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能源转型激发储能需求 欧洲大储加速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09:26
中信证券认为,欧洲大储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伴随欧洲负电价提升现货峰谷价差,多数国家储能项目收 益率已提升至10%—15%,且西班牙大停电后欧洲各国政府加大储能支持力度,2025年有望成为欧洲大 储爆发拐点。从欧洲需求体量看,根据测算,2030年欧洲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65GWh,预计2024年— 2030年复合增速约40%,对应市场空间1700亿元。拆分看,东欧储能项目短期有望快速爆发,西欧&南 欧远期体量更大。国产厂商依托成本优势,有望持续提升欧洲储能份额,看好布局欧洲储能业务的电 芯、系统集成环节厂商。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断供,导致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发展新能源保障自身能 源安全成为欧洲核心诉求。根据REPowerEU目标,2030年欧洲新能源发电比例目标为42.5%,预计将带 动欧洲储能持续增长。 ...
风电巨头Ørsted“断臂求生”:将“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一半的股份卖给PE巨头阿波罗,作价65亿美元
华尔街见闻· 2025-11-04 09:17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成本与政治压力,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开发商Ørsted于周一正式宣布,已同意将旗下旗 舰项目——位于英国的Hornsea 3海上风电场50%的股份,以6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私募股权巨头阿波罗 全球管理公司。 根据协议,阿波罗将获得位于英国海岸附近的Hornsea 3项目50%的股份。此举旨在为Ørsted的其他项目 筹集急需的资金,是Ørsted一项关键资产剥离计划的核心部分。 Ørsted首席财务官Trond Westlie表示,此次出售是公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补充说,阿波罗将带 来"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和规模化资本"。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笔交易清晰地表明了Ørsted为稳固财务状况 而进行的战略收缩,尽管这意味着放弃其最优质资产之一的部分所有权。 事实上,这笔交易是在Ørsted经历数年困境之后达成的。受利率上升和政治不确定性影响,该公司近来 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美国市场,特朗普对海上风电的敌意已对其业务造成直接冲击,迫使公司不得 不寻求新的融资途径。 阿波罗加码欧洲基建 此次资产出售凸显了Ørsted正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全球行业领导者,这家由丹麦政府持股50%的公 司,在过去几年中因行业 ...
微软的“电力焦虑”:一场97亿美元的算力豪赌
钛媒体APP· 2025-11-04 09:01
微软与IREN合作协议 - 微软与澳大利亚算力运营商IREN签署为期五年、总金额高达97亿美元的合作大单[1] - 微软将先支付20%预付款,剩余款项分期结算,以换取IREN位于德州Childress数据中心的高端NVIDIA GB300 GPU算力[1] - IREN需要采购58亿美元设备,并负责建设200兆瓦液冷机房,其电力来自自有的2.9 GW清洁能源电网[1] - 公告后IREN股价盘前跳涨20%以上,该公司年内股价已上涨480%[1][11] AI基础设施瓶颈与微软的战略 - AI扩容的最大瓶颈已从模型转向基础设施,包括电力、机房、冷却系统及审批速度[2] -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9.5%[2] - 德州因电价低、审批快成为少数能快速扩产的地区,微软策略是直接租赁现成的电力和场地以规避审批和建设延迟[2] - 交易本质是微软加速弥补自身的能源与算力缺口,在AI时代,电力成为比代码和人才更关键的竞争优势[4]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与市场态度对比 - 市场根据“烧钱速度”和清晰度对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分层:第一档为有真实订单倒逼扩产的微软、亚马逊、谷歌,市场接受并视为增长投资;第二档为产品有潜力但变现慢的公司,市场中性观望;第三档为缺乏盈利模型、投入激进的Meta,市场明显不满[5][6] - Meta在三季度收入增长22%后,因资本开支上调至700-720亿美元且无明确回报路径,股价暴跌超11%,被形容为“失控式支出”[6] - 2025年亚马逊预计资本支出达1250亿美元,谷歌约910亿美元,微软约350亿美元(同比增长74%),市场奖励“算得清楚的钱”而惩罚“说不清楚的梦”[9] - 微软的支出被视为“被需求倒逼的投资”,旨在兑现Azure算力短缺、OpenAI模型训练和企业客户订阅Copilot带来的现有订单[6][9] IREN的商业模式转型与风险 - IREN从全球领先的比特币矿企转型为AI算力提供商,将其原有的机房、冷却、电力供应链基础设施复用于AI云服务市场[10] - 公司具备三大底层优势:2.9 GW清洁电力合约带来的能源成本竞争力、五年高密度液冷工程经验、以及获得微软客户背书带来的信用提升[10] - 合作存在现金流风险,IREN需先投入约58亿美元购买硬件,微软仅预付20%,剩余资金需靠债务融资,且合同中设有里程碑考核,进度滞后可能导致微软暂停付款[10] - 市场对IREN估值分歧加大,股价年内上涨近480%,但H.C. Wainwright报告将目标价定为45美元,仅为现价一半[11] 能源战略演进:从可再生到核能 - 科技巨头应对电力瓶颈的策略是先锁定可再生能源,再布局自建电力[11] - 高盛研究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比2023年增长约160%,仅靠可再生能源可能难以满足需求[11] - 微软与Constellation Energy签约重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Three Mile Island核电厂1号机组,为期20年,提供835兆瓦电力,并利用AI技术加速核电许可流程[12] - 核能带来三重收益:提供24小时稳定基荷电力、符合零碳ESG目标、降低长期能源成本,但面临审批慢、周期长、监管严的挑战[14] - 微软计划在2025财年投入约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部分预算将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和核能项目验证,标志着从“租电”向“造电厂”的可行性探索[12] 行业趋势:算力托管与能源闭环 - 微软的合同标志AI云服务底座“去中心化”拐点,科技巨头从自建数据中心转向委托独立运营商托管,以资本逻辑优化扩张速度[15] - IREN、CoreWeave、Northern Data等“新云”公司正成为科技巨头的能源与算力承包商[15] - 未来几年估值重心将从“AI软件故事”转向“AI物理资产”,微软凭借应用端变现能力保持稳定增长,而新型算力公司在周期波动中寻求空间[15] - 微软在算力上的投资体现其从软件巨头向“AI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用电力换增长,用基础设施换护城河[15][16] - AI行业的边界正从“代码”向“电网”延伸,掌握稳定、清洁、低成本电力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竞争的关键[16]
美国清洁能源风光不再
中国能源报· 2025-11-04 08:06
文章核心观点 - 政策变化与投资退潮叠加,导致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发生显著改变,反映出政策不确定性的直接冲击和能源转型的结构性困境 [1][3] 投资与就业萎缩 - 截至今年9月,美国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缩减超过240亿美元,流失就业岗位约2.1万个,仅9月就有16亿美元项目被取消、近3000个岗位流失 [3] - 美国能源部宣布终止对223个能源项目的财政扶持,涉及321项资助计划,预计覆盖财政支出75.6亿美元 [3] - 美国共和党主导选区受冲击尤为严重,损失投资124亿美元,减少就业岗位约1.5万个 [5] - 尽管9月有企业宣布新增5.42亿美元投资用于电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预计创造约985个长期岗位,但难以抵消整体下滑趋势 [6] 项目搁浅与市场影响 - 堪萨斯、密歇根、北卡罗来纳和田纳西等州多项电网级储能及电动汽车制造设施建设计划被相继取消或延缓实施 [5] - 今年1至9月,部分跨国能源企业开始将原本计划投向美国的制造项目迁往加拿大、墨西哥及欧洲市场 [5] - 美国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增长几乎停滞,第二季度仅新增风能、太阳能及储能装机11.6吉瓦,同比微增1% [7] - 储能装机虽同比增长63%,但作为主力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装机下降23%,陆上风电增幅仅12% [7] 政策收缩与市场反应 - “大而美”法案将清洁能源项目的税收抵免申请截止期从原定的2032年提前至2027年底,加速税收优惠政策退坡 [7] - 优惠政策提前收紧改变了项目投资的时间逻辑,开发商试图在2026年7月前启动建设以确保获得税收优惠 [7] - 美国能源部于9月宣布取消逾130亿美元绿色能源资金支持,使部分依据《降低通胀法案》获得信贷支持的项目陷入不确定状态 [8] 行业整合与格局重塑 - 今年上半年,美国清洁能源领域并购交易规模激增至340亿美元,涉及交易63笔,较去年下半年增长数倍 [10] - 补贴退坡和信贷收紧推动行业整合,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通过合并、组建合资公司或出售资产维持运营 [10] - 典型案例包括Sunnova能源公司因失去292亿美元贷款担保而陷入财务困境,多家企业正寻求战略重组 [10] - 私募资本与大型公用事业公司正积极介入,例如世邦魏理仕投资管理公司收购了黑石支持的清洁能源开发商ClearGen [10] 国际吸引力减弱与区域放缓 -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海外投资者信心,新加坡Bila Solar公司暂停印第安纳工厂扩建,加拿大Heliene公司重新评估明尼苏达电池项目,挪威NorSun推迟俄克拉荷马晶圆工厂建设 [11] - 美国多地清洁能源装机增速明显放缓,领先的加利福尼亚州与得克萨斯州今年增速仅为8%,佛罗里达、佐治亚、内华达等州亦低于全美平均水平 [11] - 伍德麦肯兹预测,未来10年美国太阳能与风电装机量将较此前的预期分别下降17%和20% [10] - 荣鼎集团估算约263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设施投资面临风险,至2035年美国工业能源成本可能增加110亿美元 [10]
津巴布韦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46个投资项目
商务部网站· 2025-11-04 01:03
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津巴布韦新增46个投资项目 [1] - 可再生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成为核心引领方向 [1] 可再生能源行业 - 可再生能源项目有14个,包括扩建Solgas 10兆瓦太阳能项目 [1] - 与金达尔能源津巴布韦公司就万基核电站1-6号机组修复工程达成公私合作协议,旨在恢复可靠基荷电力 [1] - 多个太阳能、风能开发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1] 信息通信技术行业 - ICT项目有13个,涵盖宽带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等 [1]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1] 其他重点行业 - 农业和制造业投资同步加强,涉及坚果种植园、乳制品复兴及疫苗生产等 [1] 投资影响与战略 - 投资项目契合该国能源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1] - 投资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提升产业竞争力 [1] - 津政府正积极推进投资项目落地,以将津巴布韦打造成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1]
ADNOC与微软报告:AI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商务部网站· 2025-11-04 01:03
阿通社10月30日消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和微软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88%的受访领导 者认为扩大AI应用对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近九成公司自2024年以来增加了对AI的投资,73%已在多 个业务部门部署AI。AI正被用于预测性维护、智能电网管理等能源领域。 (原标题:ADNOC与微软报告:AI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
新能源及工业周报(10/27-11/02):美国政府与西屋电气股东 Cameco、Brookfield 达成合作,计划在美建设800 亿美元核电项目-20251103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3 23: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统一的行业投资评级,但基于核心观点和投资建议,其对核电、电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相关能源装备等领域持积极看法 [6] 报告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推动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进而对电力供应提出极高要求,美国正进入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超级周期” [2][9] - 核电,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被视为满足AI数据中心长期、稳定、清洁能源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美国政府政策积极推动其发展 [4][46][47] - 现有电网难以支持工业回流、AI数据中心及电气化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输电线路升级、变压器及燃气轮机等电力设备需求强劲 [2][6][18][27] - 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天然气发电在过渡期内作用显著,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活跃 [4][6][52] 全球基建与建筑装备 - 北美主要数据中心市场空置率已降至1.6%的历史新低,250-500千瓦机柜平均要价上涨2.5%,10兆瓦以上部署机柜平均要价上涨19% [9] - OpenAI、Oracle与Related Digital计划在密歇根州开发容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园区,纳入OpenAI的“Stargate”计划,预计2026年初开工 [2][10] - 亚马逊计划在俄亥俄州投资3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并在北卡罗来纳州开建价值1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园区 [11] - 甲骨文公司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激增54%,剩余履约义务规模达4550亿美元,显示AI算力需求远超科技巨头自建能力 [9] 全球电气与智能装备 - 美国燃气轮机价格指数2025年8月同比增长3.43%,电力及特种变压器生产价格指数为440.55,同比增长2.5% [3][28] - 美国官方预测全国电力需求增长从2.8%上调至8.2%,预计到2029年全国电力需求增加15.8%,德克萨斯州预测大幅增加约37GW到43GW [20][23] - 美国大型电力变压器市场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9.5%,日立全球市占率25%位居第一,本土产能利用率约50-60% [27] - 中国2025年9月变压器出口金额53.85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4%,对亚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6.68% [37] 全球能源工业 - 美国政府与西屋电气股东Cameco、Brookfield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建设价值至少80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项目 [1][4][50] - 美国2025年8月新增装机容量4094兆瓦,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主,天然气装机206兆瓦;退役装机容量2兆瓦 [4][79] -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5年电力需求将增至4205亿千瓦时,2026年增至4252亿千瓦时,主要受数据中心和电气化推动 [52][61]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61.36美元,周环比上涨3.9%;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65.11美元,周环比上涨4.5% [4][104] 全球新材料 - 2025年9月全球铀现货价格为82.63美元/磅,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 [5][108] - 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浓缩铀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对美出口实施临时限制,推动美国核电产业链自主可控 [108] - 本周氧化镝均价为1560元/千克,环比下跌4.3%;氧化铽均价为6700元/千克,环比下跌3.9% [5][113] - 美国钢管、不锈钢价格指数2025年8月为144.16,环比增长0.58%,同比增长7.85% [5][117]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AI电力运营商:Entergy、Talen Energy、Constellation Energy、Vistra、NRG Energy [6] - 核电及能源装备:Oklo、NuScale Power、Centrus Energy、Cameco、中广核矿业、GE Vernova、Siemens Energy [6] - 电网设备:Hitachi、现代电气、ABB、Legrand [6] - 天然气基础设施:WMB、KMI、尼索思 [6]
中国狂买原油,全球懵了,背后是算盘打到骨子里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56
进口与储备规模 -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日均原油进口量超过1100万桶,创下新纪录,单日向国家储备增油达140万桶,占全球新增库存的90% [1] - 全国石油储备能力已从2023年底的15亿桶提升至20亿桶,当前使用率约六成,尚有上亿桶空余容量,山东、辽宁、浙江沿海及新疆等地正加速建设新储油罐 [3] 战略驱动因素 - 为应对国际局势紧张及海上运输线中断风险,中国已将石油储备天数从110天提升至180天,比国际通行标准高出五成 [5] - 此举旨在防范因俄罗斯黑海管道受损导致的每日80万桶减产、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动荡及南海台海形势趋紧等供应风险 [5] - 2025年1月实施的《能源法》明确要求国家与企业必须进行石油储备,央企与地方炼厂因此加快储油设施建设 [3] 市场影响与格局变化 - 中国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时持续大量购买,将布伦特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65美元左右,被外媒称为"沉默的锚" [1] - 中国的采购行为改变了市场格局,在油价下跌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反而增加出口,俄罗斯通过印度转口贸易绕过制裁,而日本韩国储油罐已满、欧盟炼油厂重启成本高导致业务收缩 [8] - 公司从被动接收方转变为需求端的主导力量,在西方国家观望时通过采购掌握主动权 [8][9] 金融与资产配置 - 面对2024年美元大幅波动和美债收益率跳动,央行及中投公司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石油实物资产,此举兼具保值与实用功能,被视为减少美元依赖的现实选择 [7] - 石油作为可燃烧、可出售且价格可能上涨的硬通货,比黄金更具实用价值,是一种实物资产储备 [7] 能源战略协同 - 公司在大力囤油的同时,2025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汽车总销量近一半,光伏与氢能投资增长三成多,形成传统能源储备与新能源发展并行的策略 [8] - 囤油是为保障工业与交通短期能源供应安全,为能源转型提供缓冲时间,与德国过去以煤电过渡的思路类似,并非拒绝转型而是兼顾长远规划 [8][9]
阿特斯前三季度现金流同比增长120.93% 夯实抗风险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1-03 19:10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7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218亿元[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1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实现284亿元[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69亿元,同比增长12093%[1] 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前三季度大型储能产品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1] - 第三季度储能产品单季出货27GWh,同比增幅高达5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储能系统订单总额约30亿美元[1] - 10月1日公司与Aypa Power公司签署协议,为加拿大安大略省项目提供SolBank系统,项目规模达420MW/212GWh[2] - 10月29日公司作为EPC总承包的澳大利亚曼纳姆220MWh电池储能项目成功投运[2] 光伏组件业务 - 公司坚持利润第一性原则,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调控至51GW,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2] - 全年组件业务不单纯追求出货规模,而是以利润优先,在平衡供需的同时保障盈利水平[2] 技术创新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544870万元,累计申请专利5077项,维持有效的主要专利2248项[2] - 公司将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作为核心策略,坚持稳健经营、价值优先的发展理念[2][3] - 公司持续深化光伏+储能四轮驱动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借助技术创新、全球运作与卓越的ESG治理[3]
海上风电正成新蓝海,这些基金已重仓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1-03 18:41
行业核心观点 - 风电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驱动力为机组大型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和“十四五”规划目标 [1] - 风电在发电效率、电网消纳及出力特性方面相比光伏具有独特优势,与用电负荷曲线更契合 [2] - 海上风电是前景更为广阔的赛道,2024年下半年招标活动明显加速,行业已步入复苏通道 [3][5][11] 风电优势分析 - 风电发电效率更高,2024年全国风电发电量达9916亿千瓦时,远超光伏发电的8341亿千瓦时,尽管其装机容量(5.1亿千瓦)低于光伏(8.4亿千瓦) [2] - 风电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更匹配,夜间出力增强能更好匹配晚间用电峰值,获得更优电价收益 [2] - 海上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远超陆上风电和光伏,海面风阻小、平均风速高、风向稳定 [3] - 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且靠近东部沿海电力负荷中心,有利于就近消纳,减少输电损耗 [5] 行业数据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51.4GW,同比增长98.9%,其中海风、陆风分别新增2.5GW和48.9GW,同比增长2倍和95.5% [5] - 平安证券测算2025年和2026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可能将达到11.3GW和16.4GW [7] - 风机大型化是显著趋势,但节奏近期有所调整,行业趋于理性,有助于风机价格企稳和产业链健康度恢复 [9] 海外市场机遇 - 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主要市场,202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占全球比例高达34% [15] - 海外市场能提供比国内更高的利润率,为具备核心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中国风电企业带来新增长点 [17] - 以大金重工为例,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在欧洲市场份额为29.1%,排名第一 [19] 公司财务表现 - 大金重工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99.2%,扣非净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247.8% [19] - 公司毛利率提升3.9个百分点至31.1%,归母净利率达19.3%,同比增长7.1个百分点 [20] 相关投资基金 - 前海联合泳隆混合(A类:004128.OF,C类:007040.OF)长期满仓风电板块,最新规模2.57亿元,年内收益率达56.1% [23][24] - 该基金持仓稳定,核心重仓股包括大金重工、金风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等 [26] - 南方潜力新蓝筹(A类:000327.OF,C类:015396.OF)年内收益率达54.5%,主要配置风电、锂电、储能和半导体板块 [28][30] - 博时新收益混合(A类:002095.OF,C类:002096.OF)年内收益率达63.4%,前三大重仓板块包括工业金属、半导体和风电设备 [32][34] - 西部利得碳中和混合发起(A类:012975.OF,C类:012976.OF)年内收益率48.6%,前三大板块为电网设备、风电设备和电池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