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一体化

搜索文档
晶苑国际(2232.HK):基稳链固 一体启新
格隆汇· 2025-06-29 18:47
公司概况 - 晶苑国际为全球多品类制衣龙头,产品矩阵涵盖休闲服、运动服、牛仔服、贴身内衣、毛衣等,相较同业更为多元均衡 [1] - 2016年收购Vista进军运动服和户外服领域,布局高景气赛道驱动营收提速,已与优衣库、GAP、Levi's、UA等头部品牌建立深度合作 [1] - 公司为家族制企业,实控人罗乐风夫妇持股76.5%,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二代接班稳定传承,经营现金流充足,分红率呈提升趋势 [1] 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服装代工行业规模约5181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0.6%,运动行业为增长确定性最强的细分赛道 [1] - 国内对美出口成衣依存度高但外迁趋势明显,关税成本抬升催化下海外产能布局必要性提升,尾部厂商逐步出清 [2] - 头部供应商占比趋稳,二线优质供应商有望攫取更大份额空间,最受益行业出清带来的格局优化 [2] 公司竞争优势 - 赛道布局完善:休闲维稳,运动提供弹性,牛仔望迎景气改善机会 [2] - 客户深度绑定优质老客筑稳基本盘,运动新客份额提升空间较大 [2] - 多品类布局可快速响应品牌策略转变,交叉销售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2] - 全球化生产网络实现产能灵活调配,较早布局海外产能享受更低税率和劳动成本红利 [2] - 通过技术工艺改进、自动化水平提升赋能生产,资产利用率处于业内较优水平 [2] 战略布局 - 短期垂直一体化布局缩短交期、降低成本、提升生产稳定性,有望获得更多订单并改善盈利 [3] - 长期内化面料研发形成业务闭环,竞争力远高于纯成衣加工商,有望获得估值溢价 [3] 财务展望 - 未来三年收入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产能调整稳定、老客品类扩张及运动新客拓展 [3] - 利润端受益自动化降本增效和一体化提升毛利率,增速预期高于收入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6、3.0亿美元,对应PE为7、6、5X [3]
晶苑国际(02232):“织”道系列5:基稳链固,一体启新
长江证券· 2025-06-28 16: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4][15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苑国际为全球多品类制衣龙头,入局运动驱动成长,制衣行业格局长期向好,公司定位好、深耕供应链,垂直一体化布局待发,预计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长良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11][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晶苑国际:全球制衣龙头,入局运动驱动成长 - 多品类服装代工龙头,与下游多个头部品牌建立长期合作,2024 年营收/净利润 24.7/2.0 亿美元,同比+13.4%/+22.6% [20] - 收入经历波动后逐步修复,利润率稳中有升,运动及户外产品占比逐渐提升,成为营收增长主要驱动 [22][24][26] - 发展可划分为经验积累期、扩张布局期、快速发展期、整固再出发四个阶段 [33][34] - 家族制企业,实控人罗乐风夫妇持股 76.5%,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二代接班稳定传承,经营现金流较充足,分红率呈现提升趋势 [11][40][41] 行业长期格局优化,看好运动赛道景气度 - 2024 年全球服装代工行业规模约 5181 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 0.6%,运动赛道景气高、空间广、确定性强,产业链各环节盈利能力较优且集中度较高 [12][53] - 国内对美出口成衣依存度高但向外转移趋势明显,关税成本抬升下布局海外产能优势提升,尾部厂商逐步出清,二线优质供应商份额提升空间大、速度快 [12][64][71] 好的定位&深耕供应链筑稳基本面,一体化蓄势待发 - 定位方面,赛道布局完善,休闲维稳,运动带来确定性&弹性,牛仔望迎景气边际改善机会;客户集中度偏低,在运动品牌中份额有较大提升空间,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品类多元,可快速响应下游品牌策略转变,交叉销售构建差异化优势 [13][81][88][95] - 造河方面,全球化生产布局,奠定供应链基本竞争力,实现当地产能配套及产能灵活调配,降本效应显著;自动化能力不断深化,共创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定期培训保障员工效率,福利、平权活动防止流失,资产利用率提升 [102][114][126] - 拓宽方面,2021 年起持续收购、自建布厂,进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布局,可提供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缩短交期,提升盈利能力,有望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135][141][15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3、2.6、3.0 亿美元,对应 PE 分别为 7、6、5X [14]
立讯精密(002475):经营稳健 半年度业绩预增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1][2]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10.41%(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42%(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2]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1]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75亿元-67.45亿元,扣非净利润51.91亿元-57.11亿元[3] 业务分拆 - 消费电子业务营收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占比83.37%[2] - 电脑业务营收90.02亿元(同比增长20.15%),占比3.35%[2] - 汽车业务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占比5.12%[2] - 通讯产品营收183.60亿元(同比增长26.29%),占比6.83%[2] 费用控制 - 2024年销售费用率0.39%(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36%(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3] - 财务费用率-0.19%(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3.18%(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3] 技术布局 - 智能模组实现跨产品与跨领域应用,系统封装工艺量产,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3] - 垂直一体化能力覆盖零部件、模组和系统组装,具备关键材料、零件、模组、核心工艺及数据闭环管理能力[3] - 消费电子领域构建从零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覆盖连接器、声学模组、无线充电模组等12类关键产品[4] - 通信业务布局数据中心零组件,推出AI整机柜解决方案包括1.6T OSFP DAC/AOC、冷板液冷系统等[4] - 汽车业务产品矩阵涵盖线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客户覆盖国内外头部车企[4] 战略动作 - 2024年9月启动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预计实现产品开发、客户准入等领域的战略协同[5] - 从单一消费电子厂商转型为覆盖连接器、声学、天线等多元化零组件的科技制造企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