拥有十余年经验 曾主导打造问界新M7 M9及M8等多款爆款车型 [7] - 享界构建独立专属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建立双重复核质检体系 保障每台交付车辆达到高位标准 [7] - 享界在5月召开招商会 筹备独立销售服务渠道 合作模式由代工转向利润分成 [8]
激光雷达,为什么赚钱难?
创业邦· 2025-09-17 11:56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来源丨定焦One(dingjiaoone) 作者丨金玙璠 编辑丨魏佳 图源丨禾赛科技官方微博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香港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声,收报234港元,市值358亿港元,成为 激光雷达 行业中首家完成"美股+H股"双重上市的企业。 这次IPO募资规模达到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包括高瓴投资和Grab Holdings等基石投资 者一共认购了1.48亿美元,公开发售部分获168.65倍超额认购——市场情绪一片高涨。这样的火热 场面,容易让人误以为激光雷达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事实 上 , 尽管激光雷达是智驾系统的"眼睛",在新能源车的产业链中不可或缺, 盈利的企业 却是 屈指可数。 即便是行业龙头禾赛科技,今年一季度仍亏损1750万元,直到二季度才勉强扭亏;另一 家头部企业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仍亏损1.5亿元。 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苹果、三星都赚得盆满钵满;电动车兴起时,特斯拉、比亚迪也找到了赚钱的 路子。可在激光雷达这里,技术价值和赚钱能力 并不成正比 。 从全球竞争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占了绝对优势。Y ...
激光雷达,为什么赚钱难?
36氪· 2025-09-17 09:57
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苹果、三星都赚得盆满钵满;电动车兴起时,特斯拉、比亚迪也找到了赚钱的路子。可在激光雷达这里,技术价值和赚钱能力并不 成正比。 从全球竞争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占了绝对优势。Yole Group的报告显示,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全球95%的份额,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图达通被称 为"四巨头"。曾经领先的海外企业如Velodyne已被收购,Quanergy黯然退市,话语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即便如此,当激光雷达从豪华车的专属变成平价车的标配,禾赛和速腾聚创却面临"销量上涨、单价下跌"的窘境。2025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有望冲击 250万颗。但激光雷达的平均售价却从2022年的每台8000-10000元,一路跌到了2025年的2000-3000元。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香港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声,收报234港元,市值358亿港元,成为激光雷达行业中首家完成"美股+H股"双重上市的企业。 这次IPO募资规模达到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包括高瓴投资和Grab Holdings等基石投资者一共认购了1.48亿美元,公开发售部分获168.65倍超额 认购——市场情绪一片高涨。这样的 ...
奥迪威20250916
2025-09-17 08:50
奥迪威 20250916 摘要 奥迪威拟发行 H 股并在香港上市,旨在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并拓宽境外融 资渠道,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创新 实验室,深化产学研融合。 奥迪威推出割草机器人超声波测距避障方案、新型家电敲击开关以及无 线微型家电射流风扇和无铅触觉反馈执行器等创新产品,多元化品类布 局有望带动业绩增长。 奥迪威深耕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包括智能方向盘触觉固态按钮和多模态 行波复用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已完成量产验证,受益于泊车系统装配率 提升,未来增长点在于智能驾驶系统合作。 奥迪威在智能仪表领域,超声波智能水表和燃气表国内外市场渗透率提 升,具有较高毛利和盈利能力,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显著。 奥迪威在机器人及家居应用领域快速增长,尤其在扫地机器人、水下机 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为行业领先者,提供避障、材质识别、液位监 测等技术,并加速电子皮肤技术应用。 Q&A 今年(2025 年)华源证券北交所研究团队的会议安排和主题是什么? 从今年 8 月 18 日到 9 月 19 日,华源证券北交所研究团队组织了一系列名为 "北证夜谈"的会议,重点围绕高端制造、新材料、泛科技和大消费等领域进 行深 ...
豪威集团确认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境外营收占81%全球市场再突破
长江商报· 2025-09-17 07:24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支持其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 为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提供先进成像解决方案[1][2] - 传感器数据可直接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AI算力结合 实现多摄像头图像的实时处理与融合[2] - 英伟达DRIVE AGX Thor开发者套件于2025年8月开放预订 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 传感器解决方案已预集成到套件中[2] - 公司与AdaCore、QNX等工具链供应商合作 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支持 降低客户开发门槛[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 同比增长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 同比增长498.1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6亿元 同比增长15.42% 创中期历史新高 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 同比增长48.34%[4] - 2025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连续8个季度实现高速增长[4][5] - 境外市场营业收入209.61亿元 同比增长14.35%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1%[2] 业务结构 - 半导体设计业务贡献营收115.72亿元 占比83.01% 同比增长11.08%[5] - 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3.46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74.21% 同比增长11.10%[6] - 半导体代理销售业务收入23.14亿元 同比增长41.73%[5] - 图像传感器来源于汽车领域营收37.89亿元 同比增长30.04%[6] - 物联网图像传感器收入11.73亿元 同比增长249.42%[6] - 智能手机领域图像传感器收入39.2亿元[6]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26.22亿元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1亿元、24.96亿元、22.34亿元、26.22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3.65亿元 同比增长8.7%[6] 战略发展 - 公司由韦尔股份更名而来 旨在更全面体现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4] - 正在冲击港股IPO 已向港交所递表并刊登发行上市申请资料[3] - 作为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 大多数收入来自国际市场[2][4]
【拓邦股份(002139.SZ)】收入持续增长,成长空间广阔——跟踪报告之二(刘凯/林仕霄)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7 07:07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全球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 以"四电一网"技术矩阵构建完整技术生态闭环 覆盖硬件开发到云端服务 [4] - 公司构建全球化生产基地网络 覆盖亚洲、欧洲、美洲 在工具和家电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中占据领先地位 [4] - 公司在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以及机器人领域成为创新引领者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1亿元 同比增长16.78% 实现归母净利润6.71亿元 同比增长30.25%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02亿元 同比增长9.70% 实现归母净利润3.30亿元 同比减少15.11% [5] 智能汽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2.60亿元 同比增长86.03% [6] - 公司围绕电动化与高阶智驾构建产品矩阵 包括激光雷达电机和充电桩 [6] - 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规模化放量 在核心客户中份额稳定 [6] - 公司以液冷超充技术为核心 搭建覆盖交直流充电桩的全场景产品矩阵 [6] 机器人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2.77亿元 同比增长22.72% [8] - 公司提供机器人部件和整机产品 部件包括控制器、电机、电源等 覆盖工业、家用、商用领域 [7] - 商用炒菜机器人在"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有望持续放量并抢占市场份额 [7] - 公司自2007年布局空心杯电机技术 产品性能达行业第一梯队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头部客户批量供货 [7][8]
豪恩汽电获项目定点 预计5年内总额约24.77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17 02:15
公司业务进展 - 获得某全球汽车品牌ADAS摄像感知系统11颗每辆车和AK2雷达系统12颗每辆车产品定点 预计2026年4月开始量产 生命周期5年 预估总营业额24.77亿元 [1] - 定点信非正式订单 具体销售收入以实际订单为准 预计不会对本年度业绩产生影响 [1] - 专注于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研发设计制造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车载摄像系统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和超声波雷达系统 [1] - 已进入国内外车企供应链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70% 新能源业务占比50% [1] - 在手订单充沛 合计在手定点金额达200-300亿元 [3] - 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 与上海智元合作开发Genie02超声波传感器项目 与英伟达达成芯片战略合作开发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 目前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未形成收入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 同比增长35.79%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686.13万元 同比增长2.54% [3]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 智能感知设备及系统行业迎来巨大增量 [2] - 单车感知设备数量显著增加 超声波感知从单车2颗到12颗 视觉感知从1颗到12颗 毫米波雷达从1颗到6颗 [2] - 单车感知系统价格从原来每辆车1000元以下提升到3000-4000元 加上域控价值量更高 [2] -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存在技术同源效应 机器人赛道处于爆发前夜 被视为与智能驾驶同等重要的战略级赛道 [3]
比亚迪海洋网品牌向上:新海豹07 DM-i首搭激光雷达 纯电续航提升至230km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00:40
产品升级 - 2026款海豹07DM-i推出4个配置版本 官方指导价格14.98万至18.68万元[2] - 纯电续航里程大幅提升至135km和230km两种版本 较旧款70km和125km几乎翻倍 其中230km版本为同级最长[2] - 首次搭载激光雷达 高配车型提供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激光版(DiPilot 300)支持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 成为18万级唯一搭载该系统的车型[4] - 新增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 TSC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系统及云海灰外观配色[5] 技术性能 - 搭载第五代DM技术 配备1.5T/1.5L发动机 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2L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585km[3] - 支持最大69kW充电功率直流快充 从30%充至80%仅需20分钟[3] - 超70%用户日常通勤以市内为主 新车超长纯电续航可满足每周通勤需求 亏电状态下每公里成本不到两毛钱[2] 行业趋势 - 混动车型开启纯电续航里程比拼 极氪9X达380公里 昊铂HL增程版350公里 智己LS6增程版高达450公里[3] - 比亚迪顺应趋势提升插混车型纯电续航 方程豹钛7提供135km和200km版本 未来全系插混车型续航将升级至200km以上[3] 销售表现 - 海洋网1-8月累计销量超139万辆 同比增长30.8% 占比亚迪总销量286.4万辆的49%[5] - 海洋网产品定位偏低 主力车型海鸥/海豚价格约10万元 海豹07DM-i作为中型轿车承担品牌冲高使命[5] 公司战略 - 未采取大幅降价策略 通过提升纯电续航和智能化表现实现品牌向上[5] - 新款海豹07DM-i升级项目将应用于海洋网所有车型 旨在提升比亚迪盈利能力[5] - 公司1-8月销量286.39万辆同比增长23% 但增速放缓 上半年毛利率18%同比微跌且低于新势力品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