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东湖论坛武汉开幕 三维联动全球创新资源
长江商报· 2025-10-15 14:53
论坛概况与核心活动 - 2025东湖论坛于10月14日在武汉开幕,主题为“厚植科普沃土放飞科学梦想——汇科聚智共筑支点” [1] - 论坛由湖北省政府主办,科技部支持指导,特色为“科普+科创+科技人才”,包含开幕式、平行论坛及同期活动三大板块 [1] - 论坛期间有30多家武汉科普场馆及创新平台举办公众科普活动,涵盖5家湖北实验室和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论坛组织项目路演对接活动,旨在连接创新项目与资本、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 - 在“东湖发布”环节重磅发布了四份指数报告,包括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和全球企业创新指数 [1] 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发展态势 - 2024年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9.6%,较2018年的5.0%显著提升 [2] - 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较上年度增长14%,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2] - 2024年湖北省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71.70,全国排名第6位,在遥感、地球化学、病毒学等10个学科具有全国优势 [2] - 湖北在未来产业创新中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和潜力 [3] 区域合作与产业协同 - 浙江省作为主宾省,其数字经济与湖北光电子、芯片产业深度耦合,共同补强产业链 [3] - 每年有超万名浙鄂人才往返两地创业就业,两省院士专家互访频繁 [3] - 浙江省科技厅与湖北省科技厅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进两省创新网络跨区域互动合作 [3] 全球与中国创新格局 - 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高度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呈现“多点引领、集群共进”格局 [3] - 全球企业创新指数报告分析了全球与中国主要企业在未来信息、制造、材料、健康及能源五大产业中的创新格局 [3]
京沪粤领衔中国基础研究十强省市
第一财经· 2025-10-14 15:43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 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前三名为美国、中国、英国,世界城市前三名为旧金山、北京、纽约 [5] -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热点聚焦于算力基础设施、AI大模型和智能制造,中美两国在TOP500超算中心和AI大模型数量上全球领先,中国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居世界第一 [5]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数字基础设施增强、数字创新驱动显著、新兴产业技术加速迭代、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四大特征 [5] 中国及湖北数字经济表现 - 2024年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9.6%,较2018年的5.0%显著提升 [5] - 湖北正全力构筑中部崛起的"数字引擎" [5] 武汉科技创新能力 - 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较上年度增长14%,知识创造力增长最快,辐射引领力和产业驱动力进步明显 [6] - 武汉正成为创新资源的"聚能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辐射源 [6] 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 - 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前十强省市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四川、安徽和陕西 [8] - 十强省市拥有全国84.62%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7.50%的国家实验室、67.1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贡献了89.97%的高水平论文和77.09%的发明专利申请 [8] - 2024年湖北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71.70,排名全国第6,在遥感、地球化学、病毒学等学科优势突出 [8] 全球未来产业创新格局 - 全球未来产业百强企业分布于23个国家及地区,日本(143个)和美国(140个)入围企业数量领先,中国有67个企业入围 [8] - 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呈现"多点引领、集群共进"格局 [9] - 华为与京东方在全部五个未来产业中均跻身全球五十强 [9] 区域创新合作 - 浙江省科技厅与湖北省科技厅签署协议,将推进两省创新网络跨区域互动合作 [10]
优化产业布局重在量“产”量“力”
经济日报· 2025-10-14 08:34
新质生产力发展原则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和单一模式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 - 产业布局需坚持量“产”而行和量“力”而行,统筹经济性与战略性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定义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需求,对经济社会有重大引领作用 [1] -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或产业化初期,具有颠覆性和不确定性 [1] - 两类产业均具有高素质劳动力密集、高资本密集、高研发投入等特征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程度更高技术更成熟,未来产业处于孵化期技术更前沿 [1] 量“产”而行的经济性与战略性 - 产业经济性包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盈利能力及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 [2] - 产业战略性从安全和发展角度衡量,涵盖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及长期发展潜力 [2] - 产业政策需因“产”施策,战略性强的领域政府重点支持,经济性强的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3] - 战略性与经济性兼备的产业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协同 [3] 量“力”而行的要素匹配与产业配套 - 布局产业需考量地区要素禀赋与产业要素需求特性的匹配程度 [4] - 未来产业是创新要素驱动的探索性领域,对创新要素和研发能力有高需求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资本要素强度的特性 [4] - 产业配套是布局关键,传统产业为新兴和未来产业提供技术资源要素支持 [5] - 政策应聚焦补齐要素短板而非盲目扩大配套规模 [5] 产业布局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 经济发达地区需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约束下确定产业发展侧重点和优先级 [6] - 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应选择发展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产业,发挥比较优势 [6]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一城,又一个万亿产业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0:19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1] -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1712亿元增至2024年2011.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6.9%,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1] - 国际排名前20位的药企和排名前2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生产中心或研发中心[1] - 2024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3] - 上海已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逾8万家,其中30多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排名全国第一[4] - 2024年,上海7个1类创新药、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的17.5%、32.6%,海外授权许可交易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15项,交易额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排名全国第一[4]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上海在2020年"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2024年启动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2] -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包括6个百亿元级产业园区,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2] - 上海将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5] - 上海市政府明确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培育未来产业,重点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等领域[8] 其他地区产业动态 - 北京发布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方案,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30亿元[7] - 深圳着力建设低空寄递网络,已建成快递无人机运营基地8个,配备无人机175架,开通航线449条,货运无人机每日飞行超1000架次,日均运输快件2万票[9] - 贵州盘兴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车后贵州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贵阳至兴义2小时可达[10] 宏观经济数据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同比下降0.2%[11] - 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 全国36个主要城市平均道路网密度为6.6 km/km²,较上年度增长1.5%,深圳、厦门、成都、杭州、福州五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0 km/km²以上标准[16] - 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1 km/h,较2023年略有下降,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其中21个城市高峰速度出现下降[18] - 2024年严重拥堵城市(高峰平均速度低于18 km/h)增加至7个,包括深圳、哈尔滨、兰州、成都、广州、上海和北京[18]
中国邮政集团雄安研发中心项目落地雄安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8:48
项目落地概况 - 中国邮政集团于10月13日竞得雄安新区启动区互联网产业园片区一宗土地,宗地面积为55.5亩,将用于建设中国邮政集团雄安研发中心项目[1] - 该项目标志着又一中央企业创新业务板块市场化疏解至雄安新区[1] 项目定位与业务整合 - 中国邮政集团将整合集团各创新业务板块研发资源,在雄安新区打造集金融、科技等研发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基地[1] - 公司是以邮政、快递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为主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业务范围覆盖国内国际信函寄递、包裹快递、出版物发行、邮票发行、邮政汇兑、机要通信、邮政金融、物流、电商及各类邮政代理等全链条服务[1] 产业协同与园区发展 - 雄安新区启动区互联网产业园片区目前已入驻中国星网雄安总部、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中国移动(雄安)智慧城市科创中心等多个重大项目[2] - 园区涵盖空天信息、能源互联网、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中国邮政集团雄安研发中心项目将与其他已落地项目深度协同,充分发挥疏解带动优势,引领科技创新,服务雄安新区[2]
广州拟建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 预计到2029年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产业发展规划 - 广州市印发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 旨在精准培育智能无人系统 具身智能 细胞与基因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 前沿新材料 深海深空等六大未来产业 [1] - 建立未来产业"6+X"发展监测机制 动态调整并持续优化未来产业体系 [1]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 拟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 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 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2] - 到2029年 计划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 形成万家未来产业新星企业融通发展的态势 [2] - 到2035年 目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2] 主要任务与举措 - 提出产业技术策源 基础设施支撑 成果转化加速 企业育成倍增 创新场景牵引 科技金融赋能 未来人才汇聚 交流合作协同等8项主要任务 [3] - 将推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 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 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争创全国性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 [3] - 加快构建成果转化"广州模式" 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 实施未来产业标准化领航计划 [3] - 加强未来产业领域硬科技企业梯度培育 鼓励国有企业布局未来产业并将其纳入年度创新考核 [3] 资金与金融支持 - 将大力发展耐心资本 组建百亿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 打造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的基金群生态 [4] - 探索"母基金+参股+直投"联动机制 优化风险补偿资金池运作效能 提升科技信贷风险容忍度 [4] - 探索推动社保 保险等长期资金深度参与未来产业投资 [4]
锚定13条赛道育“根企业” 武汉再添30家“未来之鹰”
长江日报· 2025-10-13 08:46
武汉市“未来之鹰”企业计划 -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第二批30家“未来之鹰”企业名单,企业深耕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1] - 武汉计划围绕6大方向13个细分领域发展未来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并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1] - “未来之鹰”企业需具备突出创新能力与硬核科技实力,推出行业标志性产品或服务,并展现出高速成长潜力 [1] 企业近期动态与融资 - 黑芝麻智能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向国际市场展示“安全智能底座”解决方案 [2] - 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在金砖国家展览会展示全球星地一体化高精度增强基准站网络,并与巴西等金砖国家达成合作意向 [2] - 华砺智行在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与华晨宝马等联合参展,展示车路协同、智能座舱等领域产品 [2] - 吉盛微(武汉)新材料签署2000万元增资协议,用于半导体制造核心部件产能扩张 [2] - 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5000万元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亿元 [2] 企业培育目标与特征 - 武汉计划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20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以上、“未来之鹰”企业200家左右 [3] - 许多企业拥有多重政策认定,既是“独角兽”也是“未来之鹰”,武汉正集中力量培育这些“根企业” [3] - 武汉培育的创新企业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共同特质,但也面临技术路线不明确、应用场景与产业化时间难以预测等不确定性 [3]
上海出台措施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3 05: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发布措施体系化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目标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到2030年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 未来产业定义为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 具有显著颠覆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是引领科技创新和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 [1] - 措施将围绕未来制造 未来信息 未来材料 未来能源 未来空间 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层推进精准培育 [1]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7年力争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 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1] - 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 使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重点发展方向 - 未来产业布局涵盖未来制造 未来信息 未来材料 未来能源 未来空间 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1]
天津市AIC基金首笔投资落地,首期规模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2 16:28
基金投资动态 - 天津市AIC基金完成首笔投资并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2] - 投资精准投向武清区的自动驾驶相关领域 [2] - 投资通过天津中瀛海河优达扶摇壹号科创股权投资基金与西井科技完成协议签署及款项交割 [2] 基金背景与性质 - AIC基金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 [2] - 基金是国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之一 [2] - 基金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开展股权投资 [2] 基金规模与目标 - 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 [2] - 基金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技术创新领域 [2] - 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 [2] 基金发起方与合作 - 基金由中行天津分行、中银资产、海河产业基金及武清开发区优达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 [2] - 投资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有效对接 [2] - 投资助力武清区构建"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的创新发展生态 [2]
上海设150亿未来产业基金,加速发展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1: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系统性、前瞻性地培育未来产业,目标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约20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2] 重点发展领域 - 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进行合理规划与分层推进 [3] - 具体产业包括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1]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 上海已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支持产业发展 [1] - 政策从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优化核心要素保障、构建动态培育体系六个方面推出具体举措 [3][4] - 关键环节支撑包括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强化核心技术攻坚、支持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 [3] 产业生态与空间布局 - 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并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同步布局了12家高质量孵化器,并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1] - 已启动建设类脑智能、硅光、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未来产业集聚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