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间”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5:24
产业园绿色转型成效 - 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石化新材料产业园自2006年以来产值增长500%,但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 [1][7] - 园区通过产业集聚和延链发展减少中间环节能耗,例如海南逸盛石化二期项目在产能和产值几乎翻番的情况下总能耗降低,并将余热输送给周边企业使用 [7] - 园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优异,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9.4%、99.7%、99.7%,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近三年保持100% [7] 新能源产业体系构建 - 儋州洋浦系统构建“1+2+N”新能源产业体系,持续巩固风电主导产业,加速壮大光伏与氢能产业,积极培育储能产业 [1] - 截至目前,儋州洋浦已实现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陆上风电9.9万千瓦,气电143万千瓦,光伏发电85万千瓦 [3] - 园区重点推动4个共享储能项目,涵盖电化学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条技术路线,总投资约44亿元以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5] 风电产业集群发展 - 申能CZ2与大唐CZ3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3月全容量并网,年绿电发电量约36.6亿千瓦时 [2] - 截至8月底,CZ2项目累计为海南电网提供清洁电能3.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万吨 [2] - 儋州谋划占地1500亩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配套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536万吨,可满足1艘5万吨级和2艘2万吨级散杂货船靠泊作业 [2][3] 绿色氢基能源与产业链延伸 - 依托绿电资源,洋浦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绿色甲醇产业,申能、北京昆仑、远景、大唐等企业的绿色甲醇项目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4] - 远景能源规划在儋州洋浦打造中国沿海首个绿色氢基能源生产和运营中心,构建绿色氢氨醇及绿色航空燃油SAF一体化基地 [4] - 园区正积极构建“背倚内地、辐射东南亚、面向世界”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围绕“上游发电—中游装备—下游应用”链条发展 [5] 园区荣誉与定位 - 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首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1][7] - 园区为海南自贸港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绿色动力,旨在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间” [1]
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我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央视新闻· 2025-10-13 12:49
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规模跃升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为保 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一起来看"十四五"成绩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 源基地。 "十四五"是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其中仅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幅就达到"十三五"五年总量的1.5倍。在如此大的需求压力下,我国电力供应 和能源保障依然"顶住了峰、兜住了底",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这五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就拥有2个充电桩,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相当于给新 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沙戈荒"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能源绿洲" ...
深度挖潜加快绿色转型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0:41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实践 - 公司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能源保障和绿色发展能力 [1] 能源管理基础工作 - 配备专人负责能源消耗统计管理,并持续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已建立最高计量标准22项 [1] - 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日常监测,跟踪加热炉热效率变化并及时调整 [1] - 每年定期邀请专业监测中心对加热炉、蒸汽疏水阀、机泵效率等进行现场测试,为节能改造提供方向 [1] 技术改造与能效提升 - 开展低温热回收和加热炉余热回收改造,优化能源消耗结构 [1] - 通过全厂低温热管网改造,将加氢裂化等装置产生的低温热应用于维温、采暖等,每小时节约蒸汽超30吨,降低综合能耗2.5千克标油/吨 [1] - 加热炉余热回收改造后,热效率提高至92.8%以上 [1] 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 - 构建在线监测、实时分析的能源管控体系,建立具备在线优化和全厂能源平衡监控的能源管控平台 [2] - 实现从能源计划到优化控制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提高装置运行平稳性和工艺参数控制精度 [2] - 聚焦变频器投用等关键环节,实现7台高、低压变频器设备应投尽投 [2] 资源利用与绩效机制 - 通过动态调节冷却器用量,使单装置每小时用水量下降150吨 [2] - 建立数据驱动的管理机制,将能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使节能行动制度化 [2]
冀东油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与清洁能源转型取得进展
新华网· 2025-10-13 10:23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项目 - 高尚堡高17集注站作为核心设施正在进行试运行,标志着油田在碳回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正式投产后最大注气量每天可达6万立方米,预计每年可循环利用二氧化碳3万余吨 [3] - 该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注入地层,既能提升原油采收率,又实现了碳资源的循环利用 [3] 节能降耗措施 - 通过流程简化与节能改造,累计关停多座转油站和计量间,减少管道总长323千米 [3] - 生产系统能效提升18.5%,2024年节电达657万千瓦时 [3] - 节能降耗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进行突破的重要领域 [3] 清洁能源替代 - 建设了"光伏+多元微电网"体系,并在闲置平台建成水面光伏项目 [3] - 作业区装配光伏板1495块,年发电量超过92万千瓦时 [3] - 水面光伏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82万吨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扩大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推进碳埋存与碳驱油项目 [3] - 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加速向"负碳作业区"目标迈进 [3]
“十四五”成绩单 | 保供应、强民生、转低碳 能源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
央视网· 2025-10-13 09:35
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5]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来自风电、光伏和水电 [7] 储能与电网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5] - 攻克电网薄弱及高海拔地区电力输送难题,实现“疆电入渝”工程,电力传输2000多公里仅需0.007秒 [9]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拥有2个充电桩 [11] 能源基地与供应保障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成为能源转型新引擎 [7]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幅达“十三五”五年总量的1.5倍,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9] -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3]
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 零碳园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金融时报· 2025-10-13 09:34
零碳园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与政策部署 - 我国部署零碳园区建设彰显坚定绿色转型的战略定力,以应对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刚性增长压力及高质量发展风险挑战 [1][2]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部署 [3] -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1]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建设条件 - 零碳园区是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3] - 建设主体需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可拓展至省级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范围可以是园区整体或明确边界的园中园 [5] - 园区需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方面具备基础,且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5] 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与评判标准 - 创新提出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核心指标,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5][6] - 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约为2.1吨/吨标准煤,零碳园区建成后该指标需较全国平均水平下降90%左右 [6] - 另设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园区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五项引导性指标 [6] 能源转型与零碳园区的协同作用 - 我国光伏发电、陆上风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分别高达400亿千瓦、10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 [3] -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16.5亿千瓦,在总装机中占比达到46%,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成为双碳工作重中之重 [3] - 依托零碳园区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有助于化解外送通道瓶颈制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4] 零碳园区对产业布局与绿色竞争力的影响 - 中西部地区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富集条件,通过零碳园区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低碳冶炼等产业,从源头降低产业链碳足迹 [7] - 零碳园区拥有可溯源能源供应系统和全流程碳足迹管理体系,可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绿色竞争力 [8] - 建设零碳园区有利于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和跨国公司绿色供应链要求,助力企业在全球绿色低碳产品竞争中占据先机 [7][8]
黔源电力发电量大涨 三季度净利逆袭预增超1.45倍
长江商报· 2025-10-13 07:31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4.51亿元至5.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至100% [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下降4.54%,但第三季度业绩强劲反弹,净利润达3.24亿元至4.04亿元,同比增长1.45倍至2.06倍 [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83亿元,同比增长1.23% [4] 业绩驱动因素 - 2025年前三季度来水较上年同期偏多23.6%,发电量达792,386.65万千瓦时,同比上升50.09%,直接推动发电收入及利润增长 [1][2] - 公司是水力发电企业,业绩对来水情况高度敏感,来水偏丰是业绩飙涨的核心原因 [1][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贵州省唯一的电力上市企业,主要经营水力发电站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 [2] - 公司致力于贵州境内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流域梯级水电和清洁能源开发,截至报告期末,投产总装机容量413.85万千瓦,其中水电站装机容量323.35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容量90.50万千瓦 [2] - 2020年公司在北盘江流域成功竞配三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国内第一个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 [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董事长表示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数智转型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6]
写在蔚蓝之上的绿韵新篇——连云港“十四五”生态环境跃迁回眸
新华日报· 2025-10-13 07:28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 连岛港口区通过陆域生态景观林建设3.1万平方米和缩减紫菜养殖至10万亩并推广贝藻混养模式进行整治修复[2] - 连云港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从"十三五"末的63.1%提升至2024年的97.4%,2025年春季达到100%[3] - 完成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构建总面积7491公顷的"云台山生态岛"试验区,全市物种达3673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135种[4] - 月牙岛湿地经三年修复从荒芜滩涂变为251种鸟类的栖息地,包括22种珍稀濒危物种,日均吸引千余名游客[4] 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 -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于2024年6月投产,每年输送480万吨零碳蒸汽,等效减少燃煤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6] - 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将与核电形成超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6] - 徐圩新区智能水处理中心实现园区70%废水再生利用,年回用量达1800万立方米[7] - 徐圩新区开展零碳园区规划研究,目标打造全球首个零碳石化园区[7] 绿色金融与生态经济 - 推动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政策落地,为8家重点排放企业与9家银行搭建对接平台[8] - 协助徐圩新区获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1亿元用于基建,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8] - 2021年以来为40家企业申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60余万元,协助20家企业申报"环保贷"约10.7亿元[8] - "光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实现水体90%循环利用,年养殖鱼类80万斤,节水超50万吨,带动200余人就业[9]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绿色升级,构建"5+N"未来产业体系[10] - 优先发展低碳能源、深海远海开发、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通用智能五个成长型未来产业[10]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更新,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10]
第138届广交会将“全新”登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2 23:31
展会规模与筹备情况 - 第13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营 [1] - 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1] 参展企业质量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2] - 现场将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2] -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47家企业参加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等产品展示 [2] - 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示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 [2] 精准招商与专业服务 - 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2] - 预注册情况显示,到会头部采购企业预计超400家,为约150家重要团组提供定制化服务 [2] - 引入240家贸易服务机构,提供金融保险、物流仓储等全链条贸易服务 [3] 贸促活动与内销支持 - 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 [2] - 举办超600场新品发布活动和13场主题论坛 [2] 助企惠企政策 - 为出口展参展企业按50%减免展位费,维持对乡村振兴等展区全免参展费用 [3] - 对所有参展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平台引流等专项服务,首次受惠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3] 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5] - 共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 [5] - 围绕人工智能、贸易数字化等专题举办论坛和研讨会 [5] 绿色低碳发展 - 继续做强新能源展区中的氢能新题材,优化储能产品专区,共吸引新能源参展企业305家,较上一届增加3% [5] - 参展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6]
【“十四五”成绩单】“含绿量”不断提升!能源发展成就瞩目
央视网· 2025-10-12 22:59
可再生能源体系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能源生产与基地建设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 [5] -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 [3] - 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成为能源转型新引擎 [5] 能源消费与供应保障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是绿色电力 [5]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幅达“十三五”五年总量的1.5倍 [5] - 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5] 能源基础设施与技术进步 - 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拥有2个充电桩 [7] - 攻克电网薄弱地区电力输送难题,实现“疆电入渝”工程 [5] - 新能源技术装备领跑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