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移动携手产业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作物育种大模型
齐鲁晚报· 2025-08-01 09:35
近日,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高端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学研 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上,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 移动潍坊分公司、中移齐鲁创新研究院四方联合,正式发布育种大模型(BreedGPT)。该模型的发 布,标志着我国作物育种科研与产业应用在智能化、精准化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BreedGPT旨在解决传统育种痛点,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设计育种"的实质性跨越。该模型依托中 国移动研究院"AI For Science (AI4S)"科学装置的强大算力支持,以及中移齐鲁创新研究院自主构建 的"AI+"技术平台,深度融合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与农业育种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了覆盖科研智能问答、 基因深度解析、高效文献检索、智能科研辅助四大核心场景的全链条育种智能平台。其目标是提升育种 科研效率,加速优良品种选育进程,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BreedGPT的核心能力与显著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的科研辅助。BreedGPT创新性地将文献理解模型与生物学知识库相结合,并运用大模型智能体 技术。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即 ...
深圳打造农业硅谷 以科技辐射带动全国农业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7
深圳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 深圳通过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战略高地,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技术 [1] - 政府规划建设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 深圳致力于打造"种业硅谷",整合生物育种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和智能化基因组库 [6] 人才吸引与科研平台建设 - 深圳通过"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等政策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吸引农业科研专家 [1] - 建立灵活的新型研究机构如深圳农业基因组所,为专家提供自由探索的科研环境 [1] - 汇聚48个创新平台包括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构建全球前沿科研网络 [2] 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 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叠加15%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双重激励机制 [4] - 通过租金减半、专项改造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供人才购房补贴吸引创新人才 [4] - 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推动产融结合,形成"政策适配+资源协同"的生态闭环 [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支持企业到适宜地区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组团参展农业博览会扩大影响力 [5] - 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形成从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布局 [6] - 通过"深圳农场"模式将种业成果对口输出至云南、新疆等合作地区 [6] 产业经济效益 - 累计育成98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推广面积8100万亩,增产水稻263万吨 [8]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助力国家和棉农增收1800多亿元,占据国内99%市场份额 [8] - 研发高性能基因编辑工具,在动植物育种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8]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打造全球种业创新策源地 [7] - 建设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和制种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产业集群 [6][7] - 目标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点,实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闭环 [6]
若尔盖携牦牛肉等农产品进京推介,与生鲜电商平台等企业形成合作
新京报· 2025-07-31 23:21
若尔盖县特产推介活动 - 四川省若尔盖县携多款特产进京推介 重点推出区域公用品牌"若尔盖·原选" 涵盖生鲜肉类 乳品 休闲食品等多个品类 包括藏绵羊 牦牛肉等产品 [1] - 若尔盖县是四川省十大牧业县之一 全省藏绵羊养殖第一大县 草原畜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 民生产业 也是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的压舱石 [1] - 当地五大主导产业为牛羊 藏香猪 特色粮油 道地药材 高原果蔬 目前13个乡镇88个行政村中 26个村以牦牛藏绵羊为主导产业 10个村以藏香猪为主导产业 17个村以特色果蔬为主导产业 [1] 产品展示与合作 - 活动现场展出"若尔盖·原选"品牌旗下多款产品 包括藏绵羊礼盒 牦牛礼盒 牦牛配方纯牛奶 青稞醇香列巴 青稞饼干 青稞鸡蛋卷等休闲食品 并设置试吃环节 [1] - 当地政府与生鲜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索"企业支持农业"创新模式 [1] 农业农村部观点 - "企业支持农业"是推动数字赋能乡村特色产业 拓展农产品消费的创新举措 顺应了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新要求 [2] - 应建立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结 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通过品牌引领 科技赋能 服务全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
“企业支持农业·共耕者计划”启动 本来生活携手政企共探农业发展新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7:08
活动概述 - 本来生活主办"大地回信·企业支持农业"主题活动 正式启动"企业支持农业·共耕者计划" 旨在联合企业共建农业互联共生新生态 [1] - 活动汇聚农业农村部、高校、地方政府及400余位企业代表 包括中石油、中国移动、北大荒等上下游合作企业 [1] 战略合作与倡议 - 发布《企业支持农业·共耕者行动倡议》 明确七大服务模块与六大企业支持路径 推动商业反哺-农业升级-农民获益循环 [10] - 与北大荒亲民食品、红谷农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签署战略协议 探索企业支持农业创新模式 [12] - 计划将活动扩展至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 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18] 农业赋能案例 - 中石油与本来生活合作帮扶若尔盖县 开发藏绵羊、牦牛、青稞等20余款产品 打造区域品牌"若尔盖·原选" [8] - 多款商品入选中国石油自有品牌"昆仑好客优选+" 推动农产品进入全国市场 [8] - 联合奇正集团等打造藏地青稞月饼 通过企业支持实现青稞产业标准化与品质化发展 [14] 企业参与价值 - 企业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方式参与农业升级 市场洞察力与资源整合力成为农业现代化重要助力 [4] - 企业合作赋能农业上游被视为战略投资 可提升ESG成果、市场竞争力与社会认可度 [10] 政策与行业导向 - 农业农村部强调企业支持农业是数字赋能乡村产业的创新举措 需建立与农民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6] - 通过品牌引领与科技赋能 服务"土特产"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增收 [6]
2024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 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
农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水平 - 2024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 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1] - 无人机成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支撑 植保无人机应用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1] 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 为传统农业注入发展动力 [1] - 农业数字孪生 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向高效可持续方向迈进 [1] - 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 非传统耕地资源开发开辟新发展空间 [2] 三产融合与价值多元化 - 农业向农业生产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产融合推进 [2] - 农文旅融合 农业与康养结合 农业与直播电商联动带来多元化价值 [2] - 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升级加速 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同步推进 [2]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生态经济崛起加快农业绿色转型 三品一标推广助力三农增效增收 [2] - 农业碳汇开发促进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 [2] - 生态循环农业采用主体小循环 产业中循环 区域大循环三环并扣模式 [2] 行业发展挑战与支持需求 - 行业处于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 [3] - 结构性与周期性问题交织 涉农企业经营难 融资难 技术弱等多重挑战 [3] - 专业机构介入可帮助企业规范管理运营 完善内控制度 提升竞争力 [3]
智慧种植结硕果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 [1] - 政策强调通过技术、种质资源、发展模式和理念的多维度创新实现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双提升 [1] - 在土地规模等基础要素受限背景下,传统农业需依靠创新要素突破效益天花板 [1] 秦安蜜桃产业升级实践 - 产业通过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农业科技支撑、经营机制完善实现转型升级 [2] - 引入现代工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智慧农业装备与应用场景 [2]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著提高蜜桃产业效益 [2] 现代农业创新路径 - 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推广是增产增收的核心手段 [1] - 新业态、新理念、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1] - 需同步应对果树老化等自然规律问题与消费市场变化等新挑战 [1] 传统农业转型趋势 - 具备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的传统果品产业更易实现创新突破 [1] - 现代科技持续赋能将推动更多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形成规模化成果 [2]
19条举措聚焦解决农村金融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1
业内专家表示,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还应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同时发挥好"有形的手"和"无形的 手"双重作用,向"三农"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对此,《意见》明确要求,健全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体制机制。推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 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应用。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资 产处置等管理制度,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作用,推动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 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 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七方面19条举措,着力解 决农村金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政策、优化金融环境,推动农村金融较快发展,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深入县 域乡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可得性大大提升。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 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 ...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一碗粮里看“四向”系列报道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粮食安全路径 - 河南通过"四向"路径保障粮食安全: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 [1] - 具体措施包括智慧农机、良种良法、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防灾减灾、统防统治、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加强现代流通和品牌建设 [1] 科技赋能农业 - 种粮大户通过农林物联网APP实时监测田间数据,包括鼠情、土壤湿度等 [2] - 水肥一体机、气象站等设备通过物联网远程操控,实现精准管理 [4] - 北斗智能精量播种机实现播种、施底肥、铺滴灌带一体化作业 [4] - 玉米密植滴灌技术使亩产增加200公斤 [4] - 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包括北斗导航旋耕机、气吸式播种机、虫情监测仪、无人机植保和联合收割机 [4][5] 良种培育与推广 - 郑单系列玉米品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产量提高10%-15% [7] - 康农玉8009等玉米品种亩产超1000公斤,倒伏率低于5% [7] - MY73、现代959、秋乐368、郑单819等高产抗逆品种推动全省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7] 农业技术推广 - 商水县组织24支农技人员"战地参谋团"提供田间指导 [8] - 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创新型栽培技术 [8] - 河南省成立9个工作组和18个专家指导组,组织1.3万余名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 [8] - 2025年秋粮种植面积超过7600万亩 [8]
高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7
农业科技创新 - 安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2% 均居全国前列 [1] - 农业现代化核心在于科技现代化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聚焦智能育种 新型农资 智专农机 设施农业 智慧农业 低碳农业 未来食品等重点领域 [1] - 按照"揭榜挂帅"模式组织联合攻关 培育农业未来产业 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1] 教育科技人才机制 -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协同育人 加快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 [2] - 深化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制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2] - 强化农业科研平台和项目支持力度 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2] 粮食生产 - 跨区域 跨行业 跨学科组建联合攻关团队 提升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等主粮作物单产 [2] - 以科技和绿色双核驱动 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 [2] 产业链建设 - 全链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链 培育头部企业 [3] -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3] 智能农业技术 - 开展作物生命信息智能感知 智能农机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 [3] - 研发推广无人机精准施药 AI病虫害识别 智能灌溉等技术 [3] - 构建数智化种植技术体系 [3]
一产业链一方案 农行赋能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3:11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3] -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将现代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农业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生产力[3] - 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强调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力度[3] 鳗鱼养殖行业现状 - 福建省福清市是中国鳗鱼之乡,鳗鱼年养殖量高达1.5万吨[4] - 鳗鱼养殖对水质、温度要求严格,目前仍无法攻克人工繁殖难题,养殖依赖鱼苗捕捞[4][5] - 鳗鱼苗在海里生长两年被捕捞,再养两到三年达到规格,日本鳗养殖周期约两年半,美洲鳗约三年[6] 天马科技业务与技术 - 天马科技是国家级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业务涵盖健康食品、安全饲料、智慧养殖、优质种源及国际贸易等全产业链[5] - 公司研发的玻璃鳗配合饲料打破日本、韩国技术垄断,价格从20多万元/吨降至5万元/吨[5] - 采用工厂养殖模式,通过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过程监控与数据分析,拥有76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2024年鳗鱼出池量1.58万吨,规模全球第一[6] 金融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与天马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信用额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建设[8]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支持天马科技联农带农,为1840户水产养殖户授信约5亿元[8] - 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4529亿元,占全行贷款81%,涉农贷款余额2694.5亿元,占比39%,农户贷款余额944亿元,服务农户超35万户[10]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新增73.2亿元和195.7亿元,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