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循环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从“城市矿山”掘金,武汉博士唤醒废旧锂电池“二次生命”
长江日报· 2025-08-08 10:5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锂电池 钴 镍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存在资源短缺问题[3] -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飞涨 国内新能源车面临锂资源难求的困境[3] - 电子废弃物被视为"城市矿山" 从中提炼金属材料可破解资源短缺困局并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3] 技术突破与工艺创新 - 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废旧锂电池 使废旧电池中的锂得以重生并重新回归电池生产链条[1] - 创新采用选择性酸浸工艺从混合电极材料中提取含锂 镍 钴 锰的金属液[4] - 通过草酸沉淀与氢氧化钠沉淀工艺将金属液转化为三元前驱体 最终经煅烧等工序变为可直接用于电池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4] 商业化应用与价值 - 该项技术已获格林美公司认可 实现了废旧锂电池全组分回收[4] - 能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品质产品 既优化了工艺流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4] - 技术已成为格林美公司重要的技术储备[4]
海南加快建设“无废岛”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10:46
政策框架与目标 - 海南省印发《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10大项主要任务和32项具体措施,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2] - 政策分梯次、分领域、分类别推进,重点解决农业废弃物回收、塑料污染治理和工业固废管理等突出问题 [2] 农业废弃物管理 - 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加厚地膜推广,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实地监测,优化农膜和农药瓶等废弃物回收体系 [2] - 到2030年目标废弃农用薄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 [2]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 实行清洁生产,推动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体系,创建绿色工厂和"零碳"示范工厂 [2] - 到2027年目标建成绿色工厂40家,新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打造昌江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心 [2] 塑料污染治理 - 部署巩固扩大禁塑工作成果,规范塑料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垃圾治理 [3] - 结合再生资源行业整治,提升塑料废物回收处理项目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 [3] 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 构建特色岛屿型循环利用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鼓励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 [4] - 推进废旧装备再制造、废弃物能源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材料应用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4] - 持续推动昌江国家大宗固废基地和三亚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开展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处置与循环利用创新示范 [4] 园区循环化与低碳化改造 -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余压余热余冷等资源化利用 [5] - 支持海口、三亚、屯昌、临高等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项目落地与要素保障 - 海南省发改委持续跟进签约资源循环利用类项目落地,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5] - 重点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回收循环体系建设、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领域 [5] 环境风险防控 - 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规范化和便利化,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推进危险废物"五即"规范化建设 [7] - 协同开展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体废物产生和回收利用情况摸底统计,有序推进退役后回收和梯次利用 [7] -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和退役设备使用者处理责任机制,防控自贸港新兴产业环境风险 [7]
中国资环旗下公司投产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公司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博源环保公司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突破关键工艺并正式投产 [1] - 博源环保公司联合有关高校团队研发 在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和技术上取得突破 升级改造智能塑料破碎清洗线 [1] - 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万吨 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1] 技术突破 - 针对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进行技术攻关 [1] - 将废旧家电的外壳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 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 [1] 产业影响 - 进一步赋能废塑料资源循环 助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政企协力卡位动力电池回收“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2:28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动态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 包括矿企 电池制造商 新能源车企和第三方回收公司 [2] - 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00万辆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2018年突破百万辆后持续增长 按8年质保期计算 全国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将从2026年起加速增长 [2] 各地电池回收项目进展 - 7月以来 江西 广东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发布多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环评公告 投资主体包括上市公司 [2] - 四川雅安"川藏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梯次回收区域中心项目"总投资3.8亿元 规划年处理退役电池能力3万吨 [3] - 江西新余"年产1.4万吨废极片破碎项目" 广东梅州"年处理4.8万吨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新建项目(二期)"等多个项目环评获批 [3] - 江苏南京"8万吨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安徽合肥"7.5万吨锂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等多个项目处于环评公示阶段 [3] 企业布局情况 - 赣锋锂业 南京公用和南京环境集团合资组建公司 总投资5亿元建设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一期年处理能力3万吨 [5] - 赣锋锂业表示未来回收提锂产能将占公司总提锂产能的30% [5] - 金晟新能源在湖北黄冈投资103亿元建设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产能 [6] - 丰田汽车 中国五矿等企业合资成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业务 [6] -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与中南大学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强化废旧电池资源再利用 [6] 行业发展趋势 - 目前现存在业 存续状态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16.2万家 今年以来已注册超3万家 [7] -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及拆解回收两种方式 梯次利用适用于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的电池 [7] - 锂电池回收行业技术路径趋同 核心竞争点转向稳定的电池回收渠道建设与资源整合能力 [8] - 亿纬锂能联合华友钴业等多家公司发布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旨在解决回收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9] - 国务院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强化行业监管 [9]
创业集团控股(02221.HK)与北京宜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格隆汇· 2025-08-07 19:29
战略合作背景 - 创业集团控股与北京宜升环保能源科技于2025年8月7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基于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丰富经验及资源 旨在废弃食用油业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 - 北京宜升为从事环保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低碳发展 [1] 北京宜升股权结构 - 北京宜升由鞠方杰先生持股约51% 北京合利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约49% [1] - 北京合利科达由鞠方杰先生持股约84% 张辉国先生持股约8% 李永民先生持股约8% [1] 合作动因与业务协同 - 集团现有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涉及UCO收集生产 但受限于内部渠道资源需外部合作 [2] - 北京宜升将独家供应所有外部收集运输的UCO予集团项目公司进行处理及销售 [2] - 合作将扩大采购销售渠道 提高运营效率 实现业务规模大幅扩张 [2] 合作预期效益 - 建立紧密联盟深化UCO相关项目及业务合作 [2] - 通过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及业务大幅增长 [2]
创业集团控股(02221) - 自愿公佈最新业务资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5-08-07 19:2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创业集团与北京宜升于2025年8月7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 - 合作内容含整合UCO资源、开发城市领域、拓展海外贸易、管理供应链[5][6][7][8] - 北京宜升将独家供应UCO给创业集团项目公司处理及销售[9] 其他 - 公布时除保密协议外无正式具法律约束力协议[12] - 公布时执行董事为朱勇军、潘轶旻,独董为杜芸等[14]
合百集团等投资成立皖循科技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40
公司基本信息 - 安徽皖循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马开峰 [1] - 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登记状态为存续 [2] - 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MAET587T-X [2] - 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 邮编2300 [2] - 公司英文名称为Anhui Wanxun Technology [2] 股权结构与关联方 - 公司由合百集团(证券代码000417)旗下安徽百大电器连锁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1] - 马开峰关联企业数量达15家 [2]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危险废物经营 [2] - 一般项目涵盖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再生资源回收 有色金属回收及合金制造 [2] - 业务范围包含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 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 [1][2] - 国标行业分类为其他技术推广服务(M7519) [2] 运营信息 - 营业期限自2025年7月31日起为无固定期限 [2] - 登记机关为合肥市庐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
保定市米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07 05:19
公司成立信息 - 保定市米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杨红甫 [1] -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 [1] - 再生资源加工 [1] - 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 [1] - 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 [1] - 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 [1] - 再生资源销售 [1] - 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1] -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环保咨询服务 [1] - 咨询策划服务 [1] -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1] - 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 [1] - 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 [1] - 有色金属合金销售 [1] - 电线、电缆经营 [1] - 机械设备销售 [1] - 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 [1] - 旧货销售 [1] - 专用设备修理 [1] -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1] -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 [1] - 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 [1]
丰倍生物:引领油脂资源综合利用新征程
上市审核进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8月7日审议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事项 [1] 业务布局与产业链 - 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 构建"废弃油脂—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完整再生产业链 [2] - 生物基材料应用于农药、化肥、选矿、油墨树脂、纺织、生物医药等领域 发挥溶解、增效、分散、润滑等作用 [2] - 生物柴油作为化石能源替代品 具有更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 - 储备研发阶段创新项目 包括生物基材料在新型环保材料应用及生物柴油特殊场景使用探索 [3] 产品性能优势 - 农药助剂可精准调控农药释放速度 使药效更持久稳定 显著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农产品产量质量 [4] - 化肥助剂促进土壤养分吸收 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改善农作物生长状况并提升土壤肥力 [4] - 生物柴油具备优良燃烧性能 与传统柴油发动机完美适配且无需大规模改造 排放指标远优于传统柴油 [4] -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 生物基材料与生物柴油产品具备明显成本优势及价格竞争力 [5] 研发与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涵盖油脂化工、生物能源、材料科学领域顶尖人才 [6] - 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速技术创新进程 [7] - 持续投入研发资金 配备先进实验设备 在油脂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基材料制备技术、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等方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7] 行业前景与市场地位 - 全球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快速发展 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及循环经济支持促使废弃油脂综合利用市场快速增长 [8] - 生物基材料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将在农药、化肥、纺织等行业逐步取代传统化学材料 [8] - 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 市场份额随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需求增长逐步扩大 [8] - 公司产品在国内多地区广泛应用 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在国产替代背景下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9]
速度比高铁还快!人民网“行进中国”聚焦永荣数字化革命
人民网· 2025-08-06 10:44
科技创新与自动化转型 - 公司超细旦锦纶生产车间仅需2名工人管控30多台自动化设备 实现高速运转生产[1] - 自动化设备瞬间生产速度超过高铁 纱线抽丝速度使相机难以捕捉[1] - 视觉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将单产品检测时间从20秒缩短至2秒 准确率提升至99.9%以上[3] 生产效率与成本优化 - 数字化变革使厂房面积减少60% 单位能耗降低40% 人均产量提升55%[3] - 实现"一个车间单元、两名员工、一天五十吨产量"的高效生产模式[3] - 全流程智能制造覆盖订单至交付各环节 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打通[3]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制高性能防晒锦纶材料 抓住防晒衣市场加速扩容机遇获得大批订单[2] - 可再生产品当前占比公司产量3% 年减碳量超6万吨[4] - 从产品设计源头融入可再生理念 包括纽扣商标等细节采用可再生材质[4] 行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纺织制造业从传统"千人纱、万人布"模式转向"智改数转、数智赋能"[4] - 福州新区发挥全省最大数字资源集聚区优势 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4] - 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纺织企业共识[4] 资源循环利用 - 通过分类回收、环保脱色、深层精滤等工艺实现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4] - 可再生纺织品经熔融纺丝后可重新进入纺织制造流程[4] - 企业持续探索环保原料使用和生产工艺优化以降低生产能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