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Orin芯片

搜索文档
关于Thor/VLA 一些信息线索
理想TOP2· 2025-07-22 21:22
理想汽车芯片供应问题 - 理想汽车原定2025年3月推出的增程L系列改款车型因英伟达Thor芯片交付延期推迟至5月[1] - 英伟达Thor芯片最初承诺2024年底量产但多次延期交付且存在工程和设计问题[1] - Thor芯片实际算力从宣传的700TOPS缩水至不足500TOPS导致理想汽车部署30亿参数VLA模型难度增加[1] - 早期Thor芯片未通过车规认证且存在大量Bug导致模型运行效率低下[2][3] 车企与英伟达合作矛盾 - 英伟达拒绝理想汽车提出的驻场支持和问题解决排期要求且关键时期对接负责人缺席[2][3] - 英伟达要求理想汽车公开模型数据被行业人士称为"霸王条款"[3] - 合约缺乏延期惩罚和Deadline条款被车企工程师评价为"流氓协议"[3] 车企自研芯片进展 - 理想汽车加快自研芯片上车进度计划提前至2026年一季度交付[2] - 蔚小理首颗自研芯片研发成本在3-4亿美元之间且持续追加投入[2] - 理想汽车已启动第二颗芯片研发以应对AI技术快速迭代需求[2] - 自研芯片可更快解决NPU带宽不足和算法时延等部署问题[2] 技术部署现状 - 理想汽车在Thor芯片上行业首发了"满血版"智驾全功能[3] - 30亿参数VLA模型部署仍在推进且早期测试已展开[3] - AI技术在汽车应用速度超预期但芯片设计存在适配滞后问题[2]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政策法规决定智驾出海进程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21:44
芯片研发与性能 - 公司自研的图灵芯片整车有效算力达2250TOPS,智能座舱AI有效算力800+TOPS,比行业旗舰车型大26倍 [1][3] - 2020年开始研发芯片,2024年流片成功并首次搭载于G7车型 [1] - 图灵芯片研发成本达"大几十个亿",2025年AI投入将接近50亿元 [4] 产品定价与市场策略 - G7 Max 702超长续航版定价20.58万元,低于市场预期 [1] - 公司强调"情绪营销",从单一车企向"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转型 [6][7][9] - 产品布局多元化,包括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基于"技术同源"逻辑 [7][8]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G7当前提供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但具备L3级算力,未来将逐步进阶 [5] - 预计L4级软硬件体系将在5年内迎来重大突破,L3级技术将成为关键过渡 [5] - 2025年CES展会上未出现在英伟达合作名单,被解读为加速摆脱依赖 [4] 全球化战略 - 已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18701台,同比增长217% [10] - 计划明年开启智驾全球化布局,预计欧洲市场或跳过"Max"阶段直接进入"Ultra" [10] - 欧洲市场政策偏保守,数据监管严格,但预计明年下半年有望政策突破 [10][11] 组织变革与战略调整 - 2022年底开启大规模改革,涉及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经营和供应链 [6][7] - 强调企业需具备组织能力、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能力 [9] - 创始人认为人文精神与情绪理念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11]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5-07 15:33
汽车产业链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 - 汽车产业链正在全球本地化(Glocal)的道路上深化发展 全球化时代结束 外资芯片企业面临中国本土化压力 [1][2][15] - 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如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 芯擎科技等逐步获得车企认可 从英伟达 高通等外资巨头手中争取到部分订单 [2][5][6][8] - 整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希望芯片供应多元化 避免单一供应商垄断 [11] 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英伟达仍占据中国智驾芯片最大市场份额 客户包括奇瑞 小米 理想 奔驰等 [5] - 地平线HSD系统获得奇瑞全系列车型订单 最早2024年9月量产 2021年合作仅10万台 2024年奇瑞销量超260万辆 [4][5] - 黑芝麻智能A1000家族芯片(16nm)已商业化 应用于领克 吉利等多款车型 [6] - 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需100TOPs NPU算力 大算力芯片国产化是最大难题 [9] 智能座舱芯片市场现状 - 高通垄断中国座舱域控芯片市场 市占率从2024年1-2月65 4%升至2025年1-2月77 0% [10] - 伟世通首次采用中国芯擎科技"龍鷹一号"芯片 已定点30余款车型 但市场推广效果尚未显现 [8] - 安波福在中国推进芯片国产化 但国产化率仍不够高 新项目快速导入国产芯片 老项目逐步替换 [8][9] 地缘政治对芯片供应链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使美系芯片企业在华业务面临挑战 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13] - 德州仪器20%营收来自中国 其模拟芯片可能被英飞凌或中国企业替代 成都工厂可作为备选生产基地 [14][15] - 英特尔中国汽车市场座舱芯片产自爱尔兰 高通芯片产自韩国 供应链断裂风险较低但成本可能上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