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人工智能已成为工业互联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变量
新华财经· 2025-05-23 14:35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已成为工业互联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变量,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涌现出上百种应用模式 [1] - 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形成两条技术应用路线:场景化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和大模型为代表的工业综合智能探索 [1] - 专用智能应用中,数据寻优类应用占比48%,视觉识别类占比40%,数据寻优类应用占比已高于视觉识别 [1] - 大模型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模型自身能力及与领域知识融合程度持续增强,处理多模态工业数据能力不断提升 [1] - 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先科研机构正探索大模型叠加能源电力、石化化工、研发仿真等专业知识,开展特定领域创新应用 [1] 大模型未来发展趋势 - 大模型将持续提升泛化性与综合分析能力,并与AI小模型协同,加速"研-产-管-服"全链条变革 [2] - 大模型将深度融入设计各环节,基于海量数据快速生成创意方案,自动优化参数和结构,实现性能、质量和成本最优平衡 [2] - 大模型将助力企业实现高度自主化无人化生产,自动生成精准灵活的生产计划,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快速切换 [2] - 大模型能在订单变更、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下迅速调整生产流程和资源分配,确保生产连续性和高效性 [2] - AI将实时收集分析企业各环节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实时监测运营风险,助力企业智慧运营管理与服务 [2]
阿里云:以战略级投入全力支持中企出海;小米搭载玄戒O1的手机5499元起售|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07:19
每经记者|李少婷 每经编辑|文多 丨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丨 NO.1 阿里云:以战略级投入 全力支持中企出海 5月22日,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 长兼CEO吴泳铭表示,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AI(人工智能)产 品国际化,增强"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吴泳铭表示,未来3 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10年总和。 点评:借助阿里云的全球布局和AI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展示自身技术实力和 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同时,阿里云AI产品的国际化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 利用AI技术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 NO.3 联想集团杨元庆:中国的制造优势无可比拟 5月22日,联想集团召开线上业绩发布会,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杨元庆表达了对未来 的信心。他介绍,联想集团已经在全球十多个市场建立了30多家工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可以 更好地规避关税等方面的影响。杨元庆表示,中国的制造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上线 将服务长三角超50万家企业
苏州日报· 2025-05-23 06:12
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 -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深度互联和系统打通,未来每个工厂都将拥有数字孪生工厂,数字生成工具将自主调动工厂资源 [1] - 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在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展示,未来发展前景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焦点 [1]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正式上线,标志着苏州在工业互联网可信数据网络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1] - 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旨在推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研发生产协同效能 [1] - 苏州超级节点聚焦信任与智能领域,为长三角地区超50万家企业提供可信存证、数字资产、可信供应链等核心服务 [1] - 该节点可为每台设备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数据平台间的信息孤岛 [1]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正式启动,围绕苏州优势产业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该中心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 - 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大规模应用浪潮,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的建设顺应了这一趋势 [2]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5-23 06:12
工业互联网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主题为"数智创新 深化赋能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大会探索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新模式 共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1] - 江苏省领导 工信部总工程师 苏州市领导等出席大会 [1][3][4] 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 - 江苏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3] - 江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3] - 下一步将把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关键一招 [3] - 计划超前布局新型网络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融合应用创新 [3] - 目标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工信部政策方向 - 工信部将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 夯实工业连接基础 [3] - 计划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打造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 [3] - 加快智能计算建设布局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3] - 希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3]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规划 - 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 [4] -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引领带动高端化跃升 智能化转型 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4] - 目标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4] 大会成果发布 - 发布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 [4] - 发布《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 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指南》 [4] - 发布工业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数据集 [4] - 上线"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4] - 启动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4]
数智赋能 链接未来 第9届华南国际电线电缆展在虎门开幕
广州日报· 2025-05-23 05:20
本届展会还特设"产业展销""全球采购商联盟""外贸出口"三大赋能平台,将邀请苹果、特斯拉、比亚迪 等品牌的30余家终端厂商组建买家俱乐部,提供定制化采购需求对接。在东莞市商务局的指导下,依托 虎门线缆产业基地,发挥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效能、建设外贸出口平台;以加快虎门电线电缆 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联合虎门镇政府打造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共建华南第一座线缆发展博物馆。 信息传输线缆是虎门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呈现出集群效应明显、品牌质量过硬、 产业链条完整等特点,产值规模稳居全国镇级同类产业集群前列,虎门已成为华南地区信息传输线缆产 业及相关配套的重要供应地。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满元)昨天,为期3天的第9届华南国际电线电缆展暨亚太区连接器、线束加 工设备展览会在虎门开幕。展会以"数智赋能·链接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300余家领军企业,集中展示 AI算力中心、工业4.0、航天军工等尖端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全产业链企业搭建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 重要平台。 "自2013年创立至今,华南(虎门)国际电线电缆展已深耕行业12载,从区域性商贸平台成长为辐射全 球的产业枢纽。"东莞市虎门信息传输线缆协会 ...
连接千行百业,AI注入动力 工业互联网十年磨一剑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自2015年推进产业化实践以来,工业互联网已取得重要突破,以5G为突破口,通过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 [1] - 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1] - 工业互联网发展经历两大变化:从单系统自动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协同,从设备能力扩展到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1]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AI质检、机器人高精度抓取、工业大模型等应用广泛 [2]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6700亿个 [3] - 数据驱动成为高频词,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沉淀数据打造天智工业大模型,升级为智能体平台 [3] 技术应用路线 -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形成两条技术路线:场景化小模型从外围应用走向深度分析,大模型虽处初期但能力持续增强 [3] - 工业大小模型分布呈"正反微笑曲线",大模型应用于知识密集型研发设计,小模型应用于生产管控等细分场景 [4] - 未来大模型将提升泛化性与综合分析能力,与小模型协同加速全链条变革,深度融入设计各环节 [4] 规模化应用案例 - 工业互联网优化某汽车主机厂供应链体系,仓库资金占用率降低23%,生产渠道零部件配套率近100% [6]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普及,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 [6] - 工业互联网企业携手产业链出海,徐工汉云布局九大数据中心节点,蓝卓在海外开源覆盖10余国家8000多家工厂 [6][7] 未来发展方向 - 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在于规模化应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工业网络将重塑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7] - 制造模式将向柔性智能的高效自主化方向发展,智能体广泛存在于工厂场景,通过大模型实现高度自主生产 [7] - 行业需夯实工业连接基础,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打造专业大模型,加快智能计算布局 [7]
飞龙股份20250522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飞龙股份[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基本面强劲**:汽车业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预计维持在 15% - 20%,2025 年净利润预计 4 亿多元(不考虑液冷和机器人业务),当前 80 多亿估值仅包含主业价值,液冷和机器人业务提供安全边际[3] - **液冷泵领域进展显著**:几乎垄断国内市场,在国内最尖端液冷方案中份额和产能利用率高,利润率远超传统汽车业务;2025 年液冷领域收入预计超 1 亿元;国内外市场潜力大,总计大几十亿收入,有望带来数倍于主业的利润弹性[4][5] - **机器人业务前景好**:存在显著预期差,市场认知不足;计划基于电机控制器切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延伸至模组和液冷产品;具备强大电机能力,为拓展业务提供基础,有望成新增长点[2][6] - **服务器电子水泵领域表现卓越**:已是市场领导者并拓展至海外市场;计划向模组方向延伸,可能涉及减速器或丝杠等产品品类扩展,或通过并购或合作实现[7] - **机器人业务优势多**:在汽车行业积累深厚客户关系,与小米、奇瑞、小鹏等车企合作紧密;在传统机械水泵和电子水泵领域领先,客户认可度高[8] - **财务表现佳**:2025 年预计实现 4 亿多元利润,考虑液冷业务利润可能更高;估值约 80 多亿元,市盈率不到 20 倍;未来几年业绩预计高速增长,液冷业务放量,本业有 15% - 20%增速,机器人业务有望成新增长点[9] - **值得投资**:低估值、高业绩增长,有强大客户基础和产业链支持;具备电机能力并计划向模组延伸,有助于推动股票价值提升;当前市场关注度低,未来价值将被认知,有望走出翻倍行情[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飞龙股份在台湾全球电子 AI 展上与广运科技等客户发布了液冷泵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客户的数据中心[4] - 飞龙股份为小鹏飞行器提供电动水泵[8]
中流击水敢为先——湖南锚定“三个高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5-22 20:42
湖南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3万亿元 2024年一季度GDP达12702.4亿元 同比增长5.4%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重点行业贡献显著 [3] - 5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5个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3条重点产业链成为新质生产力增长点 [3] 制造业发展 -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多款设备产能较年初提升3倍 矿山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第二增长曲线"快速上扬 [2][3] -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一季度主营收入650亿元 同比增长17.5% [4] - 湖南谋划万亿级绿色智能计算产业 聚焦自主安全计算、北斗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4] 科技创新成果 - 岳麓山实验室研发水稻种子活力检测装备3.0版 填补光学无损检测分选技术国际空白 [5] - 实施"4+4科创工程" 四大实验室和四大科学装置边建设边产出成果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筑主体封顶 [6]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国第九 企业研发投入首超1000亿元 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 [7] 改革开放进展 -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使评标时间压缩至2小时 民营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8] - 怀化国际陆港开通161条运输线路 2023年出口额首破百亿元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时效提升40% [9][10] - 2024年吸引京津冀等地企业投资设立3739家 实际到位资金6489亿元 对非洲进出口规模中西部第一 [10]
研判2025!中国大负载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国产化突围激活产业动能,大负载机器人迈向高端智造新纪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16
行业概述 - 大负载机器人是指具备高承载能力(50kg以上,部分可达数吨)、高刚性结构和大功率驱动系统的工业或特种机器人,分为工业型、特种型和协作型三大类 [2] - 核心特征包括±0.1mm级高精度、动态稳定性和恶劣环境适应性,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组装、航空航天等重型作业领域 [3] -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98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贡献超40%增量,未来将保持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13] 政策环境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系统部署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产品突破和产业生态培育三大战略方向 [5] - 2024年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其列为重点更新装备,《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 [6] - 广东省出台专项措施,对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形成央地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仍依赖进口但国产替代加速 [7] - 中游本体制造领域外资主导高端市场,埃斯顿、新时达等国产厂商推动大负载机器人量产 [7] - 下游系统集成在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本土企业优势明显 [7] 应用市场 - 汽车制造仍是核心应用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突破300万辆,同比增幅超47% [9] - 新能源领域市场份额预计2027年攀升至40%,成为第一大应用市场 [22] - 港口/矿山等特殊场景将保持40%以上增速,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22] 竞争格局 - 形成外资(ABB、发那科)把控尖端、国产(埃斯顿、新松)突破中端、新锐(节卡、遨博)深耕特色的三级梯队 [15] - 国际巨头占据500kg以上超重载市场,国产领军企业突破300-800kg中高端市场 [15] - 埃斯顿ER500-3200-PL重载码垛机器人获工信部首台套认证,客户实测效率提升35% [17] 技术趋势 - 向"超重载+智能化"演进,2025年3吨级国产机型将量产,AI工艺优化系统普及率突破50% [21] - 5G+工业互联网推动远程操控、数字孪生成为标配,实现从"力量型"向"智慧型"转型 [21] - 柴孚机器人推出2.4吨级超重载机型,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 [17] 发展前景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170亿元,国产化率从35%提升至55%以上 [13] - 将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完成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标准体系输出的全面升级 [23] - 行业向"超重载、高智能、专业化"方向持续演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技术创新高地 [13][23]
智造苏州 向“新”而跃
苏州日报· 2025-05-22 06:37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 [2] - 苏州出台《"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创新提升行动(2023-2025)》,目标到2025年实现阶段性跃升 [2] - 苏州提出"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打造全球领先的"智造之城" [4] 基础设施与生态优势 - 苏州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6个,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 [3] - 苏州拥有17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日化、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3] - 16家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苏州,培育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和52个省级重点平台 [3]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福莱盈电子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智能生产,2023年产值增长30% [4] - 普达迪泰科技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精密测量设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如FAST射电望远镜 [4] - 天瞳威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超3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出海 [5]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苏州维伟思医疗的AI心电监测仪实时识别异常心律,服务数万患者 [5] - 苏州厨芯科技为全国近4万家餐饮门店提供智能清洁和烹饪服务 [5] - 苏州目标到2026年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目标5万亿 [6] 安全与人才建设 - 苏州同维电子、苏州联通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典型案例 [6] - 苏州拥有15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和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服务支撑机构 [6] - 苏州构建多层次人才供给链,包括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和国家级实训基地 [6] 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苏州推广"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模式 [7] - 苏州作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打造省内领先的5G工厂项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