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国际化

搜索文档
港股大厂财报季关键时刻,野村:上调港股目标点位!
金融界· 2025-05-14 11:08
京东财报表现 - 第一季度收入达3011亿元 同比增加15.8% 高于市场预期的2894.4亿元 [1] - 财报披露后京东股价一度涨超4% 并带动小米、腾讯等科技股上涨2% 港股科技50ETF盘中大涨1.31% [1] 港股科技指数优势 - 港股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23%+ 份额增长276% 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多3%+) [3][7] - 指数覆盖50只成分股 比恒生科技多4%新能源汽车和8%医药板块 采用"核心+卫星"策略配置 [5][7] - 新能源汽车板块深度绑定中国制造业出海浪潮 医药板块提供防御性 [8] 外资机构观点与市场动向 - 野村、摩根士丹利、花旗、富达一致唱多中国股市 野村将评级上调至"战术性超配" 恒指目标25000点(2024年末)和26000点(2026年上半年) [3] - 港股一季度外资持股占比18%(A股仅5%) 股权融资规模达1463.42亿港元(同比+321.96%) IPO融资234.72亿港元(同比+198.33%) [4] 港股上市热潮 - 宁德时代将于下周二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可能拉动指数 [3] - 奇瑞汽车、均胜电子、阳光电源等A股企业通过"科企专线"采取"A+H"双重上市策略 [3] - 恒瑞医药本月启动港股IPO 将成为第4家"A+H"医药巨头 [3]
贝达药业(300558):季度收入新高 扣非净利率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4-25 18:4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Q1收入创新高,扣非净利率同比提升,看好2025年进入多产品兑现阶段,同时国际化突破和生态圈合作持续落地带来估值提升机会,上调业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1][2][6] 业绩情况 - 2025Q1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24.71%,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3] - 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99%,扣非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83.59%,扣非净利率为17.86%,同比增加5.64pct,为2023Q4以来季度最高水平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8亿元,同比增长20.35%,经营质量较高 [3] 商业化加速 - 2025年进入多产品兑现阶段,恩沙替尼一线NSCLC、贝福替尼二线+一线NSCLC等核心产品有望放量,CDK4/6、恩沙替尼ALK阳性的NSCLC术后辅助等进入商业化阶段后,将驱动2025 - 2027年收入和利润高增长 [3] 国际化突破 - 恩沙替尼美国已获批,EMA审批中,看好其国际化带来的业绩弹性 [4] - EYP - 1901/DURAVYU III期在推进,期待海外III期数据读出 [4] 生态圈合作 - 2024年9月与禾元生物签署经销协议,独家经销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该产品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5] - 2024年11月出资2000万元认缴瑞普晨创新增注册资本,投后占比0.9390%,双方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瑞普晨创核心产品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71、2.42和3.07元,2025年4月24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PE为29倍,维持“买入”评级 [6]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全年看好创新药,短期看血制品和科学仪器,下半年看左侧反转
国金证券· 2025-04-20 23: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股价表现稳定,创新药板块研发推进受市场关注;国金医药看好创新药出海BD和授权进程;医药板块抗风险与成长进攻能力良好,创新药地缘政治风险低,血制品、器械和仪器有国产替代机会,左侧板块一季报后反转在即 [1][18][5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药品板块 - 康方生物国内首个IL - 21/IL - 23双抗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其依若奇单抗疗效优异、安全性高、用药便捷,提升了公司非肿瘤领域产品协同效应和战略组合力 [19][21] - 阿斯利康国内首个AKT药物获批二线乳腺癌,卡匹色替片联合氟维司群用于特定乳腺癌患者,临床试验显示其可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23][24] - 越来越多1类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或获优先审评,中国创新药企业绩和授权交易向好,看好本土原研“真创新”类药企和国际化高水平引进能力领先的药企 [2][25] 生物制品 - 礼来orforglipron是首个完成3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小分子GLP - 1受体激动剂,40周时达到更优A1C降低效果主要终点,多项3期研究正在进行,安全性与GLP - 1类药物一致 [26][29][30] - 多款国产GLP - 1小分子研发推进,具有给药方便等优势,关注临床节点及潜在BD机会,如翰森制药授予默沙东HS - 10535全球独家许可权 [33][34] 医疗器械 - 心脉医疗独家代理的外周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LiqMagic开展上市后临床应用,该技术可处理血管钙化斑块,公司外周动脉产品线拓宽 [35][39] - 健帆生物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发布,2024年业绩增长,2025年一季度短期承压,加强渠道库存管控,重视研发,海外产品注册有进展 [40][41][42] 中药 - 健民集团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因业务结构调整下降,净利润因医药工业收入增加增长,营销体系改革,产品矩阵丰富,关注企业经营改善 [43][44]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 - 美年健康拟定增购买股权,有望实现业务协同和盈利能力增强;2024年年报显示收入和净利润下降,控股分院增加,客单价稳定增长 [46][48] 投资建议 - 贯穿全年关注创新药和仿创药主线,如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 [20][52] - 短期关税波动关注血制品和科学仪器设备国产替代,如派林生物、聚光科技等 [20][52] - 下半年关注左侧反转,一季报后关注仿制药、连锁药房、器械、中药的个股困境反转,如益丰药房、新产业等 [20][52] 重点标的 科伦博泰、人福医药、聚光科技、华东医药、特宝生物、华润三九、益丰药房、新产业等 [5]
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全球产业格局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9 18:03
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旨在迫使跨国药企将生产线迁至美国,此举可能对全球医药产业链特别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国际化战略造成深远影响 [2] - 短期内中国创新药企可能面临估值压力,需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增强现金流韧性 [2] - 长期来看,若中国创新药企能灵活调整供应链、深化本土化布局并依托差异化创新能力,仍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2] - 拥有全球权益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药物仍具备较强议价能力,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License-out模式分散风险 [3] 行业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加速全球分销网络转移,印度药企或受益,预计到2030年印度药企将占全球仿制药收入的近50% [6] - 欧洲药企已加快向美国运送库存以规避关税影响,跨国药企可能进一步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美国,对中国药企在原料药、中间体等环节的供应链稳定性构成挑战 [6] - 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创新药企可能遭受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的压力,港股生物医药股在消息发布后普遍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关税的敏感性 [6] - 全球化布局下的地缘政治风险是中国药械企业出海的一大挑战,生产和流通面临压力,全球化分工被迫重新布局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管理复杂度 [7] 企业应对 - 恒瑞医药表示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仅为2.56%,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7] - 再鼎医药表示目前关税对公司业务没有实质性影响,部分产品已实现本地生产,其他进口产品不受美国增加关税的影响 [8] - 建议中国创新药企加速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可通过合资、并购或自建产能实现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风险 [10] - 建议在东南亚、东欧等低成本地区布局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区域的依赖,并在拉美、中东等政策敏感性较低的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10] - 建立更加灵活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关键原材料和组件供应不依赖于单一来源,与更多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形成区域化供应网络 [11] -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外包模式减少自建基地的风险和负担,实现轻资产模式运营 [12]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9日收盘,A股创新药板块微涨0.49% [3] - 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2024年全球销售额总计约188.59亿元,其中美国销售额总计138.90亿元,占比超七成 [10] - 和黄医药旗下FRUZAQLA(呋喹替尼)2024年销售额达2.91亿美元 [10]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项目累计达成29项,合作领域从肿瘤向自免、代谢等多元化方向延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