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搜索文档
香港科技探索(01137)发布中期业绩,净亏损2320.5万港元,同比收窄15.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7:08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18.88亿港元 同比下降0.5% [1] - 净亏损2320.5万港元 同比收窄15.6% [1] - 每股基本亏损0.03港元 [1] 核心业务运营 - HKTVmall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收入 [1] - 提供"八小时极速配送服务" 每日下午一时前下单最快即晚送达 [1] - 正探讨进一步缩短物流送货时间的可行性 [1] - 与超过6400间商户及供应商合作 提供广泛价格选择 [1] 战略发展举措 - 将举办更多工作坊提升零售商数码营运及销售能力 [1] - 继续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1] - 持续发展ThePlace独立网店方案 为零售商提供电子商贸技术及营运支援 [1]
新北洋:智能微超产品在“无人零售、派样”场景中,已实现持续规模化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3:54
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 智能售货类产品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包括无人零售和派样场景 [2] - 智能微超产品在无人零售和派样场景实现持续规模化销售 [2] - 潮玩场景中正积极拓展相关客户 已有一定数量销售但总体规模不大 [2] 业务模式特点 - 既可向客户销售智能售货类硬件产品 也可提供数智无人零售云平台等软件支持 [2] - 通过控股公司萤启科技从事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 [2] 财务影响评估 - 潮玩场景相关收入占比很小 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2]
永辉超市跌2.06%,成交额3.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84.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13
股价表现 - 8月27日盘中下跌2.06%至5.24元/股,成交额3.83亿元,换手率0.80%,总市值475.53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17.35%,但近期呈现反弹态势:近5日上涨5.43%,近20日上涨7.38%,近60日上涨3.35%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2984.53万元,特大单净流出1620.71万元(买入1962.01万元/占比5.12%,卖出3582.72万元/占比9.35%),大单净流出1363.83万元(买入8118.75万元/占比21.18%,卖出9482.58万元/占比24.74%)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减少20.7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87.3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1.01亿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5.98万户,较上期减少6.24% [2] - 人均流通股25,220股,较上期增加6.6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4亿股(第七大股东),较上期增持1189.5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735.67万股 [3] 业务构成 - 食品用品类收入占比56.78%,生鲜及加工占比38.42%,其他业务占比3.30%,租赁收入占比1.5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超市,概念板块涵盖新零售、预制菜、社区团购、并购重组等 [2] 市场活动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8日 [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3日,于2010年12月15日上市 [2]
被玩坏的外卖大战
远川研究所· 2025-08-26 21:04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京东、美团三方展开激烈外卖竞争,采用亏损式补贴策略追求订单量增长,而非盈利目标[3][4] - 京东日订单量从3月24日的100万单快速增长至6月1日的2500万单[5] - 阿里旗下淘宝闪购日订单量在7月5日突破8000万单,其中非餐订单超1300万单[5]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在7月12日达到1.5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5] 外卖行业盈利状况 - 外卖业务模式重、回报周期长,利润率处于互联网行业倒数水平[7] - 饿了么持续在盈亏平衡线挣扎,京东外卖每单均亏损,美团2023年市场份额近70%但经营利润率仅4%[8] - 高盛估算未来一年阿里外卖将亏损410亿人民币,京东亏损260亿人民币,美团EBIT减少250亿[20] - 京东二季报显示新业务经营亏损达148亿人民币[20] 市场增长与渗透率 - 2022年餐饮外卖市场渗透率突破20%,增速明显放缓[11] - 美团外卖日订单量峰值以年均1000万单速度增长,客单价稳定在50元水平[11] - 拼好饭业务贡献显著增量,2024年美团餐饮外卖增速预计10%-12%,其中近半来自新业务[14] - 即时零售渗透率预计很难超过10%,最乐观估计2030年达到6.8%[46][47] 即时零售发展现状 - 即时零售可理解为用外卖模式配送商品,将配送效率从半日达提升至半小时[22] - 美团占据即时零售近40%市场份额,2021-2024年订单量年复合增长率超50%,日订单达960万单[22][38] - 闪电仓模式券前毛利率普遍超过50%,通过低价快消品引流+百货耐用品盈利[37] - 即时零售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8450亿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2236亿人民币,年均增速15%[47] 行业竞争本质 - 竞争实质是互联网公司为即时零售布局,而非单纯外卖业务[21] - 美团核心优势在于本地生活市场的双边规模效应,商家和用户向最大平台聚集[49] - 后来者需要指数级增加投入才能挑战头部地位,目前竞争未脱离美团定义的业务框架[53] - 配送环节差异化空间小,电驴配送效率取决于小区基础设施,补贴成为最有效竞争手段[59] 市场竞争效率 - 外卖市场"自然增长"已趋于停滞,补贴难以创造实质性增量需求[56] - 订单量增长不会改善经营状况,反而加重对补贴的依赖,美团更关注30元以上订单份额[58] - 现制饮品成为冲单神器,瑞幸配送成本同比暴涨175%[18] - 当前市场竞争效率低于10年前的打车大战和5年前的百亿补贴,存在大量伪装成外卖的堂食/自提订单[57]
好想你涨2.31%,成交额3.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37.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4:3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盘中股价上涨2.31%至11.06元/股,成交额3.26亿元,换手率8.72%,总市值49.5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37.82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3.88% (1265.17万元) 卖出占比2.54% (827.41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8.78% (6128.13万元) 卖出占比18.47% (6028.07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1.20%,近5日涨8.97%,近20日涨14.61%,近60日涨5.13% [1] 市场关注度与历史表现 - 年内1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3月11日,当日净买入1.04亿元,买入总额1.85亿元(占总成交额16.50%),卖出总额8128.39万元(占总成交额7.23%) [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枣类制品(占比72.66%)、坚果蜜饯等休闲食品生产销售,其他业务包括健康锁鲜类(3.75%)和非食品行业(3.27%)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食品饮料-休闲食品-零食,概念板块涵盖网络直播、新零售、网红经济等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28.76%至5.86万户,人均流通股增加40.45%至5875股 [2] - 十大流通股东新增多家机构:兴全商业模式混合持股2231.61万股、兴全新视野混合持股1758.45万股、招商产业精选持股500万股等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9亿元,同比下降15.64%,归母净利润亏损1983.88万元但同比收窄45.25%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21亿元 [3]
新乳业涨2.03%,成交额9773.3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6.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4:0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6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18.64元/股 成交金额9773.39万元 换手率0.62% 总市值160.4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6.32万元 特大单买入222.44万元(占比2.28%)卖出182.10万元(占比1.86%) 大单买入1986.40万元(占比20.32%)卖出2000.43万元(占比20.47%)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1.04% 近5日/20日分别上涨5.49%和11.88% 近60日下跌7.40%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25亿元 同比增长0.42% 归母净利润1.3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8.4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液体乳占比92.22% 其他业务占比7.11% 奶粉业务占比0.6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68万户 较上期减少3.93% 人均流通股50568股 较上期增加4.10% [2] - 中欧价值智选混合A增持197.20万股至749.25万股(第三大股东) 华安安信消费混合A减持87.89万股至351.58万股(第六大股东) [3] - 中欧新兴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新进持股275.10万股(第八大股东) 中欧瑞丰灵活配置混合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概况 - 所属申万行业为食品饮料-饮料乳品-乳品 概念板块涵盖新零售/社区团购/融资融券/中盘/基金重仓等 [2] - 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5日 2019年1月25日上市 主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研发/生产/销售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76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48亿元 [3] 市场交易特征 - 年内累计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4月10日 当日龙虎榜净买入6708.16万元 [1] - 买入总额1.39亿元(占总成交额27.48%) 卖出总额7234.20万元(占总成交额14.26%) [1]
三合智能上涨8.13%,报0.629美元/股,总市值5286.96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3:29
股价表现 - 8月25日盘中上涨8.13%至0.629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1066美元 [1] - 总市值5286.96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额2802.3万美元,同比增长50.79% [1] - 归母净利润-74.3万美元,同比改善78.58% [1] 公司战略转型 - 从原海银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三合智能控股有限公司 [1] - 已退出金融服务历史业务,转向科技领域创新 [1] - 新业务方向包括新零售、社交电子商务和虚拟世界 [1] - 依托原有高净值客户基础开展科技业务 [1]
北京第12家“胖永辉”明日开业,经营满三个月的“调改店”已开始盈利
北京商报· 2025-08-25 22:17
门店调改进展 - 永辉超市在京第12家"胖改店"将于8月26日开业 新增老北京小吃和现制卤水豆腐等特色商品 [1] - 全国调改店总数近170家 燕郊上上城店8月28日焕新开业 大兴康庄天键广场店9月完成调改 [3] - 北京地区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均已进入盈利阶段 今年北京"胖永辉"门店数量将达20家左右 [3] 经营与资金状况 - 公司推进定增事项计划募资不超过40亿元 用于门店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3] - 调改店完成后门店销售相比调改前明显好转 下半年继续推进门店调改和闭店工作 [3] - 因调改转型带来短期阵痛预计全年盈利承压 四季度后明显好转 [3] 商品与供应链优化 - 自有品牌根据胖东来供应链经验升级 商品汰换率提升至半数以上 [4] - 超80%商品结构与胖东来实现对标 自有品牌与反向定制商品成为"优质平价"破局点 [4] - 微胶囊香氛酵素洗衣液售价19.8元 升级除菌除螨和持久留香等功能 伊利定制款鲜牛奶上线4天全国销量破百万件 [4] 行业竞争与发展 - 调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全国范围内"爆改"会提升企业竞争地位和影响力 [3] - 零售业终极竞争是资金耐力、商品深度和组织韧性的综合较量 [5] - 未来商超市场将多元化差异化 需在优质商品服务基础上探索新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 [5]
【小布调查】新零售品牌陆续入驻,扬州超市如何守“阵地”谋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25 21:2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零售品牌M会员店、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陆续进入扬州市场 改变行业发展格局 [6][8] - 新品牌带来丰富商品种类、优质商品品质和独特会员服务 吸引消费者 [6][8] - 新品牌进入切分市场蛋糕 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8] 本土超市应对策略 - 本土超市金城万家新增胖东来商品专购区和奥乐齐专购区 每个专区摆放几十种网红商品 [2][4] - 本土超市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增加特色商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 例如增加进口商品比例或推出定制化商品 [10] - 本土超市加强线上业务拓展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捷购物体验 例如宏信超市推出线上商城 佳一佳超市与美团外卖合作 [10] - 本土超市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购物环境吸引消费者 例如增加员工培训或装修升级门店 [10] 新零售品牌特点 - M会员店拥有3000个库存单位 涵盖生鲜、烘焙、母婴等20多个业态 提供200多款自有品牌独家商品及增值服务如儿童乐园、自助洗车 [8] - 盒马鲜生以社区生鲜为主 注重时令食材供应 开展3公里内外卖服务 [8] - 山姆会员店提供丰富进口商品和高品质生鲜产品 [8]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市民期待更多超市品牌如胖东来、奥乐齐进入本地市场 [1] - 社区超市出现代购商品变化 包括胖东来、山姆商品分成小包装销售方便尝鲜 [5] - 超市市场进入调改阶段 本土超市如金城万家在江都门店优化商品结构并增加超市加餐饮堂食模式 [4][10] - 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推动超市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11]
屈臣氏不想输掉新零售战争
36氪· 2025-08-25 18:04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场景重构、用户运营和区域渗透三大路径应对行业变革和竞争压力,试图打破增长瓶颈并实现战略转型 [1]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新一代竞争对手的冲击,其传统零售模式在电商、品牌DTC模式及新型美妆集合店的冲击下逐步失效 [1][16] - 公司能否重新崛起取决于在供应链本地化、用户体验重构和组织敏捷性三大核心战场的突破 [1] 战略转型举措 - 推出男士、儿童和大健康三大新品类线下消费场景,突破原有18-45岁女性客群限制 [2] - 男士专区"型男装备补给站"计划年内拓展至全国300家门店 [2] - 大健康体验中心采用"一城一店"模式布局,健康品类销售目标3年内实现3倍增长 [4] - 母公司提出"幕后店"概念,小型订单处理中心从2024年末131家增至2025年6月末394家,支持快速送货服务 [6] - 计划在一二线城市探索社区店模式,延伸至消费者15分钟可达的社区场景 [9] 门店策略调整 - 不再执着于门店数量,门店数量从2017年3000家峰值降至2023年6月末3630家 [9] - 加速下沉市场布局,新开500家门店中近一半位于低线城市,新进入100个县级市场 [18] - 三线市场业绩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 [18] 历史业绩表现 - 2015年起中国内地营收开始逐年下降 [10] - 2016年营收首次负增长4%,同店销售下降10.1% [10] - 2017年同店销售额继续下滑4.3% [10] - 门店数量从2015年2483家快速扩张至2020年超4100家 [10]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型美妆集合店(HARMAY話梅、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以无BA模式、爆款彩妆、网红打卡等模式迅速崛起 [11] - 2015-2020年化妆品传统渠道(商超、KA及CS)份额从37%降至28% [13] - 2020年电商渠道增长30.10%,而美妆专营店仅增长0.15%,商超渠道下滑3.11% [13] - 国货美妆品牌爆发式增长,完美日记成立四年即IPO,花西子2020年销量突破30亿元 [13] 主要竞争对手 - 名创优品被列为全球最可怕竞争对手,双方目标客群高度重叠 [17] - 名创优品2022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达1477家 [18] - 名创优品通过供应链效率、价格带卡位、渠道密度、IP本土化和即时零售渗透构建竞争壁垒 [20] - 多个品牌(露华浓、丁家宜、卡尼尔等)相继退出公司渠道 [17] 运营挑战 - 线上业务尝试(O+O战略)因流量、供应链、物流、SKU等问题成效甚微 [6][9] - 导购销售模式被消费者敬而远之,价格竞争力不足且购买体验不如线上 [17] - 现有品牌组合相对匮乏,除自有品牌外多为老品牌(一叶子、韩束、百雀羚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