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研发投入比下滑,日本车企没钱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17:57
日本车企研发投入趋势 - 2025财年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日产、铃木、斯巴鲁、马自达、三菱汽车)计划研发总投入为3.94万亿日元,同比微增2% [2] - 研发投入占预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92%,连续第二年低于4% [2] - 在截至2024财年的3年里,七家日本车企研发支出整体年均增长约10%,但到2025财年增速预计将放缓至2% [3] 主要日本车企研发投入详情 - 本田研发投入比为5.7%位居首位,预计投入1.2万亿日元 [3] - 丰田研发投入比为2.8%排名垫底,但投入金额最高,预计为1.3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3% [3] - 日产研发投入比为5%,金额为6300亿日元,同比增长1.8% [3] - 铃木研发投入比5.2%,金额3000亿日元,同比大幅增长13% [3] - 斯巴鲁研发投入预计同比下降12.5%,三菱汽车与上年持平 [3] - 丰田研发投入比下滑趋势明显,从2017财年的超7.5%降至2025财年预计的2.8% [4] 研发投入趋缓的原因 -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大降28.4% [6] - 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合计营业利润将因关税减少约2.67万亿日元,相当于2024财年利润总额的三成多 [6] - 丰田预计关税损失达1.4万亿日元,并将净利润预期从3.1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 [6]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本田将电动汽车相关研发投资总额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6] 国际同业研发投入对比 - 大众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达210亿欧元,占销售额比重6.5% [7] - 宝马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91亿欧元,同比增长17.1%,占营收6.4% [7]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87亿欧元,占销售额6% [7] - 通用汽车研发投入92亿美元,占营收4.91% [7] - 丰田2024财年研发投入比为2.71%,是前十大车企中最低 [7] - 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531.95亿元,同比增长34.41%,占营收6.8% [8] - 蔚来汽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19.8%,理想汽车为7.7%,吉利汽车为4.34% [8] 日本车企研发重点领域 - 丰田2025财年研发重点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定义汽车平台,并坚持混动、氢能等多元化碳中和路径 [13] - 本田研发投入主要投向软件定义汽车与自动驾驶领域,将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并计划在2027至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 [13] - 日产计划将2025财年电动化研发投入增加40%,重点押注固态电池技术,并利用中国市场的科技和资源优势进行研发 [14] 研发效率与平衡 - 研发投入比并非越高越好,研发效率是决定投入能否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9] - 日本车企成本意识较强,在研发投入上较为高效,但在自动驾驶和软件领域需增加投入并明确方向 [9] - 企业需要在创新与财务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2]
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力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7:31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致力于建立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以获取“反内卷”能力并推动品牌向上及可持续国际化 [3] - 公司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商业模式、管理和产业生态全面升级,从传统车企转型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3] - 公司已实现销量规模、新能源、出口、品牌、资本市场的“五大历史突破”,并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5] 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 - 开阳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双向奔赴”机制实现创新成果从课题到产品的高效闭环,并启动协同创新中心以打通高校研究与工厂生产的壁垒 [6] - 瑶光实验室群联动多方资源,联合100余所顶尖高校开展4000+星火课题,打造“创新工厂”以持续产出新技术和新专利 [8] - 瑶光技术战略发布后,公司技术树再生长,将发布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等10+项全球领先技术 [8] - 鲲鹏天擎发动机通过多项黑科技实现48%热效率,显著高于市场主流的38%-45%,未来有望推动混动汽车进入油耗“1时代” [9]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个KD工厂和8大研发中心组成的全球协同创新网络 [11] - 公司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543万 [5]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以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满足监管要求和强化本地化开发能力 [11] - 公司研发网络汇聚了30000多名研发人员和28位首席科学家,进行覆盖全球、全域、全场景的开发与验证 [11]
中国银河证券:9月挖机内外销亮眼 海外矿山机械需求强劲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0:04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9月挖掘机国内销量9249台,同比增长21.5%,出口量10609台,同比增长29% [1] - 9月装载机总销量10530台,同比增长30.5%,其中国内销量5051台增长25.6%,出口量5479台增长35.3% [1] - 内销产品结构保持小挖快速增长态势,中大挖销售仍承压 [1] 其他机械产品销售动态 - 8月履带式起重机销售表现强劲,整体增长43.7%,内销增长51.7%,出口增长40.2% [2] - 8月叉车内外销增速均衡,整体增长19.4%,内销增长19.3%,出口增长19.6% [2] - 8月塔机与升降工作平台销售降幅收窄,塔机出口增长27.3%,升降工作平台出口降幅收窄至2.93% [2] 产品电动化趋势 - 9月装载机电动化率为24.56%,1-9月累计电动化率为22.84% [1] - 行业龙头企业在BICES 2025展会上重点展示电动化与智能化产品,如三一展出16款电动化智能化设备,杭叉推出全球首款量产型309V柴电混合动力叉车 [4] 全球市场开工率情况 - 9月国内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78.1小时,同比下降13.3%,月开工率55.2% [3] - 9月北美和欧洲市场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增速较快,北美同比增长10.2%,欧洲同比增长7.3% [3] 行业需求驱动因素 - 国内小挖需求受存量更新、机器替人、农田水利、城市改造等因素支撑 [1] - 未来大型工程推进及新疆内蒙矿权开放有望推动中大挖需求回升 [1] - 金铜价格走高趋势下,矿山机械景气度持续,9月大挖出口高速增长 [1]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20251019:2025Q3前瞻:销量环比提升,成本端向好-20251019
民生证券· 2025-10-19 22: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给出“推荐”评级,并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呈现销量环比提升、成本端向好的趋势 [1][2][73] - 乘用车领域,受益于国补地补政策延续,2025Q3批发销量达768.6万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8.1% [2][11][73] - 新能源乘用车表现强劲,2025Q3批发销量402.4万辆,同比增长24.2%,批发渗透率达52.4% [2][15][73] - 出口市场增长强劲,2025Q3乘用车出口159.2万辆,同比增长23.1%,其中新能源出口占比43.2% [2][16][73] - 价格竞争趋于和缓,行业整体折扣率基本持平,车企降价压力小 [2][25][73] - 零部件行业成本压力下降,原材料及海运费同比显著下降,汇兑收益有望提升 [3][45][47][74] - 重卡市场受以旧换新政策驱动,2025Q3批发销量28.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8.1%,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激增181.5% [3][50][55][74] - 摩托车行业结构升级,2025Q3中大排量摩托车预计销量25.8万辆,同比增长18.9%,出口表现亮眼,同比增长50.5% [3][68][75] 乘用车板块总结 - 总量端:2025Q3乘用车批发销量768.6万辆,同比+14.7%,环比+8.1%;上险销量594.7万辆,同比+2.6%,环比+6.9% [11][15] - 结构端: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批发渗透率达52.4%;出口销量中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3.2% [2][15][16] - 价格端:行业整体折扣率稳定在15.8%,价格竞争降温 [25] - 格局端:特斯拉、零跑、小米、蔚来、吉利、长安等车企在同比或环比维度表现较好 [2][42][73] 零部件板块总结 - 收入端:小米、小鹏、蔚来、零跑、吉利等主机厂产业链预计收入表现较好 [3][49] - 成本端: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滑,聚丙烯价格同比-5.3%,铝价同比-1.7%,热轧卷板价格同比-15.6% [45] - 外部环境:海运费同比显著下降33.4%;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小幅增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大幅增长,利好相关公司汇兑收益 [47] - 新增长点:人形机器人业务为零部件公司带来新增量,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49][83] 重卡板块总结 - 总量端:以旧换新政策集中落地,2025Q3重卡批发销量28.2万辆,同比+58.1%;上牌量21.4万辆,同比+64.5% [3][50] - 出口端:2025Q3重卡出口8.6万辆,同比+22.9% [3][51] - 新能源重卡:2025Q3销量5.8万辆,同比+181.5%,渗透率达27.1% [3][55] - 天然气重卡:2025Q3销量5.4万辆,同比+36.9%,销量回暖 [3][58] - 竞争格局:行业CR5为90.8%,重点企业集中度波动较小 [50] 摩托车板块总结 - 总量端:2025年8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8.4万辆,同比+23.6%;1-8月累计销量67.5万辆,同比+36.0% [62] - 结构端:500cc以上排量车型增长强劲,500-800cc排量段8月销量同比+231.4% [63][87] - 出口端:8月出口4.7万辆,同比+64.1%;2025Q3预计出口14万辆,同比+50.5% [62][68] - 竞争格局:春风动力、隆鑫通用、钱江摩托位居行业前三,CR3市占率合计44.6% [63] 投资建议 - 乘用车:看好智能化、全球化加速的优质自主车企,推荐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赛力斯 [4][77] - 零部件:聚焦智能化和新势力产业链,推荐伯特利、地平线机器人、科博达、星宇股份、沪光股份、无锡振华、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等 [4][79] - 机器人:推荐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均胜电子、伯特利等汽配机器人标的,以及小鹏汽车、赛力斯等汽车机器人主机厂 [5][83] - 摩托车:推荐中大排量龙头车企春风动力、隆鑫通用 [5][89] - 轮胎:推荐赛轮轮胎、森麒麟 [5][94] - 重卡:推荐中国重汽 [5][91]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 | 冯笑:轻型车全球潜在客户预计20-25亿
高工锂电· 2025-10-19 17:34
市场机遇与规模 -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依赖两轮和三轮车出行 [2] - 未来十年该市场存在20至25亿潜在客户 [2] - 两轮车被视为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 市场将持续存在 [2]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行业未来是电动化 所有场景将实现电动转型 [2] - 公司将致力于推动电池标准化 [2] - 标准化目标为使用一款电池通过不同数量组合满足多种需求 以优化电池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体验 [2]
大众安徽即将进入“关键时刻”
经济观察网· 2025-10-18 17:52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大众安徽计划在2026年迎来产品大年,将先后推出三款重要车型,分别面向A级和B级轿车市场以及SUV市场 [2] - 与众07是大众安徽即将推出的首款智能纯电轿车,已完成工信部申报,它将作为三款车型中的开路先锋最先进入市场 [2] - 除与众07外,2026年大众安徽还将推出一款A级轿车及一款与小鹏合作的SUV [8] - 为支持新车销售,金标大众的新零售网络计划在2025年扩展至全国60个城市,拥有120家门店,并深入三线城市 [8] 技术架构与产品定位 - 与众07是大众汽车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CEA电子电气架构下的首款纯电产品,旨在提供与此前大众车型完全不同的产品体验 [2][7] - CEA架构是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目的是弥补大众自身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不足,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7] - 行业观点认为,CEA架构为更大算力、更灵活升级和更好智能化功能留出了空间,有望使与众07在智能体验上领先竞争对手 [8] 历史表现与市场挑战 - 大众安徽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大众在华首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承担大众集团全球电动化战略核心任务 [4] - 公司首款车型ID与众(纯电轿跑SUV)于2024年7月推出,售价20.99万元至24.99万元,但上市后表现欠佳,经历多次调价,2024年11月定价下调至16.99万元至20.99万元 [4] - 其改款车型与众06采取降价增配策略,但月销量基本保持在三位数,仅在2024年4月达到千辆左右水平 [5] - 市场挑战包括新品牌金标大众的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5] 关键时期与行业观点 - 未来半年到一年被行业观察人士视为大众安徽非常关键的战略窗口期,其成败将取决于几款新车型能否打响 [2] - 特别是与众07作为首款搭载CEA架构的车型,以及与小鹏合作的车型在智驾方面追齐第一梯队,被内部看好 [2] - 公司近期进行了人事调整,原CEO杨放于2024年4月离职,由德国人Stefan Timmermann接任,并在9月迎来了新任首席市场官 [9]
外媒曝光保时捷下一代电动718 Cayman原型车路测图
环球网资讯· 2025-10-18 12:26
产品设计与定位 - 保时捷下一代电动718 Cayman原型车已进入量产前冲刺阶段,展示了品牌对电动化时代的独特理解 [1] - 新车设计保留了718系列标志性元素,如后侧窗玻璃的向上卷曲设计,并与911车型形成差异化,车顶线条延伸更远形成更明显的“气泡”形态 [1] - 车辆后挡板疑似采用全玻璃材质并可能具备弹出式后窗功能,前脸保持低矮姿态,大灯组或采用矩阵式LED光源 [1] - 公司决策逆转,确认将同步推出电动版与燃油版718车型 [1] 技术平台与性能 - 电动718 Cayman可能基于保时捷与奥迪联合开发的PPE平台打造,采用800V高压架构以支持超快充技术 [2] - 电池布局或采用T型设计,填充中央通道与座椅后方区域,旨在优化车内空间与重心分布 [2] - 入门级车型输出功率预计略超现款300马力,高电压电池系统可能将性能提升至400马力以上,顶配版本或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突破500马力,零百加速时间进入3秒俱乐部 [2] 产品规划与战略 - 纯电版新车有望于2026年正式发布,将成为保时捷电动化战略的核心车型之一 [2]
2025三季报来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披露日历【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17 21:5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为一份由民生证券汽车研究团队编制的汽车行业重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日历 [1][2] - 日历详细列出了在2025年10月各交易日计划披露三季报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名单 [1] - 研究团队专注于汽车四化(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趋势研究 [6][15] 2025年10月三季报披露安排 - 披露期从10月13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覆盖整个10月的交易日 [1] - 10月17日、10月25日及10月26日之后暂无公司安排披露 [1] - 10月24日及10月30日为披露高峰期,分别有20家和超过70家公司计划披露 [1] - 部分重点整车企业披露日期: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长城汽车(10月24日)[1];宇通客车(10月28日)[1];东风股份(10月29日)[1];江淮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一汽解放、潍柴动力(10月30日)[1] 公司分类概览 - 披露公司名单涵盖了整车、零部件、商用车、两轮车等汽车行业多个子板块 [2] - 零部件公司数量众多,分布在各披露日,体现了汽车产业链的广泛性 [1][2] - 最终具体披露日期需以各公司实际公告为准 [2]
隆鑫通用 | 2025Q3:业绩超预期 无极品牌量利共振【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17 21:58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2-16.2亿元,同比增长69.1%-80.3% [2] - 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4.8-15.8亿元,同比增长75.7%-87.5%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中枢为5.0亿元,同比增长60.5%,环比下降12.5% [3]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中枢为5.0亿元,同比增长79.3%,环比下降10.3%,业绩超市场预期 [3] 各业务板块增长驱动力 - 无极品牌量利共振:2025年7-8月中大排摩托车(>250cc)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22.1%,主要增量来自无极品牌 [3] - 全地形车业务:2025年7-8月全地形车销售0.6万辆,同比增长40.7%,新车型XWolf1000泥浆版上市丰富了产品矩阵 [3] - 三轮车业务及通用机械业务规模增长,同时无极系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3] 无极品牌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无极品牌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30.2% [4] - 2025年上半年无极品牌出口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大增83.3%,占比提升至60.1%(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售网点增至1,053个,海外建成销售网点1,292个,其中欧洲地区网点达957个 [4] - 海外搜索总曝光量达927万次,同比增长70.85% [4] 中大排摩托车全球市场拓展 - 公司中大排摩托车(>250cc)2024年/2025年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0.8万/6.8万辆,同比增长43.1%/32.8% [5] - 2024年/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分别为5.1万/4.8万辆,同比增长24.8%/69.4%,无极品牌贡献主要力量 [5] - 欧洲市场加速突破:2025年1-9月西班牙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83.9%,份额6.6%,稳居第4名;意大利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9.4%,位居第6名 [5] - 踏板车型SR16在意大利销量为4,622辆,成为当地最畅销的国产车型;英国/法国/德国市占率分别突破3%/2%/1% [5]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1.6亿元/234.1亿元/270.5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23.2亿元/27.1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96元/1.13元/1.32元 [6] - 以2025年10月16日收盘价13.93元/股计算,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4倍/12倍/11倍 [6]
卡车新势力为何集体沉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7 17:49
市场总体表现 - 2024年1月至8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延续高位运行态势,新能源重卡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幅达180% [2] - 2021年新能源重卡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近3倍,市场从试点进入放量阶段 [3] - 新能源卡车行业加速呈现头部集中化趋势,增长红利主要被传统车企与跨界者承接 [9] 卡车新势力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21年是卡车新势力集体亮相的起点,政策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 [2][3] - 新势力品牌如DeepWay、速豹科技、零一汽车、苇渡科技等以技术颠覆者姿态入局,意图在新能源卡车市场打开突破口 [3] - 新势力企业多由科技公司创立,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决策流程简单高效 [5] - 过去几年,头部新势力品牌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多家企业完成至少两轮融资,每家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5] - 2024年头部卡车新势力实现从概念到规模化交付的关键跨越,例如DeepWay新能源重卡交付量突破3000辆,同比激增10倍,跻身行业销量前十 [7] - 截至2024年7月,卡车新势力合计市场份额仅为3.25%,较2024年的3.14%仅微增0.11个百分点,增长近乎停滞 [8] - 在已实现批量交付的新势力中,累计销量突破百辆的仅3家,跨越千辆门槛的只有DeepWay一家 [8] 传统与跨界竞争对手格局 - 传统卡车制造商如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东风公司、福田汽车凭借行业经验与供应链优势持续抢占市场 [9] - 跨界参与者如徐工重卡、三一重卡、宇通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依托资金与跨领域技术优势快速切入赛道 [9] - 2024年1月至8月,徐工重卡、三一重卡、一汽解放3家企业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均超1.5万辆,包揽行业前三;陕汽集团、中国重汽、福田汽车累计销量均突破1万辆,同比增速达1至3倍 [9] 新势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 技术叙事未能成功跨越商业化鸿沟,案例包括尼古拉的氢燃料电池卡车商业化落地难,以及Aurora因研发投入高、商业化进程慢而收缩重卡业务 [11] - 卡车生产制造专业化程度高,新势力缺乏制造背景与基础,在整车可靠性保障方面面临挑战 [12] - 车辆研发、生产线搭建需持续巨额投入,且完善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耗钱耗时,击中新势力重技术概念、轻运营保障的短板 [12] - 市场选购核心围绕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性价比,新势力重点布局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短期内未能为客户创造切实的运营价值,导致市场持观望态度 [12] - 新能源卡车价格处于高位,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尚处早期,新势力车型难以快速打开市场并实现投资回报 [13] 行业竞争趋势与破局方向 - 行业竞争逻辑已从资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2] - 传统巨头正加速转型,主动补齐智能化短板,布局换电与超快充补能体系,下沉服务网络,并将场景定制优势纳入自身产品逻辑 [15] - 行业竞争从单一产品转向全维度生态博弈,卡车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本身及运营端支撑能力 [17] - 新势力破局需聚焦技术研发的实际落地和商业化应用,在全栈自研、市场验证、数据沉淀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并搭建能比肩传统车企的售后服务网络 [16] - 新势力需跳出卖车思维,构建产品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供应链、提升产能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实现向运营赋能转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