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垂直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上海:维持申洲国际(02313)“买入”评级 目标价79.8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5:1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5.3%至149.7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增长8.4%至31.8亿元 [1] - 毛利率下降1.9个百分点至27.1%,主要受员工薪酬提升影响,经营费用率减少0.3个百分点至9.1% [1] - 拟派中期股息1.38港元,派息率稳定维持在60% [1] 产品与区域分析 - 运动类/休闲类/内衣类/其他产品收入分别增长+9.9%/+37.4%/+4.1%/+6.0%,休闲类增长显著 [2] - 欧洲/美国/日本/其他区域/国内市场收入分别变化+19.9%/+35.8%/+18.1%/+18.7%/-2.1%,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2] - 耐克/爱迪达/优衣库/彪马增长率分别为+6.0%/+28.2%/+27.4%/+14.7%,四大客户占比总和提升2.7个百分点至82.1% [2] 运营与产能 - 柬埔寨上半年招聘4000名员工,全年计划招聘6000名员工,越南布厂收购将使日产能提升200-300吨 [3] - 上半年资本开支15亿元,全年预计约23亿元,关税影响有限,维持FOB模式 [3] 未来展望 - 预计下半年销量实现高单位数增长,毛利率较上半年提升,主要受益于运动品类较快增长 [3] - 公司垂直一体化布局、海内外均衡产能及产品创新能力构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1]
以技术创新“反内卷”晶科能源上半年组件出货量保持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8-28 05: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下降32.63%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12亿元 [1] - 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预期20-23GW [1] 产能与技术 - 上半年高功率产能超20GW [1] - 2025年底40%-50%现有产能升级至640W以上主流版型 [1] - 2026年部分主流版型功率达650-670W水平 [1] - N型TOPCon技术升级带来0.5-1美分/瓦溢价优势 [1] - 山西基地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 生产周期由22天降至7天 [1] 全球市场布局 - 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41.84GW [1] - 日本市场保持出货冠军地位 [1] - 沙特市场份额大幅高于同业水平 [1] - 中东/东南亚/拉美新兴市场市占率领跑 [1] - 巴基斯坦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00% [1] 储能业务发展 - 聚焦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电站场景 [1] - 自研技术驱动产品性能提升 [1] - 上半年储能签单与出货量显著增长 [1] 战略方向 - 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高效管理为核心战略 [1] - N型TigerNeo系列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持续增长 [1] - 光储协同优势显现 [1]
晶苑国际(02232):弱市兑现较优成长,利润率持续扩张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8-27 07: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品类多元化和供应链优势深化核心客户份额并提升运动次新客户份额 预计中短期内维持较优订单增速 同时订单结构优化、垂直一体化和自动化将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伴随成长性兑现估值有望提升 [2][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亿、2.6亿、3.0亿美元 同比增长16%、14%、13% 对应PE为11X、9X、8X 按60%分红比例测算2025年股息率达5.5% [2][7][9] 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2.3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 归母净利润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0% 年中派息16.3港仙/股 派息金额0.6亿美元 分红率达60% [4] - 分品类收入表现:休闲装同比+11% 运动户外装同比+12% 牛仔装同比+10% 内衣同比+10% 毛衣同比+29% [7] - 分地区收入表现:亚太地区同比+14% 北美地区同比+12% 欧洲地区同比+10% [7]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9.7% 其中休闲装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 内衣提升1.3个百分点 运动户外装下降0.2个百分点 牛仔装下降0.1个百分点 毛衣下降2.2个百分点 [7] - 期间费用率优化:销售费用率同比持平 管理费用率下降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下降0.1个百分点 [7] - 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8% 主要受费用率降低和所得税率下降0.3个百分点推动 但信贷减值亏损增加195万美元形成拖累 [7] 运营与资本支出 - 2025H1资本支出60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5% 主要用于垂直一体化和自动化升级 [7] - 经营现金流达1.55亿美元 显示现金流状况充裕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2亿、29.45亿、32.35亿美元 同比增长10%、8%、10% [9] - 预计同期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08、0.09、0.10美元/股 [9]
瑞声科技(2018.HK):声学毛利率承压 光学毛利率改善
格隆汇· 2025-08-27 04:0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实现收入133亿元 同比增长18% [1] - 1H25归母净利润8.8亿元 同比增长63% [1] - 1H25整体毛利率20.7%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1] - 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22.8/26.5/29.2亿元 较前值下调1%/5%/4% [1][2] 声学业务 - 1H25声学收入35.2亿元 同比增长2% [1] - 1H25声学毛利率27.2% 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 [1] - 公司指引2025年声学毛利率将实现同比增长 [1] - 通过收购初光公司强化车载麦克风竞争力 [2] 光学业务 - 1H25光学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20% [1] - 1H25光学毛利率10.2% 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1] - 增长主要受益于塑胶镜头和光学模组出货量增长及产品结构改善 [1] 马达及精密结构件 - 1H25收入46.3亿元 同比增长27% [1] - 1H25毛利率22.9% 同比基本持平 [1] - 需关注VC散热板在北美大客户新机的放量进展 [1] 新兴业务布局 - 汽车业务获得海内外多个客户定点 包括某NEV品牌旗舰SUV项目 [2] - XR眼镜业务实现声学、光学及电机产品对头部客户的定点突破 [2] - 机器人领域布局高价值环节 灵巧手产品有望快速上量 [2] - 预期车载业务营收和市场份额未来2-3年将取得重大突破 [2] 估值与评级 - 基于2026年25.0倍目标PE 给予目标价60.30港币 [2] - 目标PE高于可比公司20.6倍的均值 [2] - 维持买入评级 [1][2]
晶苑国际(02232):营收利润双增,在头部品牌客户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4 20:32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如优于大市、中性或弱于大市)[1][2][3][4][5] 核心观点 - 晶苑国际1H25实现收入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净利润9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8%,毛利率提升至19.8%[2][8] - 订单动能强劲,生产线利用率维持历史高位,核心驱动力来自头部品牌客户渗透率持续提升,最大客户优衣库订单同比增长约20%[3][9] - 公司通过FOB条款、客户定价能力及终端需求稳健三方面有效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整体影响可控[4][10] - 产能布局多元化,积极评估埃及新产能项目,预计2025年产能扩张维持高单位数增速[5][11] - 管理层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增长约10%,下半年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利润增速快于收入[5][12]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分品类增长:休闲服+11.4%、运动及户外服+12.4%、牛仔服+10.3%、贴身内衣+9.5%、毛衣+29.2%[2][8] - 1H25收入分区域增长:亚太地区+14.5%(占比39%)、北美洲+11.7%(占比38%)、欧洲+9.7%(占比21%)、其他地区+14.9%(占比3%)[2][8] - 费用率降至10.3%,经营现金流达1.55亿美元,期末净现金头寸5.17亿美元[2][8] - 中期股息16.3港仙,高于2024年同期的13.8港仙,派息率维持在60%[2][8] 客户与订单 - 核心品牌客户保持稳健增长,与Zara启动合作聚焦牛仔"五袋裤"产品线[3][9] - Adidas未来2-3年对晶苑产能需求强劲,Lululemon虽增速放缓但公司有望扩大份额[3][9] - 下半年将与一家领先欧洲品牌建立新合作关系,为中长期增长打开新空间[3][9] 产能与扩张 - 在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等地持续扩张,越南推行"卫星工厂"模式以提升用工效率[5][11] - 1H25资本支出约6000万美元,若埃及项目落地全年Capex将进一步增加[5][11] - 目标五年内实现约60%出口产品面料自供,通过垂直一体化提升竞争力[5][12] 区域市场 - 北美增长快于欧洲主要因关税影响下客户对美国订单提前发货[2][8] - 美国市场约占公司收入三分之一,关税政策按离岸价征收,零售加价幅度降低相对影响[4][10] - 亚洲和欧洲为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地区[5][11]
晶苑国际(2232.HK):全球成衣代工龙头 垂直布局成长可期
格隆汇· 2025-08-20 11:41
公司概况 - 晶苑国际是全球成衣制造头部企业,与优衣库有近30年深度合作,在越南、中国、柬埔寨、孟加拉、斯里兰卡设有20余家工厂,海外产能充裕 [1] - 2016年收购Vista进入运动服饰赛道,并通过收购面料工厂提升自给能力,招工节奏加快实现产能扩充 [1] - 2021-24年派息比例从31.5%增至70.1%,持续增厚股东回报 [1] 行业前景 - 全球运动服装行业规模2024-28年预计CAGR+6.3%增长至3131亿美元,为高景气赛道 [2] - 运动品牌供应商集中度持续提升,公司在新客户份额有望稳步增长 [2] 业务模式与客户结构 - 采用"Co-creation共创"模式,全流程参与客户研发设计环节强化ODM壁垒,巩固老客户份额 [2] - 已切入Adidas、Nike、Lululemon等头部运动品牌供应链 [2] - 对优衣库营收占比稳定在30%,未产生过高依赖度 [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18-24年运动服饰营收占比从9.6%提升至22.5%,毛利率从18.6%提升至19.7% [3] - 对比申洲国际2024年运动服饰占比69.1%、毛利率28.1%仍有差距 [3] - 面料占原材料成本50%,2023年自产布料获UA、PUMA认证,申洲国际接近全自供 [3] - 2024年新增员工1万人至7.5万人,人效维持3.3万美元高水平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7年净利润同比+15.7%/15.1%/11.6%至2.3/2.7/3.0亿美元 [4] - 给予25E 12x目标PE,对应目标价7.38港元 [4]
悦已视角看汽车新消费
2025-08-07 23:03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行业概述 - 电动化和智能化重塑汽车差异化,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1] - 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多个阶段:2011-2015年SUV大周期 2012-2018年新能源探索期 2019年至今大规模放量期[18] -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大周期的重要拐点,技术迭代和成本降低推动智能化新车性能提升[3][17] - 高端市场(25万以上)略有下降,但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份额增长[7] - 超豪华SUV车型发展迅速,占比达60%,自主品牌凭借电动智能化平台具备先发优势[23] 消费者需求分析 - 8-25万区间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比亚迪占据绝对优势[5] - 25万以上高端市场受消费降级影响略有下降,但新能源渗透率提升[5] -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区别:对价格和品牌敏感度降低,更关注个性化需求、IP文化、智能化和外观造型[2] - 智能驾驶技术成为购车重要因素,消费者将自动驾驶功能作为核心评价要素[4] 企业战略与竞争力 - 垂直一体化是降本关键,比亚迪和特斯拉通过全资子公司或自研实现核心环节垂直整合[6] - 新势力品牌直营店模式在体验和满意度方面优于传统4S店[8] - 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市场表现出色,40-60万价位段渗透率从2020年2.5%提升至40%[21] - 华为通过问界M9探索自主品牌塑造路径,尊界订单量突破1万单[22] 小米汽车分析 - 延续消费电子方法论,围绕技术、效率、产品和用户打造高端供给侧[9] - 通过纽北测试事件塑造品牌溢价,全栈自研推动动力性打造[11] - 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加大,持续塑造自动座舱优势,形成全生态布局[12] - 超级工厂在无人化探索领先,人均创收处于领先状态[13] - 预计2025年交付40万辆,单车利润约1万元;2026年交付95万辆,单车利润2.5-3万元[15]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技术从基础自动驾驶到高速路框架下自动驾驶,再到城市AOV及端到端落地应用[17] - 小鹏汽车百公里接管次数从四次降至更低,硬件成本下降推动新车智能化能力提升[19] - 2025年上半年发布的Mona 03 Max版将城市和高速路况NOA功能下探到15万元以下[20] - L2级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预计在12%到50%区间内快速增长[20] 市场机会与投资方向 - 欧洲新能源市场为国内汽车企业提供出海发展重要机遇[27] - 投资机会:智能化核心部件、用户运营和服务增值创新、直营模式新需求探索[25] - 2025年下半年自主品牌将迎来多款新车发布,如比亚迪海狮06、E7等[26] - 未来投资三条主线:智能化和电动化核心部件、用户运营与服务增值创新、场景融合与生态协同[28]
AI产业深度汇报系列:平台化布局,国内光模块龙头焕新机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光模块行业,聚焦AI驱动下的数据中心与电信光通信领域 * 公司:光迅科技,国内光模块龙头企业,具备垂直一体化平台优势[1][2][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全球光模块市场需求激增**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高增长:2025Q1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达719亿美元(同比+65%),Meta Q2资本开支170亿美元(同比+101%),微软Q2资本开支171亿美元(同比+23%)[2][3] * 800G/1.6T需求爆发:2025年全球800G需求预计2000万只,2026年或超4000万只;1.6T需求2025年约200万只,2026年或超700万只[7] * 国内需求滞后但增速快:2024年底400G/800G需求分别为700万/100万只,2025年底预计达1700万/400万只[7] **2 国内外资本开支差异** * 海外持续高投入:Meta 2026年资本开支计划显著增加,微软云服务收入同比+39%[3][4] * 国内波动较大:阿里2024Q4资本开支381亿元(同比+259%),腾讯370亿元(同比+22倍),但2025Q1环比下降23%/26%[4] * 国内规模仅为海外1/6,但AI驱动下未来有望提升[1][4] **3 光迅科技市场地位** * 全球前三:剔除并购因素后稳居全球光模块前三,华为供应链核心供应商[5][6] * 国内份额领先:字节跳动、阿里、腾讯份额第一,华为领域前二[8][19] **4 公司财务与业务亮点** * 业绩高增长:2025H1利润3.3-4.1亿元(同比+55%-95%),毛利率从2023年22.6%提升至2025Q1 25.1%[17] * 数据中心业务占比60%:批量交付400G模块,800G多模/单模进入大批量出货阶段[19] * 垂直一体化优势:覆盖芯片(磷化铟/砷化镓)、器件、模块全产业链,自供能力突出[22][26] **5 战略布局与产能** * 产能扩张:月产能超100万支,2024年新增产能对应25亿元销售收入[14][27] * 研发投入:布局硅光、50G PON、卫星通信等新兴领域,军工资质加持[15][20][21] * 股权激励:2025年向967名骨干授予1326万股(每股28.27元),五次激励计划提升效率[16] --- 其他关键信息 * **光芯片紧缺**:Tosa/Rosa占光模块成本80%,光迅芯片自供能力成核心优势[25] * **国内潜力**:2024H2起国产链机会显现,DMX r two等新产品或带动需求[28][30] * **海外突破**:正在送样海外核心客户,Q4资本开支增加或催化订单[29][30] --- 风险与机遇 * **机遇**:AI算力投入长期景气,国内互联网公司加大投资,海外客户突破[1][7][29] * **风险**:国内资本开支波动,海外竞争加剧(如中际旭创、新易盛股价翻倍)[28] 注:所有数据与结论均基于电话会议记录原文,未添加主观推断。
美国对铜加税“六问”始末
国投期货· 2025-07-11 19:16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特朗普政府计划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目的是重建或提升基本工业原料在美国本土生产供应的占比,实现制造业内循环 [2] - 关税对全球铜供需平衡表实际影响有限,主要影响关税落地前物流贸易方向,长期美国将加大本国铜矿开发和冶炼产能建设 [3] - 美国加征铜关税使美伦市场表现“劈叉”,后期美国铜市场可能与全球铜价分割,更加区域化 [5][6] - 纽约铜价能否创新高取决于实际执行豁免条款的强弱,国内沪铜将以跟踪伦铜价格为主,后期铜价变动更多转向供求基本面与宏观资金面分析 [10] 报告问答总结 特朗普对铜大幅征税的目的 - 美国要做制造业内循环,对整个制造业进行“再重组”,提振本国工业产业链的自给率 [2] - 特朗普政府通过对钢铁、铝和铜产品加征关税,提高国内原材料价格,吸引矿山采选、冶炼产能投资,提升本国关键制造业原料的自给率 [2] 对全球铜供需及智利铜矿出口的影响 - 拉长时间看,关税对平衡表实际影响有限,较难改变长期消费趋势,主要影响关税落地前物流贸易方向 [3] - 美国加征铜关税,长期将重启该国铜矿资源开发,加大废旧铜循环利用,扩建、新建本国铜冶炼产能 [3] - 美国有能力在5年左右将铜供应自给率提高到超过八成,关税落地后将降低对全球大多数国家精炼铜的进口量,预计废铜、铜精矿不在加征之列 [4] 对纽约和伦敦铜价及库存的影响 - 关税落地是价格影响的“分水岭”,落地前吸引全球贸易物流流向美国,落地后可能降低美国铜进口量,导致美伦市场表现“劈叉” [5] - 2024年美盘铜价上涨是因挤仓行情,今年为正向市场结构,意味着加征关税在三四季度的兑现预期 [7] - 伦铜年初库存27万吨,目前10.2万吨;美盘铜库存年初9.3万吨,目前19.95万吨,可能有5万吨级以上6月从伦铜流出的库存仍在物流在途 [8] - 关税落地消息出炉后,物流转移动作将结束,抢物流转运的机会窗口非常有限,全球铜显性库存基本在年初50万吨极水平 [8] 纽约铜价走势及对国内沪铜的影响 - 纽约铜价以单日拉涨超16%的方式消化50%激进关税消息,美铜能否创高要看实际执行豁免条款的强弱 [10] - 未来美国铜市将更加区域化,国内沪铜将以跟踪伦铜价格为主,后期铜价变动更多转向供求基本面与宏观资金面分析 [10] 相关企业的应对策略 - 国内铜上下游企业参与铜期货保值经验丰富、能力强,通常以双向敞口的方式进行保值 [11] - 美国“大美丽”财政法案通过后,关税不确定性大,美国股市暂以“TAGO”情绪对待,铜市阶段性再转震荡跌势的概率较大 [11]
伍德麦肯兹:晶科、晶澳、隆基、阿特斯、天合、横店东磁、正泰、东方日升、TCL、通威入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TOP10!亏损40亿美元
新浪财经· 2025-07-11 18:42
全球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排名与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出货量达创纪录的500GW 几乎是前一年的两倍 但合计亏损40亿美元 [1] - 头部企业贡献全球62%的产能和89%的组件出货量 体现行业高度集中性 [1] 2024年全球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排名 - 晶科以90.6分位列第一 其次是間演(89.8分)和隆基(86.5分) [2] - 阿特斯(84.0分)与天合(83.7分)并列第四 横店东磁(83.0分)排名第五 [2] - 正泰(78.2分) 博威(76.3分) 日升(74.2分) Qcells(73.9分)进入前十 [2] - 阿达尼(72.8分) TCL(70.8分) 通威(70.7分)位列榜单末尾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仍主导制造规模 但印度 韩国 越南等新兴竞争者正快速缩小差距 [3] - 地理扩张成为制造商应对贸易挑战的关键策略 [3] 供应链发展趋势 - 垂直一体化趋势显著 电池整合已成顶级组件生产商标配 [3] - 多家企业加快硅片制造投资以强化上游控制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