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共驾
icon
搜索文档
高阶智驾车型下探至15万元以内,能助小鹏汽车实现年内盈利吗
凤凰网· 2025-05-29 22:24
行业竞争与公司战略 - 未来汽车行业竞争核心将是科技、全球化和具身智能,而非单纯价格战 [1] - 公司应对行业价格战的策略包括:不卷价格卷科技、全球化发展、向新质生产力和具身智能发展 [1] - 公司预计行业价格战在未来五年内某一两年会更加激烈,当前只是"开胃菜" [1]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 500 TOPS是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良好标准,L3-L5所需算力尚无清晰答案 [2] - 评价智能汽车关键在于算力规模、算力利用能力和用户体验 [2] - 公司预测最晚2027年初行业技术路线将趋于统一,纯视觉方案在超大算力支持下将展现高度安全性 [2] MONA M03 Max产品定位 - 新车定价12.98万和13.98万,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带入更广泛市场 [3] - MONA系列首款车型M03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全球化,后续将推出左舵、右舵、纯电、超电车型 [3] - 产品功能改进主要来自用户反馈,与用户站在一起是保持产品热度关键 [3] 全球化战略 - 公司强调全球化是长线、本地化、共赢共建的过程 [3] - 以越南摩托车市场为鉴,呼吁中国车企出海要注重质量而非速度和低价 [3] - 公司采取"长期主义"海外策略,主张"慢点走" [3] 财务与研发状况 - 公司今年研发投入(含飞行汽车)接近100亿人民币 [4] - 公司毛利持续提高,亏损快速下降,目标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4] - MONA系列目标做到同级最高科技和最好质量的同时保持良好毛利 [4] 品牌与技术布局 - 公司定位为高科技公司,智驾只是其中一部分 [5] - 未来将在座舱、飞行、动力、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展现更多高科技 [5] - 坚持单一品牌战略,MONA是品牌下的一个系列 [5] 产品规划 - 新款P7将于今年三季度推出 [4] - 公司称今年四季度将是"产品大年",展现全域能力提升 [4] - X9在纯电MPV市场持续领先 [4]
小鹏汽车-W(09868):同级领先智能辅助驾驶,定价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5-29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28日小鹏MONA M03 MAX版本上市,智驾能力领先,叠加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公司销量有望加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叠加软件盈利的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公司财务有望持续改善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5月28日,小鹏MONA M03 MAX版本正式上市,包括502长续航Max和600超长续航Max两款,售价分别为12.98和13.98万元,搭载满血版AI天玑系统与图灵驾驶辅助,实现同级领先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4] 事件评论 - 配置大幅升级,外观新增车漆颜色、无边框后视镜等,内饰新增拂晓紫配色等功能,定价超预期,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9] - 小鹏MONA M03 Max全球首发人机共驾,智驾实力大幅领先,搭载双Orin - X芯片,算力高达508TOPS,依托鹰眼纯视觉方案和大模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远超同档车型,人机共驾适应驾驶者风格,智能座舱全面升级,新增功能超300项,自研XGPT大语言模型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40% [9] - 小鹏MONA M03自2025年1 - 4月平均月销超1.5万辆,本次MAX版本上市有望提振销量;2025Q2预期交付量10.2 - 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 - 257.5%,预期收入175 - 187亿元,同比增长115.7% - 130.5% [9] - 后续新车密集上市,6月开启G7预热发布,Q3发布全新一代P7、交付两款全新重磅车型,Q4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量产;预期公司Q4单季度扭亏,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9] - 智能驾驶领先,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叠加新车周期,公司销量快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体现,软件盈利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公司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预计2025年收入为991亿元,对应PS 1.3X,给予“买入”评级 [9]
穿过“人机共驾”定责迷宫“智驾险”离真保险还有多远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5:23
智能辅助驾驶"兜底"方案现状 - 多家新能源车企推出辅助驾驶"兜底"方案,如小鹏汽车、阿维塔、鸿蒙智行等,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过程中发生事故,若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触发赔付,业内称之为"智驾险" [1] - 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费用为239元/年,最高补偿100万元,从开启智驾到智驾退出5秒以内的事故可赔付 [2] - 小米汽车计划联合行业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提供最高300万元的保障金额 [2] - 鸿蒙智行、阿维塔等推出的类似权益保障金额可高至数百万元,鸿蒙智行的保障权益购车时随车赠送,价值约4000元 [2] "智驾险"的性质与特点 - "智驾险"并非在监管部门备案的真保险,是车主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后的权益类选项,一般由车企赔付而非保险公司 [1] - 保险产品必须由保险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才能开发经营,业内将此类智能驾驶保障计划称为"智驾险"容易与真正的保险产品混淆 [3] - 交强险和三者险已覆盖基本交通事故风险,"智驾险"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且目前只能通过车企购买 [3] - 智能驾驶系统存在软件故障等风险,现有车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这类保障计划能填补保障空白 [3] 车企与保险公司的角色 - 在"智驾险"中,赔付由车企负责,用户需先购买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保险公司的商业险,才能购买小鹏汽车的"智驾险" [4] - 此类保障计划的承保方是车企自身,由车企负责"兜底",尤其是在用户未启用车险或车险赔付额度用尽之后 [4] - 保险公司参与精算建模、测算赔付边界,为车企量身打造权益方案,赔付标准、保障触发条件等核心机制借鉴了保险产品的设计框架 [6] - 保险公司通过早期参与车企辅助驾驶保障权益的设计,获得珍贵的出险样本,为未来推出真正的辅助驾驶保险产品打基础 [6]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目前的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处于L2级,离L3级还是"将满未满"状态,"人机共驾"情形下,责任厘定存在挑战 [1] - 保险公司尚未推出智驾保险的原因包括缺少相关经验数据、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智能驾驶数据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存在问题 [7]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提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 [8] - 未来推出真正意义的智驾险,可能会从比亚迪、特斯拉这类车企系保险公司开始,需加快完善立法,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 [9]
需要制定人机共驾阶段的规则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5-14 15:18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进入人机共驾的L3阶段,部分技术如高速公路工况的NOA技术已从"能用"进入"好用"阶段,城市工况NOA也进入"能用"阶段 [1] - 在良好工况下,驾驶员可完全"脱手"由系统自动驾驶,表明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1] - 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超越除特斯拉外的其他国际汽车公司,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 人机共驾阶段规则制定的必要性 - 全球范围内尚未建立人机共驾阶段的明确规则,仅德国有限制性规定(时速≤60公里、高精地图支持等),但适用场景极少 [2] - 现行辅助驾驶规则禁止驾驶员脱手,但无法有效阻止用户滥用或过度依赖自动驾驶功能 [2] - 缺乏规则会导致责任界定不清(事故全责归驾驶者)、企业宣传误导、用户不当使用等问题,形成不可持续的"混沌"状态 [2][4] 初步规则制定的可行性 - 现阶段可优先制定基础规则,例如允许在标线清晰、无混流交通、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的工况下使用智能驾驶系统 [3] - 通过车内外摄像头及传感器可实时监控道路环境与驾驶员状态,使规则具备可执行性和监管可行性 [3] -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规则框架 [3] 中国制定规则的优势与紧迫性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先全球,政府需通过管理创新匹配产业创新实践,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3] - 当前行业存在两极分化:部分企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部分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暂停技术应用 [4] - 亟需法规明确技术使用边界,既保障安全又避免阻碍技术发展进程 [4]
以安全为基,红旗诠释新豪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15:2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在2025上海车展展出多款新能源与智能化车型,包括H5 PHEV、全新9系旗舰车型、首款新能源越野车及飞行汽车"天辇1号" [1] - 新能源产品矩阵丰富,技术支撑充足,2024年新能源增速44%,跑赢行业8.5个百分点 [3] - 旗舰车型H9与HS9采用军工级强化材料,搭载L3级智慧驾驶与全线控底盘技术,强调智能场景重塑而非传统豪华材质竞争 [7] - H5 PHEV配备鸿鹄混动平台,电池浸泡五天五夜无故障,车身结构通过24倍于国标的强度测试 [7] - 天工06新能源车型展示1600公里超长续航、13分钟快充技术,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仅为国家限值十分之一,座舱零甲醛 [7] 销量目标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年销量达40万辆里程碑,新能源销量11.5万辆占比28% [3] - 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翻倍至25万辆占比提升至50% [3] 安全理念与行业标准 - 公司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旗舰车型A柱采用军工级材料,顶盖玻璃防爆,座椅设计保护颈椎 [7] - 公司不以满足国标为荣,而是引领行业标准,例如H5 PHEV电池与车身结构测试远超国标要求 [7] - 坚持"人机共驾"理念,不误导消费者,该理念贯穿产品设计 [8] 创新与未来布局 - 启动"红旗越野生态共创计划"和"红旗越野车名征集计划",首款豪华硬派越野车亮相 [11] - 飞行汽车"天辇1号"将于年内首飞,公司认为低空经济是万亿级赛道 [11] - 越野车定位全场景覆盖,既能越野也能城市通勤,技术迭代至矢量四电机 [11] 品牌战略与文化 - 公司性格是"肩扛行业标准而非追逐热点",在新能源浪潮中为中国豪华品牌树立新标杆 [13] - 强调"安全冗余""技术沉淀""文化自信"三大核心,回归安全本质作为竞争底牌 [13]
红旗回到豪华主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7 19:15
品牌战略与市场定位 - 红旗通过"国车"与"国民车"双线并行策略,高端定位不变但通过子品牌区隔用户群体,金葵花子品牌锁定超豪华形象,天工系列定位"国民车"[11] - 2024年销量411,777辆,新能源占比28%(11.5万辆),同比增速44%,高于行业8.5个百分点;2025年目标50万辆,新能源超25万辆[8] - 品牌架构策略成功,金葵花子品牌"开展即售罄"兰亭雅韵定制版,搭载自主研发V8T发动机和国家级非遗工艺[13] 技术平台与产品创新 - "天工"纯电平台解决低温续航痛点:零下10℃电量保持率98%(行业领先3%),充电80%仅需29分钟,电池动力学性能提升28%[5] - "九章"智驾平台采用5纳米车规级AI芯片和自研OS,司南智驾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全场景辅助驾驶,灵犀座舱搭载7纳米双核芯片和30分贝唤醒语音[5] - "鸿鹄"混动平台推出H5 PHEV,续航1600公里,SOC 30%-80%充电13分钟,最低荷电油耗3.75L/100km,满足2026年最严电池安全令[16][17] 安全与品质突破 - 全系按双五星安全标准开发,天工08是行业唯一通过"魔鬼四连环"测试车型,电池安全实现十重防护体系[6] - 天工06投入30余台碰撞车完成600余次试验,辐射值为国标千分之一,VOC浓度仅限值十分之一[14] - H5 PHEV采用24倍国标绝缘防护和240倍浸水防护技术,电池可浸泡5天5夜[17] 产品矩阵与市场竞争 - 形成纯电/插混/增程全动力覆盖,轿车/SUV/越野全品类布局,硬派越野车搭载自研矢量四电机(1300牛米扭矩)[20][22] - 天工06直面Model Y等竞品,以智能驾驶辅助、中式豪华设计、安全性能作为核心差异化卖点[14] - H5车系累计销量超60万,近50%进店客户咨询新能源版本,PHEV版本延续"国车"品质[17] 营销与国际化 - 通过孙颖莎和付航代言打破年轻用户刻板印象,推行"产品线CEO制"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22] - 海外销量连续4年翻倍,国际化战略强调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创价值共同体,侧重技术普惠和产业共建[22][24] - 2024年新能源之夜集中输出技术故事,持续强化"安全"标签的品牌绑定[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