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海天味业H股IPO受热捧 高瓴集团等8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47亿港元
深圳商报· 2025-06-17 06:43
港股IPO概况 - 公司启动港股全球发售 发售时间为6月11日至16日 发售价格35港元/股至36 3港元/股 最高募资总额约95 6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最大规模IPO之一 6月19日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 - 以发售价中位数35 65港元/股计算 预计募资净额约92 71亿港元 [3] - 将发行2 63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1579万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6 国际发售约2 47亿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94 并授予承销商15 超额配股权 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 最大发行股数约3 21亿股 [2] 投资者认购情况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认购份额约占总发售股份50 创下年内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新高 [2] - 成功引入8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高瓴集团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按发售价中位数计算 拟合计认购约1 29亿股H股 占发售股份总数近50 [3] - 此次IPO成为港股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IPO [3] 公司行业地位 - 按销量计算 截至2024年已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 [3] - 按2024年收入计算 在国内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 在全球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五 [3] -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调味品市场第一 [3] 公司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00年 前身是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的"海天酱油厂" [3] - 2014年在A股上市 上市以来营收从98亿元攀升至269亿元 [4] - 2021年1月股价曾一度高达219 58元/股 市值超过7000亿元 被称为"酱茅" [4] 募集资金用途 - 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重点用于产能扩张 技术研发 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等 [4]
亿纬锂能港股IPO:不甘“龙二”的宿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6 21:05
港股IPO市场反应 - 亿纬锂能港股IPO消息发布后A股股价下跌近5%至42 78元 市场反应平淡[2][3] - 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认为其"不缺钱也要上港股"逻辑不适用[4] - 市场反应平淡反映锂电行业增长放缓及对公司资金压力的关切[6] 资金需求与财务压力 - 公司账面现金134亿元 但海外工厂项目累计投资达174亿元 存在40亿元资金缺口[19]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35 13%持续攀升至2025Q1的62%[20] - 2024年可转债募资50亿元计划因深交所两轮问询受阻 最终在获得美洲大客户订单前获批[22] 海外扩张战略 - 匈牙利工厂专注圆柱电池生产 深度绑定宝马[13] - 马来西亚基地兼顾圆柱电池与储能项目 利用东南亚低成本优势[15] - 美国通过CLS模式与戴姆勒卡车等合资建厂 规避IRA法案限制[17] 动力电池业务挑战 - 动力电池营收占比近40% 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71天攀升至2024年95天[25][29] - 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171 6天 远高于欧美品牌60天水平[28] - 哪吒汽车拖欠货款超60亿元 与亿纬锂能合同纠纷案已开庭[32] 储能业务风险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 45GWh全球第二 营收占比39 14%[36] - 美国IRA法案要求2025年起储能项目100%本土化生产 叠加40%关税[39] - 重要客户Powin申请破产 涉及15GWh采购协议 货款支付存不确定性[40][42][43] 技术研发竞争 - 研发投入从5年前7亿元增至29 42亿元[47] - 固态电池规划2028年量产400Wh/kg产品 进度落后于国轩/赣锋/孚能等对手[49][52][53] - 大容量电芯方面 628Ah产品量产但落后于蜂巢770Ah和海辰1175Ah产品[57][58]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 车企财务危机可能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30] - 威马汽车破产导致供应商塔菲尔陷入困境 猎豹/华晨破产引发坏账[31] - 储能市场价格内卷严重 出海面临政策风险[37][39] 港股上市战略意义 - 募资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全球化布局/营运资金补充[11] - 上市成为支撑海外扩张/技术攻坚/风险抵御的关键"生命线"[60] - 募资效率将深刻影响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足与发展[61]
聚智赋能 逐浪港股 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在杭州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6-15 21:27
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 - 证券时报社与香港公司治理公会联合主办"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 吸引近200名上市及拟上市公司高管参与 为内地企业拥抱港股资本市场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1] - 证券时报华东一部主任张霞强调 证券时报持续深化对港股市场关注与研究 去年正式上线港美股频道并启动"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报道 [1] - 证券时报怀新投资舆情专家赵小成以"强监管下IPO企业舆情管理方法和实战案例分享"为主题 结合港股IPO实战案例剖析香港及国际媒体生态特点 [1] 港股IPO全流程知识 - 天元律师事务所 海问律师事务所 德勤中国等多家行业头部机构分享香港资本市场新机遇 财法团队筹备 上市审核重点等核心议题 [2] - 毛戈平(01318HK)董事会秘书董乐勤分享港股上市历程 深度解读香港市场与监管环境 [2] - 截至2024年底香港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突破2600家 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前五大资本市场 2024年港股70多家公司实现上市 内地企业占比超九成 [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14年至2024年香港IPO累计募集资金3030亿美元 领跑全球 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3] - 2018年至2024年香港IPO募资额占比最高前五大行业为资讯科技 消费 医疗保健 地产建筑 金融 [3] - 2025年以来"科技+消费"双轮驱动为香港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3]
(机遇香港)港股IPO成绩单亮眼 今年上半年募资额同比增长711%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29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证券业务部分析员叶泽恒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港股集资金额按 年显著增加,当中不乏大型内地企业。目前,有不少大型企业已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 港交易所")递交初步招股文件,若市场反应理想兼再有资金流入,估计对香港交易所及证券行业板块有 正面作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6月13日电 (记者戴小橦)13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3892.56点,当周累计上涨0.42%;恒生科 技指数当日收报5239.71点,当周累计下跌0.89%;国企指数当日收报8655.33点,当周累计上涨0.3%。 当周,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逾2500亿港元,按周增加23.2%。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12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称,香港市场今年上半年 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额约1087亿港元,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和募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 和711%,占全球新股市场24%,暂列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的募资额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香港IPO平 均募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近10年内仅次于2021年同期。 安永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发言人赖耘峯表示,预 ...
华大北斗港股IPO: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七成收入靠“赚差价” 招股书与供应商财报数据“打架”
新浪证券· 2025-06-13 18:16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华大北斗脱胎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导航芯片设计业务,成立于2016年12月,股东包括中电光谷、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专注于北斗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销售,同时提供第三方芯片解决方案如通信及存储芯片 [2]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4.8%,位列全球第六大GNSS服务商(中国内地第二);双频高精度产品市场份额10.5%,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 [4] - 收入结构失衡: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分销模式)占比超70%(2022-2024年分别为72.3%/74%/71.7%),GNSS自主产品收入占比不足30%(同期27.7%/26%/28.3%)[6] 财务表现与运营风险 - 营收波动明显: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0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5亿元(具体亏损0.93亿/2.89亿/1.41亿元)[9] - 毛利率持续下滑:综合毛利率从12%降至9.8%,其中分销业务毛利率仅2.8%-3.1%,GNSS业务毛利率从36%降至27.3%,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9.03%/35.88%/36.37%)[10][11] - 现金流压力:贸易应收款+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从27.64%升至41.06%(2022-2024年分别为3.2亿/3.16亿/4.12亿元)[8] 上市进程与资本运作 - 上市路径曲折:2022年10月启动科创板IPO辅导后两度终止,2025年6月转战港股递交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与平安证券(香港)[4][5] - 曾与信息发展签署2年资本合作协议,探索港股IPO、A股借壳等路径,反映战略调整意图[5] 数据披露争议 - 采购数据存疑:最大供应商翱捷科技-U(占采购额33.8%-39.7%)的财报销售数据与公司披露采购额不匹配,如2024年翱捷披露第三大客户销售额4.46亿元,但公司自称采购额仅2.84亿元[12][14] - 客户供应商重叠:54家重叠客户供应商,2024年产生收入2.36亿元(占营收28%)、采购3.29亿元,存在关联交易复杂性[15]
港股开盘 | 三大指数低开 华泰证券:港股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09:37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31% 恒生科技指数跌0.95% 国企指数跌0.47% [1] - 科网股跌多涨少 舜宇光学科技涨0.45% 阿里巴巴跌超1% [1] 机构后市研判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市场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承担企业出海、资金回流、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职责 下半年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盈利增长 高股息板块和必需消费可作为底仓配置 [1] - 中金公司指出上半年港股显著跑赢A股 但反弹呈现"脉冲式冲高回落" 仅35%个股跑赢指数 下半年将面临"资产荒"局面 预计指数维持区间震荡 [1] - 国泰海通认为产业层面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新消费、AI应用等稀缺性资产更受关注 基本面修复和资金面改善将推动港股继续向上 恒生科技板块值得重视 [1] 中信证券观点 - 预计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出现指数牛市 当前为3~4个月过渡期 内需和价格信号仍偏弱 美国减税法案可能引发海外市场动荡 建议关注AI高景气产业 港股流动性持续改善 [2] 热点事件 - 美国商务部宣布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50%关税 涉及洗碗机、洗衣机、冰箱等 可能导致消费价格上涨 [3] - 香港证监会研究调整每手交易股数方案 计划将港股人民币柜台、REITs、ETF等更多产品纳入沪深港通 [3] - 安永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港交所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3] - 蚂蚁国际将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 计划在8月1日法案生效后提交申请 [4] 公司动态 - 舜宇光学科技5月手机镜头出货量9809.9万件同比减5.2% 车载镜头出货量1070.6万件同比增28.4% 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3772.9万件同比减17.1% [5] - 新华保险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投资标的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5] - 建业实业发布盈警 预计年度股东应占亏损净额5.6亿至5.8亿港元 [6] - 华润置地前5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868.5亿元同比减6.3% [6]
中资投行主导港股IPO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6-13 07:32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总额达773.46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截至6月12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已递表港交所的有20多家 [2] 中资券商市场份额 - 从IPO保荐家数来看,中金公司(香港)以9家位居榜首,招银国际以5家紧随其后 [1] - 23家参与港股IPO保荐的券商中超五成为中资券商,中金公司(香港)、招银国际融资、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控(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前五名 [1] - 中金公司以17.65%的市场份额位居保荐机构榜首 [1] 承销金额排名 - 中金公司(香港)、美林(亚太)、摩根大通、中信建投(国际)、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今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均超过150亿港元 [2] - 中金公司承销了13家港股IPO公司,承销金额合计达186.79亿港元,均位居榜首 [2] 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 - 目前已有36家内地券商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子公司,占内地券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2] - 除香港市场外,中资券商还向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区拓展业务 [2]
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暴涨711%,“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3:10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低位徘徊,预计共有50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集资额575亿美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下降11%和上升9% [1] -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活动在全球的占比上升,香港贡献全球总集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全球总集资额的33% [1] - 港交所受大型IPO推动,以140亿美元集资规模登顶全球 [1] 香港IPO市场表现 - 安永首次上调全年港股IPO集资额预测,由原预计的1200亿港元大幅上调至1600亿港元,全年集资额有望居全球首位 [1] - 上半年香港市场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集资额1087亿港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集资总额 [1] - 香港IPO平均集资额同比上涨超过五倍,近十年同期排名第二,仅次于2021年 [1] 港股IPO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IPO市场热潮是政策、市场、企业供应等多轮驱动的结果,内地企业通过"A+H"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 [2] - "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港股新引擎,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两大行业的IPO宗数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的IPO集资额位列行业之首 [2] - 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专门指引,简化对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企业的相关规定 [2]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出海潮的兴起,预计更多优质A股上市公司将通过港交所合资格A股公司快速审批通道拓展全球市场 [3] - 香港政府致力于使香港成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首选的上市地 [3] - 在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科企专线"落地、中概股回归升温等因素的作用下,港股IPO市场热度将持续推升 [3] - 预计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登陆港股,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IPO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
港股IPO火热基石份额难求,高盛称长线资金显著回归
第一财经· 2025-06-11 19:49
港股IPO市场热度 - 今年以来A股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包括蜜雪冰城、古茗、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企业 [1] - 已有40余家企业公告赴港上市,数量与过去20年总量持平 [1] - 前5月28家企业赴港上市,募资总额773.61亿港元,同比增长707.19%,宁德时代以410.06亿港元成为"募资王" [4] - 港股再融资市场繁荣,比亚迪完成56亿美元H股配售,为港股工业领域最大闪电配售项目 [7] 国际投行业务表现 - 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和摩根大通在中资企业股权融资项目中份额领先,高盛市场份额达21.7% [4] - 高盛为比亚迪、小米、宁德时代、百度等前五大IPO及再融资项目提供支持 [7] 港股IPO走热原因 -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及科技产业突破带动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 [5] - 内地和香港监管支持力度加大,IPO备案速度提高 [5] - 赴港上市企业质量较高,投资者打新热情维持高位 [5] 投资者参与情况 - 长线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单IPO项目国际长线基金从3-5家增至超20家,认购倍数从不足0.5倍扩大到2倍以上 [1][10] - 宁德时代吸引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等超20家机构认购26.28亿美元股份,恒瑞医药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占发行规模四成以上 [8] - 投资者偏好消费类企业、行业龙头及部分科技公司 [10] H股回A新政 - 粤港澳大湾区港股企业可回深交所上市,潜在标的包括220家未在A股上市的港股企业 [10][12] - 新规有助于扩大两地资本市场交流,但预计不会改变A股和H股价差 [11][12]
东阳光药业港股IPO:研发管线依赖单一产品、收入波动性大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13
公司概况 - 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独家保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 [1]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 主要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 战略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治疗领域 [1] - 在中国销售48款药物 在海外市场销售23款药物 [1] 研发与生产 - 公司拥有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 研发平台覆盖化学药及生物药完整生命周期 [1] - 生产设施获得中国、美国和欧洲GMP认证 拥有四处生产基地 总建筑面积约301,160平方米 设有16个主要生产车间 [1] - 在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过去五年以销售收入计排名第一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4,0189百万元 较2023年的6,3856百万元下降371% [1]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人民币7916百万元、8274百万元和8877百万元 占当期总收入的208%、130%和221% [1] 产品依赖性与市场风险 - 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过度依赖抗流感药物可威®(磷酸奥司他韦) 2022-2024年该药物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812%、869%和642% [2] - 可威®销售受流感发病率影响显著且具有明显季节性 2024年因中国流感发病率下降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