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搜索文档
香江控股涨2.42%,成交额1.2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54.5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18
股价表现及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42%至2.12元/股 成交额1.28亿元 换手率1.87% 总市值69.29亿元[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54.58万元 特大单买入657.66万元(占比5.15%) 卖出720.84万元(占比5.64%) 大单买入3653.68万元(占比28.60%) 卖出3035.91万元(占比23.76%)[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05% 近5个交易日下跌21.48% 近20日上涨25.44% 近60日上涨27.02%[2] 龙虎榜交易情况 - 今年以来5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9月24日 龙虎榜净买入-4350.70万元[2] - 9月24日买入总计5559.97万元(占总成交额7.46%) 卖出总计9910.67万元(占总成交额13.29%)[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商贸流通运营52.81% 商品房、商铺及写字楼销售31.56% 其他15.63%[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住宅开发 概念板块包括京津冀、云计算、融资融券、大数据、人工智能等[2] - 成立日期1994年1月30日 上市日期1998年6月9日 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5.39万户 较上期减少5.61% 人均流通股60641股 较上期增加5.94%[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5668.68万股 较上期减少2441.46万股[4] - 南方中证房地产ETF发起联接A(004642)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1669.25万股[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36亿元 同比减少61.52%[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84.62万元 同比减少147.19%[3]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2.62亿元[4] -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5亿元[4]
普天科技跌2.04%,成交额8863.6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3.9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9 09:5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下跌2.04%至26.89元/股 成交8863.64万元 换手率0.48% 总市值183.0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3.96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454.78万元 大单净买入130.81万元 [1] - 年内股价上涨25.53% 近5日下跌6.47% 近20日下跌1.50% 近60日上涨18.14%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24亿元 同比减少16.9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080.32万元 同比减少152.91%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10万户 较上期增加1.45% [2] - 人均流通股21982股 较上期减少1.17%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1520.50万股 较上期增加432.04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公网通信36.06% 专网通信与智慧应用35.41% 智能制造28.53% [1] - 业务范围涵盖信息网络建设技术服务 通信设备制造 卫星导航运营服务等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通信服务-通信工程及服务 [1] - 概念板块包括IPV6 物联网 智慧城市 华为概念 云计算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90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30亿元 [3]
金刚石散热方案成为焦点,关注产业相关标的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09:01
太平洋近日发布机械行业周报:本期(9月22日-9月26日),沪深300上涨1.1%,机械板 块上涨1.6%,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7。细分行业看,半导体设备涨幅最大,上涨15.4%; 塑料加工机械跌幅最大,下跌2.0%。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爆发式发 展,芯片算力呈指数级增长,对散热能力提出更高需求。而金刚石散热在高算力场景中具有 显著优势。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 金刚石散热方案成为焦点,关注产业相关标的。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芯片算力呈指数级增长,对散热 能力提出更高需求。而金刚石散热在高算力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1)超高导热率,其热导 率达2200W/(m·K)以上,远超铜、铝等传统散热材料;2)出色的热稳定性,在高温环境 下,金刚石能够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老化或性能下 降等问题;3)与半导体材料兼容性好,与大多数半导体材料(硅、氮化镓等)不发生化学 反应,形成可靠稳定的散热结构。目前,科技巨头已在尝试金刚石散热技术,如英伟达联合 Diamond Foundry测试钻石散热GPU,可使AI及云计算性能提升三倍; ...
摩根士丹利上调阿里巴巴ADR目标价 看好其云计算业务增长前景
新浪财经· 2025-09-29 08:12
目标价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目标价从165美元上调至200美元 [1] - 维持增持评级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资本支出增加推动云计算业务增长 [1] - 模型升级促进业务发展 [1]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加速扩张 [1] - 国际扩张步伐加快 [1] 财务预期变化 - 2026年和2027年营收预期上调1%-2% [1] - 基于云计算业务增长加速的预期 [1] - 核心业务持续增长支撑财务展望 [1] 分析师观点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Gary Yu团队对阿里云前景愈发看好 [1] - 看好态度源于云栖大会后的业务展望 [1]
江苏驰丰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29 07:4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江苏驰丰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许爱国,注册资本10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通信设备销售;光通信设备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网络设备销 售;光电子器件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云计算设备销售;实验分析仪器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 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 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电子元器件批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云计算装备技术服 务;5G通信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工程 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集成电路 芯片设计及服务;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 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工业边缘AI计算赛道升温,设备与芯片厂商抢占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7:40
边缘AI计算产品发展现状 - 多家厂商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工业边缘AI计算产品 包括曙光网络的新一代国产工业边缘AI计算平台和研华科技基于X86/ARM架构、算力覆盖6Tops-2000Tops的产品[1] - 边缘AI计算产品集成人工智能算法 可实现靠近数据源的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 区别于传统边缘计算设备[1] 边缘计算技术演进路径 - 工业数据处理正经历从云计算向边缘计算 再向边缘AI计算的演进过程[1] -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集中式云中心迁移至数据源头附近 解决设备联网后的数据存储、显示和处理需求[2] - 分布式架构解决云计算三大痛点:降低传输延迟至毫秒级响应 减少云端依赖和回传成本 降低隐私风险[2] 边缘计算能效优势 - 边缘计算设备体积小集成度高 可嵌入工业设备 节约空间[3] - 通过减少数据传输距离和频率降低能耗 例如一台书本大小的边缘网关即可覆盖整个充电场站的传感器采集和图像识别需求[3] 工业大模型应用趋势 - AI模型在工业领域推动推理需求增长 形成"云边端协同"模式:终端获取数据、边缘实时推理、云上模型训练迭代[4] - 大模型虽推理算力需求高 但凭借预训练知识仅需少量样本即可实现高效训练 开发成本低于小模型[4][5] - 业内采用GPU/ASIC/NPU/FPGA等AI芯片实现边缘部署 例如曙光平台搭载国产GPU加速卡可运行十亿至百亿参数模型 研华产品搭载昇腾Atlas 200I A2加速模块[5] 边缘AI芯片技术挑战 - 低延迟高能效定制芯片需求激增 例如意法半导体STM32N6系列集成NPU 易灵思FPGA支持轻量化AI部署[6] - 边缘设备平均功耗仅5W 难以支撑7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散热 需探索RISC-V架构与光电芯片融合方案[6] 行业数据预测 - 预计超过75%的数据将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 受海量终端连接和场景化应用推动[1]
计算机周报20250928:从云栖大会看互联网大厂云AI战略趋势-20250928
民生证券· 2025-09-28 23: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5] 报告核心观点 - 互联网大厂云出海元年开启 海外云计算市场是从0到1的蓝海市场 蕴含远大商业机遇 [4][31] - 在底层模型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双重突破背景下 中企出海需求及海外本地AI应用需求快速提升 [4][31] - 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宣布通义大模型7连发 模型智能水平 Agent工具调用 Coding能力 深度推理 多模态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14][15] - 阿里云定位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宣布在3年3800亿AI资本开支计划外追加更多投资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比2022年提升10倍 [20] - 阿里云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 已建成29个数据中心区域和87个可用区 2025年在海外投资新建多个中心区域涉及欧洲 南美 北美 东南亚等地域 [23] 模型技术突破 - 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 Claude Opus 4等 跻身全球前三 [14] - 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发布 模型总参数80B仅激活3B 性能即可媲美千问3旗舰版235B模型 [14] - 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与Qwen Code Claude Code系统联合训练 推理速度更快 代码安全性显著提升 [14] - 千问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在32项核心能力测评中超过Gemini-2.5-Pro和GPT-5 [14] - 全模态模型Qwen3-Omni音视频能力狂揽32项开源最佳性能SOTA 可部署于车载 智能眼镜和手机等 [14] - 通义万相推出Wan2.5-preview系列模型 涵盖文生视频 图生视频 文生图和图像编辑四大模型 [15] - 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包括语音识别大模型Fun-ASR和语音合成大模型Fun-CosyVoice [15] 云计算基础设施 - 阿里云运营中国第一 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 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 [20] - 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 密度刷新业界纪录 [23] - 新一代高性能网络HPN 8.0采用训推一体化架构 存储网络带宽拉升至800Gbps GPU互联网络带宽达到6.4Tbps 可支持单集10万卡GPU高效互联 [24] - 阿里云经过10年全球化拓展 目前已建成29个数据中心区域和87个可用区 [23] 生态合作布局 - 阿里云与中兴通讯在智能算力领域合作 中兴通讯以算力和通信产品为阿里云提供可靠硬件基座 [29] - 阿里云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32] - 阿里云与SAP合作 四款SAP全球领先的云解决方案将分批落地阿里云 [29] - 阿里云将在未来一年投入超4亿元 专项支持国际合作伙伴生态建设 [28] 投资建议方向 - 云平台:阿里巴巴 腾讯 百度等 [4][31] - 算力租赁:宏景科技 协创数据 有方科技等 [4][31] - 光通信:德科立 仕佳光子 光库科技 华工科技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天孚通信 太辰光 腾景科技 光迅科技 联特科技 源杰科技 剑桥科技 [4][31] - 算力主设备:中兴通讯 紫光股份 锐捷网络 盛科通信 菲菱科思 [4][31] - 云计算配套产业链:奥飞数据 润建股份 高澜股份 英维克 依米康 长飞光纤 [4][31] - 与互联网大厂在AI领域深度合作的软件 消费电子等厂商 [4][31] 行业要闻动态 - 高通发布骁龙X2 Elite与X2 Elite Extreme处理器 采用3nm工艺 配备新Adreno GPU与80 TOPS NPU 在标准化功耗下多任务性能提升31% 功耗较上代降低43% [33] - 七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提出到2027年在典型场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 部署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 [34] - 摩尔线程科创板88天过会 拟募资80亿元加码GPU [35]
深信服20250927
2025-09-28 22:57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深信服 成立于2000年 从VPN产品起步 逐步扩展至网络安全 云计算 基础网络与物联网业务[6][7][8] - 创始团队为何朝曦 熊武 冯业 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计持股45.27%[10] - 核心业务包括网络安全(市场领先地位) 云计算(超融合 私有云解决方案) 基础网络与互联(由子公司信锐网科经营)[7][8][1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09亿元 同比增长11.16% 海外收入2.54亿元 同比增长35%[2][5] - 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亏损收窄至2.28亿元[2][5]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4.24亿(+12%) 94.67亿(+12%) 106.99亿元(+13%)[4][9]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亿(+109.7%) 5亿(+42.7%) 7.52亿元(+27.7%)[4][9] - 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12] **业务板块进展** - 云计算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近14亿元 同比增长26% 为自2022年以来最高增速[2][3] - 网络安全业务受行业政策推动(如网络安全法 等保2.0/3.0) 预计未来三年增速3%-4%[14][19] - 基础物联网业务2025年预计小幅下滑 2026年起企稳[21] - 云计算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即将超过安全业务成为第一大业务[12] **AI与技术创新** - 推出安全GPT并迭代至第四版 已应用于400余家企事业单位[2][3] - 在AI技术赋能网络安全测试中报送三个项目全部夺冠[3] - 推行"AI first"战略 通过AI提升产品能力(如Security GPT AICP加HCI产品)[16] **市场与渠道策略** - 90%以上销售通过渠道实现 现金流表现优秀[2][17] - 积极拓展直销项目开发KA客户 实现销售模式多元化[2][17] - 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主 欧洲(意大利)和南美(墨西哥)建立渠道体系 2024年海外增速42% 2025年增速35% 预计未来三年维持30%-40%增速 2027年海外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18] **行业与宏观环境** - 全球网络安全市场2023-2028年增速11.92% 中国为9.2%[14] - 云计算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受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推动[15] - Deepseek等大模型降低AI算力门槛 促进中小型企业部署云计算和AI设施[3][20] **费用与运营效率** - 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下降 受益于人员调整和费用控制[4][13][22] - 经营现金流表现优秀[4][13] **风险与挑战** - 网络安全行业过去两年景气度不高 但2025年上半年已企稳[19] - 云计算毛利率较低(预计2025-2027年提升至45% 46% 47%)[20] - 基础物联网业务持续承压[21] **其他关键信息** - 公司通过超融合产品替代博通VM永久许可证客户 已完成约12,000家客户替换[3] - 云计算核心客户群体中腰部客户占比约50%[20]
高盛:AI情绪分析深入解读市场脉搏
高盛· 2025-09-28 22:57
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亚洲市场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特别关注中国特许经营业务的需求和机会 [7] - 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行业被视为重要投资主题 但需关注中长期发展趋势 [1][11] 核心观点 - 市场共识转向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 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济再加速 [6] - 标普指数突破时现货价格和隐含波动率同步上涨 类似2021年模式但前瞻性波动率不佳 [1][3][5] - 单只股票看涨期权需求旺盛 成交量几乎每天创下新高 [1][3][4] -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引发市场对AI见顶的质疑 短期需求超产能推高资本支出预估 [8] - 中国科技行业估值仅为美国科技行业的一小部分 存在重要投资机会 [7] - 量子计算被定位为3-10年投资主题 物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在未来0-5年展现潜力 [11] 市场表现分析 - 标普指数今年涨幅约13%-14% 投资者对年底前景乐观 [9] - PB账户过去两周资金流入积极且建设性 尽管GS指标仍为负 [1][3] - 纳斯达克当前市盈率约为30倍 低于90年代末的40倍水平 [9] - 私募市场估值远高于公开市场 IPO数量不及1999年水平 [9] 行业资本支出展望 - Meta和微软已给出到2026年的资本支出指引 短期内下降可能性较小 [2][9] - 短期资本支出预估被推高 因企业面临需求与产能之间的差距 [8] - 2026年后需关注大公司是否宣布减少投资速度 这可能成为负面触发因素 [9] - 云计算领域竞争加剧 传统玩家向上游发展提供定制化硅芯片解决方案 [10] 投资机会与风险关注 - 甲骨文宣布大量新订单 引发对现有云计算格局的质疑 [10] - 亚马逊作为唯一估值倍数压缩的大盘股 处于上升修正周期存在投资机会 [10] - 需警惕公司过度膨胀风险 资本分配需考虑更长远时间线而非仅未来几个季度 [1][8] - 微观层面担忧集中在AI支出方式问题 云计算中心可能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12]
光模块:AI时代的耗材,格局壁垒稳固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光模块行业 受益于AI和云计算发展 驱动硬件需求增长[1] * 行业主要公司包括旭创 新易盛 菲尼萨等[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与规模** * AI集群架构升级驱动光模块需求激增 从传统云计算的两三层架构转变为三层及以上架构和1:1收敛比 导致光模块用量预计提升约3倍[1][4] * GPU规格提升直接影响网卡和光模块需求 例如英伟达架构中1:1比例对应200G 400G 800G及未来1.6T规格[4] *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250亿美元 增速接近70% 2027年预计将继续扩大[1][5] **竞争格局与壁垒** * 全球市场集中度高 旭创 新易盛和菲尼萨三家合计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 其中旭创综合份额接近40% 新易盛和菲尼萨各占约20%[1][6]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技术壁垒高 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上优势明显 短期内预计不会发生显著变化[1][7] * 美系公司报价虽高 但毛利率和净利率低于国内厂商 价格战易亏损 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1][9] * 上游核心物料如激光器芯片 电芯片 硅光芯片等主要由美日公司供应 扩产保守导致供不应求 大型公司可提前锁定物料 限制二线公司产能[1][9] * 产品良率差异显著 龙头企业毛利率可达40%以上 而美系公司如菲尼萨仅30%左右 二线公司良率更低[9] * 产品迭代周期缩短至2-3年 后进入者认证窗口期短 难以获得市场机会[2][10] * 龙头企业海外产能布局领先 如泰国 可规避关税风险并满足客户对政治环境稳定性的要求[2][9] **技术发展** * 技术路径变化受摩尔定律驱动 单位bit的成本和功耗会下降[12] * 硅光集成方案成为当前主要技术方向 商用化程度较高 CPU方案及OCS等技术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时间[12] 其他重要内容 * 光模块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电信网络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和无源器件等关键组件[3] * 美国政府虽对本土供应商有政策倾斜 但未能扭转美系公司市场份额下滑趋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