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首艘、首颗、首飞!连续实现重大突破,中国制造硬核实力再出圈
齐鲁晚报· 2025-10-24 16:08
高端船舶制造 - 中国首艘自主研制大型出口双燃料客滚船交付,可使用燃油和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 - 该船共12层甲板,配备多种设施,有485间客房,可搭载1800名乘客和超过550辆轿车,主要用于短途海上交通 [3] - 船舶内装实现100%国产化,交付后将用于意大利热那亚至巴勒莫之间的航线运营 [3][5] 空天信息产业 - 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重大跨越 [6] - 该卫星核心技术创新点包括“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发展 [8] - 卫星下线将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为我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6][8] 航天运载技术 - 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进入首飞准备阶段,已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10] - 朱雀三号火箭一二级箭体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全箭长66.1米,起飞质量约570吨,起飞推力超过750吨,可自主高精度返回并实现软着陆重复使用 [13] - 行业内在推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突破,今年将有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实施首飞或进行试验 [15]
中国真正的摩托之都,一个在重庆,一个在广东
36氪· 2025-10-24 07:58
作者注:本文讨论的摩托车为传统燃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时速超25公里被纳入机动车管理的两轮电动车,暂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敬请读者知悉。 01 中国的摩托车城在哪里?人们首先会想到重庆。重庆以崎岖多山、道路蜿蜒著称,摩托车动力强劲,拉载方便,随停随放,基本不用考虑停车问题,因此 深受重庆市民喜爱。重庆摩托车保有量约180万辆,居中国各大城市之首。 重庆和摩托车的渊源,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这里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祥地。抗战时期,部分沿海和中部工厂内迁。这些工厂迁往重庆,给山城带来新 的制造业基因。 重庆人最引以为豪的嘉陵摩托,前身是江南制造总局下属的子弹厂。抗战时期,这家兵工厂辗转入渝,组建为嘉陵机器厂,供应了抗战时期全国三分之一 的子弹。 这辆外观橙红、车身轻盈(50公斤),最高时速六七时公里的国产摩托车,当年国庆节在天安门亮相骑行,引发了轰动。虽然售价高达1000元,仍有许多 北京市民抢购。 嘉陵摩托起步早,技术起点高,他们在引进日本技术的同时,还很注重研发。1982年嘉陵推出CJ70款摩托车,油耗甚至低于日本同款,上市后大受欢 迎,销量很快突破10万辆。 现在很多70后和80后的青春记忆里,往往有一辆嘉陵摩托 ...
阿迪达斯让雪中飞代工很没良心吗?
半佛仙人· 2025-10-23 12:10
阿迪达斯选择雪中飞代工的战略意义 - 阿迪达斯选择中国服装巨头雪中飞进行代工被视为一种良心的市场行为[3] - 与选择东南亚小厂相比 选择雪中飞这类一线大厂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优的质量保证[3][4] - 雪中飞作为拥有数十年经验的羽绒服生产商 其工艺水准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4] 代工模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 代工模式本身并不代表产品质量差 胖东来 山姆 麦当劳 肯德基 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均采用代工模式[5] - 苹果手机 电脑显卡(如比亚迪代工)以及多个牛仔裤品牌也出自代工厂 证明代工的普遍性和可行性[6] - 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品牌方愿意支付的成本 QC标准 加工费用以及结款周期 而非代工厂本身[6] - 同一家代工厂为不同品牌(如苹果与锤子手机)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异巨大 根源在于品牌方制定的标准和付出的成本不同[6] 中国制造业在鞋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 鞋服领域中国制造工艺全球领先 福建晋江 莆田 广东东莞 山东青岛 江苏南通 常熟 浙江宁波等地的代工厂为国际品牌代工超过30年 掌握了核心技术[7] - 中国制造在原材料方面具备优势 例如常州黑牡丹生产的牛仔布料是拥有自主技术的世界顶级产品[7] - 中国制造的工艺水平高 成本并不低廉 部分品牌因成本原因转向东南亚外包 但其产品质量往往不佳[7] - 阿迪达斯选择雪中飞代工体现了其对中国制造含金量的认可 是一种懂行的商业决策[7]
【硬核“十四五”】拔节生长 中国制造锻造更强筋骨
央视网· 2025-10-23 11:00
中国制造整体突破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启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1] - 从"规模第一"向"质量突围"转变,逐渐改写世界产业发展新格局 [1] - 制造业增加值在过去五年提升8万亿元,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经济总量,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 产品技术高端化 - 每日生产超过一百万块科技感十足的屏幕(如折叠屏、曲面屏),单块屏幕蕴含18000多项专利,保证20万次开合后如初 [3] - 产品材料技术取得突破,包括比纸还软的钢和比钻石还硬的玻璃 [3] - 平均每日新推出近300种智能家居产品,每9天推出一款智能眼镜 [7] - 出口前十商品中,高附加值产品相较于五年前增长一倍 [7] 生产制造智能化与绿色化 - 建成全球最大工程机械灯塔工厂,钢板经200多台机器人自动加工成泵车 [5] - 灯塔工厂数量过去五年增长6倍,位居世界之首,覆盖"十四五"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深入纺织、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 [5] 产业链结构优化 - 机器人产业链从五年前简单的直线形态,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发展为网状生态 [10] - 产业链向上游算法、大模型拓展,中游与服务业融合,向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十余种产业链延伸 [10] - 产业链上新增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 [10] 国际市场与竞争力提升 - 深圳华强北在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吸引七千名外国游客,人均消费额从2020年约1000元增长至超过2000元 [7] - 外国游客采购热点从五年前的元器件、配件转变为无人机和智能手表等更高价值产品 [7]
全球最快动车组CR450开展运用考核 科技硬实力推动“中国制造”向新攀高
央视网· 2025-10-20 14:01
央视网消息: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样车去年底公布后,目前正在不同速度、不同场景中进行多项试验。试验期间, CR450动车组跑出了动车组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最新纪录。目前,CR450动车组正在沪渝蓉高铁开展运用考核。来看总 台央视记者20日在宜昌北站试验现场发回的报道。 什么是"运用考核"?简单说就是"刷里程"。从去年底样车下线以来,CR450就一直在进行各种达标考试,经过一轮一轮的周测、月考、期 中考,已经交出了时速450公里的答卷,各项指标都已经合格,但是考试还得继续,因为按照技术要求,CR450要在指标合格的前提下跑够60 万公里,才能够载客运营。 所以目前,宜昌北站这里依然是考场,我们先用此前拍摄的画面复盘一下近期它的考场表现。 每天从记者现在所在的宜昌北站出发,CR450在途经荆门站、终点汉川站这条近300公里的高铁线上折返跑。这也是记者第一次近距离接 触运行中的CR450动车组,在此前的试验中,虽然它成绩一直不错,但遗憾的是记者并没有在场,20日来到现场依然不能登车,因为按照国家 铁路局的规定,列车要拿到载客许可证才能够允许非专业人士登车,所以目前记者也只能 ...
陈经:中国制造业连续15年全球第一,对国内外市场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4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5] - 中国制造业发展引发全球经济原理级别冲击,巨额贸易顺差不可撼动,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付体系发展 [16][17][30][31] - 中国制造业内部出现供给弹性极高与内卷通缩等市场经济失灵现象,需要宏观协调与监管介入 [32][37][40][42]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与行业表现 - 按产值计算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为31.6%,按增加值计算为28.8% [2] - 中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32.3%,高于第二至第五名国家之和 [8] - 以数量计,中国多数大类制造业产品全球占比超50%,如钢铁、水泥、新能源车等;汽车产量占全球33.8%,芯片晶圆产能全球占比约29% [8][9][10] - 芯片行业存在严重逆差,2024年逆差达2261亿美元 [10] - 服装行业年产700多亿件,内销占比高达70% [10]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与内需结构 - 2024年制造业产值94万亿元,出口额25.45万亿元,出口占总产值比例为26.6% [13] - 中国出口额(含服务)占GDP比例为26%,与美国、日本相当,远低于欧洲国家 [12][13] - 中国制造业产出主要服务于内需,内销占比超过70% [13] 中国制造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2025年前8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7853.4亿美元,全年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1% [16] - 对印度、越南等竞争对手国家顺差持续扩大,2025年前8月对越南逆差759亿美元,增长39.8% [17] - 对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显著,前8月对非洲出口1407.98亿美元,增长24.7% [21]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快速发展,2024年处理金额175万亿元,与SWIFT系统重叠率降至约30% [30][31] 中国制造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 多个行业出现需求见顶迹象,如房地产TOP100房企销售额从2021年上半年均值693亿元跌至2025年上半年183亿元 [32] - 供给弹性极高导致PPI连续35个月为负,2025年8月同比下降2.9% [40] - 行业内卷现象突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对光伏、汽车等行业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行为进行重点核查 [42] - 制造业就业人员约1.3亿,占全体就业人员比例低于第三产业(3.59亿人)和农业(1.7亿人) [45] - 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未来需与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以解放生产力 [46]
广交会上采购商的行李箱,到底装了啥?记者现场揭秘→
搜狐财经· 2025-10-19 18:38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今天,第138届广交会进入第五天。广交会现场客商云集,他们拖着大大小 小的行李箱,游走于各大展馆,选购心仪的商品,那么他们的箱子里都有哪些东西?来看记者现场揭 秘。 吉列尔莫是一名西班牙采购商,参加广交会已经有十五年了。他向记者展示了随身的行李箱,里面有产 品宣传册,计算器和离岸价格对比单等,为了便捷,他还用中国制造的平板电脑来记录意向采购商品的 照片和价格。 在本届广交会上,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了众多境外采购商。采购商邝荣顺在菲律宾运营一家货运公司, 此次广交会之行,他打算引进中国的自动化技术和装备,因此随身的两个大袋子装的都是机械手臂等相 关产品宣传册。 菲律宾采购商 邝荣顺:我买了机器人手臂,它会被应用在商业项目上。这里的产品都很有趣,因为中 国的技术真的很厉害,我想与其他人分享,让他们了解这里独特且快速更新迭代的技术。 不少采购商表示,他们每次来广交会都有新惊喜、新发现。中国制造的质量越来越好,产品也越来越高 端化、智能化,就连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也大有创意。在广交会现场,随处可见这种国产的电动行李箱, 它能装能跑,坐着就能逛展,储物代步两不误的属性,精准满足了境外采购商的逛展需求。 ...
记者手记:为啥这么多外国人挤在广州这条地铁上?
新华网· 2025-10-18 22:18
广交会活动概况 - 第138届广交会预计吸引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与 [2] - 广交会已连续举办69年,是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盛会 [9] 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 - 中国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部分工厂采用黑灯生产模式,实现24小时无人化运作 [2] - 在供应链领域绕开中国几乎不可能,凸显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2] 国际采购商参与度与反馈 - 采购商来源地广泛,包括意大利、塞内加尔、格鲁吉亚、乌拉圭、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3][4][7][8] - 有采购商已连续参加20届广交会,显示其长期吸引力和客户黏性 [4] - 首次参与的采购商认为广交会机遇远超预期,对展馆规模和体验表示赞赏 [3] 贸易与合作机遇 - 采购商参会目的多样,包括寻找新产品、了解行业技术动态以及与中国伙伴面对面推进合作 [4][7][8] - 广交会被认为能提供任何所需产品,是中国制造底气的体现 [9] - 有采购商在参会期间已收到多家公司报价并计划下单 [7] 基础设施与服务支持 - 广州地铁8号线等公共交通设施有效承载了大量国际客流,保障了展会的顺畅运行 [1][6] - 中国合作伙伴在经营、制造和管理方面表现专业,其勤奋、积极、开放的态度受到国际采购商认可 [7]
非凡“十四五”|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我国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央视网· 2025-10-17 21:32
造船业成就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正在建造中,相比首艘“爱达·魔都号”更大更舒适,计划于2026年年底交付 [1][3] - 大型邮轮建造形成设计建造和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构建中国标准体系,并对相关产业链产生1:14的推动作用,吸纳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 [3] - 成功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全球市场领先 [5] 制造业整体规模与创新 - “十四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 [7] - 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7]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7] 产业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6%和16.3% [9]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9] -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主体,其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均占全部制造业约80% [9]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南京钢铁实现智能化转型,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赋能下加工成本下降20%,生产周期压缩一半以上 [11][12] - 建成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459.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覆盖41个工业大类 [12]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14]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的高端玻璃材料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等领域 [16] -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46万家,超过六成分布在工业基础领域,超过八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6][17] - “十四五”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超14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用工人数超1.28亿 [19][21]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大企业竞争力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19] - 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家,2021年以来平均年新增超400万户 [19] -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路径 [19]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新华社· 2025-10-17 15:04
行业总体规模与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3]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3] 产业结构与增长动力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约140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3] -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7% [7] 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成果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 [3] - 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62.1% [5] -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去年达124.4万件 [7] 企业竞争力与研发投入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7]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 [7] -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建成运营,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 [5] 产品创新与应用拓展 - 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能收割600公斤作物 [5] -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正向“家庭里用起来”进化 [5] - “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等成果持续上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