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搜索文档
中阿签下大单,价格超一千万美元?特朗普态度变了,欧盟更急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18
中欧能源合作 - 中欧建交50年来能源是双边合作重要领域 双方在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领域都有共同需求 [1] - 欧洲和中国在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开展全球合作 道达尔能源等欧洲企业参与中国合作勘探项目 [1] - 双方通过联合融资 共同采购中国产品技术服务实现成本控制和收益提升 形成互利共赢模式 [1] 中阿大豆贸易 - 中国饲料制造商联合签署协议拟7月采购3万吨阿根廷大豆豆粕 这是2019年中阿协议后首笔订单 [1] - 成交价格为每吨360美元(成本+运费) 预计9月运抵广东 交易方称此为检验检疫的"试水案例" [1] 中美供应链重构 - 中国在液化天然气 石油 肉类 大豆等领域迅速减少或停止从美国进口 转向其他国家采购 [3] - 美国大豆 汽车等关键州选票产业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关税战导致美国家庭年支出大幅增加 [3] - 中国对稀土出口管控加强 使美国谈判意愿增强 但中美关系改善仍是长期过程 [3][8] 欧盟战略调整 -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欧洲应走"第三条路" 在中美博弈中不站队并构建"新联盟" [4] - 欧盟认识到美国将其作为收割目标 与中国合作可切断美国拉拢欧洲对抗中国的路径 [6] 中美贸易协议 - 中美签署的贸易协议实际是贸易缓和敲门砖 未来仍有较大谈判空间 [8] - 特朗普关税战未能实现原定谈判目标 协议签署不代表美国取得胜利 [8]
美国疯狂囤积铜这是为稀土大战准备筹码吗?未来稀土牌要怎么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34
稀土供需格局 - 中国垄断全球90%稀土供应 欧洲工业面临停滞威胁 欧盟驻华大使公开请求中国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1] - 欧洲稀土库存几近耗尽 企业可能停产 制造业面临工人失业和企业倒闭风险 [2] - 美国稀土库存略多于欧洲 但同样面临短期耗尽风险 特朗普政府将解决稀土问题列为优先事项 [3] 铜资源战略博弈 - 美国4月起紧急进口超50万吨铜 相当于半年使用量 导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暴跌80% 期货价格突破1万美元 [3] - 美国进口铜的两大动机:预判25%进口关税引发囤货 以及作为对华贸易谈判筹码 [4] - 中国在铜资源领域存在短板 但依赖度远低于欧美对稀土的依赖 美国铜战术仅能造成短期不便 [7]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稀土成为贸易谈判关键筹码 美方称若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将考虑取消制裁 [12] - 中国可能选择性放松部分领域稀土出口 但保持严格限制和违规制裁机制 [12] - 贸易战呈现长期化特征 经济博弈将持续数十年 短期缓和不改根本竞争态势 [9][13] 产业影响分析 - 稀土磁铁是欧洲不可替代的工业原料 短缺直接威胁汽车、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 [1] - 西方舆论攻击反而强化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掌控决心 凸显资源自主的战略价值 [2] - 铜价剧烈波动反映资源武器化趋势 工业金属成为地缘经济竞争新战场 [3][4]
国新国证期货早报-20250702
国新国证期货· 2025-07-02 09: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7月1日各期货品种表现不一,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 [1][2][3][4] - 不同品种因各自供需、政策、天气等因素呈现不同走势和预期 [5][6][7][8] 各品种情况总结 股指期货 - 7月1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涨0.39%收报3457.75点,深证成指涨0.11%收报10476.29点,创业板指跌0.24%收报2147.92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4660亿,较昨日缩量208亿 [1] - 沪深300指数7月1日窄幅整理,收盘3942.76,环比上涨6.68 [2] 焦炭 焦煤 - 7月1日焦炭加权指数持续调整,收盘价1393.2,环比下跌34.8;焦煤加权指数震荡整理,收盘价823.9元,环比下跌27.8 [3][4] - 焦炭方面,以伊冲突带动化工品价格上移,长协合同焦企原料采购成本或下移,市场化采购焦企入炉煤成本或抬升,7月开启提涨概率不高 [5] - 焦煤方面,近期供应收紧,库存结构改善,短期内煤价有支撑,但后期煤矿有复产预期,终端需求面临下行压力,钢材价格反弹空间受限 [5] 郑糖 - 受泰国和印度甘蔗产量预计丰收影响,美糖周一震荡下跌,郑糖2509月合约周二震荡下行,夜盘也震荡走低 [5] - 6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糖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2.1%至245万吨,甘蔗压榨量同比减少21.5% [5] 胶 - 因泰国产区降雨影响割胶,原料供应受限,东南亚现货报价坚挺,沪胶周二震荡走高,夜盘窄幅震荡 [6] - 截至6月29日,青岛地区天胶保税和一般贸易合计库存量63.21万吨,环比增加1.48万吨,增幅2.40% [7] 棕榈油 - 7月1日棕榈油处于震荡形态,收盘8336,较上一交易日涨0.07% [7] - 截至6月27日,全国重点地区棕榈油商业库存53.74万吨,环比上周增加10.25万吨,增幅23.57%,同比增加10.98万吨,增幅25.67% [7] 豆粕 - 国际市场7月1日CBOT大豆震荡运行,美国大豆优良率持平于66%低于预期,巴西6月大豆出口量或达1393万吨,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1.6875亿吨 [8] - 国内市场7月1日豆粕主力M2509收于2961元/吨,6月油厂大豆压榨量突破1000万吨,7月进口大豆到港充裕,豆粕库存将增加,弱势震荡运行 [8] 生猪 - 7月1日生猪期货弱势运行,主力LH2509收于13865元/吨,跌幅0.04% [9] - 居民消费疲软,终端消费支撑不足,出栏均重下降,二育减少,商品猪出栏处于恢复期,市场供需宽松,期货震荡偏弱运行 [9] 沪铜 - 宏观上受矿端紧张、库存低位和美元走弱支撑,美联储降息放缓与美关税政策压制上行空间;基本面上海外美铜溢价高驱动LME铜库存去库,国内铜社会库存低,虽入淡季仍有支撑,铜价延续强势运行 [9] 铁矿石 - 7月1日铁矿石2509主力合约震荡下跌,跌幅1.32%,收盘价708.5元 [9] - 本期海外发运量和国内到港量下降,钢厂高炉利润尚可继续复产,铁水产量增加,短期震荡走势 [9] 沥青 - 7月1日沥青2509主力合约震荡收涨,涨幅0.17%,收盘价3562元 [10] - 沥青加工利润好转,周产量增加,出货量回升,但部分地区降雨阻碍刚需,需求清淡,基本面驱动偏弱,短期震荡运行 [10] 原木 - 7月1日原木2509开盘784、最低778、最高789、收盘787、日增仓48手,关注790 - 800压力区间和07现货交割信息 [11] - 7月1日山东3.9米中A辐射松原木现货价格750元/方,江苏4米中A辐射松原木现货价格760元/方,均较昨日持平,港口原木库存小幅度提升,需求弱,成交弱 [11] 棉花 - 周二夜盘郑棉主力合约收盘13775元/吨,7月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新疆指定交割(监管)仓库基差报价最低为430元/吨,棉花库存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2张 [11] 钢材 - 7月1日,rb2510收报3003元/吨,hc2510收报3136元/吨 [11] - 双焦回落,黑色系阶段性反弹暂告段落,市场传出减产消息,但终端成交弱势,减产需进一步发酵 [11] 氧化铝 - 7月1日,ao2509收报2985元/吨 [12] - 三季度供应过剩,价格以成本定价为主,关注企业复产减产情况,未来供需过剩格局下价格整体承压 [12] 沪铝 - 7月1日,al2508收报于20635元/吨 [12] - 电解铝供给接近上限变化不大,需求进入淡季下降但加工环节开工率降幅小,有成品累库迹象,需求仍坚挺但有走弱压力,库存方面铝棒累库、铝锭社会库存去库,铝价反弹回升,基本面供给充足需求渐弱,低库存支撑铝价 [12]
稀土牌双线打法威力有多大?特朗普急于访华,美企已停工关厂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00
中美供应链博弈 - 中美供应链对抗进入"休战"状态但暗流涌动 出口管制成为贸易谈判核心议题 [1] - 美方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实施严密封锁 中方通过稀土供应链进行反制 [1] - 贸易战背后是供应链控制权争夺 中方已找到美国"痛点"稀土资源 [1]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2023年4月起对7种高科技关键矿物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3] - 5月份铽和镝重稀土出口量降为零 镓出口完全停止(上年超6000公斤) [3] - 锗出口量下降超60% 稀土永磁体出口减少约75% [3] - 采用"双线策略":严控钐/钆等关键稀土 放宽普通稀土出口 [6] - 军用稀土出口仍受严格控制 将根据美方芯片管制动态调整措施 [6] 美国产业受影响案例 - 福特汽车因稀土磁铁供应中断关闭多家工厂达三周 [4] - 稀土磁铁短缺导致座椅/雨刷/车门/音响等关键部件停产 [4] - 美国无法从中国以外获取高性能稀土磁铁 [4] 全球稀土市场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80%-90%稀土供应及加工提炼环节 [6] - G7推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试图开发格陵兰/加拿大/乌克兰资源 [6] - 完全摆脱中国稀土依赖几乎不可能 [6] 稀土战略价值 - 稀土成为中美供应链竞争关键因素 中方已形成战略压制 [7] - 无人机/巡航导弹/扬声器/硬盘/手机等高科技领域依赖中国稀土 [7] - 出口许可仅限6个月 保留政策调整空间 [4] 双方谈判进展 - 特朗普政府与中方达成伦敦框架协议(细节未公开) [3] - 美方筹划CEO代表团访华寻求稳定贸易关系 [3] - 商务部声明保留"依法批准出口申请"的灵活性 [4]
突发,中国同意给美国稀土!特朗普访华有三大目的,会参加阅兵吗
搜狐财经· 2025-07-01 00:21
稀土供应协议 - 中国向美国企业发放有效期仅六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证 涵盖风力涡轮机 喷气式飞机等多种用途 [1] - 美国撤销五月实施的对华限制措施作为回应 该协议具有战术性而非长期稳定性 [1] - 短期许可证安排既维持供应链稳定 又为未来谈判预留反制筹码 [3] 美国商业代表团访华 - 特朗普计划率领包括特斯拉 英伟达等十名顶尖CEO访华 涉及新能源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3] - 代表团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 此次访问是对美国"脱钩"政策失败的变相承认 [5] - 商业合作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破冰信号 特斯拉工厂 英伟达芯片等案例具有示范效应 [9][11] 中美经贸博弈背景 - 中国连续减持美债对美元霸权构成挑战 美国经济增长因贸易战放缓 就业市场受损 [5] - 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态度仍是主流 特朗普若出席九三阅兵将释放重大缓和信号但概率较低 [7][9] - 稀土协议与商业访问或为政治对话铺路 双方在核心领域竞争仍将持续 [11]
长江固收 10年期国债能破1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国债市场、债券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债收益率走势**:短期内国债收益率在 1.6%附近面临较强阻力,当前收益率在 1.65%-1.7%之间调整空间有限,接近 1.65%时可逢低配置,接近 1.6%时需关注回调风险;今年一季度债市曾下探至 1.57%左右,这些位置构成阻力位[1][2] - **国债买卖重启预期**:市场对国债买卖重启的预期需推迟,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需满足国债供给和收益率两个条件,短期内国债供给无明显增加,若财政不进行大规模新增特别国债或增发,年内重启概率较低;7 月国债供给无明显增加,8 月和 11 月可能有小高峰但不显著[1][3][4] - **央行对国债收益率的态度**:央行更能接受国债收益率上行,大幅度下行存在系统性风险,为避免直接跌破 1.6%,可能会等待市场调整到 1.66 - 1.67 再考虑重启;硅谷银行事件表明大幅度下跌带来潜在风险[1][5] - **央行购买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央行购买国债会增加流动性,国债到期财政兑付给央行不涉及银行,不会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和流动性,财政兑付时央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步减记体现缩表,但对流动性影响是间接的[1][7] - **中国央行降息情况**:今年中国央行降息空间可能有限,或有一次降息机会,幅度约为 10 个基点,时间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需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决定,下半年降息可能更多服务于稳增长;5 月降息与美方谈判有关,下半年需应对经济压力及考虑外部冲击[1][8] - **市场流动性状况**:当前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央行维持相对宽松流动性但有界限,旨在防止资金空转,七天回购利率维持在 1.5%左右,隔夜回购利率在 1.4%左右[9][10] - **资金空转界定**:同业存款较高和银行间加杠杆算作资金空转,这些资金本应用于宽信用和货币创造,最终转化为社会融资,却因银行间加杠杆被挤占,导致实体经济未能享受到低廉融资成本[11] - **银行间杠杆率影响**:银行间杠杆率较高,正 carry 每恢复 10 个基点,银行间杠杆率提升 0.3%,基于降息空间、资金面宽松幅度以及国家买卖重启的判断,1.6 将成为债市强阻力位[12] - **未来债市走势**:1.6 可能会成为债市强阻力位,未来半个月坚持此观点,7、8 月是否突破不确定,需关注中美贸易战反复以及经济基本面的环比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或经济环比明显下行会导致债市收益率下降[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于市场上流传的“回笼流动性”说法不准确,央行购买国库券增加流动性,到期期限不会直接导致流动性减少,这种理解误解了央行报表记账方式及其实际操作影响[6] - 稳定汇率同样重要,央行更倾向于干预汇率贬值而非升值[1][5]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东盟在中美贸易战中看到了机遇,但对冲风险至关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6-29 14:29
中国-东盟贸易关系 - 中国对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 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产业结构优势 贸易互补性持续增强 [1] - 2022年中菲双边贸易额达420亿美元 占菲律宾对外贸易总额的21% 中国自2016年起稳居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2] 东南亚地缘政治与经济动态 - 南海争端与美国对华关税构成挑战 但菲律宾政府坚持贸易投资合作不应受当前南海问题影响 强调经济合作对双边关系的关键作用 [2][4] - 东盟国家采取多元化策略应对中美竞争 通过RCEP和CPTPP等自贸协定保持与主要经济体的互动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4][5] 菲律宾的双向互动策略 - 菲律宾同步强化美菲军事同盟与中菲经济合作 在安全领域依赖美国支持 同时在可再生能源 电动汽车 矿产加工等领域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 [7] - 菲律宾采取"双向互动"策略以平衡中美关系 2022年后更倾向公开南海"灰色地带活动"作为威慑手段 但仍对局势缓和保持开放态度 [7][9] 南海资源合作前景 - 菲律宾历史上曾推动与中国 越南的南海油气联合开发 但因政治更迭与法律裁决导致政策连续性中断 合作可行性取决于政治决策 [8] - 马来西亚 印尼 越南等国与中国开展南海资源开发谈判的案例表明 务实合作存在可能性 可为中菲未来协议提供参考 [8] 中菲沟通机制建设 - 中菲通过双边磋商机制 军方安全对话及海警交流等平台管控分歧 2023年就仁爱礁局势达成临时安排 显示危机管控机制的有效性 [9][10]
7月起,国内或将出现5大趋势,普通家庭必须提早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6-29 13:56
趋势一:赚钱越来越难 - 中美贸易战升级导致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部分企业选择裁员降薪 [3] - 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上下游56个行业 包括建材装修家具家电等行业从业者收入下降 [3] - 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商品滞销 消费市场需求明显下滑 [5] - 电商冲击导致实体企业业务流失严重 [5] 趋势二:房价下跌仍将继续 - 2022年起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加入下跌行列 全国平均跌幅30% [7] - 预计下半年房价稳中有降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40可能补跌 [7] 趋势三: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 - 3年期存款利率从3.15%降至1.8% 降幅超40% [9] - 利率下调影响中老年存款群体和靠利息生存的家庭 [9] 趋势四:保障房入市步伐加快 - 未来5年计划投放600万套保障房 年均120万套 [12] - 保障房价格远低于商品房 将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12] 趋势五: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 餐饮服务企业使用机器人送餐 服务型企业采用AI客服 [13] - 无人出租车外卖配送车逐步普及 银行柜台将无人化 [13] - 制造业用工业机器人替代流水线工人 劳动密集型岗位减少 [13]
关税重压下丰田(TM.US)销量三连破顶!5月全球销约95.6万辆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4:56
公司业绩表现 - 丰田5月全球销量达955,532辆 同比增长8% 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纪录 [1] - 全球产量为906,984辆 子公司大发汽车和日野汽车包含在内 [1] - 日本市场销量增幅超4% 中国市场增长7% 北美市场攀升11% [1] - 混合动力车型在美日及中国市场需求强劲 [1] 价格调整与贸易战影响 - 丰田计划下月上调部分在美销售车型价格 涨幅超200美元 [1] - 三菱汽车已对三款车型实施美国市场涨价 [1] - 日本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关税或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 [1] - 丰田4-5月因关税损失1,8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 日产本田预计损失达30亿美元 [2] 行业经济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雇用了560万人 占劳动力8.3% 创造约10%的GDP [2] - 日本三分之二劳动力受雇于员工不足1000人的公司 许多与汽车行业相关 [2] - 日本本土每年在美生产330万辆汽车 远高于出口至美国的137万辆 [2] 公司治理与市场认可 - 丰田章男以97%得票率连任董事长 支持率反弹反映市场对其稳健表现的认可 [3]
中国亮出最后王牌,没有中国同意,美国别妄想卷土重来!
搜狐财经· 2025-06-25 15:46
中美贸易与科技竞争 -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对同等规模美国商品实施同等比例报复性关税 [3][5] -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科技与地缘竞争持续升级,美国对华为、中兴实施芯片出口禁令并推出"清洁网络"计划抵制中国5G技术 [5] - 中国5G技术全球领先,华为已建设数万个海外5G基站,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在自动驾驶等技术上占据优势 [7][11] 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优势 - 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是美国1.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 [10][11] - 全球80%电子产品、50%钢铁、40%纺织品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稀土92%精炼能力由中国控制 [12] - 比亚迪、宁德时代成为新能源领域全球龙头,特斯拉依赖中国供应链设厂 [10][12] 科技与军事发展 - 中国2023年推出"九章"量子计算机,性能达世界前列 [11] - 2025年中国海军拥有3艘航母及052D/055型驱逐舰,东风-41导弹技术令美国警惕 [12] - 华为5G技术领先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层发展速度远超美国 [7][11] 经济与金融实力 - 2023年中国GDP达17.5万亿美元(占全球18.5%),增速远超美国25.5万亿美元GDP(占22.5%) [7] - 2025年人民币结算扩展至亚洲、中东等地能源贸易,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开通人民币窗口 [13] - 中国14亿人口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内需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9] 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 - 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全球主导,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市场份额 [10][12] - 美国传统能源出口面临压力,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