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券日报· 2025-07-27 23:46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 - 中国证监会强调更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1] - "耐心资本"具备长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并兼顾机构投资者收益 [1]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作用与现状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育苗池",其运作效率直接影响科创动能,当前行业核心堵点是"募投管退"循环不畅 [2] - 一级市场投资周期通常为3-10年,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半导体等行业退出时间更长,耐心资本可服务科技企业全周期成长 [2]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90%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50%以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02万只,规模10.95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61万只,规模3.41万亿元 [3] 政府投资基金与政策支持 - 占一级市场资金来源超80%的政府投资基金迎来系统性纠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解决基金招商返投、非市场化运作等问题 [3] - 监管提升IPO可预期性,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并扩大至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首家过会企业禾元生物已注册生效 [3]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建立分期支付机制和新设简易审核程序,做强并购重组市场为创投提供更多退出渠道 [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与进展 - 政策引导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年金、公募基金加大入市力度 [6] - 公募基金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保险资金考核调整为"当年度+三年+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6] - 静态测算险资尚有2.9万亿元入市空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规模2.55万亿元(同比+34.21%),社保基金在金融、能源、科技领域持仓稳定 [7]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科创板通过政策与市场共振推动"硬科技"企业转化,夯实新质生产力培育核心阵地 [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将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机构占比,引导资金向优质资产集中,提升A股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7]
吴清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21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强调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落地 [2] - 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预期、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三大确定性支撑市场稳定 [2]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总结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标志性改革突破 [2] - 强化监管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2] 未来七大建设方向 方向一:市场稳定机制 - 健全稳市机制,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 [5][6] 方向二:多层次市场改革 - 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一揽子举措,创新债券期货产品 [7] 方向三:资产与资金端优化 - 落实上市公司"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8] - 培育长期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公募基金 [8] - 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8] 方向四:监管执法强化 - 重点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9][10] 方向五: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与支持房地产新模式 [11]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市场化转型 [1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1] 方向六: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12][13] 方向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 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服务监管需求 [14]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制度,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4] - 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队伍 [14]
证监会定调七大任务,吴清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0:08
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包括: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标志性改革 [1] - 强化监管,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稳步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1] 资本市场建设七大方向 方向一: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 [2] - 加强预期引导 [2] 方向二: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3] - 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3]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3] 方向三:从资产端、资金端固本培元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4] - 严防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加快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落地 [4]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4] - 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4] - 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4] 方向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 [5] - 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5] - 坚决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5] 方向五: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7]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 [8] - 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8] 方向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实施路径 [9]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9] - 拓展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新空间 [9] 方向七: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 -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监管需要 [10]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相关制度,持续改进监管服务 [10] - 全方位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10] - 加快锻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 [10]
年金出手了,组团买进ETF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19:45
年金计划投资ETF概况 - 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11名持有人中,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计划占据9席,中国邮政集团企业年金计划为第一大持有人,持有2800万份,占比2.5% [1][2] - 山东省(伍号)、北京市(壹号)、河南省贰号职业年金计划均持有1800万份,占比1.61%,山东省(壹号)、河北省壹号、浙江省壹拾贰号职业年金计划均持有1500万份,占比1.34% [1][2] - 浙江省壹号和陆号职业年金计划分别持有1300万份和1000万份,占比1.16%和0.89% [1][2] 年金计划在ETF中的布局趋势 -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企业年金计划持有5000.72万份,占比3.95%,农行、建行、交行、工行等国有银行企业年金计划也配置了该基金 [3][5] - 招商沪深300ETF前十大持有人中,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计划占据7席,包括中信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和中国联通企业年金计划 [6] - 截至2024年年末,共有92只年金计划现身79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58.19亿份,较2024年上半年末大幅增长 [7] 年金计划的市场影响与政策支持 - 企(职)业年金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截至2024年年底,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3.11万亿元 [7] - 监管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六部门联合提出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8] - 长周期业绩考核制度有望缓解年金投资管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提升权益类仓位,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8]
扩大委托投资规模、推动长周期考核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长钱”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17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扩大 - 人社部持续推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长钱" [1] - 2024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20万亿元 支出7.30万亿元 年末累计结余8.72万亿元 投资运营规模2.34万亿元 仅占累计结余26.83% [2] - 截至6月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2.55万亿元 同比增长34.21% [3] - 专家表示未来可归集委托投资的基金规模庞大 可能带来数万亿元长线资金 [3]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推进 - 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公募基金加大入市力度 [2] - 《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2] - 中央汇金二季度耗资超2000亿元买入宽基ETF 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8]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50% 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1720亿元 [8] 长周期考核机制建设 - 《实施方案》要求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4] - 证监会明确对公募基金投资业绩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4]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指标为"当年度+三年+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4] - 人社部已就年金基金长期考核机制征求意见 并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数据 [4] 长周期考核的市场影响 - 拉长考核期可降低市场波动率 解决"长钱短投"错配问题 [6] - 长期资金持续买入将压缩风险溢价 抬升整体PE估值中枢 [6] - 长期资金作为股东可通过投票表决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率与信息披露质量 [6] - 三年以上考核机制促使投资机构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提升对短期波动的承受能力 [6] 完善"长钱长投"机制建议 - 吸引中长期资金需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回报和保护机制 [9] - 应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机制 特别是在市场调整期通过回购维护公司价值 [9] - 需加强跨部门监管联动 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 精准识别市场违规行为 [9]
沪指3600点拉锯战,上攻动能几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23
A股市场表现 - 7月23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600点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但收盘微涨0.01%至3582.30点,全天成交额1.86万亿元较前日缩量284亿元 [1] - 自4月7日3040.69点低点后,上证指数用70余交易日连续突破3100-3600点六个整百点位,国证2000、中证2000等指数创多年或历史新高 [3]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18个板块近120交易日涨幅超10%,钢铁(21.79%)、有色金属(21.65%)、医药生物(20.55%)领涨 [3] - 近10个月A股个股平均涨幅超30%,405只个股翻倍,11只ST股腰斩 [3] 资金面动态 - 沪深北市场融资余额达1.93万亿元(7月22日),接近年内高点1.95万亿元,但距2015年历史峰值仍有3700亿元差距 [4][5] - 监管层推动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指导意见》和2025年1月《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周期考核机制 [5] 机构观点 - 星石投资指出资金交投情绪不弱,科技板块因产业政策利好表现优于银行板块 [5] - 华泰证券认为A股哑铃型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中报预告验证行业景气线索 [8] - 东吴证券预计ROE企稳将支撑沪指中长期向上,修复斜率较2016-2017年更平缓但持续性更优 [8] - 华创证券分析企业利润增速或已见底,存款剪刀差持续修复降低市场下行波动 [9] 板块与个股 - 超级水电、美容护理、保险、证券板块涨幅居前,海南、军工、特高压、水泥板块跌幅居前 [1] - 超4000只个股收盘价超越2024年10月高点,占市场主要比例 [3]
中国人寿召开上半年工作会议:有力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快讯· 2025-07-23 19:59
公司上半年经营表现 - 切实发挥主体主责作用并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 [1] - 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管理 [1] - 稳步推动销售渠道转型升级 [1] - 加快建设康养生态体系 [1] - 强化数字化赋能与应用 [1] - 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 [1] - 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1]
财政部最新发布,事关中长期资金入市!
FOFWEEKLY· 2025-07-16 18:09
政策调整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其中当年度指标权重30% 3年周期指标权重50% 5年周期指标权重20% [2]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同样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当年度指标权重30% 3年周期指标权重50% 5年周期指标权重20% [2] 经营要求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 优化资产配置 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 [3] - 公司应注重稳健经营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加强投资组合管理 [3] - 需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 增厚长期稳定收益 [3] 能力建设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健全内部投资管理制度 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 [3] - 需做好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收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 [3] 功能定位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1] - 需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保险业态观察(六):险企长周期考核全面落地,引导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东海证券· 2025-07-15 14: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财政部7月11日印发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起参照执行 引导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5] -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新增5年周期指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新增3年和5年指标 长周期考核权重达70% 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周期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属性 [5] - 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将提升 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配置需求旺盛 长周期考核推动险资从“交易型”转向“配置型” 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偏好 [5] - 投资建议持续关注寿险负债转型下产能爬坡和需求释放 对权益市场展望乐观 预定利率下调缓解利差损风险 重视板块配置机遇 关注大型上市险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及背景 - 事件为财政部印发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5] - 实施背景是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优化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包括纲领性文件和实施方案 [5] 考核指标变化 - 净资产收益率实行“年度(30%)+3年周期(50%)+5年周期(20%)”考核方式 长周期考核权重合计达70% [5]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年度(30%)+3年周期(50%)+5年周期(20%)” 引导注重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长期保值增值 [5] 资金入市及配置需求 - 以2025Q1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测算 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仅20.1% 较监管上限有差距 长周期考核落地将提速中长期资金入市 [5] - 新会计准则下 OCI权益资产市值波动不影响险企当期投资水平 长周期考核推动险资配置高股息蓝筹标的 [5] 投资建议 - 寿险负债转型关注产能爬坡和需求释放 [5] - 投资端对权益市场乐观 预定利率下调缓解利差损风险 板块低估值 关注大型上市险企 [5]
银行理财当好耐心资本
金融时报· 2025-07-15 09:40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规模扩容与结构优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银行系理财 公司加速"入局"耐心资本,成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力量。 "银行系理财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资金蓄水池'和'市 场稳定器'角色。"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连接居民财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银行系理财公司通过优化资产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引导 中长期资金入市能力,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稳定性与流动性。 响应"长钱长投"政策号召 在近期召开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言时强调,要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长期资本。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资本市场 第三个"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并专门提到 要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随后,发展耐心资本和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等要求在多个重磅会议中被强调。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 治局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