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公司问答丨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以模块化设计与柔性化生产为核心 可快速实现工艺放大与产业化转移
格隆汇· 2025-10-11 17:31
公司合成生物平台技术实力 - 合成生物平台在基因编辑、菌株高效构建、代谢路径优化、工艺开发等方面技术成熟度较高 [1] - 中试成果转化中心以模块化设计与柔性化生产为核心,可快速实现工艺放大与产业化转移 [1] 平台复用性与应用领域 - 平台技术与经验可赋能应用于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物类这六大类物质的开发 [1] - 可实现技术模块跨品类复用并延伸至CDMO代工业务 [1] 业务模式拓展 - 通过受托生产的业务形式帮助客户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周期 [1] - 所储备的技术成果可以通过技术授权转让与合作开发的形式,构建公司授权合作生态圈 [1]
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跑出加速度—— 江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二
新华日报· 2025-10-11 07:35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21年的2.95%逐步提升至2023年的3.22%和去年的3.36% [1] - 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二,且与榜首差距缩小 [1] - "十四五"期间,江苏跑出令人瞩目的创新"加速度" [1] 基础研究布局 - "十四五"立项支持的省基础研究项目累计超9000项 [2] - 2023年出台行动方案,启动"1820"基础研究策源行动,去年首设的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规模达24.8亿元,今年增至26.8亿元 [2] - 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共254个项目 [2] 战略科技力量与平台 - 获批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4家省实验室 [3] - 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全球首个6G综合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3] - 2021年以来,江苏3批6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2家增至目前的114家,数量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科创板上市企业超百家的省份 [5]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万家增到去年底的8.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2万家增至5.7万家 [6] - 全国独角兽企业中,江苏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9家增至2024年的49家,占比由7.6%增至13.2% [6] 创新生态与体制机制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例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从4个国家试点起步,2023年在14家单位开始省级改革试点 [8] - 实行高层次人才多元化薪酬分配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 [8] -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建设研发载体85家,孵化企业1500余家,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重大技术项目120余项 [9] 金融支持与未来规划 - 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连续3年举办,两年来新增科技领域专项贷款6400亿元 [9] - 首批32家标杆孵化器构建的基金总规模超140亿元 [9] - "十五五"时期将锚定"2035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的目标,紧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使命任务 [10]
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跑出加速度
新华日报· 2025-10-11 05:3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21年的2 95%逐步提升至2023年的3 22%和去年的3 36% [1] - 区域创新能力在去年跃升一位后今年保持全国第二 且与榜首差距缩小 [1] - “十四五”期间经济大省江苏跑出令人瞩目的创新“加速度” [1] 基础研究布局 - “十四五”立项支持的省基础研究项目累计超9000项 [2] - 2023年出台《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 启动“1820”基础研究策源行动 [2] - 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去年规模达24 8亿元 今年增至26 8亿元 [2] - 在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共254个项目 [2] 战略科技力量与平台建设 - 今年去筹转建国家实验室苏州实验室 并牵头组建材料领域全国实验室联盟 [3] - 全省获批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并布局4家省实验室 [3]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通过验收 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全球首个6G综合实验室 [3] - 取得包括建成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等重大原创突破 2021年以来有3批6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近两年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先声药业“十四五”研发投入达90亿元 为“十三五”期间的6倍 [4][5] - 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2家增至目前的114家 数量全国第一 [5]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万家增到去年底的8 9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由3 2万家增至5 7万家 [5] - 全国独角兽企业2024年增至372家 江苏有49家 占比由2020年的7 6%增至13 2% [5] 高新区发展与产业创新 - 建有18家国家高新区 数量全国居首 今年开始推动高新区新质转型 [6] - 探索高新区和高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 促进“一园区一产业一赛道”工程 [6] - 江阴高新区与西安交大合作的创新中心已引育科技人才项目23项 达成校企产学研合作19项 [6]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2023年在14家单位开始省级改革试点 今年将改革范围扩大至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 [7] - 实行高层次人才多元化薪酬分配制度 赋予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 在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中实行首席科学家领衔制 [7] 创新生态与金融支持 -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建设研发载体85家 孵化企业1500余家 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重大技术项目120余项 [8] - 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连续3年举办 两年来新增科技领域专项贷款6400亿元 [8] - 首批32家标杆孵化器构建的孵化基金体系总规模超140亿元 [8]
五大未来产业齐聚!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10月15日开幕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21:58
展会概况 - 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于10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1] - 主题展区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 [1] - 长三角地区41个核心城市的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及创新主体共同参与 [1] - 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带动科技成果交易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 [10] 主题与赛道 - 本届科交会主题为“科创无限,智链未来”,聚焦科技创新与智能化产业链 [2] - 重点布局五大未来产业赛道:未来智能(AI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未来能源(氢能装备、固态电池)、未来材料(碳纤维、气凝胶)、未来健康(合成生物、AI制药)、未来空间(商业航天、深海装备) [4] 展区设置 - 现场设置五大展区:长三角合作城市专区、长三角国创中心专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长三角前沿科技示范展区、长三角科技生态展区 [2] - 长三角合作城市专区汇聚南通、昆山、太仓等兄弟城市,展示地方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 [4] - 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结合“科创集市”平台,汇聚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技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 [4] - 长三角科技生态展区整合人才、金融、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领域科技服务,搭建全要素交流平台 [4] 活动与特色 - 本届科交会将打造总数约60场的品牌活动矩阵,采用3天主会场与科交会活动月联动模式 [8] - 活动特色包括聚焦嘉昆太协同创新、聚焦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聚焦科创人才 [8] - 将举办开幕式、长三角青年科学家论坛、长三角“嘉创星空”主题论坛等重点活动 [7] - 通过专题路演活动集中展示推介高质量、高潜力的科技成果 [8] 平台机制与影响 - 发挥长三角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协同能力,带动国有创投基金、社会化投融机构等社会资源参与 [6] - 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共赢格局 [6] - 打造“3+365”科技服务,常态化推动科技成果、技术需求、技术要素的落地交易转化 [9] - 品牌影响力已辐射至南通、苏州、温州、芜湖、合肥、无锡等6个城市 [10] - 累计吸引参展机构1000余家次,举办活动近400场,对接服务高校院所及科技企业4000余家次 [10]
康弘药业跌2.02%,成交额1.0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7.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4:3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2%,报35.92元/股,成交额1.06亿元,换手率0.42%,总市值330.9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7.29万元,特大单净买入59.67万元,大单净流出176.95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9.05%,但近期出现调整,近5个交易日下跌2.79%,近20日下跌8.72%,近60日上涨23.48%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1日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物药54.83%,中成药32.49%,化学药12.50%,其他0.18%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增长5.4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2.40万户,较上期减少3.67%;人均流通股28,624股,较上期增加3.8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727.50万股,较上期减少531.59万股 [3] - 大成睿享混合A(008269)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225.38万股,较上期增加48.93万股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590.40万股 [3]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01505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3日,于2015年6月2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概念板块包括中药、合成生物、生物医药、阿尔茨海默、创新药等 [1]
华大智造跌2.01%,成交额8520.9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0.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0:36
10月10日,华大智造盘中下跌2.01%,截至10:19,报69.88元/股,成交8520.96万元,换手率0.29%,总 市值291.06亿元。 截至6月30日,华大智造股东户数1.35万,较上期增加7.64%;人均流通股15766股,较上期减少7.09%。 2025年1月-6月,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减少7.90%;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 65.28%。 分红方面,华大智造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0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华大智造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588000)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153.23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4.56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 50ETF(588080)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862.37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4.36万股。华宝中证医疗ETF (51217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703.99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76万股。南方中证500ETF (510500)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314.67万股,相比上期增加45.24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 居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00.27万股,为新进股 ...
华大智造涨2.02%,成交额1.6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13.5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09 13:42
10月9日,华大智造盘中上涨2.02%,截至13:34,报70.57元/股,成交1.61亿元,换手率0.56%,总市值 293.94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213.58万元,特大单买入980.85万元,占比6.10%,卖出388.10万元,占 比2.41%;大单买入3111.68万元,占比19.36%,卖出3490.85万元,占比21.72%。 资料显示,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北山工业区综合楼及11栋2楼,成 立日期2016年4月13日,上市日期2022年9月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 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华大智造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基因测序、合成生物、 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中盘等。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截至6月30日,华大智造股东户数1.35万,较上期增加7.64%;人均流通股15766股,较上期减少7.09%。 2025年1月-6月,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减少7.90%;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 65.28%。 分红方面,华大智造A股上市 ...
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10-04 17:01
国家战略方向 -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 [1][2] - 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3] 重点发展领域 - 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脑机交互等领域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2] - 聚焦关键薄膜等卡脖子领域持续攻关,建设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 [3] - 在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赋能汽车产业发展 [3] 人才培养目标 - 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 [1]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 - 青年学子需勤奋学习、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2]
这家合成生物“明星”市值蒸发过半,净利润下滑,现要去港股!
IPO日报· 2025-09-30 21:18
公司港股上市申请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1]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募资用于全球业务扩张、合成生物使能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产能升级以及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7] 公司基本情况与资本市场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核心业务是以合成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氨基酸、维生素及生物基新材料单体 [5] - 公司曾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8年终止挂牌,后于2021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首次发行价为23.16元/股,融资6.25亿元 [6]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一次定增,融资6.84亿元,用于生物基丁二酸、苹果酸等生产建设项目 [6] - 截至2025年9月22日,公司控股股东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公司30.78%的表决权 [7]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3年3月曾达到195.9元的高点,总市值超过199亿元 [6] - 截至9月30日收盘,公司每股股价为33.7元,总市值为84.29亿元,较最高峰下跌超过57% [2][4][7] 营业收入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14.19亿元、19.38亿元、21.78亿元和14.89亿元 [9]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67%,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5%,已超过2022年全年收入 [9] - 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产能扩张以及新产品的引入 [9] 盈利能力与成本分析 - 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23年达到峰值4.49亿元后,2024年大幅下降57.8%至1.9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1.15亿元,同比下降23.26%,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2][10] - 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销售成本上升(2024年销售成本较2023年增加41.7%)、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波动以及销售、行政、研发等费用增加 [10]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持续下降,从38.7%降至24.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3.5% [11] 产品结构与行业地位 - 氨基酸系列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总收入比例在69.3%至82.2%之间 [12]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在L-丙氨酸及L-缬氨酸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12] - 公司与同业公司凯赛生物相比,收入规模约为其三分之一,但凯赛生物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2]
康弘药业涨2.00%,成交额1.6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2.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4: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9月30日盘中股价报37.20元/股,上涨2.00%,总市值达342.73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为1.63亿元,换手率为0.65%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2.69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362.68万元(占比2.22%),大单买入1885.45万元(占比11.53%)并卖出2360.82万元(占比14.4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5.79%,近60日上涨26.19%,但近20日下跌10.36%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1日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6.95%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7.30亿元,同比增长5.41%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0.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亿元 [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物药54.83%,中成药32.49%,化学药12.50%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19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9万户,较上期增加0.74% [2] - 同期人均流通股为27,573股,较上期减少0.7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727.50万股,较上期减少531.59万股 [3] - 大成睿享混合A(008269)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225.38万股,较上期增加48.93万股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590.40万股 [3]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01505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分类 - 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3日,于2015年6月26日上市,主营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中药、合成生物、生物医药、阿尔茨海默、医疗器械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