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创造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经济随笔:LABUBU大火,“中国创造”做对了什么?
新华网· 2025-06-16 18:32
公司表现 - LABUBU毛绒玩具由中国企业泡泡玛特打造,在全球年轻消费者中引发热潮,包括社交平台开箱狂欢、海外门店彻夜排队以及拍卖会初代LABUBU成交价高达108万元[1] - 泡泡玛特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160%,海外市场增速超470%,带动公司股价走高[2] - LABUBU通过盲盒随机惊喜、全球文化联动及明星名人认可实现破圈传播,成为年轻人社交"硬通货"[1] 行业趋势 - 中国潮玩产业规模从2015年63亿元飙升至2023年600亿元,增长近10倍,2026年有望突破1100亿元[2]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IP零售市场,全年IP零售额接近1000亿元,但人均IP消费远低于其他前十国家,显示巨大增长空间[2] - Z世代消费更注重情绪价值、体验价值和社交属性,推动潮玩等新消费业态发展[2] 政策支持 - 2024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2] - 商务部促进"IP+消费",畅通IP授权、商品开发、营销推广全链条[2] 国际化进展 - 中国潮玩品牌在海外引发"一BU难求"现象,全球社交媒体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刷新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文化品牌的认知[3] -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在产业链持续深耕,展现各领域竞争力[3] - 黑神话悟空、哪吒、LABUBU等中国文化IP走向世界,通过文化价值输出实现全球情绪共鸣和商业成功[3] 文化影响力 - LABUBU以"亦正亦邪"气质精准捕捉年轻人"做自己"的渴望,打破传统审美套路[1] - 中国潮玩融入全球创意养分,为世界潮流文化注入新内涵,展现中国原创IP走向世界的信心[3][4] - 中国文创产品通过文化价值输出实现全球"吸金"能力,创新中国故事表达方式[3][4]
科技日报:期待“中国创造”诞生更多世界级爆款
科技日报· 2025-06-16 07:30
中国潮玩产业崛起 - Labubu潮玩在美国洛杉矶引发抢购热潮,消费者通宵排队购买,显示中国原创IP的全球影响力[2] - 该IP获得欧美明星追捧和外媒广泛报道,成为全球"顶流",体现文化共鸣与情绪消费潜力[2] - 行业长期受制于海外IP定价权,中国企业通过原创IP突破代工模式,争夺全球话语权[2] 原创IP打造路径 - 文化赋能:企业融合传统文化(如"醒狮")与全球化表达,Labubu凭借创意和情感链接力赢得市场[3] - 科技驱动:数字化建模将模具开发周期从50天缩短至10天,智能制造技术提升产能5-10倍,AI潮玩增强互动体验[3] - 产业链协同:东莞覆盖设计至销售全链条,支撑Labubu等IP快速落地,承接冰墩墩、哪吒等爆款需求[3] 产业升级与市场表现 - 2023年东莞本土原创IP产值占比达53%,首次超越代工业务,标志产业转型成效[3] - 行业面临潮流快速更迭挑战,但向"新"发展(文化焕新、科技创新、产业革新)趋势明确[3] 中国创造的多领域突破 - DeepSeek、鸿蒙、哪吒等案例显示创新正成为中国品牌的共同特质,推动各领域向高端迈进[4] - 文化自信、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形成共振,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迁[4]
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走进中铁装备——“河南制造,了不起!”
河南日报· 2025-06-13 08:07
盾构机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盾构机是衡量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和国之重器 [1] - 2008年前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设备依赖进口且维修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中国基建发展 [1] - 中铁装备实现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产品远销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 [2] 中铁装备的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公司盾构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稳居第一,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公里 [2] - 国产盾构机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拓展新空间,在海外项目中大显身手 [2] - 从7亿元进口单台设备到反向收购国外公司,体现中国制造的技术突破 [2] 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 - 河南通过盾构机等高端装备制造,展现从农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型 [2] - 公司推动河南制造迈入价值链中高端,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香港与河南经贸合作潜力受关注,未来将加强投资与产业联动 [3] 技术集成与行业影响 - 盾构机集成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与导向等多项尖端技术 [1] - 自主研发突破打破国外垄断,显著提升中国基建效率与自主可控能力 [1] - 装备全球化输出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跨国友好关系 [2]
中国潮玩改写文化出海剧本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0:29
泡泡玛特全球热潮 -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系列潮流玩具在全球多个城市引发抢购热潮,门店出现排队数小时现象[1] - 公司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首富[1] - 摩根大通将Labubu与Hello Kitty相提并论,认为其具备成为全球超级IP的潜力[1] 文化出海新模式 - Labubu通过本土化设计打破文化壁垒,推出新加坡鱼尾狮款、泰国金丝服饰款等地区限定产品[2] - 产品被泰国官方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成为跨文化共鸣载体[2] - 区别于传统中国文化输出方式,Labubu通过情感共鸣而非符号堆砌实现全球化传播[2] 中国创造能力突破 - Labubu标志中国从玩具代工转向原创设计,在超级IP赛道占据重要位置[3] - 潮玩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成为引领全球玩具市场的核心驱动力[3] - 中国IP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哪吒2》全球票房前五、DeepSeek改写AI规则、《恋与深空》手游国际畅销[3] IP产业生态发展 - 商务部推动IP创意设计平台建设,打造消费地标和沉浸式体验空间[3] - Labubu成功模式显示中国制造与创造能力结合可精准捕捉全球情感需求[4] - 中国IP产业向全球文化高地攀登,东方版"迪士尼神话"成为可能[4]
(经济观察)中国电动汽车加速“驶向”全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9:58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表现 - 4月份比亚迪在欧洲注册7231辆纯电动汽车 同比增长169% 特斯拉注册量7165辆 同比下降49% [1] - 德国市场4月电动汽车新注册总量同比增长53.5% 比亚迪销量1566辆 特斯拉销量885辆同比下降45.9% 1至4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792辆 [1] - 比亚迪4月成为意大利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品牌 注册量1683辆市场份额11.5% 特斯拉销量446辆 1至4月比亚迪累计交易量5646笔市场占比10% [1]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 - 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量7615辆 同比增长370% 覆盖新加坡 丹麦 挪威 荷兰等市场 计划未来海外销量占比达50% [1] - 小鹏汽车全球化战略聚焦高科技 中高端差异化定位 重点区域研发制造与本土化服务体系建设 [2] - 新势力车企在荷兰和挪威市场表现突出 多家企业以挪威为欧洲市场切入点形成规模效应 [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 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 部分领域技术全球领先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 - 电动汽车 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等"新三样"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2] -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技术创新 供应链 本土市场规模三大优势 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
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2:02
文化产业规模与政策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收达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六大板块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2] - 华为通过全球设计中心赋予产品科技美感与情感理念,比亚迪汽车以中国文化演绎电动美学,如"Dragon Face"设计和甲骨文"电"字LOGO [2] - 传统制造业通过"+文化"推动产品升级,如家电品牌小熊、美的以创意设计满足情绪价值,东莞占据全球九成潮玩生产 [3] 科技与文化赋能 - 科技创新赋予产品新功能、新竞争力,文化表达则赋予产品故事、情感和审美,实现价值倍增 [4] - 广东汽车企业将文化纳入"AI+"全场景智行新生态,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维为文化载体 [3] -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汽车消费60%以上,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 [3] 产业升级路径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科技与文化并重,"技术为骨,文化为魂" [4] - 广东结合制造大省、创新大省与文化大省优势,将"文化+"渗透到各类产业中 [4] - 文化赋能增进消费者认同,产生品牌溢价,如华为、比亚迪等案例 [2][4]
中国设计赋能经典Samba,阿迪达斯×Caroline Hu再度携手带来联名新作
江南时报· 2025-05-14 20:06
进入中国市场28年来,阿迪达斯始终秉持着"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通过与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合作, 持续加码"中国创造"。此前与陈冠希、张鼎昀、周睿等中国设计师的合作均有不错的市场反响。除此之 外,阿迪达斯在中国设立上海创意中心,组建了由35人核心设计团队领衔、超100名创意人才构成的本 土化设计矩阵。据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阿迪达斯产品,超一半为中国设计。 通过这些举措,阿迪达斯强化了品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彰显了对中国消费者审美与价值观 的尊重。此次阿迪达斯与胡颖琪(Caroline Hu)的再度合作,正是阿迪达斯"中国创造"实力与本土设计 力量的双重见证,也为运动时尚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此次合作延续了双方2024春夏系列的设计灵感,并进行了材质创新与色彩碰撞。本次焕新系列以褶皱缎 面覆盖Samba经典鞋身,搭配皮革材质的三条纹标志,让T头鞋有了女性独有的柔美与气质。值得一提 的是,每双鞋履的褶皱缎面需经匠人长达12小时的手工定型,鞋舌内衬处还特别缝制可拆卸的Caroline Hu手写标签。新系列共有金属银、雅致红、深邃蓝三款配色,满足不同风格穿搭需求。 作为中国当下新锐青年时装设计师,胡颖琪( ...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0 14:59
外贸整体表现 - 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规模创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2.4% [2] - 4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 [14] - 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56.9%,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 [25] 行业亮点与技术创新 - 高技术产品出口前4个月达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18.1%,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16.4%、工业机器人增长58.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5% [14] - 智能家居企业首创抽真空系列产品,结合"时间保鲜"技术使保鲜时长从2天延长至1周,一季度原产地证申领金额飙升695.4% [4][6] - 工业机器人领域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广东造"机器人产量连续4年全国首位,东莞机器人企业近4700家,出口覆盖焊接、搬运、装配等多场景 [20][22]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升级 - 山东船舶和海工装备出口前4个月突破160亿元增长超80%,青岛企业订单排至2027年,涉及钢材、机械、电子等10余个细分产业协同 [14][18] - 海南食品企业布局东南亚3万亩椰林,2024年进口椰子超2亿颗,前4个月进口额增长80%,产品覆盖全国31省市30万终端网点 [10][12] - 东莞科技企业开发自主导航复合机器人,累计实施全球3000多个应用方案,合作超500个场景项目 [19][23] 市场与政策驱动因素 - 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超60%增量,民营企业对三地进出口分别增长9.6%、7%、14.4% [25][29] - RCEP原产地规则等政策助力,海关推出便利通关、技术标准服务等组合拳,保障产业链协作效能 [6][8][16] - 机电产品出口成主力,集成电路、汽车等高端产品增速超14%,民营企业首次占比过半支撑增长 [30]
我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为何如此亮眼?一线见闻中找到答案
央视网· 2025-05-10 11:39
外贸整体表现 - 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2.4% [1] - 4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 [2] 出口端亮点 - 江苏智能家居企业运用RCEP原产地规则,一季度原产地证申领金额飙升695.4% [3] - 前4个月高技术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18.1%,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16.4%、工业机器人增长58.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5% [9] - 山东省船舶和海工装备出口额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超80% [11] - 机电产品成为出口主力,集成电路、汽车等高端产品增速超14% [20] 进口端布局 - 海南食品企业通过全链条布局,前4个月椰子进口额同比增长80% [5] - 进口结构显示国内产业升级,对资源依赖度下降 [19] 行业转型升级 - 海工装备制造从"建大船"向"建强链"转型,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50余家企业的完整产业生态 [11]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 企业动态 - 广东东莞机器人企业开发自主导航复合机器人,满足家庭到工业场景需求 [14] - 民营企业前4个月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56.9%,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 [18] 市场多元化策略 - 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超60%增量 [19] -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有效缓冲关税冲击 [19] 政策支持 - 优化政策组合拳为外贸企业减负增效 [20] - RCEP原产地规则等关税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3]
全球1%产区限定!修扶葛根酒为何成为高端市场专供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25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修扶葛根酒定位高端消费市场,以"全球1%产区限定"标签构建稀缺性壁垒 [1] - 产品融合"中国创造"科技底色与"扶农兴邦"企业担当,重塑传统酒类价值标杆 [1] - 采用"中国原生品种+中国核心技术+中国文化表达"三重逻辑开辟高端健康酒饮新赛道 [5] 原料稀缺性与种植技术 - 核心原料"湘葛一号"由袁隆平院士命名认证,葛根素含量达0.8%远超普通品种0.3% [1] - 种植需特定红砂岩土壤且生长周期3-5年,年产量仅占全球葛根总量1% [1][3] - 采用"三年轮作、一季采收"生态管理模式保障原料品质与土壤可持续性 [3] 生产工艺与技术壁垒 - 通过低温清洗、分段破碎及低温发酵技术保留80%以上小分子葛根素与黄酮纯度 [3] - 恒温陶坛窖藏至少一年以醇化风味,形成"时间换品质"的工艺壁垒 [3] - 完整加工流程确保活性成分留存并避免高温破坏风味 [3] 文化赋能与品牌设计 - 包装融合唐代酒器美学与龙凤图腾纹样,实现传统元素现代化转译 [5] - "本草入酒"设计语言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对文化内涵的追求 [5] - 差异化设计避免传统白酒的奢华堆砌,建立独特品牌识别度 [5]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产品代表中国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的缩影 [7] - 全球健康与稀缺性产品需求升温将推动其成为高端酒饮新名片 [7] - 袁隆平院士评价葛产业为"大有可为、利国利民的健康产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