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牧原股份递交港股招股书 出海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9:07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资料可能适时更新[1] - 本次H股发行是公司出海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将用于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等用途[1][2] - 公司拥有30多年经验,覆盖育种、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及肉类加工的全产业链条[1] 行业地位 - 按生猪产能及出栏量计量,公司自2021年起为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合计[2] - 按屠宰头数计量,公司2024年屠宰与肉食业务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2021-2024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居中国同行业之首[2]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增长519.42%[2] 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销售生猪2265.8万头,其中商品猪1839.5万头、仔猪414.9万头、种猪11.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48.5万头[3] - 2025年一季度屠宰生猪532万头同比增长81%,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同期的40%提升至73%[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归母净利润44.91亿元[2][3] 行业前景 - 全球猪肉消费量从2020年9520万吨增至2024年1153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4.9%[3] - 2024年中国人均主要肉类消费量69.4公斤,低于美国的102.0公斤,显示增长潜力[3] - 中国冷鲜猪肉在总消费量中占比较低,预示长期增长和产品升级机会[3]
牧原股份递表港交所 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5-27 16:42
公司上市申请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高盛[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市场份额总和[5] - 公司屠宰与肉食业务2024年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2021-2024年屠宰肉食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居中国同行业之首[5] - 公司是全球十大猪肉食品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2014-2024年平均净利润率高于15%的企业[6] 财务表现 - 2014-2024年总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8.7%,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2.7%,平均年净利润率19.0%[5] - 2014-2024年EBITDA复合年均增长率60%,平均EBITDA利润率31%[6]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48.26亿元、1108.61亿元、1379.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49.33亿元、-41.68亿元、189.25亿元人民币[7][8] 行业趋势 - 全球猪肉消费量从2020年9520万吨上升至2024年1153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4.9%[6] - 2024年中国主要肉类人均消费量69.4公斤/人,低于美国的102.0公斤/人,显示增长潜力[6] - 中国冷鲜猪肉在总消费量中占比较发达国家低,整体肉类消费将长期增长并伴随产品升级[6]
乐自天成递表港交所 蜡笔小新以及猫和老鼠产品系列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5-23 06:53
公司上市申请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花旗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2] 行业地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 [2] - 按2024年中国GMV计,公司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为第三大中国IP玩具公司 [2]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覆盖IP孵化和开发、产品设计到柔性供应链和全域销售渠道 [3] - 以"IP中枢"战略为核心,推出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授权IP热门产品 [3] - 2024年蜡笔小新及猫和老鼠产品系列按GMV计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 [3] 产品与IP表现 - 自有IP产品包括猛兽匣变形机甲系列、胖哒幼熊猫系列及Sleep系列 [3] - 猛兽匣IP已推出超过160款SKU,累计GMV超过1.9亿元人民币 [3]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人民币 [3] - 同期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1.22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8.9%、40.5%、39.9% [4]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27.3%降至2024年的22.2% [4]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8.3%降至2024年的6.2% [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16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18.4% [4]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4月8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一)
2025-04-09 17:14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 [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47.49 亿元,较上年同期 40.94 亿元同比增长 16.02% [2] - 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4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 37.64 亿元同比增长 20.18% [2]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42.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68% [2] - 2024 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1.99%,较上年同期提升 1.48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基本每股收益 2.66 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 16.16% [2] - 2024 年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 36.14%,增速达 5.30% [2] - 2024 年工业毛利率 65.93%,较上年同期增长 1.69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2.2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1.98%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 529.1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88.32 亿元,资产负债率 26.55%,货币资金余额 108.88 亿元 [3] 药品事业群销售情况 - 2024 年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 69.24 亿元,同比增长 11.8%,单品销售过亿产品达 10 个 [4] - 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 21 亿元,同比增长超 26% [4] - 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 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 22% [4] - 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 14% [4] 消费品板块渠道建设 - 公司有布局完善的全国性大健康产品销售团队,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国内领先 [5] - 公司优化全链路渠道,夯实传统线下渠道优势,开发新兴业态 [5] 新兴事业部经营情况 - 2024 年医疗器械事业部营收 4.25 亿元,同比增长 61% [7] - 2024 年滋补保健品事业部营业收入 9907 万元,同比增长 101%,首次实现盈利 [7]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4月7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一)
2025-04-09 17:12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 [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47.49 亿元,较上年同期 40.94 亿元同比增长 16.02% [2] - 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4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 37.64 亿元同比增长 20.18% [2]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42.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68% [2] - 2024 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1.99%,较上年同期提升 1.48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基本每股收益 2.66 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 16.16% [2] - 2024 年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 36.14%,工业收入增速达 5.30% [2] - 2024 年工业毛利率 65.93%,较上年同期增长 1.69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2.2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1.98% [3]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529.1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88.32 亿元,资产负债率 26.55%,货币资金余额 108.88 亿元 [3] 药品事业群销售情况 - 2024 年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 69.24 亿元,同比增长 11.8%,单品销售过亿产品达 10 个 [4] - 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 21 亿元,同比增长超 26% [4] - 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 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 22% [4] - 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 14% [4] 牙膏产品销售情况 - 2024 年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 [5] - “618”“双十一”期间,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品牌多年稳居全网口腔护理品牌第一名 [5] - 系列品牌营销事件实现总曝光超过 64.3 亿人次 [6] 新兴事业部经营情况 - 2024 年医疗器械事业部实现营收 4.25 亿元,同比增长 61% [7] - 2024 年滋补保健品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 9907 万元,同比增长 101%,并首次实现盈利 [7]
连云港赣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革命” “甜蜜产业”破解成长烦恼
扬子晚报网· 2025-04-09 09:17
行业概况 - 连云港市蓝莓种植面积近3万亩,赣榆区黑林镇为核心产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4] - 2020年全国蓝莓栽培面积99.62万亩,总产量34.72万吨,2024年增至143.82万亩和78万吨,江苏位列全国前八,连云港居省内首位[7] - 蓝莓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地头批发价同比下跌40%[1][4][6] 种植技术 - 采用基质盆栽模式,暖棚种植密度达600棵/亩,挂果周期缩短至1年,亩产3000-6000斤,为传统种植的两倍以上[6] - 引入数智温控系统,果径提升至20-28毫米,最大达30毫米,"蓝美人"品种因口感与营养受市场青睐[3] - 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滴灌技术应用广泛,高标准温室大棚实现全年可控环境种植[9] 价格动态 - 3月批发价:果径15毫米27元/斤,18毫米37元/斤,20毫米43元/斤,同比均降40%,春节前18毫米品种曾达105元/斤[6] - 价格下行主因: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提升导致成熟期提前、亩产量倍增[6] - 龙头企业因全产业链模式抗风险能力强,精深加工产品价格保持稳定[10] 产业链延伸 - 黑林镇"莓"好共富产业园建成65个高标准大棚,35个已运营,结合采摘体验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收入超100万元[3][9] - 沃田集团年处理蓝莓冻果2万吨,采用超声波逆流萃取技术生产花青素,开发果干等精深加工产品[10] - 农旅融合项目依托抗日山景区和石梁河水库客流,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联动模式[3][9] 转型方向 -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优质优价,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9][11] - 强化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运营,通过种苗繁育、鲜果种植、深加工研发增强竞争力[10] - 政府主导"镇、企、村联动"模式,延伸供应链并优化价值链[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