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
icon
搜索文档
“典籍里的非遗”开启全民共享之旅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阅读提示 5月28日,以"增进交流互鉴、激发传承活力、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 文化遗产节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其中,"典籍里的非遗"分会场暨"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在西 南地区首次以古籍展览、活态展示、互动体验等多元创新模式,全方位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如今,这门小众的乐器正逐渐融入大众生活。"作为川派古琴的发源地,成都是中国古琴艺术三大 重镇之一,古琴氛围浓厚,琴艺源远流长。黄明康介绍,她从事古琴传承40余年以来,亲眼见证了这项 艺术的变化。近年来,成都市各级文化馆开通各类公益文化培训,古琴演奏便是常驻课程之一。自2013 年开始,黄明康在成都市文化馆开办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的古琴、洞箫培训班,作为专职音乐辅导老 师,她每周都会上一节古琴课和洞箫课,招收群众学习古琴,讲授最基础的指法和古琴知识,十几年下 来,数万人次前来学习古琴。 "古琴声韵悠远、回味无穷,令人不禁想要上手触摸抚弹。"成都市民杨女士带着孩子来此周末放 松,听见古琴乐声,便走进展览体验。黄明康热情地拉着每一位到展台询问的对象坐到琴前试弹,细心 讲解古琴文化,"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国际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展示,让越 ...
13万游客沉浸体验!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助力非遗“破圈”
环球网· 2025-05-31 16:32
大会概况 -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于5月24日至26日在江西婺源婺女洲度假区举行,主题为"视界非遗 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是国内首个"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内容创作人"合作交流盛会 [1] - 大会汇聚全国200余位非遗传承人、98位青年创作人,参会嘉宾近700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上饶市政府及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红果六大平台共同主办 [1][5] 核心项目 - "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正式启动,首期入选214位非遗传承人和98位青年创作人,通过培养计划、政策支持及导师机制构建"五位一体"生态体系(非遗传承人+视频创作者+平台+协会+社会) [5] - 行动提出"五个一"目标:扶持青年成长、抓住短视频风口、解决资源对接痛点、建立双向合作机制、培育创作生态 [5] - 徐峥和李子柒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及行动总顾问,强调数字化传播对非遗文化内涵传递的重要性 [8][10] 平台合作与传播效果 - 六大平台推出扶持计划:抖音设立"非遗守护人"专题,话题非遗青年说播放量超7000万次;快手发起新市井匠人等话题;小红书联动30位创作人;B站"非遗微记录"活动总曝光2400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6000万 [23][25][26][28] - 截至5月30日,活动全网话题曝光量累计破3亿次,抖音闭关半年李子柒现身婺源等话题登热搜 [25] 线下活动成果 - 非遗大集吸引43.5万人次游客,其中13万人涌入婺女洲体验,外省游客占比上海10.46%、北京6.1%、杭州5.35% [16] - 现场促成多组非遗传承人与创作者合作,如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张翰敏与创作人爱旅行的奶爸kim对接 [13] - 非遗大师课上徐峥提出创作需从"工匠身份"转向"叙事者身份",强调文化叙事与情感联结 [10] 行业意义 - 大会标志着非遗保护进入新阶段,从技艺传承转向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数字化传播成为破圈新引擎 [21][28] - 通过整合新媒体资源与青年创作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28]
品牌忠诚度已死?80%消费者都是“摇摆人”!
搜狐财经· 2025-05-31 06:32
消费者行为趋势分析 - 摇摆消费者占比达20%-80%,仅20%用户保持传统品牌忠诚度 [2] - 买方市场下企业需主动吸引消费者,竞争焦点转向存量市场份额争夺 [3] - MMA中国与Talking Data联合调研揭示十大消费者摇摆趋势 [4] 消费者参与与互动 - 短视频直播平台促使消费者更关注品牌参与感和情感联系 [5] - 创始人IP价值凸显,消费者倾向有内容、有观点的品牌人格化表达 [5] - AI/非遗等新概念结合直播形式显著提升购买欲望 [6] 品牌忠诚度重构 - 84.45%消费者即使作为品牌忠实用户仍会对比竞品 [7] - 消费者决策标准从功能价值转向综合评估品牌形象与价值观 [7] - 86.41%消费者购物决策受品牌价值观影响 [15] 产品内容营销 - 消费者深入研究产品成分与功能,要求场景化内容展示 [10] - 制造业案例显示:全流程内容呈现可有效提升客户关注度 [13] - 短视频/社交平台成为新品牌认知核心渠道 [13] 本土品牌崛起 - 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认同度提升,兼顾质量与文化认同 [21] - "国产平替"趋势显现:50%价格实现大牌80%使用价值 [25] 消费决策特征 - 经济环境促使消费更理性,追求确定性与安全感 [22] - 高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拒绝低价低质产品 [23] - Z世代要求线上线下全渠道无缝体验 [26][28] 新兴渠道机会 - 年轻消费者更接受电商平台个人卖家,透明度成关键 [29] - 品牌主理人模式展现不亚于传统品牌的传播能力 [29] - 分销系统与精选联盟成为销量扩张重要渠道 [29]
香包溢彩喜迎盛会 “光明驿站”暖心护航
中国能源网· 2025-05-31 00:08
活动概述 -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于5月29日在庆阳市举行 该文化节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九届 成为展示黄土塬文化底蕴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平台 [1] 电力服务保障 -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通过"连心桥·光明驿站"提供综合服务 包括宣讲站 暖心站 补给站 充电站等十大功能 打造党联系群众的电力"连心桥" [1] - 开幕式现场服务队发放用电宣传彩页100余份 "爱心"矿泉水100余瓶 并解答新能源用电政策疑问 [3] - 针对高用电需求设备如舞台灯光 音响等 服务队提前进行线路红外测温和负荷测量 并制订详细保电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 [5] 行业融合与支持 - 公司通过"光明驿站"将电力保障与非遗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确保节会期间"零停电" [7] - 为庆阳香包产业的规模化 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7] - 未来将继续深化"连心桥·光明驿站"建设 以可靠电力和优质服务助推地方经济与传统文化协同发展 [7]
00后年轻人的端午社交新姿势:来抖音商城逛618端午云上市集,边剁手边学非遗
搜狐财经· 2025-05-30 20:56
线下市集活动概况 - 活动汇聚全国近50个优质商家,涵盖服饰、糕点、糖果、滋补品、农特产等品类 [2] - 参与品牌包括五芳斋、徐福记、五羊牌冰淇淋等国民品牌 [2] - 市民可现场品尝美食,品牌抖音店铺工作人员将在现场直播 [2] 商家案例与经营模式 - 抖音商家方良伟经营的@阿方家产品复购率超95% [4] -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2年内为至少3万名消费者普及陈皮知识和古法工艺 [4] - 该模式为当地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兴趣电商生意经 [4] 活动特色与亮点 - 邀请苏炳添等明星达人参与,举办水上争锋活动 [7] - 安排英歌舞、岭南功夫、醒狮秀等非遗表演 [7] - 参与者可体验千人龙船宴,领取非遗泥塑、香云纱等周边 [7] 活动目标与定位 - 打造普通人可逛、可买、可体验的非遗文化氛围 [9] - 创造线上线下一站式"文娱消费空间" [9] - 旨在成为"民俗破圈+商业增长"的成功案例 [9]
AR动画、数字人、AIGC走秀⋯⋯从“指尖技艺”到“指尖流量”:非遗的数字化蝶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0:35
非遗节活动亮点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6月3日举办 开幕式通过AR增强现实特效展示四川"竹编技艺"和"火龙灯舞"两种国家级非遗动画效果 [1] - "非遗新表达"展区发布行业首个非遗数字人"非非" 精通普通话 英语和四川方言 提供讲解和答疑服务 [2] - 展区依托豆包App打造AI非遗秀场和AI绘梦师互动玩法 观众可通过AIGC试穿融合蜀锦 蜀绣等非遗元素的虚拟时装 [2] 非遗内容传播与消费趋势 - 短视频和直播成为非遗传播重要渠道 年轻创作者通过探访 技艺复刻 特效创作等形式创新非遗内容 [3] - "跑酷拉面"将跑酷与打铁花 醒狮等非遗结合 单条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 获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转发 [3] - 非遗糖艺博主"糖柏虎"通过创意视频展示糖艺制作 体现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3] 抖音平台非遗数据表现 - 过去一年抖音新增超2亿条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 同比增长31% [3] - 1400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 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 [3] - 抖音电商非遗商品年销量超65亿单 抖音生活服务中非遗类线下商家数同比增长187% [3]
橘子皮也能造纸?广东支教大学生“花式整活”,新疆娃乐开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支教活动创新 - 广州美术学院援疆支教队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第二幼儿园开展"橘香纸艺 书香润泽"手工造纸体验课 [2][3] - 课程将废弃橘子皮与再生纸浆结合,教授打浆、抄纸、晾晒等古法造纸核心工序 [6] - 最终制作出带有橘香和天然纹理的再生环保纸 [7][8] 教育效果 - 孩子们通过动画片了解橘子皮造纸原理,并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过程 [10] - 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与环保理念 [14][15] - 幼儿园小朋友夏赫拉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有趣的活动形式 [11] 课程体系特色 - 支教队开发"传统文化+生态美育"特色课程体系 [20] - 以环保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美育拓展活动,如在环保袋上绘画自然景观 [21][23][24] - 将美育实践课堂延伸至户外,带领幼儿走进田间进行采风活动 [28] 教学成果 - 孩子们在田野中观察植物形态,制作植物标本画,记录家乡丰收景象 [29][30] - 支教队立足艺术专业特色,将美育理念与边疆幼儿教育实际深度结合 [19][20] - 活动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孩子心灵的桥梁,未来将继续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堂 [15][16]
借“龙”生财传非遗
经济日报· 2025-05-30 16:08
经济日报记者 刘兴 端午节即将到来,各种赛龙舟活动已在多地接连上演。位于江西乐安河畔的万年县梓埠镇,是远近 闻名的龙舟小镇。在这里,不仅端午赛龙舟的历史悠久,龙舟制造技艺也传承了数百年。 从走村串户的传统手工匠人到现代化产业园的标准化生产,从地域性民俗符号到年产值超过3000万 元的产业集群……梓埠镇的龙舟产业在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碰撞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国 际。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宝藏小城,探寻其如何实现借"龙"生财。 农历四月的乐安河畔,梓埠镇唯美龙舟制造厂内,几十艘龙舟摆放于此。从空中俯瞰,一溜长龙, 着实壮观。 从走村串户到规模生产 梓埠镇唯美龙舟制造基地负责人陶心根忙得不可开交,他今年接到200多艘龙舟制造订单,基地的 工匠们正加班加点赶制。 "樟木作底、杉木为舷,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在万年县亮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老工匠李明亮 一边俯身用墨斗在杉木板上弹划基准线一边介绍,纯手工制造龙舟需经历选材、破板、定型、组装等20 多道工序,耗时半个月才能完工。 李明亮15岁学木匠,2000年开始专攻龙舟制作,最初只是周边县临时聘请的工匠,按天结算工资。 如今,他的技艺已成为梓埠龙舟产业的"金字招牌" ...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四川日报· 2025-05-30 08:29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在成都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 [12] - 非遗节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永久举办地 [12] - 本届非遗节持续至6月3日,展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四川经验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3] 国际参与 - 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尔、槟城、清迈、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2] - 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参与 [12] - 三大主体板块包括"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世界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 [12] 活动内容 - "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融合端午民俗元素,组织51支国内外队伍开展行进式展演 [14] - "多彩非遗·世界对话"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 [15] - "魅力非遗·国际大展"首次用27个省(区、市)的180余个项目情景化展现中国非遗 [15] 特色板块 - "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吸引580余家企业参与,首日单笔最大签约金额达1亿元 [15]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及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 [15]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邀请120余名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 [16] 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游戏、VR数字展览等形式 [18] - 三大"非遗+"创新首发项目亮相:"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 [19] 全民参与 - 联动四川183个县(市、区)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 [12] - 推出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体验非遗 [20]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探讨非遗赋能旅游发展 [20]
“非遗+”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四川日报· 2025-05-30 08:29
非遗产业市场表现 - 自贡灯会依托彩灯技艺成为全国火爆文旅新场景 西安永兴坊植根陕西非遗10年吸引6000万游客 [7] - 非遗相关短视频在单一平台创下7000多亿播放量 茶文化内容尤其受30岁以下年轻创作者欢迎 [7][8] - 道明竹编产品远销多国 其设计的芙蓉花胸针被选为成都大运会官方伴手礼 [7] 非遗产业创新模式 - "非遗+科技"模式涌现典型案例 包括二十四节气手游和蜀锦纹样沉浸式体验项目 [8] - 快手可灵AI技术生成熊猫拉二胡等AIGC内容 助推非遗文旅短片登平台热度榜首 [8] - 跨界合作创造新消费业态 蜀绣银花丝等非遗纹样应用于咖啡杯手提袋等现代商品 [9] 非遗产业升级路径 - 数字化技术提升非遗表现力 提供纹样再创作及实体化输出等交互体验 [8] - 行业形成三大共识:文化IP差异化打造 数字技术赋能 跨界合作创新 [9] - 专家指出"非遗+旅游"需延伸至民俗体验和产品购买 满足年轻群体深度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