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自研
icon
搜索文档
最强增程!只卖30万?月销6万台的零跑真的飘了?
电动车公社· 2025-10-23 00:21
核心观点 - 零跑D19作为旗舰SUV,通过顶级供应商配置和全域自研技术实现高性价比竞争,但定价策略仍延续"科技平权"理念 [1][17][23] - 公司通过双能电机四驱增程、舱驾一体芯片等技术路线优化成本结构,自研零部件占比达65% [25][38][54] - 品牌凭借月销6万台成为新势力销冠,D系列车型旨在提升品牌形象并拓展高端市场,但需应对明年上市时的市场竞争压力 [7][61][66] 产品技术配置 - D19增程版配备80度大电池纯电续航500km,纯电版采用全栈1000V架构,高压平台领先竞品 [3][44] - 全球首发高通双8797舱驾一体芯片,算力达1280TOPS,集成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功能 [3][36][44] - 关键零部件均采用顶级供应商:宁德时代电芯、博世转向系统、大陆线控制动、孔辉双腔空悬等 [18][44] - 车身尺寸对标旗舰SUV竞品,车长超5.2米,轴距超3.1米,扭转刚度达50500N·m/deg [18][44] 成本控制策略 - 双能电机四驱增程技术整合P1/P3电机,省去独立发电机降低成本数千元,实现400kW动力输出 [26][28][30] - 舱驾一体芯片方案减少额外芯片采购,在保证功能同时优化硬件成本 [37][38] - 自研零部件占比达65%,覆盖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并通过自研空调压缩机、座椅等实现供应商替代 [50][52][54] - 与采埃孚等供应商联合研发关键部件,避免技术依赖并控制采购成本 [50][55] 市场竞争定位 - 官方明确D系列非豪华车型,定价将基于成本原则,预计下探至24-30万元区间 [21][44][56] - 竞品包括问界M9、理想L9等,但D19在电池容量、高压平台、加速性能等参数上具备优势 [18][44] - 2024年上市时将面临购置税政策变化及新车技术迭代的竞争压力 [44][65][66] 品牌发展态势 - 2024年1-9月累计交付近40万台,月销量突破6万台,累计交付量超100万台 [58][60] - D系列推出有助于提升品牌技术形象,推动公司向"世界级新能源车企"目标迈进 [61][72] - 公司保持工程师文化导向,强调长期竞争而非短期市场地位 [68][69]
造车十年 零跑汽车想要撕掉“廉价”标签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1:25
公司产品战略升级 - 公司推出定位最高的D系列首款旗舰车型D19,是一款全尺寸六座SUV,车身长度超5.2米,宽度近2米,轴距超3.1米 [2] - D19售价将达到30万元级别,相较于C系列15万至20万元的售价有显著提升,公司旨在实现“豪华普惠”,即“30万元的价格,百万级的享受” [2] - 公司早期以售价10万元以下的T03小型车立足,产品线逐步拓展至C系列和B系列,但价格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内,此前被行业视为“廉价”品牌 [2] - 按照规划,D系列将包括SUV、MPV、轿车等多款产品,共同覆盖30万元级市场 [5] 公司销量与财务表现 - 公司近几个月月销量超过5万辆,其中9月突破6万辆,排名新势力车企第一,今年1-9月累计销量达39.55万辆 [2] - 行业观点认为定价低是公司销量不断走高的重要原因 [2] - 公司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实现净利润转正,毛利率达到14.1%,但相较同行如赛力斯等企业超过20%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 - 推出更高端产品是提升利润表现的重要一步 [3]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强调“全域自研”的研发体系,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进行自研,包括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技术、底盘、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 [3] - D平台65%的整车成本实现了自研自造,通过研发集成实现高度成本节约 [3] - D19搭载核心技术包括纯电里程超500公里的增程混动、千伏高压体系、高通SA8797芯片中央域控、1280TOPS算力的VLA辅助驾驶及端侧大模型座舱、5万Nm/度的超高刚性车身,在30万元市场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准 [4] - 十年的造车积累、自成一派的研发体系和技术是公司做高端产品的基础 [5] 公司合作与品牌建设 - 公司获得Stellantis集团入股,双方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并与一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行业解读为国际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对其技术的认可 [5] - 为营造高端品牌形象,公司在D19首秀会上首次邀约明星代言,知名艺人费翔作为D系列代言人出席,旨在传递技术沉淀与持续迭代的“常青”形象,而非营销噱头 [5]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是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重要价位线,在六座SUV细分市场中,D19的直接竞品包括理想L系列、问界M7、乐道L90、小鹏G9等 [5] - 公司当前处于销量攀升、经营业绩好转的向上势能阶段,站稳30万元级市场对公司实现越级向上意义重大 [6]
“不做豪华”的零跑称D系列还是立足“规模”
观察者网· 2025-10-21 09:36
公司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坚持“好而不贵”的理念,D系列定位为高端而非豪华品牌,不追求高利润 [3] - 公司战略是依靠全域自研和技术能力打造产品,并通过规模效应而非高毛利实现盈利 [3][16] - 公司聚焦主流大众化人群,产品价值观是坚持好而不贵 [11] 产品与技术发布 - 公司发布全新旗舰D系列平台,首款车型D19为全尺寸SUV,车长超5.2米,轴距超3.1米 [5] - D系列技术配置包括全域800V高压增程、端侧大模型智能座舱、VLA世界模型辅助驾驶等,对标同级第一梯队产品 [7] - D19首次在增程车型上引入80.3kWh大电池,实现500km以上纯电续航,并应用了CTC技术 [9] 财务表现与销量目标 - 公司9月单月销量达6.6万辆,创历史新高,1-9月累计销量39.5万辆,同比增长129% [3] - 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二家达成百万辆整车下线的新势力车企 [3]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74%,营业利润为3000万元,刚刚过盈亏平衡点 [16] - 公司将年度销量目标从5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 [17]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在全尺寸SUV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希望借助用户需求和成本可控能力入局 [11]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D系列车型,作为实现下一个百万辆目标的重要一环 [3] - 公司认为其全域自研模式是看准市场方向后再全力投入,以快速追赶行业领先水平 [13]
十年全域自研交出新答卷 零跑汽车旗舰D平台及D19发布
每日商报· 2025-10-21 06:24
公司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正式发布全域自研最新成果零跑旗舰D平台,并全球首秀基于该平台的首款全尺寸旗舰SUV零跑D19,标志着公司以体系化技术实力正式进军豪华旗舰市场 [2]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交付量近40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榜首,并实现月度交付七连冠 [3] - 公司在海外市场已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近700家销售服务网点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3] - 随着D系列推出,公司已完成ABCD四大产品系列的全面布局,覆盖轿车、SUV、MPV等多品类市场 [7] 旗舰D平台技术特点 - D平台致力于解决用户在续航、智能、驾控、安全与舒适方面的核心痛点,汇聚多项行业首创与首发技术 [4] - 旗舰增程采用全球最大80.3度电池,实现500km纯电续航,并创新采用发电驱动为一体的智能四驱增程系统 [4] - 旗舰千伏纯电首发115kWh超级混合电芯,成功破解电池能量、安全、寿命的不可能三角 [4] - 旗舰智能首发双8797中央域控,提供1280TOPS顶级算力,实现VLA辅助驾驶与端侧大模型座舱 [4] - 旗舰驾控通过LMC2.0底盘系统集成高速双轮爆胎控制、凌波微步平顺体验及3.6米级圆规掉头等功能 [4] - 旗舰舒适行业首次将车规级制氧机融入汽车,打造森野氧舱 [4] - D平台拥有全球一流供应链零部件加持,包括宁德时代电芯、双8797舱驾一体芯片、米其林轮胎等 [4] D19车型产品定位 - 零跑D19作为D平台首款车型,以打造顶配中的顶配、旗舰中的旗舰为核心使命,让百万级科技与体验走进30万级市场 [6] - D19设计理念源于科技自然美学2.0,将科技创新与自然之美深度融合,以磅礴、优雅、光影、自然四重境界展现设计质感 [6] - D19从寰宇之境前脸到向往之境轮毂,从银辉之冠拼色车顶到天空之镜纯平侧窗,细节彰显沉稳优雅的旗舰气质 [6]
累计增持金额约8.5亿港元!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进行新一轮增持,未来将冲击高端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5:39
管理层增持与市场信心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进行新一轮增持,均价为63.19港元,单一最大股东集团累计增持金额约8.5亿港元 [1] - 朱江明在2024年8月首次增持,并于2025年4月与一致行动人再次斥资逾3亿港元增持,两年内已三度加码 [3] - 董事长的大手笔、持续增持行为释放了极其积极和强有力的正面信号,彰显其对公司的坚定信心、长期承诺和责任担当 [3] - 增持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于10月20日开盘后涨幅一度超过8% [1] 财务业绩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毛利率跃升至14.1% [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3亿元,较2024年同期完成扭亏为盈,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4] 销量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自2025年3月以来已连续七个月稳居新势力销冠,其中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万辆,刷新中国造车新势力交付历史纪录 [3]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累计交付近40万辆,大幅领先 [3]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实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第二家达成百万辆下线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4] - 公司仅用343天即完成从50万辆到100万辆的跃迁,创下新势力达成此项成就的最快速度 [4] 公司战略与核心优势 - 公司秉持“全域自研”战略与“好而不贵”产品理念,通过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在成本控制与产品品质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6] - “全域自研”战略形成了“技术积累-市场认可-销量增长-实现盈利-加大研发”的良性闭环 [6] - 公司战略体现了务实创新的工程师思维,证明了新能源汽车无需依赖豪华溢价也能实现“规模+创新”平衡 [6] 产品布局与未来发展 - 公司发布全域自研最新成果零跑旗舰D平台,并全球首秀基于该平台的首款全尺寸旗舰SUV零跑D19 [6] - 零跑D19将百万级技术体验压至30万元区间,重新定义旗舰车价值标准,并助力公司冲击更高端细分市场 [6][7] -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高端化产品推出和全球化产能释放,公司有望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和市场份额 [9]
零跑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10-20 11:04
公司战略与前景 - 公司通过性价比、全域自研和全球化构建三角闭环,目标在2025年实现盈利拐点,并跻身全球前十 [1]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净利润5-10亿元,达到盈亏平衡转折点,2026年净利润预计达到25亿元,对应市盈率22倍 [1] - 公司手握等同现金28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1.9% [1]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销量达到58-65万辆,同比增长97%,有望进入新势力前三 [1] - D19车型切入20-30万元价格市场 [1] - 海外市场销量占比达到15%,欧洲市场C10车型首月订单突破1万辆 [1] 成本控制与毛利率 - 公司65%的核心部件实现自研,推动物料清单成本下降15%-20%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13.6%,已逼近特斯拉水平 [1] - 通过应用800V平台、激光雷达和半固态电池等技术持续降本增效 [1] 全球化布局与产能 - 西班牙工厂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投产,年产能为15万辆 [1] - B10车型在欧洲市场售价降低30%,毛利率提升至20% [1] - 技术授权业务预计从2026年起每年贡献5-8亿元收入,东南亚和北美市场同步推进 [1] - 公司金华和杭州工厂总年产能为80万辆,其中金华工厂预留20万辆年产能 [1] 行业动态 - 主机厂在电芯采购策略上需兼顾性能与成本 [3]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 [6] - 宁德时代的储能市场增长速度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6]
撕开高端市场的缝隙,零跑能否不靠“豪车滤镜”赢信任?
钛媒体APP· 2025-10-18 14:4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D19全尺寸SUV,售价25-30万元,但明确其D系列并非豪华车,而是坚持不做品牌溢价、只做配置升级的路线 [2] - 公司采用“以多少成本定多少价格”的定价逻辑,不追求D系列获得更高毛利,旨在以“高端配置、非豪华价格”试探市场 [2] - 公司商业模式依赖规模而非高毛利,类比优衣库,通过大众化产品和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5]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战略,通过掌握核心架构和匹配能力,与顶级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以优化成本 [3] - 公司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电驱和发电机一体化系统,实现几十公斤减重并节省数千元成本 [3] - 在增程车型D19上采用“大电池小油箱”方案,通过排气管集成到门槛梁等物理层面创新,并结合CTC技术布置80多度电 [4] 智能驾驶发展路径 - 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采取“快速跟随”策略,而非争做领头羊,以降低因技术路线频繁变更导致的资源消耗 [4] - 公司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于D系列上实现高阶智驾的赶超,目标进入第一梯队 [5] - 公司明确否认使用外部乾崑智驾,将基于自身几年的沉淀和积累推出自研高阶智驾方案 [5] 渠道建设与销售策略 - 针对D系列旗舰产品,渠道策略强调精准布局,聚焦于目标客户密集、购买力强的核心城市如北上广深 [6] - 渠道建设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将资源集中投放于高潜力市场,避免在低潜力市场盲目铺设高成本渠道 [7] - 渠道目标在于高效触达广泛潜在客户并实现高转化率,支撑其依靠规模的盈利模型 [5] 未来规划与产能布局 - 公司产品规划显示,明年将推出D系列的2-3款产品以及A系列的2款产品,2026年将是产品大年 [7] - 工厂产能目前按规划推进,能够保障未来销量目标 [7] - 海外市场策略理性克制,全尺寸D19不会优先在海外投产,而是聚焦于更适合欧洲市场的车型如B10进行本地化生产 [7]
从“堆料”到“重构”,零跑如何用技术穿透旗舰定价壁垒?
新浪财经· 2025-10-18 11:25
公司技术战略与模式 - 公司通过全域自研模式实现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将百万级技术下放至30万级市场[1][3]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比例达到65%[4] - 全域自研模式通过标准化架构和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控制优势,形成高配置低价格的良性循环[4]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底层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全球战略的竞速[3]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50%,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68%[3] - 行业竞争核心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与用户体验,智能驾驶从豪华选配变为大众标配[12] 核心技术突破:六大行业首创 - 混动领域推出80.3度混动电池,采用增程CTC技术,实现500km纯电续航[7] - 纯电领域首发115kWh超级混合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8.5%,10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衰减优化50%[9] - 智能驾驶层面首发双SA8797中央域控,算力达1280 TOPS,支持VLA辅助驾驶与端侧大模型座舱[11] - 驾控系统LMC 2.0将双轮爆胎识别时间从500毫秒缩短至200毫秒,实现3.6米级圆规掉头半径[11] - 安全系统采用2000Mpa回形五重钢A柱与九横三纵四连环笼式车身设计[11] - 舒适领域行业首创车规级森野氧舱,首次将制氧机融入汽车[11] 技术普惠与市场定位 - 公司旗舰车型D19以30万级定价实现全尺寸SUV体量和三电机3秒级加速的百万级豪华体验[14] - 技术普惠路径通过核心技术降本实现价值突破,解绑智能配置与价格等级的强关联[12] - 公司通过与宁德时代、高通等供应商联合研发而非简单采购,增强供应链话语权并加速技术创新落地[14] 技术演进路径与积累 - 公司技术复用策略是关键,LEAP 3.5架构已验证CTC技术、中央域控等核心技术的可行性[6] - 持续迭代的技术积累使公司能在合适时机集中爆发,例如C系列车型已升级至800伏碳化硅高压快充等[6]
零跑朱江明:零跑将一直坚持以成本定价,明年还会有2-3台D系列车型丨新智驾对话
雷峰网· 2025-10-17 21:4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品牌定位坚持“好而不贵”的理念,即便推出高端D系列产品也并非追求豪华品牌定位或高毛利,而是提供高配置产品 [4][5][18] - 公司盈利模式不依赖高毛利,而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分摊和利润提升,预计下半年盈利将进一步改善 [3][24] - 公司计划提前达成全年50万辆销量目标,并对四季度订单情况表示乐观 [1][6] 产品与技术规划 - 全新D平台首款车型D19定位为旗舰产品,搭载双矢量电机三电机系统等顶配技术,但公司强调其并非豪华车 [2][5][15] - 2026年将是公司产品大年,计划推出D系列2-3款旗舰产品以及A系列2款新车 [4][7]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策略,在电驱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上拥有自研能力,不良率可统计到个位数,并通过技术创新控制成本 [10][16][36]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采用“紧跟随”策略发展智能驾驶,预计明年D系列将搭载行业第一梯队的高阶智驾系统,以缩小与头部玩家的差距 [38] - 在供应链管理上,公司通过与采埃孚、博世等顶级供应商战略合作,并结合自研技术实现高效率与成本控制 [10][32][36] - 公司明确将使用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否认了与华为就乾崑智驾合作的市场传闻 [39] 市场营销与渠道 - 公司首次聘请费翔作为品牌代言人,旨在提升D系列传播效率,并与品牌低调务实的形象相契合 [13][14][35] - 针对D系列车型,渠道策略将更聚焦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注重门店质量以匹配高端化品牌形象 [28] - 公司选择在浦东美术馆举办D系列发布会,强调通过艺术化方式呈现技术厚度与产品质感,而非追求宏大场面 [35] 产能与海外拓展 - 公司产能准备严格按销量规划推进,目前进展顺利,可保障未来销量目标 [37] - 海外市场方面,B10车型将在欧洲进行本地化生产,而D19作为全尺寸车型暂以国内生产出口形式满足海外需求 [37] 未来展望与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纯电是未来最大市场方向,增程式车型需配备大电池以提升纯电续航体验,满足用户便利性需求 [27] - 公司对未来盈利能力充满信心,预计随着销量规模扩大,费用增长速度将低于毛利增长 [24] - 公司内部已制定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及销量目标,将在达成50万辆目标后正式公布下一阶段目标 [25][26]
零跑高调杀入豪车赛道
华尔街见闻· 2025-10-17 21:18
公司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推出D系列旗舰车型D19,旨在进入20万-30万元价格带,品牌定位坚持“好而不贵”,追求技术领先而非高溢价 [4][5][7] - 公司通过A、B、C、D四个系列产品实现全价格带覆盖,从6万元到30万元,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D系列2-3款及A系列2款产品以推动销量增长 [6][7] - 公司采用“优衣库”式大众化策略,依靠技术创新、平台化和销售规模提升利润率,而非追求高毛利 [5][19] 产品与技术配置 - D19作为大型SUV,车长超5.2米、车宽近2米、轴距超3.1米,配备迈巴赫S级同款轮毂、纯平车窗及双色车身等高端设计 [2] - 车型搭载两颗高通骁龙8797芯片,算力达640TOPS,并采用空气悬架、博世One-box线控制动系统及CTC2.0电池集成技术 [3][12] - 公司首次在增程车型上应用自研CTC技术,实现80度大电池布局,提升纯电续航至每周仅需充电1-2次,优化用户便利性 [15][16][20]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如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电驱系统)实现减重几十公斤及成本节省数千元,构建优秀成本结构 [8] - 在关键安全零部件上优先采用顶级供应商(如博世、采埃孚),同时自研高附加值部件如空调压缩机和座椅,月产能达2万-3万台以降低不良率 [24] - 公司坚持“以多少成本定多少价格”原则,在D19配置接近30万元成本的情况下,定价预计为25万-30万元,强调价格竞争力 [5][14] 市场与销售规划 - D系列将聚焦一二线城市(如北上广深)的高潜力市场,渠道布局不需下沉,优先选择优秀门店承载销售 [21] - 公司预计2024年提前达成50万辆年销量目标,并对2026年产品大年带来的销量增长持乐观态度 [7] - 海外市场以B10车型欧洲本地化生产为主,D19因尺寸问题暂不优先海外投产,仅通过出口满足需求 [25] 研发与智能化布局 - 公司在智驾领域采取“紧跟随”策略,计划2025年上半年在D系列上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目标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26][27] - 研发资源重点投入智驾技术,并采用中央域控架构提升集成度,减少线束,推动舱驾一体化发展 [27][30][31] - 技术应用强调延续性,如从高通8295芯片升级至8797,以支持舱驾一体趋势,并基于全栈自研能力快速落地成熟技术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