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新产品发力 旭光电子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大增74.64%
中证网· 2025-10-30 11: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增长5.5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5.04%,扣非净利润9743.71万元,同比增长37.8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3.96亿元,同比增长17.37%,净利润3724万元,同比增长51.39%,扣非净利润3717.59万元,同比增长74.64% [1] - 业绩增长得益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增加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同时内部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现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大功率激光器射频电子管、新型电力及新能源成套设备等 [1] - 公司发布126kV/145kV真空灭弧室,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公司发布自主研制的DB967兆瓦级四极管,以长脉冲稳定输出兆瓦级射频功率的卓越性能打破国外垄断,是国内在可控聚变领域的重大突破 [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以真空技术为核心根基,构建高端电力装备与聚变能源部件协同互助发展战略新格局 [2] - 高端电力装备方面,公司将向上打开真空灭弧室输电等级的运用空间,助力电网实现碳减排目标 [2] - 聚变能源方面,公司将为重大科研装置提供核心真空部件,切入终极能源赛道 [2] 公司投资与资产处置 - 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浙江宁波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基于国产化芯片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 - 公司拟将所持有的成都储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32.55%的股权转让给中际旭创,转让价款为人民币1亿元 [3]
苏州碳普惠调研:如何“以电算碳”减少企业降碳成本?
新浪财经· 2025-10-30 11:41
政策背景与平台概况 - 2025年6月,苏州市提出推广工业园区碳普惠平台,支持升级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并推进跨区域碳普惠交易 [3] - 2025年9月30日,苏州发改委发布通知,在全市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服务机制 [3] - “苏州碳普惠数字服务平台”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牵头建设运营,建立了自愿碳减排“量化-确权-交易-消纳”的管理机制 [3] 平台建立的动因与市场需求 - 江浙地区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众多,苏州工业碳排放密度高,但企业面临政策、技术门槛高、投入大的问题,缺乏降碳积极性 [4] - 建设平台的初衷是在政府、企业与服务机构间进行协调,探索创新模式与机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实践 [4] - 企业在推进“双碳”工作时,需要既懂电力又懂碳管理的综合服务商,供电企业向低碳服务延伸契合市场需求 [3][5] 平台运营成效与企业案例 - 苏州碳普惠体系自2022年运行以来,已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完成交易14万吨 [4] - 案例企业博格华纳通过节能改造、自建光伏、绿电交易等手段降碳,2022年其绿电占比从10%增至60%,相当于一次性减碳5700吨 [4] - 博格华纳于2022年底完成碳普惠体系首单交易,购买6000吨核证碳减排量(PHCER),认为该平台数据可追溯、获国际认可且成本经济 [5] 供电企业的服务优势 - 供电企业提供“电碳一体化服务”具备四大天然优势:客户基础、数据基础、服务网络和平台整合能力 [6] - 电力数据具备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为碳核算、认证和交易提供支撑,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6] - 平台整合碳核算、减排项目、认证和交易机构等专业服务商,帮助中小企业节约对接成本,服务商降低获客费用 [6] 碳普惠机制的特点与创新 - 该机制更关注中小微减排项目和中小排放主体,是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抓大放小”策略的有效补充 [8][9] - 平台通过电网大数据直接核算电能替代、节电改造等项目,将减排量转化为可交易的核证碳减排量,成本低、周期短 [7] - 管理体系采用管理方、运营方、技术方三方相互独立、协同运行的模式,更符合国际惯例,便于获得国际机构认可和跨区域合作 [10] 跨区域合作与发展前景 - 苏州碳普惠体系已吸引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 [11] - 包括苏州在内的14个国内外城市已自愿加入“国际零碳零废城市发展联盟”,在统一机制下共享服务体系和资源,实现协同降碳 [11] - 长远发展需完善可持续激励机制,让参与“碳中和”的企业获得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形成长期自驱力 [12]
硬核技术加持,恒誉环保高端热解装备再获千万美元欧洲订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10:46
重大合同签署 - 公司与欧洲某老客户签署新的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400万美元(约合9970万元人民币(含税))[1] - 合同内容为提供“全新一代 • 大型工业连续化智能废轮胎裂解生产线”,这是双方在欧洲项目上的第四次合作[1]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线成功攻克了全球大型热解项目部署中的数十项技术难题,如裂解系统易结焦、进出料难以动态密封等[3] - 定制生产线集成了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可在大型处置场景下实现长周期、满负荷连续运转,并将废旧轮胎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产品[4] - 公司技术及装备已通过欧盟CE认证、德国TÜV认证、欧盟ATEX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产物符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要求[4] - 公司的热解解决方案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4]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是国内热解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与技术引领者,坚持以国际标准参与全球竞争[3] - 此次再次斩获国际订单,是公司产品技术实力与市场口碑的印证,为行业出海树立了成功案例[5] - 在全球“双碳”与发展循环经济政策背景下,中国高端环保装备正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5]
透过这场大会,看到了“章丘智造”的实力!
搜狐财经· 2025-10-30 10:19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10月29日在山东济南章丘举行,主题为“智链融合,科创未来”,聚焦“制造强国”战略与“双碳”目标 [4] - 大会汇聚全国石化领域龙头企业、顶尖科研机构与优质供应链服务商代表500多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国产化工作委员会、供应链工作委员会同步揭牌,20家企业现场签约 [4] 章丘石化装备产业规模 - 章丘石化装备产业主导产品涵盖锻件、钻井泥浆泵、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长期为中石油、中石化、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中东地区 [7] - 2024年,14家规模以上石化装备及配件企业完成产值3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6%,其中石化装备及配件产品产值6.8亿元 [7] 章丘整体工业与装备制造实力 - 章丘工业基础雄厚,拥有31个工业大类,67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装备企业253家,占全市专用装备规上企业总量的27% [7] - 2024年,全区专用装备产业产值达260亿元,今年1-9月实现产值201亿元 [7]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6.3%,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级以上创新冠军、标杆企业总量突破300家 [10] 代表性企业与技术成果 - 伊莱特能源制造世界最大锻环,山东章鼓联合研制“华龙一号”核电站蒸汽压缩机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丰汇设备研发国内首台1200吨固定式起重机 [10] - 章丘位列2025年度全国百强区第58位,先后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工业强县、科技创新强县、对外开放强县等荣誉称号 [10] 产业平台与发展格局 - 依托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刁镇化工产业园及多个数字园区,构建“3+2+2”产业链群发展新格局,即汽车、先进材料(含化工)、专用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链,医药食品及包装、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两大特色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空天信息两大新兴产业链 [13] - 依托16所高校及正在建设的山东大学龙山校区、空天信息大学推动创业链与人才链对接,打造全国县域第一家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搭建“多网融合 一网协同”等轻应用场景20个 [13]
三大因素助推大盘站上4000点,追高或不明智,逢调整布局更稳妥
英大证券· 2025-10-30 10:06
核心观点 - 大盘站上4000点由政策、资金及外部环境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与2015年情绪驱动行情有本质区别 [2][8] - 当前行情下,把握投资主线比指数点位更重要,操作上应避免追高,逢调整布局更为稳妥 [3][9] - 重点推荐三大投资主线:科技成长、高股息防御及周期风格板块 [3][9] A股市场表现 - 周三市场主要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收报4016.33点,涨幅0.70%,深证成指涨幅1.95%,创业板指涨幅2.93% [5] - 两市成交额合计2256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9682.16亿元,深市成交额12878.14亿元 [5] - 行业板块方面,光伏设备、能源金属、有色金属、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船舶制造等板块下跌 [4] 盘面热点分析 - 新能源赛道大涨,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及行业基本面改善 [6] - 政策层面,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行动方案,要求破除光伏、锂电池等领域内卷式竞争 [6]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6] - 海南自贸概念股因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而表现强势 [7] 后市投资主线 - 科技成长方向:涵盖AI产业链、半导体、机器人等行业,受益于十五五规划政策扶持,部分个股三季报业绩亮眼,需关注有实际业绩支撑的标的 [3][9] - 高股息防御板块:包括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可在市场震荡时提供安全边际 [3][9] - 周期风格板块:如光伏、电池、储能、稀土永磁、工程机械、化工、煤炭、有色、地产、券商等,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格局优化,盈利能力逐步回升 [3][9]
稀土“双雄”,业绩大增!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09:52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稀土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大增194.67% [4] - 中国稀土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约6.19亿元,同比下降22.4%,净利润为3047万元,同比下降26.43% [5] - 北方稀土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302.92亿元,同比增长40.50%,归母净利润为15.41亿元,同比激增280.27% [7]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4.25亿元,同比增长33.32%,归母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48% [7] 业绩驱动因素 - 中国稀土业绩增长主要系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销售结构以及子公司正式生产等因素影响 [4]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销售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市场采购并再加工的金属销量增加,尽管销量和价格均上涨,但毛利率环比下降 [9] - 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上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至不含税26205元/吨,环比上涨37.13% [13] 行业市场状况 - 稀土价格指数于8月中旬创下年内新高233.2点,比2024年末上涨近43% [11] - 稳定的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生产企业订单持续恢复带动主流稀土产品价格上行 [13] - 全球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持续推升镨、钕等关键元素需求,带动永磁材料等新兴应用快速扩容 [13]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10月29日收盘,北方稀土年内股价涨幅达144.51%,盛和资源年涨跌幅130.77%,广晟有色年涨跌幅105.47%,中国稀土年涨跌幅95.83% [14][15]
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三季报出炉,前三季度业绩大增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09:52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稀土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大增194.67% [2] - 中国稀土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约6.19亿元,同比下降22.4%,净利润为3047万元,同比下降26.43% [3] - 北方稀土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302.92亿元,同比增长40.50%,归母净利润为15.41亿元,同比激增280.27% [5]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4.25亿元,同比增长33.32%,归母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增长69.48% [5] 业绩驱动因素与说明 - 中国稀土业绩增长主要系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销售结构以及子公司正式生产等因素影响 [2]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有限,原因在于销售产品结构变化,市场采购并再加工的金属销量增加导致毛利率环比下降,尽管销量和价格均上涨 [7][8] - 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上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至不含税26205元/吨,环比上涨37.13% [11] 行业市场状况 - 稀土市场显现回暖迹象,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稀土价格指数在8月中旬创下年内新高233.2点,比2024年末上涨近43% [9] - 稳定的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生产企业订单持续恢复带动主流稀土产品价格上行 [11] -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供给集中度提升与需求结构升级进一步巩固其战略地位 [11] 二级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29日收盘,北方稀土年内股价涨幅达144.51%,盛和资源年内涨130.77%,广晟有色年内涨105.47%,中国稀土年内涨95.83% [12][13] - 稀土板块个股股价显著上涨,多只个股年内股价翻倍或接近翻倍 [12]
稀土“双雄”,业绩大增!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09:43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稀土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94亿元,同比增长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大增194.67% [4] - 中国稀土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约6.19亿元,同比下降22.4%,净利润为3047万元,同比下降26.43% [5] - 北方稀土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302.92亿元,同比增长40.50%,归母净利润为15.41亿元,同比激增280.27% [7]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4.25亿元,同比增长33.32%,归母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48% [7] 业绩驱动因素 - 中国稀土业绩增长主要系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销售结构以及子公司正式生产等因素影响 [4]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销售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市场采购并再加工的金属销量增加,尽管销量和价格上涨,但毛利率环比下降 [9] - 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上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至不含税26205元/吨,环比上涨37.13%,涨幅创下近年来新高 [14] 行业市场状况 - 稀土市场显现回暖迹象,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稀土价格指数在8月中旬创下年内新高233.2点,比2024年末上涨近43% [11] - 稳定的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生产企业订单持续恢复带动主流稀土产品价格上行 [13] -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供给集中度提升与需求结构升级背景下,产业链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 [14] 资本市场反应 - 截至10月29日收盘,北方稀土年内股价涨幅达144.51%,在稀土板块中居首位 [15] - 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年内股价均已翻倍,中国稀土股价亦接近翻倍 [15]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赋能成长:海龙MiC破局开新篇,引领建筑产业革新浪潮
格隆汇· 2025-10-30 08:55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掌握钢结构MiC和混凝土MiC双核心技术的建筑科技企业[7] - 公司构建了覆盖多元场景的七大产品系列矩阵,包括S、C、E、I、W、T、P等,精准适配公共建筑、住宅、市政配套、应急保障等各类建设需求[7] - 公司采用“工厂造房子、现场搭积木”的创新模式,重新定义了建筑工业化的天花板[2] 技术优势与特点 - MiC技术工期较传统建造减少80%或以上,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模型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7] - MiC技术工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模块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固废排放减少75%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70%以上[7] - 混凝土MiC建造阶段碳排放降低66.78%,钢结构MiC降低49.61%,工地用电量减少60%[13] 市场地位与历史沿革 - 公司1993年诞生于深圳,1998年成为香港房屋署认可供应商,在港澳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2][3] - 至2018年,公司在香港公屋预制构件供应及施工领域的市占率超40%,在澳门市场市占率超过50%,居于首位[4] - 公司在全国拥有7大生产基地、85条智能生产线,年产模块达12万个,覆盖四大经济圈[2][15] 代表性项目与业绩 - 香港鲤鱼门紧急防疫隔离中心项目使用352个MiC箱体,仅用45天完工,斩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布鲁奈尔大奖优异奖[8] - 深圳华章新筑保障房项目用1年时间完成5栋近百米高楼精装交付,提供2740套人才租赁住房,是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1] - 香港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以8498个钢结构模块快速建成7座17层住宅,提供10731个居住单位,模块可拆卸重复利用率100%[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1年公司在MiC技术研发投入达7000多万港元,牵头承接2项国家级“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10] - 截至2023年末,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等专利243项,软件著作16件,标准33项及工法30项等[10] - 公司联合12所高校开展40多项课题研究,并与哈工大、武汉理工等共建研发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1]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51%,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MiC技术成为建筑减碳关键路径[13] - 国内建筑业面临“三低一荒”困境,传统建造行业整体利润仅3%,研发投入不足1%,新生代建筑业从业者仅9.8%[14] - BIM正向设计、自研C-Smart系统以及数字与AI技术的渗透,推动MiC技术迈入精细化阶段[15]
中国石化驻苏企业:肩扛使命担当 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05
行业与公司战略定位 - 中国石化驻苏企业是江苏省重点骨干企业,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 [1] - 公司秉承“国企为国、在苏兴苏”理念,拥有超330万吨/年油气当量生产、3050万吨/年炼油加工、80万吨/年乙烯生产、310万吨/年聚酯化纤新材料生产、390万吨/年化工销售、1600万吨/年成品油销售的能力 [1] - “十四五”时期实现营收超1.7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0% [1] 能源安全保障与增储上产 - 金陵石化2024年加工原油1729万吨,营收位居南京市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第二,连续3年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第一 [2] - 扬子石化每年供应高品质石化产品约1200万吨 [2] - “十四五”时期华东石油局苏北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累产突破35万吨,初步落实资源量3.5亿吨 [2] - 仪征化纤投产全球单体产能最大PTA项目及85万吨/年功能性聚酯项目 [2] - 江苏石油在营加油站超2500座,LNG加气走廊保障江苏52%的车用LNG供应,形成加氢走廊骨干网络 [2] - 华东石油工程实现盐穴储气库井定向井无溶腔一次连通成功,支撑长三角地区储气库建设 [2] 跨区域业务拓展与技术输出 - 华东石油局参与的“渝东南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基地”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度创新基地名单 [3] - 物探院研发超深断控储层成像和量化描述技术,参与亚洲最深大水平位移井轨迹设计,形成海洋拖缆资料宽频处理等核心技术 [3] - 南京工程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3] 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 - 金陵石化加快“油转特”,布局高端碳材料,高端石墨材料针状焦煅烧项目投产,成功研制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4] - 扬子江石化入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4] - 仪征化纤“仪化5G纤智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5G工厂名录,膜级聚酯切片入选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示名单 [4] - 南化公司投产G4级硫酸项目,推进催化技术国产化替代和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智能化转型 [4] - 华东石油工程核心部件采用“中国芯”,实现陆上7000米石油钻机变频器国产化应用 [4] 前沿技术研发与绿色低碳 - 物探院自主平台π-Frame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建成中国石化最大的超算中心,在石油石化率先落地国产GPU集群 [5] - 南京工程参与的二氧化碳资源利用及固碳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5] - 华东石油局电动化储层改造、全自动加砂技术走在国内前列,一键式压裂、智能钻井等创新工艺研发落地 [5] - 南化公司构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完整技术链条,建成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 [6] 环保产品与绿色发展实践 - 金陵石化自主研制出环保重蜡,下游产品成功出海 [7] - 扬子石化15个塑料新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出锂电池隔膜料等拳头产品 [7] - 仪征化纤攻克新一代瓶片、高洁净催化剂等绿色产品技术,“善解”生物可降解材料入选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典型案例 [7] - 南化公司研制国际领先的TMQ橡胶助剂连续化生产工艺,兰花牌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7] - 南京工程总承包的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环利用装置投运,建成光伏项目累计发电57亿千瓦时 [7] - 江苏石油开展“万站沐光”行动,505座光伏电站每年减少碳排放8000余吨,累计取得绿证1549张 [7] 长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扬子石化建成船舶洗舱站和绿色供汽中心,建成4.7公里长江沿线绿色风光带,码头被评为“四星级江苏绿色港口” [8] - 金陵石化落实“近零”排放项目群,建成中国石化首套碳排放监控系统、首套催化高盐水零排放装置 [8] - 仪征化纤入选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和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名单 [8] - 江苏石油落实长江大保护,主动关停、划转管理5座内河码头、20座水上站,打造百座“无废油库”和“无废加能站” [8] 党建引领与企业文化 - 金陵石化党委、江苏石油党委连续10年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建考核A档、首批党建考核A+档单位 [9] - 江苏石油持续发展“1136”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0] - 南化公司获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6000余人次参观 [10] - 华东石油工程连续5年开展“石油精神进校园活动”,“EAP+”创新获心理健康促进领域优秀成果一等奖 [10] 社会责任与民生服务 - 南化公司前身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压容器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红三角牌”商标获评“江苏老字号” [11] - 仪征化纤涤纶短纤维产销量稳居全球前列,PBT技术差别化产品市场份额国内领先 [11] - 扬子石化线性聚乙烯原料应用于“苏超”等全民运动场地,在淮安实施18个帮扶项目,投入超950万元 [11] - 江苏石油发力“车生态”,“易捷养车”门店近400座,形成省内较大的自建自营汽服连锁品牌服务网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