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揭秘华为的汽车版图:谁在主导话语权?
第一财经· 2025-09-23 17:49
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 - 华为与车企合作主要包括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1] - HI模式已与11家车企合作 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全栈解决方案[1] - 智选车模式主导车型产品定义和终端销售 已打造出5个品牌[1] - 新合作模式介于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之间 合作深度强于HI但弱于智选车[1] 新合作模式特征 - 合作覆盖全产品周期 从初始阶段涵盖产品定义、营销及生态服务[4] - 华为开放流程体系能力 车企引入IPD/IPMS管理方法实现深度融合[4] - 双方团队联合办公 每月至少一次项目交流及时调整产品规划[4] - 合作拓展至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的新融合领域[4] 具体合作案例 - 东风汽车与华为在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营销等领域深化合作[3] - 广汽集团与华为车BU推出新品牌"启境" 采用新合作模式[3] - 岚图与华为探索比HI模式更进一步的合作 研发团队紧密协作[3] - 阿维塔与华为联合团队规模近千人 进驻重庆总部展开工作[3] 行业竞争格局 - 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或鸿蒙HarmonySpace5的车型已超过15款[5] - 鸿蒙智行6-8月交付量分别为5.27万辆、4.78万辆、4.46万辆 连续三个月下降[6] - 差异化竞争转向聚焦主机厂产品特点 而非单纯依靠华为技术[2] - 车企通过产品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实现差异化区隔[6] 合作模式演进 - "灵魂论"不再适用当前合作 技术成熟度决定核心竞争力归属[5] - 新合作模式中车企保留生产制造优势 与华为技术营销生态融合[5] - 上汽采用鸿蒙智行"界"模式 推出预售价16万元尚界车型[5] - 传统车企将智能化合作视为转型必然选择[1][3]
一汽、东风等多家车厂联合投资的汽车智能化龙头博泰车联今起招股
搜狐财经· 2025-09-23 16:43
上市概况与估值 - 公司于9月22日在港交所开启招股,发行价为每股102.23港元,上市后总市值将达到153.34亿港元 [1] - 此次发行1043.69万股,引入三家基石投资者,包括地平线机器人、黄山市开发投资集团和Smart Ventures [1] - 公司2024年D轮融资后估值为人民币88.72亿元(约97.09亿港元),上市估值在此基础上合理提升 [1][4] 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自2009年成立,是中国最早开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构建了“软件+硬件+云端服务”的一体化模式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国内智能座舱和网联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注册发明专利数量位居第一 [2] - 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项核心技术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9% [3]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34.4%,达到7.54亿元 [1][3] - 域控制器收入从2022年的6.74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9.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5%,占总营收比例从55.4%提升至76.6% [3]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已突破95% [3] 成长潜力与行业前景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9%,2025年前五个月仍保持34.4%的高速增长 [1][4] - 行业处于高增长阶段,公司上市估值的提升反映了其行业地位及未来成长潜力 [1][4] - 未来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将推动毛利率改善,收入规模扩大将带来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4]
博泰车联开启招股:中国高端智能座舱龙头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47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美港股观察社) 9月22日,博泰车联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泰车联",股票代码:2889.HK)作为中国汽 车智能化领域的领军者,正式开启港交所上市招股。此次招股,公司计划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视 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04.37万股,国际发售股份939.32万股,招股时 间为2025年9月22日至9月25日,招股价为102.23港元/股,并且将在2025年9月3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此 外,公司还引入了基石投资者,包括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由智驾领域龙头企业地平线机器人- W(09660.HK)全资拥有)、Huangshan SP(为黄山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北京金控合作基金)、以及 Smart Ventures Limited(香港养和医院李氏家族旗下),它们计划认购4.659亿港元的发行股份,按照 102.23港元/股的发行价计算,认购股份数达455.752万股。 而在上市前融资阶段,公司是唯一获得一汽、东风及小米三家知名车厂联合投资的汽车智能化赋能企 业。已吸引众多明星机构投资者和车企,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这一新赛道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10:19
在智能化浪潮与电动化趋势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AI芯片作为赋能自动驾 驶、智能座舱、预测性维护等关键应用的核心底座,正快速演化为智能汽车的大脑与中枢。 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对芯片的依赖度正越来越高。 汽车AI芯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3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显示 出旺盛的技术驱动型成长性……近日,英国市场调查机构Technavio发布《全球汽车AI芯片市场2025-2029》研究报 告,揭开了汽车AI芯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神秘面纱,为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AI芯片助力竞争 行业内都知道,在智能汽车的演进中,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已经成为汽车AI芯片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AI芯片部 署边缘推理单元,能够在200ms内实现实时决策,快速处理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同时,车端与云端训练平台 形成"数据采集-模型优化-OTA升级"的闭环,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流转和模型的持续优化。像特斯拉通过车端的FSD芯片 收集驾驶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和模型训练,再通过OTA升级将优化后的算法推送给车辆,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 性能。这种协同模式使得L ...
泰达论四化 || 智能化:创新与安全双轮驱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9:30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嘉宾回顾"十四五"汽车业取得的业绩,共同为"十五五"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梳理了四个热点话题,以飨读 者。 13 William the state 3 3 2 1 2 1.85 Kiss 17 1-57 1 150 are 1 20 B - 4/12/2 194 P 12 t 2015 A I 195 Children y W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陈涛表示,AI技术正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体"转变,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时捕捉驾驶员生 理和情绪状态,自动调节车内环境,实现"共情式"出行体验。在企业端,AI能力体系已应用于研发、制造、供应链和服务全链条,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控制水平。 智能化转型成为本届泰达汽车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在多场关于智能化的专场论坛中,技术创新、安全底线、政策法规等问题被反复提起,成为汽车智 能化进程的重要挑战。 数据驱动产业生态重构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指出,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与服务模式。数据已成为驱 动产业全面升级的新动力,如何系统性挖掘数据 ...
终止定增!秦安股份现金收购这公司!
IPO日报· 2025-09-23 08:52
交易方案变更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亦高光电9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改为以现金方式收购标的资产[1][4] - 变更原因为发行股份方式无法在年内完成交割 现金收购可提高交易效率并利于标的公司团队稳定和主业经营[4] - 已与亦高光电主要股东签署现金收购交易意向协议 但远致星火持股的出售方案仍在磋商中[4] 标的公司概况 - 亦高光电成立于2020年8月 主营触摸屏、镀膜导电玻璃及真空镀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5] - 法定代表人饶亦然担任多家关联企业高管 总经理李俊华持股1.22% 研发总监尤俊衡持股0.40%[5] - 第二大股东为深圳市远致星火私募股权基金(持股20.13%) 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5]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营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制造 客户包括长安福特、长安汽车、中国一汽、江铃汽车、吉利汽车、理想等主流车企[6] - 2024年营收16亿元同比下滑8.04% 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滑33.7% 创2018年后首次双降[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75亿元同比下降13.18% 归母净利润8038.74万元同比增长29.97% 但扣非净利润8382.49万元同比下降14.83%[6] 战略布局动机 - 车载显示屏需求激增带动触摸屏、镀膜导电玻璃产品市场空间扩大[6] - 标的公司技术积累可与公司现有客户资源形成互补 为车企提供更全面的零部件解决方案[6] - 公司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背景下 通过收购切入汽车智能化领域以抢抓电动化、智能化机遇[6]
终止定增!秦安股份现金收购这公司!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22:49
交易方案变更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亦高光电9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改为以现金方式收购标的资产[1][3] - 变更原因为发行股份方式无法在年内完成交割 现金收购可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3] - 已签署现金收购交易意向协议 拟收购主要股东持有的全部股权 远致星火持股出售方案仍在磋商中[3] 标的公司概况 - 亦高光电成立于2020年8月 主营触摸屏、镀膜导电玻璃及真空镀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4] - 法定代表人饶亦然担任多家关联企业高管 总经理李俊华持股1.22% 研发总监尤俊衡持股0.40%[4] - 第二大股东深圳市远致星火私募股权基金持股20.13% 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4] 战略协同效应 - 车载显示屏需求激增带动触摸屏、镀膜导电玻璃产品市场空间扩大[4] - 亦高光电技术积累与公司现有客户资源形成互补 可为车企提供更全面的零部件解决方案[4] - 公司客户包括长安福特、长安汽车、中国一汽、江铃汽车、吉利汽车、理想等主流车企[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6亿元同比下降8.04% 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3.7% 创2018年后首次双降[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13.18% 归母净利润8038.74万元同比增长29.97%[6] - 扣非净利润8382.49万元同比下降14.83%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6]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将目光投向汽车智能化领域 抢抓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机遇[6]
阿维塔与华为绑定更深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22 21:04
公司与华为合作升级 - 阿维塔与华为在产品、技术、服务与全球化四个方面进行合作升级 [4] - 双方以“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套打法、一举成功”为原则进行融合发展 [7] - 华为参与度加深 共同进行产品定义与市场推广 [8] 产品与技术配置 - 阿维塔07定价21万-27万元 搭载华为ADS4智驾系统、192线激光雷达及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 [4] - 新车采用增程与纯电双动力 去年10月带动品牌总交付量破万 [5] - 2030年前推出17款新车 覆盖轿车、SUV、跑车及MPV 采用华为乾崑ADS4、鸿蒙座舱等技术 [8] 销售表现与目标 - 阿维塔07成为爆款车型 华为超3000名员工选择该品牌车型 [4][5] - 2024年销量目标22万台 2027年全球目标40万辆 2030年80万辆 2035年挑战150万辆 [6] - 启动“海纳百川”出海计划 2024年进入超50个国家 建立160个销售渠道 2030年覆盖80国超700个网点 [9] 战略与组织调整 - 发布阿维塔战略2.0 长安汽车升级新央企后赋予全新战略定位 [4] - 王辉接任董事长 负责销量目标、新车上市、出海及IPO等任务 [6] - 渠道策略从自营转向经销商加盟 以提升终端服务能力 [9]
港股智能座舱第一股博泰车联开启招股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28
上市招股详情 - 公司计划于9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股票代码为2889 HK [1] - 全球发售1043 69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104 37万股 国际发售939 32万股 [1] - 招股价定为102 23港元/股 招股时间为9月22日至9月25日 [1] - 基石投资者计划合计认购4 659亿港元的发行股份 按发行价计算认购股份数量为455 752万股 [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汽车智能化核心领域 是中国最早开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采用软件+硬件+云端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构建了差异化战略和技术壁垒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在国内智能座舱和网联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注册发明专利数量位居首位 [2] - 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两项核心技术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豪威集团(603501):25H1稳健增长,新业务多点开花
华安证券· 2025-09-22 18:53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8.3%,毛利率30.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4] - 业绩增长主要归因于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及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带动市场份额提升,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及成本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释放[4] - 汽车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图像传感器业务中汽车市场收入达37.9亿元,同比增长30.0%,车载模拟芯片收入同比增长45.5%[4] - 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9.5%至39.2亿元,但公司通过推出新品如OV50X传感器及2亿像素产品调整策略以重拾份额[5] - 新兴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达11.7亿元,同比增长249.4%,医疗市场收入约4.4亿元,同比增长68.1%[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07.5/370.8/43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0/57.5/70.9亿元,对应EPS为3.73/4.77/5.88元,PE为39.18/30.70/24.89倍[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43.6%,环比增长34.2%,毛利率30.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4] - 2024年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2025E-2027E预计收入增速分别为19.5%、20.6%、17.9%[10]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2025E-2027E预计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5%、27.6%、23.4%[10]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9.4%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33.5%,ROE从2024年的13.7%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17.0%[10] 业务细分 - 汽车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30.0%,已成为第一大应用领域,凭借TheiaCel™技术优势进入英伟达供应链[4] - 手机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9.2亿元,同比下滑19.5%,但公司推出OV50X传感器(一英寸、5000万像素)并量产,覆盖0.6μm至1.6μm多种像素尺寸新品,2亿像素产品获客户验证[5] - 新兴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49.4%,主要受益于全景/运动相机、智能眼镜需求放量[6] - 医疗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约4.4亿元,同比增长68.1%[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307.5/370.8/437.2亿元,归母净利润45.0/57.5/70.9亿元,EPS为3.73/4.77/5.88元[7][10] - 对应PE为39.18/30.70/24.89倍,PB为6.13/5.11/4.24倍,EV/EBITDA为25.45/20.50/16.46倍[7][10] - 总市值1765亿元,总股本1206百万股,流通股比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