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聚智赋能促振兴
人民网· 2025-05-23 09:42
人才引进政策 - 沈阳市启动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引进培养2000名高层次人才和150个高水平人才团队,已支持1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和140余个创新团队 [4] - 2023年认定人才287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推荐9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6名国家特殊高层次人才,获批国家杰青2人、优青5人,国家特支青拔4人 [5] - "兴沈英才计划"每年列支15亿元人才资金,新毕业博士可获16万元综合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最高400万元 [13] 人才引育成果 - 2024年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6860名博士参与,855人签约落地 [7] - 新增技能人才6.9万人,高技能人才2.6万人,组建131家"政校企·园"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 [8] - 48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占全省50.5%,沈鼓集团张勇、黎明航空洪家光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 [5] 科创平台建设 - 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79个,平台总数1710个,打造"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 [9] - 浑南科技城首批入驻50个重点科技项目,烯材科技核心团队含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中科院院士 [11] - 2024年新建8家学会服务站、20家专家工作站,引入5家全国学会和21位专家,取得8项专利突破 [12] 企业培育与成果 - 科技型企业总数超25000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92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221家 [11] - 海智工作站推动29项成果转化,沈阳国际软件园引入德国AI团队,孵化12家科技企业 [12] - "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大型海上平台压缩机等实现国产首台(套)突破 [4] 人才服务生态 - "沈阳人才"APP整合16个部门40项服务,办理7.8万件事项,实现10亿元资金"即申即享" [13][14] - 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服务提升至2次,D类人才纳入配偶安置保障范围 [15] - 47家国有A级景区对人才免门票,高层次人才体检满意率达100% [15]
生态种养“虾”路宽 消费赋能“红”产业——山东鱼台解锁“一只虾”的产业富民密码
中国发展网· 2025-05-20 16:12
中国发展网讯随着夏季来临,山东省鱼台县小龙虾消费进入旺季。 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南锣鼓巷美食街,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龙虾香气。一只只红亮油 润的麻辣小龙虾堆叠在大盘中,食客们围坐一桌,顾不上戴手套伸手抓起小龙虾轻轻一掰,虾壳应声而 开,露出雪白紧实的虾肉,蘸上香辣的汤汁放入口中,麻辣瞬间在舌尖炸开,紧接着是虾肉的鲜甜。那 独特的口感,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品尝,完全停不下来。 蒜蓉、麻辣、柠檬、椒盐、十三香……通过多种烹饪手法,鱼台小龙虾披上了千姿百态的风味外衣,从 传统红烧的醇厚,油焖的馥郁,到创新蒜蓉的细腻、冰镇的清新,每一次烹饪尝试都引领着一场味觉的 奇遇,展现了鱼台传统文化与当代美食潮流的精妙融合。 那你知道鱼台小龙虾好吃的秘密吗? 鱼台,这片被微山湖温柔环抱的沃土,自古便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这里,碧波荡漾的湖水与广袤 的绿色田野相映成趣,滋养出一方水土的独特韵味。而鱼台小龙虾,便是这方水土孕育出的珍宝。 2011年,"鱼台龙虾"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鱼台龙虾"入选"济宁礼飨"区域品牌, 2019年鱼台县荣获"中国生态食材之乡"的美誉;2020年鱼台小龙虾特色农 ...
领军企业要当好科技创新发动机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8
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角色 - 企业是打通技术和市场的关键角色,尤其是领军企业应肩负科技创新领头羊责任 [1] - 领军企业具有强大研发实力、核心技术优势、高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是创新体系重要力量 [1] -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1] - 广汽埃安联合上下游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实现零部件生产与整车制造紧密协同 [1] - 新希望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培育高蛋白玉米,减少对进口大豆依赖 [1] 领军企业的创新挑战 - 部分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中创新主导权不足,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1] - 部分企业间沟通机制和共享机制不完善,出现联手反而失手的现象 [1] 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 领军企业的创新策略 - 企业需从"追赶式"创新转向"定义式"创新,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2] - 资金方面需确保充足稳定的长期研发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向创新链前端延伸 [2] - 人才方面需完善薪酬绩效、评价考核和容错机制,吸引技术骨干、复合型人才和国际专家 [2] 领军企业的产业转型角色 - 企业需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敢于承担高风险、长周期的科研项目 [2] - 需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2] - 需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 [2] 领军企业的协同作用 - 企业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速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转化 [3] - 需发挥"链主"作用,拉动上下游协同技术攻关,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创新"的生态 [3] - 大企业可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向中小企业共享资源和能力,降低其创新成本 [3]
万德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顺利召开 深耕专用精细化学品领域,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全景网· 2025-05-16 21:31
公司概况 - 万德股份是国内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的主要生产商,并提供柴油抗磨剂、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咪唑啉、破乳剂、稠化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1] - 产品服务于油品调和、石油炼制、油田开采等领域,已形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国际石油企业为主的客户体系 [1] - 2024年是万德股份上市的第一个完整年度 [1]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7亿元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3063.46万元 [2] - 扣非净利润2590.58万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881.54万元 [2] 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实现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2.44% [2] - 国外市场实现收入2.05亿元 [2] - 公司不断强化产销协同,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完善营销机制,优化营销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全年研发支出1286.77万元,研发支出强度2.44% [2] - 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新申请且已受理专利7项,发表专业论文3篇 [2] - 公司获批成立的西安市绿色微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西安市工程研究中心 [2] - 公司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备案企业名单 [2] - 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2] 未来发展策略 - 未来将在双碳政策驱动下,围绕低碳绿色发展的新生态 [3] - 伴随数智技术应用的新场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要求 [3] - 秉承"创新、和谐、责任"的企业文化,坚持"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理念 [3] - 继续在专用精细化学品领域深耕细作,以微通道连续反应技术成套解决方案作为主攻方向 [3] -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精细化学品提供本质安全、智能高效、低碳清洁的系统解决方案 [3]
“兴农人”在田野展才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浙江桐乡市胖达园艺有限公司 - 公司执行董事廖万甜为95后农创客,从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创业,专注于热带植物培育与销售[4] - 公司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路,网店直播间单月销售额稳定在30万元以上,4月初单场直播销售额达6万多元,成为平台同时段鲜花园艺榜销售额第一名[4] - 公司拥有400多种热带植物,基地规模从1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成为浙江省最大花烛育种基地,2023年基地销售额超300万元,总产值超1000万元[5] - 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合作,选育可赏花观叶新品种,计划扩30亩新大棚并发展研学等农文旅项目,开发园艺文创产品[5] 热带植物种植行业 - 热带植物被年轻人视为新"潮玩",市场潜力大,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培育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产品[5] - 行业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模式发展,如崇福农创园已培育61个"农创客"项目,吸引超200名大学生从业,带动600多名村民就业,园区产值达2.4亿元[5] - 行业趋势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5] 陕西佛坪县陈家坝村治理模式 - 村党支部书记王圆圆推动"和美庭院"创建,通过积分兑换激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6] - 村内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10个一级网格和36个二级网格,配备10名网格长和36名网格员,两年内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7] - 运用数字技术安装20套监控系统,使治安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实施"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机制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7][8]
金时科技携储能创新成果亮相CIBF2025 绿色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0:38
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双碳"目标启动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转型,重点聚焦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及材料研发领域 [2] - 构建了涵盖从电极活性材料基础研发到终端场景深度适配的"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布局 [2] - 2021年设立子公司金时新能,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突破超级电容电极材料国产化技术壁垒 [2] - 2023年通过并购千页科技形成"源—储—控"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 [2] 核心技术成果 - 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器内阻低至0.18MΩ,容量一致性偏差5%,显著提高电网调频响应速度和设备寿命 [3] - 开发的1.25MW/5MWh耦合储能系统采用独创"功率—时间"二维解耦算法,循环寿命达百万次量级 [3] - 配套液氮消防方案实现5秒灭火、1分钟降温至-150℃的技术突破 [3] - 利用椰壳、苎麻等生物质原料开发高性能活性炭材料,降低碳足迹并建立农业废弃物循环链条 [3]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依托西南交大科研资源建成年产2.4GWh模组生产线,引入纳米材料制备与AI质检系统 [4] - 强调产学研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未来将加快产业化步伐构筑竞争壁垒 [4] 行业影响力建设 - 作为行业标准编写单位之一,将实践积累转化为行业共识 [5] - 探索绿色储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 [5]
深挖 | “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系乌龙,但她的人生如同开挂
搜狐财经· 2025-05-13 21:09
作为一名搞科研出身的女创业者,范代娣是产学研融合过程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文|王 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北大学新任副校长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关于这一结论,报道的依据是"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元,分 别处于医药生物和航空航天两大领域"。 但截至5月12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为8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73亿元),三角防务市值为147亿元,因此范代娣及严建 亚合计持股市值达45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前,范代娣已从相关公司退出。目前,范代娣本人在巨子生物、三角防务未担 任职务,亦不在主要股东之列。 所以,所谓的"陕西首富"纯属乌龙。 但作为一名搞科研出身的女创业者,范代娣的人生确实精彩。 从农家女到女学霸 据《科技日报》报道,1966年1月,范代娣出生于陕西蒲城。父亲是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好多个夜晚,她都被上门求 医的敲门声惊醒,父亲也经常半夜出诊,回来给她讲述治好病人的喜悦,或患者病痛辞世的无奈。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984年,范代娣从家乡陕西蒲城考入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在这里度过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习 ...
身家超450亿!大学副校长成陕西首富?多方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36
西北大学女副校长范代娣 与其丈夫严建亚以超450亿元的持股市值 成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两家上市公司 在生物科技与军工领域构建起庞大的资本版图 据多家媒体报道 今年4月上任的 目前,范代娣及其丈夫严建亚名下有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截至5月12日收盘,巨子生物的市值为 8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73亿元),三角防 务的市值为 147亿元。 据《新财富杂志》报道,范代娣夫妇通过juzi holding 持股56.5%;三角防务则于2019年登陆创业板,严建亚通过三森实业、西安鹏辉及直接持股等,合计 控制16.09%股权,穿透后,其 实际持股13.77%。按5月12日收盘价计算, 范代娣及严建亚合计持股市值达457亿元。 范代娣。图源:@巨子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 严建亚、范代娣夫妇以245亿元排在全国第196位,位居陕西地区富豪第三。隆基绿能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位居陕 西富豪第一;隆基的另一创始人李春安位居第二。 截至5月12日收盘,隆基绿能市值为1166亿元,仍居陕西上市公司首位,但光伏行业波动致其创始人财富缩水,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二人最新持股市值跌 至223亿元。隆基绿能李春安目前总 ...
汕头市海上风电产学研融合迈入新阶段
中国发展网· 2025-05-09 15:20
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 - 汕头市构建"实验室-学科专业-产业平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设备共享平台实现科研资源全域调配,推行"校企联合教学班"实现招生招工无缝衔接[1] - 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投入使用,推动海上风电产学研深度融合[1] - 汕头大学海上风能重点实验室研发漂浮式风机"健康监测系统",联合华能集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1] 风电科技前沿研究 - 汕头大学海上风能重点实验室开展近海固定式风机可靠性、深远海漂浮式风机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智能运维与全寿命周期管理等课题研究[1]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风电场智能运维研究,自主研发无人机大气颗粒测量仪亮相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 -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突破电解水制氢、制过氧化氢等风电消纳技术,与汕头华电推动"海上风电和火电耦合发展的新型电解水示范项目"[2] 风电产业人才培养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机电一体化风电方向,与上海电气共建实训基地,提供风机整机装配实操条件[3] - 汕头技师学院设立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首批新生使用华润新能源提供的退役风机进行沉浸式教学[3] - 华润新能源建设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配备海上安全救生、直升机水下救援等实训平台,毕业生可获GWO、OPITO国际认证[3] 校企协同技术突破 - 汕头市建设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突破75MNm级扭矩加载、120MVA电网模拟等"卡脖子"技术[4] - 实验平台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吸引汕头大学、上海交大、华南理工等院校共建科研联合体[4] - 大唐新能源与汕头大学共建"风电+养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预计2025年8月投产,京能、华润等企业联合高校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4]
GDP位居中西部第一 四川用科技挑起经济大省大梁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3:5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四川省GDP突破6.46万亿元,稳居中西部省份之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力 [2] - 绵阳科技城新区智慧路灯杆集成多种功能,重构城市运行逻辑 [2] - 绵阳2025年第一季度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35.7亿元,排名四川第二 [3] 产学研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 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自研算法在机器人越障能力方面优势显著,已与多家公寓、写字楼品牌合作 [4] - 成科国重公司锂电池技术源于电子科技大学,能量密度超450Wh/kg,体积缩小30%,飞行时间延长60%~120% [4] - 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办法》,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4] 人才吸引与软环境建设 - 齐碳科技选择成都因生活成本与科研资源平衡,其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打破海外垄断,检测成本大幅降低 [5] - 绵阳科技城新区引进连锁咖啡品牌,某门店年销售额近200万元,成为青年工程师聚集地 [5] - 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绑定,如"科技城人才计划"最高资助2000万元,博士后最高资助90万元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发展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精度达毫米级,2024年欧洲市场出口额翻倍 [8] - 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系统集成 [8] - 四川省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发展,如《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 [8] 高技术产业增长 - 2024年四川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6个百分点 [9] - 2025年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达21.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