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

搜索文档
(经济观察)中国电动汽车加速“驶向”全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9:58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全球化路径将聚焦三大核心战略,即以高科技、中高端 差异化定位以及在重点区域构建研发制造与深度本土化服务体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较强。新势 力新能源车企在荷兰和挪威市场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几家新势力新能源车企主要在挪威登陆欧洲市场, 形成了一定规模。 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卓所言,在新形势下,我们见证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 国创造"的转变。中国企业沿着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向上攀升,某些领域的技术全球领先,甚至开始制 定行业标准。 他提到,在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中,中国遥遥领先。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发展拉动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首位。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波兰前总理马雷克·贝尔卡日前在深圳出席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称,中 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很有可能取代特斯拉的位置。 据汽车数据情报公司Jato Dynamics的最新数据,4月份,比亚迪在欧洲注册7231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 长169%;特斯拉的注册量为7165辆,同比下降49%。 以德国为 ...
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2:02
文化产业规模与政策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收达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六大板块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2] - 华为通过全球设计中心赋予产品科技美感与情感理念,比亚迪汽车以中国文化演绎电动美学,如"Dragon Face"设计和甲骨文"电"字LOGO [2] - 传统制造业通过"+文化"推动产品升级,如家电品牌小熊、美的以创意设计满足情绪价值,东莞占据全球九成潮玩生产 [3] 科技与文化赋能 - 科技创新赋予产品新功能、新竞争力,文化表达则赋予产品故事、情感和审美,实现价值倍增 [4] - 广东汽车企业将文化纳入"AI+"全场景智行新生态,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维为文化载体 [3] -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汽车消费60%以上,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 [3] 产业升级路径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科技与文化并重,"技术为骨,文化为魂" [4] - 广东结合制造大省、创新大省与文化大省优势,将"文化+"渗透到各类产业中 [4] - 文化赋能增进消费者认同,产生品牌溢价,如华为、比亚迪等案例 [2][4]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0 14:59
外贸整体表现 - 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规模创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2.4% [2] - 4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 [14] - 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56.9%,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 [25] 行业亮点与技术创新 - 高技术产品出口前4个月达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18.1%,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16.4%、工业机器人增长58.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5% [14] - 智能家居企业首创抽真空系列产品,结合"时间保鲜"技术使保鲜时长从2天延长至1周,一季度原产地证申领金额飙升695.4% [4][6] - 工业机器人领域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广东造"机器人产量连续4年全国首位,东莞机器人企业近4700家,出口覆盖焊接、搬运、装配等多场景 [20][22]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升级 - 山东船舶和海工装备出口前4个月突破160亿元增长超80%,青岛企业订单排至2027年,涉及钢材、机械、电子等10余个细分产业协同 [14][18] - 海南食品企业布局东南亚3万亩椰林,2024年进口椰子超2亿颗,前4个月进口额增长80%,产品覆盖全国31省市30万终端网点 [10][12] - 东莞科技企业开发自主导航复合机器人,累计实施全球3000多个应用方案,合作超500个场景项目 [19][23] 市场与政策驱动因素 - 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超60%增量,民营企业对三地进出口分别增长9.6%、7%、14.4% [25][29] - RCEP原产地规则等政策助力,海关推出便利通关、技术标准服务等组合拳,保障产业链协作效能 [6][8][16] - 机电产品出口成主力,集成电路、汽车等高端产品增速超14%,民营企业首次占比过半支撑增长 [30]
我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为何如此亮眼?一线见闻中找到答案
央视网· 2025-05-10 11:39
外贸整体表现 - 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2.4% [1] - 4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 [2] 出口端亮点 - 江苏智能家居企业运用RCEP原产地规则,一季度原产地证申领金额飙升695.4% [3] - 前4个月高技术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18.1%,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16.4%、工业机器人增长58.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5% [9] - 山东省船舶和海工装备出口额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超80% [11] - 机电产品成为出口主力,集成电路、汽车等高端产品增速超14% [20] 进口端布局 - 海南食品企业通过全链条布局,前4个月椰子进口额同比增长80% [5] - 进口结构显示国内产业升级,对资源依赖度下降 [19] 行业转型升级 - 海工装备制造从"建大船"向"建强链"转型,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50余家企业的完整产业生态 [11]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 企业动态 - 广东东莞机器人企业开发自主导航复合机器人,满足家庭到工业场景需求 [14] - 民营企业前4个月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56.9%,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 [18] 市场多元化策略 - 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超60%增量 [19] -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有效缓冲关税冲击 [19] 政策支持 - 优化政策组合拳为外贸企业减负增效 [20] - RCEP原产地规则等关税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3]
全球1%产区限定!修扶葛根酒为何成为高端市场专供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25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修扶葛根酒定位高端消费市场,以"全球1%产区限定"标签构建稀缺性壁垒 [1] - 产品融合"中国创造"科技底色与"扶农兴邦"企业担当,重塑传统酒类价值标杆 [1] - 采用"中国原生品种+中国核心技术+中国文化表达"三重逻辑开辟高端健康酒饮新赛道 [5] 原料稀缺性与种植技术 - 核心原料"湘葛一号"由袁隆平院士命名认证,葛根素含量达0.8%远超普通品种0.3% [1] - 种植需特定红砂岩土壤且生长周期3-5年,年产量仅占全球葛根总量1% [1][3] - 采用"三年轮作、一季采收"生态管理模式保障原料品质与土壤可持续性 [3] 生产工艺与技术壁垒 - 通过低温清洗、分段破碎及低温发酵技术保留80%以上小分子葛根素与黄酮纯度 [3] - 恒温陶坛窖藏至少一年以醇化风味,形成"时间换品质"的工艺壁垒 [3] - 完整加工流程确保活性成分留存并避免高温破坏风味 [3] 文化赋能与品牌设计 - 包装融合唐代酒器美学与龙凤图腾纹样,实现传统元素现代化转译 [5] - "本草入酒"设计语言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对文化内涵的追求 [5] - 差异化设计避免传统白酒的奢华堆砌,建立独特品牌识别度 [5]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产品代表中国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的缩影 [7] - 全球健康与稀缺性产品需求升温将推动其成为高端酒饮新名片 [7] - 袁隆平院士评价葛产业为"大有可为、利国利民的健康产业" [7]
产品出海→品牌出海 “风浪”中的义乌如何破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21:44
义乌小商品市场概况 -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汇集210万种商品,每天超3000万件快递发往全球 [1] - 义乌连接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涉及3200余万名工人 [1] - 义乌国际商贸城有7万多家商户,其中3000多家参与对美贸易 [1] 企业对美贸易现状 - 电子产品商户毛业强美国市场占比约10%,其他地区订单增长显著,东南亚和非洲订单从几十个增至几百上千个 [1][5] - 玩具商户王许雪美国市场占比40%,美国客商仍在下单,因义乌小商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美国采购商可将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 [7][9] - 光学仪器商户陈嘉佳美国市场占比超50%,库存通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客户快速消化,中国制造的光学产品全球占比达80%-90% [10][12][14] - 化妆品企业美国市场占比超50%,客户要求暂缓出货但订单未停,因长期合作难以完全替代 [15][18] 企业应对策略 - 毛业强加快产品创新,本月推出30个新品耳机,平均一天一个,通过多元化市场降低风险 [3] - 化妆品企业引入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库存周转率提高50%,并扩建智能化厂房 [20][21][23] - 电子秤商户吕成均布局自主品牌十余年,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覆盖170多个国家,不受关税显著影响 [26][28] 行业转型升级 - 义乌海关推动自主品牌备案,一季度浙江省新增超1200项,居全国首位 [24][30] - 义乌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已在20多个国家落地,帮助近5000家经营主体开拓海外市场 [30] - 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达66.8%,一季度进出口超1000亿元 [23] 中国制造竞争优势 - 义乌小商品具有全球价格竞争优势,工艺和质量难以被工价低的地区替代 [9][14] - 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国外需二三十年积累才能达到同等水平 [14][16] -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通过品牌化提升定价权和利润空间 [24][28][30]
博世中国的中国创造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07 12:07
这些年来多次听博世中国前任总裁 陈玉东、 现任总裁 徐大全讲:博世中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 业,和中国企业一样,全心全意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笔者一直不以为意 ,心想:你们这样讲,态 度是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两位在中国大陆成长的中国人执掌博世中国后,为中国汽车产业服务 的态度更热诚了,在疫情期间缺少芯片的情况下,辗转腾挪也很不容易。但你们的根本立场还不是想把 博世中国做大做强?博世集团作为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依仗技术实力和技术积累,一直在 做国产化业务,将德国技术转为中国制造,既有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面,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而且笔者还清晰记得,许多零部件系统在中国不能制造的时候卖的贵,在中国企业可以制造之后又大幅 降价。 对于他们在中国开展真正的技术创新却一直不太相信。 为避免为外国品牌宣传的嫌疑,本文并不列出技术指标和价格,但希望行业有需要的可以去了解和 询价。更重要的是, 希望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也能像博世中国一样,真正开展 中国创造。 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而且是外企在中国汽车产 业新阶段的新发展机遇。最后用 徐大全总裁的话 做结尾 ...
博世中国的中国创造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07 12:07
文章核心观点 - 博世中国在重庆考察的合资企业展现出中国创造成果,希望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子公司也开展中国创造,这利于企业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外企新机遇 [2] 对博世中国的过往看法 - 博世中国前任和现任总裁称全心全意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但曾被认为根本立场是做大做强博世中国 [1] - 博世集团依仗技术做国产化业务,既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是自身发展需求,曾高价卖零部件后降价,不被相信开展真正技术创新 [1] 博世中国的新成果 - 博世中国与庆铃合资的氢动力系统企业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重型电动桥产品,依托部分博世集团原始技术,总体在中国研究开发,依靠中国工程师和产业链,成本低、产品系列宽、性能质量好,拥有中国知识产权 [2] - 博世集团总部派人来学习新技术,技术向德国总部输出,实现中国人开发、中国效率、中国成本、中国产业链、中国知识产权 [2] 行业期望 - 希望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像博世中国一样开展中国创造,利于企业自身和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是外企新机遇 [2] 引用话语 - 徐大全总裁称曾经也许中国需要博世,现在博世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创新和速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