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外国人来华热彰显友善中国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2:05
越来越多外国人喜欢来中国。 2024年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突破6488万,同比攀升82.9%;2025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已超5100万。 当他们触摸到没有滤镜的真实中国,"友善"是被提及最多、感受最深的关键词之一。 友善也浸在文化交流的肌理中。 觉得停留太短?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 退税嫌麻烦?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全国铺开。 2023年以来,签证、移民、口岸、免退税和支付便利化政策密集出台,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 游,"China Travel""ChinaShopping"全球火爆,"带空箱子来中国"成为潮流。其实正如网友打趣:"中国 制造,啥都有。根本不用带箱子,来了再买就是。" 可以说,政策不仅推高了入境游客量,更让原本匆匆转机的人,有了时间逛胡同、品小吃,把过境游变 成深度游,甚至开启多城漫游,解锁中国的烟火气与诗画意。 如果说政策是打开国门的钥匙,普通人的善意便是最暖的名片。 街头巷尾的相遇最是动人:"甲亢哥"与"卤鹅哥"的互动没有一点脚本,一方热情递上卤鹅,一方笑着接 过来品尝,陌生在瞬间消融,友谊在真诚里生长。此刻,"友善"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是具象为两人灿烂 的笑脸。 "Ci ...
人民银行: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6 20:21
金融市场开放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发行交易、登记结算、税收、评级、风险处置等各项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 [1] -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开放框架,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1] -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标准,推进自贸离岸债市场发展 [1]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权重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1] - 持续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合格担保品 [1] - 优化熊猫债券制度安排,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1] 黄金市场开放 - 在香港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割库 [1] - 上线香港交割的黄金交易合约 [1]
与上海同行,共赴创新未来 | 安永受邀出席前沿产业投资交流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搜狐财经· 2025-10-16 14:22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投资上海·共享未来"前沿产业投资交流会 于2025年10月11日上午在上海举办 [2] - 主办方为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久事集团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出席并致辞 [2] - 安永作为市促进外商投资全球合作伙伴代表出席 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发表主旨演讲 [2] 上海吸引外资优势 - 上海展现出独特的发展韧性和投资吸引力 正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向纵深 [4] - 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八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其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 [4] - 上海正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在人工智能 云计算 绿色低碳等新赛道进行全面生态布局 [4] 安永的角色与活动 - 安永作为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 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赴海外招商活动 [4] - 安永利用全球网络协助跨国企业在沪设立新企业 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4] - 协助领域涵盖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 [4] 政策与项目推介 - 市商务委 市经济信息化委 市规划资源局 市体育局 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政策解读和项目推介 [4] - 推介内容涵盖上海市吸引外商投资最新政策举措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商务楼宇更新提升举措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举措 [4] 圆桌讨论要点 - 圆桌讨论主题为"更精彩的城市 更活力的产业" [5] - 各方嘉宾从顶级赛事场景 创新金融支持 国际品牌战略布局 前沿科技深度赋能等角度进行探讨 [5] - 探讨重点为国际化超大城市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带来的丰富场景和广阔机遇 彰显高能级城市的强劲吸引力和投资价值 [5]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全球投资者
第一财经· 2025-10-16 09:40
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更多国内外机构来沪展业兴业。 10月16日上午,由第一财经、中国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开幕。上海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吴伟表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今年6 月,中央金融委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 下,持续强化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上海 按照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资金与机构集聚更密。近五年来,上海资管总规模占全国比重从不足20%已提高到约30%,保险资 管规模占全国约五成,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约四成,私募基金规模居全国首位。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数量 近1800家,其中外资约占1/3。 三是探索创新力度更强。上海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启动《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标准指南》行业标准 立项,相关部门和区正推进AI技术在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具体业务场景中应用,积极推动技术赋能 ...
双向奔赴让资本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
搜狐财经· 2025-10-16 06:38
资本市场开放进展 - 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外资独资券商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1]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1]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有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1] 制度型开放措施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1]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外资跨境投资便利度 [1] -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跨境投资产品体系,满足国际资本不同需求 [1] 市场环境优化 - 深化投融资端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2] - 强化监管执法有效性与震慑力,织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2] - 提供高效透明监管体系和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2] 资产质量与外资吸引力 - 资本市场汇聚传统国民经济压舱石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优等生 [2] - 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向优向好,投资者回报明显增强 [2] - 外资看好中国市场并采取实际行动,中国市场被视为必选项 [2] 双向开放与全球影响 - 中国企业以从容姿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积极走出去增强竞争力 [3] - 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金融、新能源等新赛道引领技术风潮 [3] - 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创新的催化剂和策源地,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 [3]
外企“开放麦”里,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 2025-10-15 10:28
会议概况 - 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召开,来自17个国家的45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参与 [1] - 46家成员企业总市值超过3.5万亿美元 [1] 创新技术展示 - 在徐汇滨江西岸穹顶艺术中心,8家科技企业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智能无弦吉他、AI翻译眼镜 [2] - 联影智能医疗展示AI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其发展速度与协同能力获得国际专家认可 [2] - 傅利叶智能科技演示最新人形与康复机器人 [2] - 智元创新(上海)科技公司已完成商业化布局并获得韩国LG公司领投,正建立海外经销渠道 [3] 企业投资与合作 - 自上次会议以来,已有13家企业计划在沪新增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8] - 罗氏制药今年5月在上海张江投资20.4亿人民币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10] - 星展集团将星展证券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91%,并在上海揭幕星展国际财富中心 [10] - 奥镁集团首席执行官对上海初创企业表示关注并寻求合作机会 [3] 制度型开放与营商环境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在临港启用,提供交易席位、统一登记等服务 [8] - 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提供船舶登记、航运仲裁等一站式服务 [8] - 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项试点措施 [8] - 上海已连续8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8] - 上海五年来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00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700家 [10] - 在沪外资企业总数接近8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认定分别达到1055家和627家 [10] 国际企业家建议 - 马克·格瑞文建议上海建立可信的数据协作平台,明确数据使用授权与追溯机制 [4] - 雅各布·沃伦伯格建议在绿色科技、医药、数字服务等领域加强市场准入并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年度定期对话机制 [5] - 约翰·艾尔坎建议上海在国际人才方面简化签证和工作许可程序,完善国际教育与医疗配套 [6] - 米格尔·洛佩兹建议让跨国公司早期参与试点与标准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 [6] - 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建议构建航运物流企业常态化对话机制,并肯定上海在绿色甲醇加注领域的协同创新 [6]
六个“新”字看成绩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新华社· 2025-10-14 23:00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 改革全面发力 多点突破 纵深推进 推动形成更大范围 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 - 在促发展 增活力 强动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 多元化贸易格局发展 - 多元化贸易格局加速形成[4] 制度型开放进程 - 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5] 国内大循环发展 - 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断巩固[7] - 国内大循环空间布局逐步优化[14] 双循环经济质量 - 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稳步提升[11]
理响中国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那些事”
新华网· 2025-10-14 13:35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 - 利用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关键抓手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1][2] - 市场资源是国家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以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2] - 中国市场单日发生超过1万列铁路旅客列车穿梭、1200多亿元货物进行进出口贸易、2.4万个新设企业萌发 [2] - 中国市场单秒有近6000个快递包裹被投送到消费者手中,三天内收货成为常态 [2] “十四五”期间建设成就:生产环节 - 统一要素市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显著 [5] - 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 [5]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市场电量规模超过英法德三国用电量总和 [5] - 未来两年将启动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5] “十四五”期间建设成就:流通环节 - 高标准联通的统一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降低 [6]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6] - 陆空营运里程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增长超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7.5圈 [6] - 全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七成建制村每周投递五次以上,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 [6] “十四五”期间建设成就:消费环节 - “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56.2% [6]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相当于2011年国家GDP总量 [6] - 消费向“新”而行,数字消费、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增长点层出不穷 [6] 建设关键举措:改革 - 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 - 迭代发布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事项“瘦身”三分之一 [7] -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7] - 清理4218件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 [7] - 规范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使执法尺度更为统一 [7] 建设关键举措:开放 - 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举措,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10]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容 [10] -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制造业准入限制 [10] - 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围至22个,国家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确定性的绿洲” [10]
构建“六位一体”离岸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8:1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为我国离岸金融发展指明了战 略方向。 离岸金融体系是国家金融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核心价值在于全球资金流动中的"定价规则、配置资源、制 度输出",而非单纯吸引资金。它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从"金 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跨越的关键支撑。体系构建需以鲜活业务实践为根基,借鉴伦敦、新加坡等国际离岸中 心经验,坚持"实践为基、政策为翼",打造适配我国国情的离岸金融生态。 资源配置力,优化全球资本效率,支撑"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合作,服务实体经济。 制度生态系统的系统性重构 离岸金融体系并非"境外账户+外币业务"的简单组合,而是融合五大维度的制度生态系统: 金融维度,涵盖OSA( 离岸账户 )、FT( 自由贸易账户 )、NRA( 非居民境内外币账户 )等离岸账 户体系,及离岸债券、基金、银行、保险等业务。 制度维度,包含法律适用、司法仲裁、监管规则、税收政策、合规标准。 治理维度,涉及跨境监管协同、数据治理、反洗钱、反避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 空间维度,依托离岸金融功能区、国际金融中心、跨境合作平台。 战略 ...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不断夯实
央视网· 2025-10-13 10:45
贸易结构优化与创新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货物贸易出口主力,显示结构优化转型 [1]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如电影、图书增长较快,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1] -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40% [1] 制度型开放与平台建设 - 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3] - 在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推出两批共110余项试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 [3] - 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成为吸收外资、扩大贸易的重要平台及国内重要经济发展极,并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 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5] -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释放消费和吸引外资的双重潜力 [5] - 贸易投资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扩大单边自主开放,以分享经济成长商机并维护开放型经济体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