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新闻发布︱“十四五”以来,我国的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国家能源局· 2025-07-09 14:05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前三个经济大省2024年总量,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总量 [5][6] -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四年经济增速平均达5.5% [7] - 2021-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 [29] 科技创新突破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10] - 实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大型LNG运输船等船舶工业"三颗明珠" [12] - 建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4] 制造业与产业升级 - 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每年增加值超30万亿元,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9]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9项 [17]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 [21] 农业与能源安全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耕地面积总和 [21]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1/3 [21]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每消费3度电有1度为绿电 [26] 绿色发展成效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23] -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5%以上,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4 [25][26]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二类水质 [2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2024年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冷链物流覆盖拉萨/乌鲁木齐等边远地区 [28] - "十四五"期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 [30]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 [27]
阳光焦化IPO:业绩三连降、募资缩水20亿闯关上交所主板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22
公司概况 -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成立于1992年,已发展为山西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及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主体,形成"煤炭开采-焦炭冶炼-焦油加工-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年产焦炭509万吨 [4] - 主营业务结构中焦炭占比超60%,炭黑占比约18%,高度依赖钢铁行业需求 [4] - 实控人薛靛民家族控股81.88%,股权高度集中,存在162条周边风险及25家关联企业 [14][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04.38亿元降至158.3亿元,净利润从11.76亿元缩水至3.81亿元,三年降幅达68% [23][24] - 毛利率从2021年20.91%降至2024年6.82%,净资产收益率从44.68%暴跌至4.87% [23][24] - 经营性现金流剧烈波动,2022年为-10.71亿元,2023年回升至3.34亿元 [24] - 研发费用率仅0.32%,远低于行业水平,触发25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24][25] IPO进程与募资调整 - 2023年2月首次申报拟募资60亿元,2024年12月更新方案缩减至40亿元,砍掉16亿元补流项目 [3][9][11] - 募投项目聚焦产能扩张:369万吨焦化项目(30亿元)、备煤改造(5亿元)、LNG项目(4亿元) [12][26] - 调整背景与证监会收紧募资用途新规相关,禁止补流资金用于流动资金和还贷 [13] 经营风险与合规问题 - 2022-2024年因环保问题受6次行政处罚,累计罚没161万元,涉及大气污染、固废处理等违规 [6][7][8] - 2024年8月发生致死生产安全事故被罚50万元,同年因9项安全隐患被罚5万元 [17][18] - 存在未取得产权证的3.46万㎡自有土地及4831.43万㎡租赁土地,资质续期存风险 [29] 行业与战略挑战 - 焦炭销售占比从2022年69.66%降至2024年64.60%,新增369万吨产能消化能力存疑 [27][28] - "双碳"政策下行业能耗环保要求提升,但公司环保处罚记录与转型口号形成反差 [31] - 关联交易(东方资源)及同业竞争问题被证监会重点问询 [29] - 人才招聘仍以传统化工为主,新材料领域布局薄弱,战略转型投入不足 [31]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
天天基金网· 2025-07-09 13:05
"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 -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 经济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人均预期寿命 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1] - 规划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和突破性变革 [1] 经济增长表现 - "十四五"前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达5.5% 在世纪疫情和贸易霸凌等冲击下保持高增速 创经济发展史纪录 [2] - 预计5年经济增量超35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总量 或超过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规模 [3] -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科技创新突破 - 船舶工业实现三大突破: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运营 LNG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 [4] - 航天领域建成首个中国空间站"天宫" 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运 实现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4] - 国产大飞机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完成研制并商业飞行 [4] 节能减排成效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吨 相当于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 [5]
PEM、AEM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多地发布推动氢能发展政策
长城证券· 2025-07-09 13: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氢能重卡行业逐步成熟本周新增招中标电解槽仍以碱性为主,但PEM和AEM电解槽技术均有所突破,建议关注电解槽技术前沿的公司;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交通应用引领氢燃料电池产业生态逐步成熟,建议关注重卡相关的氢车企业 [2][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4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2135.09点,本周涨跌幅为1.03%,2025年初至今涨跌幅为20.16%本周氢能源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53位,排名下降较多沪深300本周涨跌幅1.54%,氢能源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变动趋势相同 [1][8] - 截至2025年7月4日,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为24.66倍,MRQ市净率为1.60倍示范区域4N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本周广东、北京、上海、河南地区价格与上周保持持平,河北地区有所下降 [11]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雪迪龙、凯美特气、盛德鑫泰、中材科技、华光环能,涨幅分别为31.74%、27.46%、22.40%、20.71%、20.06% [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三的公司为光智科技、泰和科技、新迅达,跌幅分别为 - 15.82%、 - 9.40%、 - 9.13% [1][14]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本周累计中标项目有9个,招标项目累计有8个,其中,电解槽招标项目3个,规模为520MW,制氢量总计104000Nm³/h,投标报价总计1960.40万元 [17] - 本周电解槽项目招标市场方面共3个项目启动采购,招标人分别是国家电投、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华能招标电解槽类型包括碱性和PEM,仍以碱性电解槽为主 [18] - 近期,PEM电解槽和AEM电解槽技术逐步突破,如氢羿能源推出的“羿系列”电解槽,PEM单槽产氢量达600Nm³/h、AEM单槽20Nm³/h,0.01%超低泄露率;3.2MPa全生命周期差压运行技术;梯度化膜电极与交替密封技术,将设备寿命拉升至80,000小时 [18] FCV相关数据回顾 - 本周4个氢能重卡项目开标,包括唐山市悦安氢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半挂牵引车租赁、沛县中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氢能轻卡车辆采购项目等 [19][27] - 2025年5月份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新增250辆,环比减少26.90%;销量新增165辆,环比下降49.70%;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车的累计产量达到了1176辆,同比下降25.00%;累计销量达到了1122辆,同比下降26.14% [21] - 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增长了998%,同比增长17.20%,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160.92MWh;燃料电池客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了92.90%,同比下降97.10% [26]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89.7kWh,较上月有所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为61.4kWh,较上月有所增长 [26]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行业动态 - 内蒙古12套1000Nm³/h碱槽氢储项目获备案,该项目储能总容量为8MW/72MWh,采用纯氢储能方案 [35] - 全国首条跨省绿氢管道内蒙古段获批,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绿氢运输成本,促进绿氢消纳 [35] - 东莞首批氢能两轮车投运,2025年底前,新锋阳氢将与东莞美团携手逐步推广氢能二轮车200辆 [35] 国外行业动态 - 摩洛哥大型绿色氢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奇比卡绿色氢能项目举行了第六次监督委员会会议 [36] - 英特利制氢电源保障ACWA乌兹别克斯坦绿氢工厂产氢成功,印尼公布了一项耗资100亿美元的绿色氢能与海水淡化大型项目计划 [36] -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隆基氢能为该项目提供了4台1000Nm³/h碱性电解槽等设备 [37] 政策与公告 - 广州启动氢车与加氢站全面接入市新能源智能汽车监测平台工作,明确接入数据对象及完成平台信息注册与数据上传工作的时间要求 [37] - 四川推动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探索多种制氢方式,开展储运装备研制,推动相关产品研发 [37] - 六部委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推动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37] 氢企动态 - 明阳氢能新一代高性能电解槽荣获DEKRA德凯认证,MYH - K - 1000系列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8] - 卧龙英耐德发布2.5兆瓦NEXUS 2500多核电解槽,输出功率显著提升,还提供橇装版本 [38] - 申能集团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领域,深化合作 [39]
天伦燃气(01600)获ESG两项荣誉,绿色发展践行者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格隆汇· 2025-07-09 12:09
ESG表现与奖项 - 天伦燃气荣获2025年格隆汇金格奖"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和"ESG卓越IR团队"两项大奖,体现其在ESG领域的标杆地位[1][2] - 公司通过系统性ESG管理将低碳发展、安全运营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 环境维度实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运营70个城市燃气项目,覆盖580万户居民及5.2万工商企业,铺设管道9507公里,布局51座加气站和1座LNG工厂[3]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至3.2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6.74%),排放密度降至4.16吨/百万元收入(同比降7.35%)[3] - 能源结构优化使总能耗密度降至8.84兆瓦时/百万元收入,市政用水量减少8.23万吨(同比降9.98%),外排废水控制在4.34万吨[3] - 废弃物处理实现全流程监控,无害废弃物分类管理率达100%,废旧燃气表等材料完全回收[3] 社会责任与员工发展 - 2024年组织员工培训2540次,参训21.72万人次,人均受训24.71小时,线上课程达3691门,体检覆盖率100%[4] - 数字化服务使客户投诉处理满意度达90%,供应商需通过ISO9001/14001认证,并接受年度责任审计[4] - 公益投入累计超1.6亿元,开展"书声朗朗·百万少年阳光成长"计划[4] ESG驱动的财务优势 - 公司获亚洲开发银行1.25亿美元绿色信贷(利率3.8%),降低融资成本[6] - 2024年股息率6%领跑行业(平均5%),2025年派息率预计提升至核心利润35%[7] - 当前市净率0.5倍,处于5年历史分位点10.1%,估值具备修复空间[7][8]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以"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为指引,定位为中国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及服务商[3][9] - "燃气+增值业务+光伏"模式在行业承压期保持稳健发展[6]
飞友科技联合绿航时代 中飞院发布《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
中国民航网· 2025-07-09 12:08
报告背景与发布 - 《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由飞友科技主编 绿航时代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作完成 自2022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推动民航绿色转型的知识平台和决策参考工具 [1] - 报告重点聚焦中国民航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的低碳转型路径 展示碳排放管理 绿色治理 技术创新等方面最新进展 [1] - 报告为行业各方制定未来减排策略和推进绿色转型提供支持 [1] 中国民航低碳转型进展 - 中国民航业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实现多方面突破 包括航空器制造 空中交通管理 航空公司运营优化 替代燃料应用 零碳机场建设 [1] - 航空器制造方面 新型低碳飞机投入使用使碳排放逐步降低 [1] - 空中交通管理方面 引入智能化航班调度系统 优化航线等措施提高运行效率 降低碳排放 [1] 全球航空碳减排趋势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机构提出多项国际减排标准和政策 推动各国航空企业与政府采取行动 [2]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未来航空业低碳发展重要支撑 其全球应用将成为推动碳减排核心力量 [2] - 报告分析了CORSIA等全球性减排机制的演变 [2] ESG理念与实践 - ESG(环境 社会和治理)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框架 [2] - 报告系统梳理ESG理念与实践路径 展现民航企业在绿色发展 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探索与成效 [2] - ESG理念将进一步融入民航企业战略规划 成为提升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市场恢复与案例分析 - 报告全面分析2023至2024年中国航空市场恢复情况与碳排放结构变化 [3] - 报告遴选航空公司和机场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展示绿色技术应用 运营模式创新 节能管理方面的卓越实践 [3] - 通过CAPSE平台进行行业"双碳"调研 收集用户对绿色出行 低碳航空的反馈 为政策制定和企业服务提供参考 [3] 未来展望 - 中国民航绿色转型进入关键时期 将在政策 技术和市场三方面协同推进 [3] - 报告展示中国民航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的担当与努力 为全球气候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3]
全球最大规模EDH工业试验装置中交
中国化工报· 2025-07-09 11:20
曹志涛进一步介绍,EDH技术之所以被全球石化巨头视为下一代乙烯制备技术的有力竞争者,核心在 于其优势:显著低于传统蒸汽裂解工艺的苛刻高温要求,能耗大幅下降,生产成本降低。由于氧化脱氢 路径本身特性及温和反应条件,该技术具有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先天优势。据初步评估,采用该技 术的碳排放量比传统工艺大幅降低,是石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选项。 目前,辽阳石化已制订周密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调试、操作规程编制、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操作人员 强化培训,确保装置能够安全、稳定、高效投入试运行。下一步,辽阳石化将以自主创新为引领,集中 精锐力量,组建跨专业攻关团队,目标直指打通全流程、优化操作参数、验证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全力 扫清工业化放大的技术障碍,为全面商业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这套装置的心脏,在于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催化剂及其匹配的反应工艺。"负责项目研发的辽阳石化 公司研究院工程师曹志涛表示:"它在活性、选择性和长周期稳定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是实现乙烷低 温、高效、定向转化的关键所在,技术壁垒极高。" 中化新网讯 6月30日,全球首套3000吨/年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EDH)工业试验装置在中国石油辽阳 石化公司 ...
“十五五”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利用?这个座谈会传出诸多信息
第一财经· 2025-07-09 10:55
"十五五"自然资源规划编制 - 自然资源部正紧锣密鼓开展"十五五"自然资源各领域规划编制 聚焦调查监测、耕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海洋科技、测绘地理信息、生态保护修复、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领域 [1] - 规划将作为重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契机 统筹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矿产资源、海洋经济、基础测绘、林草、地质调查等专项规划编制 [1] - 专家建议加快自然资源各领域深度融合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2] 矿产资源规划方向 - "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基期为2025年 规划目标2030年 展望2035年 将加强与"三区三线"空间衔接 强化陆海统筹 [2] - 规划重点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矿业权投放 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 - 将完善战略性矿产勘探产供储销统筹体系 推动矿产资源快速增储上产和矿业绿色低碳转型 [2] 海洋资源开发 - 海洋被视为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 需持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5] - 重点突破安全保障、国家权益、防灾减灾、深海资源、大洋环流、气候变化等关键核心技术 [5] - 需构建自主可控的海洋观测、探测和实验体系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5] 深地资源勘探 -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重点探查深部矿产资源 [5] - 需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深部解决方案 [5] - 2040年对关键矿物需求可能增长400%-600% 电动汽车关键矿产投入是传统汽车6倍 [6] 数字技术应用 - 时空信息赋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方向 需统筹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数字化发展 [6] - 将时空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支撑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6] 土地利用优化 - 增量用地将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优化国土空间利用结构 [6] - 探索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常住人口规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挂钩机制 [6] 林业碳汇发展 - 实现"双碳"目标需用好森林资源 人工增绿既要选种适宜也要提升质量 [6] - 提升森林质量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关键 [6] 国家公园建设 - 国家正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7] - 需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生态游憩、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 [7]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0:55
"十四五"规划进展 -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1] -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顺利推进[1]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1] 经济增长表现 - "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在经受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冲击下保持这一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 -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2024年经济总量之和,超过长三角地区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国家的总量[3] -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3] 科技创新突破 - 取得多个"第一"创新成果: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全球领先[4]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4]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4] 节能减排成效 - 单位GDP能源消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5] - 中国坚定履行"双碳"承诺,行动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5]
广州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350万千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34
广州市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达349 87万千瓦 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多 [1] - 2024年新开工民用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72%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1] - 累计建设超低 近零能耗建筑80万平方米 完成各类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000万平方米 [1] 重点绿色建筑项目与技术应用 - 天河体育场改造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改造成零碳体育场馆 [2] - 花都区 从化区推动既有农房加装光伏3882栋 [2] - 地铁设计大厦综合节能率达61 56% 通过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成为广州市首栋高层近零能耗建筑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配套 - 建立政府投资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强制使用制度 已登记企业获绿色建材认证证书428份 [2] - 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通过技术宣贯 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 [1] 技术创新示范案例 - 地铁设计大厦应用热压通风呼吸中庭 智能能源调控 水蓄冷技术 复合式单元幕墙等近零能耗技术 [2] - 项目同步入选广东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采用数字孪生智慧运维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