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百色分行:首笔对接港贸融平台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5:34
业务核心 - 工商银行百色分行为本地生猪肉产品批发企业办理首笔对接港贸融平台系统的经营快贷仓单质押融资,金额为300万元 [1] - 该业务旨在精准服务区域民生保供企业,解决涉农小微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问题 [1] - 此业务被视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样板 [1] 业务背景与客户需求 - 银行在深入调研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链时,了解到该生猪肉批发企业因预付采购款锁定猪源而产生资金需求 [1] - 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回笼周期长、冷冻库存占用资金多的问题,存在经营周转资金缺口 [1] - 企业因缺少传统有效抵押物,此前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融资支持 [1] 融资方案设计 - 银行基于企业稳定的冷冻库存资产价值,结合港贸融平台功能,量身定制以冻肉仓单质押为核心的经营快贷融资方案 [1] - 该方案盘活了企业的静态库存资产 [1] 业务执行过程 - 银行组织普惠金融、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科技等部门骨干组成柔性团队,深入学习产品制度和平台操作规范 [1] - 团队全程跟进指导企业完成港贸融平台的仓单登记、质押手续及系统申请等关键步骤 [1] - 贷款资金实现精准、快速投放,及时满足了企业的预付资金需求 [1] 业务意义与未来展望 - 该业务成功落地标志着港贸融平台仓单登记与质押业务在百色辖内正式上线运行 [2] - 此业务是银行运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创新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的关键突破 [2] - 后续工商银行百色分行将持续利用港贸融数字化平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增强与核心产业链企业的合作黏性 [2]
工行北海分行:深耕数字金融 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4:40
战略与组织架构 - 将数字化转型置于核心战略地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确立由金融科技部门牵头、联动核心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 [2] - 创新组建“业务+科技”团队,加速科技赋能业务进程,推动需求快速响应与敏捷迭代优化 [2] - 设立辖内首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南珠科技支行,专注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支持 [2] 贷款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1亿元,较年初增幅达34% [1] - 截至2025年9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34亿元,较年初增幅达28% [1] -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超12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8亿元,增幅达46.4%,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千户 [3] - 截至2025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21亿元,较年初增长19.77% [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拓展金融服务边界,落地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跨境支付与智能合约等创新功能 [3] - 深化融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客户精准触达与深度服务能力 [2] - 依托智能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结合不同商圈特征为小微商户定制专属方案,实现批量触达与精准风险管理 [3] 重点领域服务 - 深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工银“兴农通”App,着力构建场景生态,打造“工银e支付”智慧校园等重点应用场景 [3] - 强化绿色金融组织推动,精准支持绿色能源、植树造林、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 [4] - 运用系统ESG查询、生态保护红线核查等数字化工具,动态筛查潜在环境风险客户,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4] 民生金融服务 - 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与适老化水平,与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建“社保金融超市”,引入社保服务自助一体机 [5] - 针对“候鸟”老人聚集特点,依托“工行驿站”创新推出“驿站+候鸟服务”模式,设置专属休息区、提供健康养生资讯等贴心服务 [5] - 坚持保留现金等传统服务模式,同时加强手机银行、智能机具等新渠道的服务辅导,着力弥合“数字鸿沟” [5] 风险防控与安全 - 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格落实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持续夯实数字金融发展的安全基础 [6] - 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优化风控策略,充分发挥风险监测模型的预警作用 [6] -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开展压力测试推进防护体系升级,在办公终端全面部署安全防护系统 [6]
AI智能体新标杆:百融云创湖北消金——硅基贷后质检员上线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11:49
合作模式与技术创新 - 百融云创与湖北消费金融联合研发的“硅基员工”已在贷后语音质检领域率先落地,开创了金融机构与AI企业联合创新的新范式 [1] - 合作模式是湖北消金提供业务场景与敏捷创新机制,百融云创提供“百融百工”智能体搭建平台及大模型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支撑 [2] - “硅基员工”采用多模型融合技术,包括百融自研ASR作为听觉系统,集成经过金融领域微调的大语言模型作为逻辑推理中枢 [3] 核心功能与应用效果 - “硅基员工”能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M3+全量通话实现100%覆盖质检,工作流程包括精准语音转文本、秒级规则召回和深度语义研判 [4] - 该系统通过角色设定和提示词优化持续进化,能自动生成结构化质检报告并关联原始语音片段,实现精准追溯 [5] - 预计上线后一年内,人工质检成本将下降60%,整体贷后运营效率提升40%以上,并通过全量质检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7][8] 系统安全与行业影响 - 项目采用私有化部署方案,所有数据在客户内部闭环流转,通过加密技术和基于角色的多因素认证确保安全合规 [6] - 该项目的成功为“硅基员工”在金融业务流程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案例,未来可推广至贷前、贷中等环节 [8]
江西“十四五”社会融资成绩单:总额突破4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29 08:59
央广网南昌10月29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记者肖美琳)全省企业累计发行信用债1.9万亿,余额较2020年末增长 61%,保险保费收入连续2年突破千亿元……10月28日,江西省召开"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江西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许忠华系统总结近五年来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稳定 成效。 许忠华表示,"十四五"以来,江西金融系统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江西省金融系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6家省属金融企业党组织关系统一划转至省委金 融工委归口管理,初步形成"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责任体系。 金融监管方面,江西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建立省委金融委、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三位一体"管理体 制,金融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当问及江西金融在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的系统性部署时,许忠华表示,"十四五"期 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是中部六省第1个出台地方金融管理法规的省份。 许忠华介绍近五年来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稳定成效(央广网记者胡斐 摄) 风险防控方面,江西省成为全国高风险银行机构率先清零的省份之一 ...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北京商报· 2025-10-28 20:00
融资增长情况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市场共有98家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总额达918亿元 [1]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为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再融资额的总和 [1]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 建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框架、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 [2] - 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2] - 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举措,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推进科技保险发展 [2]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1.8%,绿色金融贷款增长22.9%,普惠金融贷款增长11.2%,养老金融贷款增长58.2%,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长12.9%,增速均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2] - 超过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约达1.4万亿元 [2]
“十五五”规划建议: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北京商报· 2025-10-28 17:49
金融行业发展重点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1] -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1] -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1] -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1] -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1]
“十五五”规划建议: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
北京商报· 2025-10-28 17:43
金融强国建设总体方向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 完善治理 错位发展 [1] -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强化央地监管协同 [1] - 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 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1] 重点发展金融领域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1] - 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 [1] 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 适应性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1] - 积极发展股权 债券等直接融资 稳步发展期货 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1]
前三季度增加值达6700亿元,北京金融业再亮相
北京商报· 2025-10-28 15:0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凸显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其金融业发展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构建了政策协同、高水平开放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10] 政策框架与协同 - “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旨在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 [2] - 北京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系统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地区,构建了“1+N”的完整政策框架,强调跨部门和多金融工具的协同 [2] - 政策协同效应显著,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达6.8万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2个百分点 [3] 科技金融领域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9%和14.3% [3]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自2023年8月开板以来,已支持超960家中小企业,累计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 [3]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已设立基金14只,落地规模超130亿元,认缴规模及落地项目居全国前列 [3]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成效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超32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67亿元 [4] - 普惠金融方面,创新型中小企业首贷贴息比例提升至40%,通过“畅融工程”举办55场活动,服务金融机构616家次,对接企业817家次 [4] 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发展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及缴存资金规模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商业养老金试点有效开户11.6万户,资产规模达257.4亿元 [4] -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发布31个项目,19个顺利“出箱”,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有28个项目进入试点,13个转为常态化运营 [4] 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践 - 通过“两区”建设推动金融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向“规则制度型”转变,引进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接近200家 [6] - 法巴天星财险于2024年10月获批落户,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6] 跨境金融创新与成效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升级,惠及1700家成员企业,跨境收支规模超1500亿美元,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 [7] - 北京地区支持办理本外币合一账户业务的银行网点超700家,累计开户近11万户 [7] - 2024年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增长67.4%,达2.4万亿美元,占全国16.9%,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支达6.2万亿元,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 [7] 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 - 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商户近200万家 [8] - 应用场景拓展至境外支付示范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及担保贷款,实现了资金的封闭管理和自动还款 [8]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升级至2.0版本,支持企业数量由1万家扩大至超3万家,升级后一个月内落地首批3笔科技研发贷,金额合计2亿元 [9] 金融业整体经济贡献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达6700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比重17.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1][9]
金融“活水”润京华 2025年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融时报· 2025-10-28 08:37
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达6700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比重17.4%,对首都经济拉动1.5个百分点 [2] - 金融业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2]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通过“蜜蜂计划”进行防非宣传,制作202期电视专题、1200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达15亿次 [2] - 依托“冒烟指数”平台加强风险监测,实现对企业异常苗头的毫秒级识别 [2] 科技金融与资本市场 - 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技贷款余额达4万亿元,设立14只股权投资基金,科创债规模4500亿元 [3] - 2025年1至9月北京市新增11家上市公司,截至9月末上市公司总数达795家,位居城市榜首 [3] -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超270家,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超50% [3] 绿色金融 - 北京绿色交易所敲响全国CCER市场启动首锣,利用金融手段将污染成本转化为价格信号 [3] 普惠金融 - 举办54场“畅融工程”活动,促成775家企业与597家金融机构对接 [3] - 通过普惠金融支持,例如平谷区草莓采摘园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实现一季增收6万元 [3] 养老金融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及缴存额稳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3] - 商业养老金覆盖11.6万户,资产规模达257.4亿元 [3] 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 - 北京地铁全网支持五大国际卡组织“拍卡过闸” [3] - 金融监管沙盒作为创新孵化器,有31个监管工具项目排队入场,19家顺利“毕业” [3] - 资本市场领域有28个试点项目,其中13个已实现常态化运营 [3] 区域协同与对外开放 - 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元 [4] - “平急两用”项目获得贷款56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达1100亿元 [4][5] - 吸引瑞穗证券、保德信资管、高盛中国证券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北京 [5] - 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齐聚金融街论坛 [5]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7:36
公司治理与报告批准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10月27日审议并通过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董事会会议应到董事10人,实到10人 [1] - 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由董事长、行长及财务负责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 - 公司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同日审议通过第三季度报告,应到监事9人,实到9人 [50] 股东结构变动 - 法国巴黎银行(含QFII)在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23,635,625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1.00%,期末持股比例达17.14% [5]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增持股份608,746,244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4.92%,期末持股比例达14.21% [5] - 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合计增持股份160,508,574股,占1.30%,期末持股比例达13.51% [6] -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增持股份148,303,153股,占1.20%,期末持股比例达9.99% [6] - 持股1%以上股东(不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增持股份1,034,444,310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8.37% [7] 主要财务业绩 - 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29,623.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09.08亿元,增幅14.31%;负债总额27,46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3.73亿元,增幅14.48% [10] - 存款总额16,405.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3.83亿元,增幅9.65%;贷款总额14,11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0.83亿元,增幅12.34% [1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9.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 [12] - 利息净收入25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2%,在营业收入中占比60.09%;非利息净收入167.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3%,占比39.91% [12] - 成本收入比为23.27%,较上年末下降4.81个百分点 [1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83%,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13.22%,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补水平 [13] - 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策略,严把风险入口关,提高新增授信质量,并加快存量风险处置 [13] 公司金融业务发展 - 对公贷款余额10,731.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9.31亿元,增幅14.63% [14] - 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3.03%、17.47%、16.16%、7.80% [14] - 实体用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4.9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56% [14] - 服务小微实体客户20万户,"鑫e小微"标准化产品体系触客近24万户,"鑫转贷"业务规模突破300亿元 [14] - 投资银行累计承销债务融资工具超2,200亿元,江苏省内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超2,427亿元 [14] - 国际业务客户数达12,838户,较年初增长28.38% [14] 零售金融业务表现 - 零售价值客户、财富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31%、16.31%、15.43%;手机银行App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9.39% [15] - 零售金融资产规模达9,686.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7.52亿元,增幅17.14%;个人存款余额5,651.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6.77亿元,增幅18.61% [15] - 个人存款付息率较上年末下降26BP;个人贷款余额达3,38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52亿元,增幅5.67% [15] - 母公司个人贷款不良率1.33%,较上季度末下降10个百分点;零售板块实现营收117.02亿元,同比增速22.10%,其中代销中收同比增速47.42% [15] - 零售板块实现利润16.22亿元,营收创利显著增长 [15] 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业务 - 公司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达3.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 [17] - 南银理财产品规模实现较好增长,荣获"金贝奖"2025卓越银行理财公司等称号;鑫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2,287.67亿元,同比增长18.77% [17] 重要事项与利润分配 - "南银转债"于2025年7月17日提前全部赎回并摘牌,累计共有19,996,127,000元转换为公司A股普通股,转股数为2,356,550,272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A股普通股股份总额的23.55% [18] - 如皋长江支行于2025年9月28日开业 [18]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人民币3.06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7.857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0.00% [56] - 拟于2025年12月23日对南银优1优先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发放现金股息人民币4.86元(含税),合计人民币2.3814亿元(含税)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