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新疆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超84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8 18:16
招商引资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新疆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006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8475.37亿元,同比增长18.23% [1] - 重点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表现突出,落实项目3133个,引进到位资金7151.71亿元,同比增长19.02% [2] 资金来源与投资主体 - 东部地区为资金来源主力,到位资金5638.19亿元,占总资金66.52% [1] - 国有企业投资活力强劲,到位资金2692.73亿元,同比增长38.01% [1] - 民间投资作为主力军,到位资金5782.64亿元,占比68.23%,同比增长10.87% [1] - 19个援疆省市到位资金5667.75亿元,占总资金66.87%,同比增长16.73%,北京、浙江、广东总量居前 [1] 重点投资领域 - 投资重点集中在风电光电、房地产、石油化工、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技术、煤炭煤化工等领域 [1] - 国有企业主要投向风电光电、石油化工、火电、煤炭等领域 [1] - 民间投资范围涵盖风电光电、房地产、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1] 产业结构投资 - 第一产业落实项目177个,到位资金142.74亿元,同比增长12.75% [2] - 第二产业落实项目2375个,到位资金6074.2亿元,同比增长16.03% [2] - 第三产业落实项目1454个,到位资金2258.43亿元,同比增长24.98%,占比进一步提升 [2] 自贸试验区建设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实项目263个,引进到位资金494.8亿元 [2] - 乌鲁木齐片区、喀什片区、霍尔果斯片区分别到位资金259.56亿元、85.77亿元、149.47亿元 [2]
纯碱行业需以创新协作拓增长
中国化工报· 2025-10-17 11:1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纯碱行业处于绿色转型、技术迭代和格局重构的关键期 [1] - 中国纯碱供应端产能持续扩张,但需求端增长呈放缓态势,新的消费增长点有待挖掘 [1] - 内蒙古阿拉善天然碱资源的发现和规模化开发已改变行业格局,天然碱装置建成780万吨/年纯碱和80万吨/年小苏打生产线 [2] 企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 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负荷、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新兴市场等措施培育新增长点 [1] - 企业应通过优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 [1]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2] - 企业应与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日用玻璃、洗涤剂等下游行业龙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供需协同 [2] 技术工艺与成本竞争 - 合成碱工艺目前仍占中国总产能的70%以上 [2] - 通过大型化、智能化六联制碱新工艺可降低合成碱的能耗与成本,使其仍具竞争优势,预计合成碱与天然碱将长期共存 [2] - 技术工艺向新向绿发展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3] 市场生态与行业引导 - 健康的市场生态与开放的合作模式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 保持持续纯碱出口将有助于国内市场的稳定 [1] - 行业协会将发挥引导作用,规范企业竞争行为,杜绝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 [3]
2025安徽省民企营收百强出炉 联宝科技居榜首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9:57
营收百强榜单总体情况 -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186.97亿元营业收入位居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首,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019.36亿元和778.57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1] - 2025年安徽省营收百强入围门槛增至61.70亿元,营收总额达17160.3亿元,同比增长2.64% [1] - 营收百强中有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其中2家超过1000亿元 [1] 企业营收增长表现 - 营收百强中有68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超过20%的有22家,超过10%的有43家,超过5%的有52家 [1] - 共有905家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了本次调研与排序 [1] 产业结构优化亮点 - 营收百强中制造业企业营收比重升至74.34%,自"十四五"以来其复合增长率达7.20% [2] - 2024年度技术密集型企业营收占比超五成,达到52.96% [2] - 汽车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26.7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5.46%,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0.86%,三大产业共同撑起安徽民企增长"半壁江山" [2]
硫酸铵: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4:32
硫酸铵市场现状与价格表现 - 10月以来硫酸铵主流成交价上涨至840~900元/吨,高端价格突破1000元/吨 [1] - 尿素价格不涨反跌至1600元/吨左右,主副产品差价持续缩小 [1] - 行业开启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的结构优化周期 [1] 产能与供应结构 - 2023年中国硫酸铵产能约2400万吨,较上年增长17.1%,近5年年均增速达10.7% [2] - 2023年硫酸铵产量为1638万吨,比上年增长9.9%,是氮肥产品中产能增速最快的品种 [2] - 预计至2025年国内硫酸铵总产量将增至3800万吨,2030年有望突破55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8.5% [2] - 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8%扩张至2025年的45%左右,预计2030年将达到52% [2] - 2024年煤化工副产硫酸铵占总产量的61%以上,焦化法与己内酰胺联产法分别占比58%和31% [2] 需求格局变化 - 农业领域是核心需求市场,占比维持在65%~70%,在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中的应用需求年均增速保持3.5%~4.2% [3] - 工业领域占比从2023年的22%提升至2025年的30%,预计2030年或将达到45%~50% [3] - 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用硫酸铵2023年产量增速达25% [3] - 稀土开采领域每生产1吨稀土原矿约需5吨硫酸铵 [3] - 2025年纺织印染领域消费量预计将形成60万吨级规模 [3] 出口市场与国际地位 - 2025年上半年硫酸铵出口量达833.41万吨,位居所有肥料品种出口量之首,出口额12.8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5.2% [4] - 巴西成为最大出口目的地,2025年上半年进口额占比26.53%,同比增幅达73.85% [4] - 土耳其市场进口额同比增加193.14% [4] - 越南等东南亚传统市场保持稳定,占比5.22% [4]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政策端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向高端化转型,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得到政策鼓励 [5] - 需求端由农业现代化、新能源产业爆发和全球粮食安全战略构成行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6] - 颗粒状硫酸铵产品毛利率较传统粉末状产品高出12~15个百分点,2025年渗透率已突破40% [6] - 环保设施占比已提升至总投资的18% [6] - 美国等市场的反倾销税导致北美市场份额从15%降至5% [6] - 预计未来5年行业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00亿元 [6]
延庆2.42万亩良田“解渴”,北京农田灌溉提升试点显成效
新京报· 2025-10-14 14:09
项目概况 -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小丰营村新开凿机井出水,标志着延庆区农田灌溉能力提升试点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1] - 2025年北京市选定延庆区和密云区为全市农田灌溉能力提升试点区[1] - 延庆区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于2025年初率先启动试点乡镇摸排工作[1] 项目规模与实施 - 项目经过严谨勘测选址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在延庆镇、永宁镇、康庄镇等9个乡镇的103个村实施[1] - 工程计划新建及置换老旧机井170眼,同时配建标准化井房和设备[1] - 170眼机井预计今秋全部建成投用[1] 项目影响与效益 - 项目将有效改善延庆区2.42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解决“浇水难”问题[1] - 工程是推动延庆种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一步,促进从传统低效作物向蔬菜、特色农作物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1] - 项目旨在显著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1]
澄迈集中开工30个项目
海南日报· 2025-10-14 09:37
项目开工概况 - 澄迈县于2025年10月13日举行第三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开工30个项目 [2] - 项目总投资额为61.98亿元,其中2025年度计划投资33.96亿元 [1][2] 项目投资构成 - 社会投资项目共21个,包括中海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站、海南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海南离岸加工仓储产业园等 [2] - 政府投资项目共9个,包括老城科技新城油气勘探中试基地、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配套工程等 [2] 项目涉及领域 - 项目涉及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及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2] - 具体产业方向涵盖能源、石油装备、生物医疗技术装备及绿色环保材料生产研发等 [2] 区域投资背景 - 澄迈县2025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7.78亿元 [3]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3]
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
经济日报· 2025-10-02 06:21
税收收入表现 - 今年前8个月税务部门税收收入保持正增长,其中七八月份收入增幅明显回升 [1] - 前8个月全国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30% [1] 制造业综合实力与增长 - 今年上半年全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6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和3.1个百分点 [2]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2] 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2]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政策支持方向 - 相关政策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3] - 政策目标包括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以及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 各地实施举措如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重点产业链首席服务官制度等 [3] 未来发展路径 - 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支持企业在工程化瓶颈阶段持续创新攻关 [4] - 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生态 [4] -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智能体 [5] - 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推动从高碳高耗向低碳高效转型 [5]
流通“大动脉”畅通有力 多领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含金量”十足
央视网· 2025-09-29 15:21
总体物流运行态势 - 2025年1至8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保持稳定扩张[1][5] - 行业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需求规模保持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与效益在提升[1][16] 工业品物流需求 - 工业品物流运行呈现增速趋稳、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的特点[5] - 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贡献突出,1至8月份同比增长8.1%[5] - 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行业物流需求分别增长9.9%、9.8%和8.4%,拉动作用明显[5] 消费相关物流需求 -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1至7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消费相关物流需求恢复有所加快[8] 国际物流与进口结构 - 国际物流缓中趋稳,进口物流结构优化进程加快[13] - 机床与集成电路等中间品领域进口物流量保持稳定增长,1至8月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3.6%、8.5%[13] - 干鲜瓜果及坚果、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等消费品领域进口物流量增势良好,1至8月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4.4%、9.7%[13][14] 绿色与高端制造物流 - 高端制造产业结构以及物流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16] -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2.9%,年内保持较快增长[19]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持续较快上升,支撑经济绿色化转型持续深入[19]
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金融时报· 2025-09-29 09:07
整体利润表现 - 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9%,扭转了1至7月同比下降1.7%的态势[1] - 8月当月利润实现20.4%的两位数增长,较7月下降1.5%显著改善[1] - 1至8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其中8月营收增长1.9%,较7月加快1.0个百分点[1] 利润改善驱动因素 - 利润回升得益于生产韧性、PPI跌幅收窄以及利润率的持续改善[2] - 8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0元,为2024年7月以来首次同比减少[3] -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3%,同比提高0.90个百分点[3] 行业门类利润表现 - 1至8月制造业利润增长7.4%,较1至7月加快2.6个百分点[2] - 1至8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9.4%,加快5.5个百分点[2] - 1至8月采矿业利润下降30.6%,但降幅较1至7月收窄1.0个百分点[2] 重点制造业板块表现 -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2%,拉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其8个行业中有7个利润实现增长[2] -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较1至7月加快10.0个百分点,同样拉动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3] -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1至7月下降2.2%转为增长1.4%,酒饮料茶、农副食品等行业高增[3]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22 05:57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入围门槛提升至173.65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前三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恒力集团 [1] 榜单规模 - 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73.65亿元 较上年提升3.03亿元 [1]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51.68万亿元 [1] 创新投入 - 制造业500强研发强度为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1] -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 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1] 行业表现 - 通信设备制造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 [1] 海外业务 - 制造业500强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