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合作

搜索文档
深化产融结合,加速新型工业化升级,宜宾试点见成效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7:24
产融合作大会核心成果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宜宾举行 聚焦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持新型工业化 参会代表超千名 包括国家部委 金融机构及产业龙头[1] - 开幕式发布三大金融工具包: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创新金融产品矩阵 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创新积分制2025[1] - 分场活动探讨数字技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效率等实践路径[1] - 成果展示专场系统呈现产融合作政策体系 试点城市创新实践 金融机构全周期服务模式及重点产业链金融举措[1] 宜宾产业经济概况 - 工业总量居四川第2位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同时为全国数字百强市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2] - 产业结构向"一蓝一绿"转型:绿色新能源与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四大千亿产业包括优质白酒 动力电池 晶硅光伏 数字经济[2] - 传统产业通过智改数转升级 涵盖机械制造 轻工纺织 能源化工 建筑材料等领域[2] - 未来产业布局新型储能 数字能源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等 其中储能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2024年产值均有望突破百亿[2][3]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 优质白酒产值超千亿 正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动力电池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 占全球产量10%[3] - 晶硅光伏建成四川最完备产业链 数字经济引进字节跳动 腾讯等150家头部企业 智能终端产量占全省50%以上[3] - 数字经济与晶硅光伏产业预计3-5年内迈入千亿级 通用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正在拓展[3] 产融合作实施举措 - 政策层面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 提供担保补助 贷款贴息等实质性支持[4] - 创新金融产品包括科创贷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碳账户低息贷款 目前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5000亿元[4] - 建立600亿元基金合作矩阵 搭建宜融通平台服务52万市场主体 累计促成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4]
(经济观察)中国加码为科技型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17:01
制造业金融支持 - 截至6月末中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1] - 上半年新上市51家企业中46家为制造业企业占比超90% [1] 产融合作机制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入库企业超39万家入驻金融机构3000多家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 [2] - 2022年以来"科产金一体化"路演支持124个项目股权融资累计超113亿元 [2] - 产融试点城市每年通过路演活动为重点企业融资授信超1万亿元 [2] 金融机构创新 - 中国银行设立科技型企业专门机构并推出算力、知识产权、专精特新等专属产品 [2] - 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轻资产、重智产"科技型企业倾斜 [2] 新型金融产品 - 大会发布15款"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 [3] - 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联合推出"中试保融通"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3] - 四川省发布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 [3] 科技产业机遇 - 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受益于多层次科创金融体系 [5] - 产融联动将推动"太空科创时代"发展 [5] - 资本正转向被"忽视"的领域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
产融合作新生态:科技赋能、以融促产、适配现代产业体系丨直击2025产融合作大会
钛媒体APP· 2025-07-25 16:19
产融合作大会概况 - 2025年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主题为"产融联动创新 合作共创价值",于7月24-25日在宜宾举办 [1][4] -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发起,吸引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参会,聚焦"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主线 [2] - 宜宾作为东道主展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践成果,提供城市进化样本 [4] 宜宾产业发展现状 - 宜宾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白酒、动力电池产值突破千亿,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向千亿目标迈进,2024年经济总量超4000亿元(全省第三) [4] - "4+4+N"产业集群集聚成势,包括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一蓝一绿"产业带,为产融合作提供空间 [4][5] - 动力电池产业链集聚120个配套项目,晶硅光伏全产业链布局37个项目,白酒产业持续巩固地标地位 [12]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数据 - 近五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持续增长,中长期贷款余额比例达14.2%(较3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 [6] - 人民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分别为29%和18%,远超同期贷款增速 [9] - 交通银行为科技企业累计提供1.1万亿元支持,创新"1+N"科技企业评价模型 [9] 宜宾产融合作创新实践 - 政策层面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源 [10] - 产品创新推出"科创贷""碳账户低息贷款",服务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5000亿元) [10] - 发布超600亿元基金合作矩阵,搭建"宜融通"平台服务52万市场主体,促成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 [10] - 创新"链长+行长"机制,定制四大千亿产业"一链一策"方案,存贷款规模超1.2万亿元(全省第三) [14] 科技赋能与新质生产力 - 宜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实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0] - 辰显光电实现全球首款P0.7 TFT基Micro-LED量产,获国有资本支持并计划2027年IPO [11] - "江源行动"引进北大、中科院等6个科研团队,第二批榜单聚焦固态电池、人工智能等14个前沿方向 [14] 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 宜宾成立普惠金融风险资金池,创新白酒互助资金池等产品,贷款增速连续38个月全省第一 [14] - 交通银行"酒商贷"提升白酒产业链融资效率70%,稳定经销商资金链 [15] - 18个四川省重点产融合作项目签约,覆盖天原集团、和光同程等企业 [15] 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 产融合作加速宜宾储能、光伏、数字经济等新赛道项目落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16] - 宜宾目标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制造强市,强化"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16] - 大会发布《三江口宣言》,从五大维度明确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路径 [17]
产融结合赋能新型工业化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3:54
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主题为"产融联动创新合作共创价值" [1] - 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 聚焦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1] - 大会为期2天 包含分场活动和成果展示专场 [1][2] 金融创新成果 - 开幕式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积分制2025"等系列金融工具包 [1] - 签约一批围绕产融合作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1] 分场活动内容 - 分场活动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提升产融合作能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探讨数字技术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的实践路径 [1] 成果展示亮点 - 展示产融合作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思路、试点城市创新实践成果、金融机构全周期服务模式、重点产业链金融护航举措 [2] - 呈现金融服务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生态图景 [2] 宜宾产业定位 - 宜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 - 宜宾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 - 当地正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 [2]
嘉宾专访|张志强:既是政策机遇,也是投资交流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10
产融合作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宜宾举办,展示了四川省在产融合作领域的政策驱动力与模式创新意识 [1] - 四川省在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农村三产融合等方面已形成系统化支持体系,整体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 [1] - 大会发布了"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和"创新积分制2025"等金融创新工具,释放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1] 金融创新工具与平台作用 - "中试保融通"和"创新积分制2025"可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问题,助力机构设计"股贷债保"联动方案 [1] - 大会汇聚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机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及重点企业代表,提供产业、技术、人才、资本交流平台 [1] - 产融合作平台将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堵点,重塑区域产业竞争力 [2] 产业发展与资本配置 - 通过大院大所、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等多向发力,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将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2] - 聚合多层次资本,引导资金聚焦"卡脖子"环节,优化资本配置效率 [2] - 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能级跃迁,促进金融资源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2] - 助力传统产业向"AI+"和"低碳+"转型 [2]
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落地,中国工业经济韧性凸显:申万期货早间评论-20250721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 2025-07-21 08:50
首席点评 - 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天才法案》)正式签署实施,旨在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众议院以308票赞成、122票反对通过[1] - 中国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工信部将实施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完善金融政策支持新型工业化[1] 重点品种分析 钢材 - 钢厂盈利率持平,铁水高位缓慢回落,供应端压力逐步显现,库存延续去化,钢坯出口强劲,供需矛盾暂不明显[2] - 宏观预期增强带动黑色商品上涨,原料成本抬升支撑钢价震荡偏强运行[2] 股指 - 美国三大指数回调,有色金属板块领涨,传媒领跌,市场成交额1.59万亿元,融资余额增加70.73亿元至18911.57亿元[3] - 高息低波银行板块受资金青睐,中证500/1000因科创政策支持具备成长性,上证50/沪深300具防御价值[3] 黄金 - 美国6月CPI同比升至2.7%抑制降息预期,但财政赤字预期和中国央行增持提供长期支撑,白银受工业需求提振表现更强[4] - 特朗普贸易关税函延后但需警惕兑现风险,金银或延续偏强震荡[4] 当日主要新闻 国际新闻 - 美联储理事沃勒呼吁7月降息,担忧私营部门招聘趋势,表示若被提名愿担任美联储主席[5] 国内新闻 - 中部六省中湖北/河南/江西/湖南上半年GDP增速跑赢全国,湖北以6.2%居首[6] 行业新闻 - 钢铁工业协会建议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防范过剩风险,落实粗钢产量调控部署[7] 金融品种 国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665%,央行单周净投放14011亿元资金面稳定,美债收益率回落[9] -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但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稳地产政策预期增强[9] 能化品种 原油 -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下降386万桶至4.22162亿桶,汽油库存增340万桶,OPEC预测下半年全球经济好转[10] 甲醇 - 国内装置开工率71.09%同比升5.99个百分点,沿海库存83.55万吨环比增6.23%,短期偏多为主[11] 聚烯烃 - 消费淡季现货疲软,成本支撑弱化后行情回归供需基本面修复[13] 玻璃纯碱 - 玻璃库存环比降175万重箱至5559万重箱,纯碱库存降2.2万吨至184.2万吨,去库进程持续[14] 金属品种 铜 - 精矿加工费低位抑制冶炼产量,电力/汽车需求稳定,地产疲弱,铜价或区间波动[16] 锌 - 精矿加工费回升,汽车/基建需求稳定,冶炼供应可能恢复,锌价宽幅震荡[17] 碳酸锂 - 周度产量环比减644吨至18123吨,库存增1510吨至138347吨,锂矿价格上涨刺激短期反弹[18] 黑色品种 铁矿石 - 铁水产量回落有限支撑需求,港口库存去化快但中期发运量增长压力大,短期震荡偏强[20] 钢材 - 出口韧性支撑表需,煤焦矿成本抬升叠加政策预期增强,钢价延续震荡偏强[21] 农产品 豆菜粕 - 美豆出口受印尼关税下调至19%提振,国内供应宽松但进口成本支撑连粕偏强[22] 油脂 - 印度6月棕榈油进口环比激增60%至955683吨,需求强劲支撑棕榈油价格[23] 航运指数 集运欧线 - SCFI欧线运价2079美元/TEU环比降20美元,旺季拐点未现但8月运价空间存博弈[24]
汇聚澎湃力量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 透视重磅数据 深度看中国经济“答卷”
央视网· 2025-07-19 11:37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3][14]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5.5%,拉动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16][18] -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8000多户,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10][14] 装备制造业与重点产品 -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51.7%、68.3%、64.9%[5][20]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25.5%[20]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车、通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 制造业投资与智能化升级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8][2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6%[22] - 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6][8] 数字技术与5G应用 - 前5个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11][16] - 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86个大类,建设超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13][45] - 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两位数增长,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用户普及率超79%[44][45]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29] - 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2.8%[30]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31] 绿色转型与资源利用 - 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行业推进绿色转型,目标2027年废钢、废铜、废铝再生资源比重分别提至22%、30%、25%[24][26] - 加快氢能应用与革新性工艺攻关,扩大绿色产品供给[28] 产融合作与金融支持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支持[37]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51.6%[41] - 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绿色工厂贷等产品累计支持融资超1500亿元[41] 政策与未来规划 - 将出台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48] - 2025年底前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储备库已纳入2400余家中试平台[32][34] -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49]
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7-19 04:59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 工信部将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1] -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1] - 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打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1]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800余项产品,累计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融资 [1] - 上半年A股市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1] 金融政策创新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研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放宽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2] - 联合23家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产品,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超42%,最长贷款期限达10年 [2] - 推出"中试险+研发贷"、科创贷支持产业科技,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累计融资超1500亿元 [2] 工业经济运行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5.7% [2] - 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5.5%和16.4% [3] - 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10% [3] 重点行业布局 - 将实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3] - 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培育新增长点并促进产业转型 [3] 新兴技术发展 -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 [3] - 国内企业发布多款"全球首款"硬件产品,覆盖安全芯片、高端处理器、AI一体机等领域,AI终端已超百款 [4]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用户11.18亿户,在用算力标准机架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748EFLOPS [4] - 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培育面向6G的应用生态 [4]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
快讯· 2025-07-18 16:56
产融合作推动制造业发展 - 多部门深入开展产融合作,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1]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家金融和投资机构参与 [1] - 金融机构针对制造业企业需求设计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 [1] - 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 [1] - 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