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搜索文档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全年工作目标推进落实 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快讯· 2025-07-08 19:29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全年工作目标推进落实 - 上半年市政府总体目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需确保全年目标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1] - 强化改革创新,用好经济政策措施"工具箱",强化项目牵引以撬动发展增量 [1] - 推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强化战略主动,前瞻谋划新增长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支撑高质量发展 [1] 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 [2] - 改变企业基础研究"局外人"状态,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参与前沿领域战略规划,增强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2] - 解决企业基础研究"不愿投"难题,通过"补助+基金"多元投入鼓励和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投入 [2] - 破除企业利用创新资源的障碍,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大科学设施向企业开放共享,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体系 [2]
“始终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青年学者对话资深专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18:56
基础研究青年学者的困惑与对策 - 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成果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青年学者在初期易产生困惑 [1] 研究方向选择策略 - 选择研究方向需兼顾前沿性与应用价值,关键在于找到学术热点与实际问题的交汇点,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 [2] - 青年科研人员可采取"热点中的冷门"策略,在热门领域内寻找未充分探索的细分方向,例如将大模型应用于不同医学场景 [2] - 同时关注"冷门中的潜力",某些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可能因技术变革迎来新机遇,如传统微生物学因合成生物学兴起而焕发新生 [2] - 判断研究潜力需考察科学问题的可扩展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需求,定期与国内外专家和产业界交流有助于动态调整方向 [2] 职业发展压力应对 - 采用"双轨制"研究模式,同时推进短期可产出成果的项目与长期攻坚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开展多年实验的重大课题时并行进行数据挖掘等较易发表的研究 [3] - 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多个阶段性目标,每年完成部分关键实验或理论构建,保持进展的同时产出阶段性成果 [3] - 建立个人学术标签,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形成独特研究特色,通过系列研究积累学术声誉 [3] 跨学科合作机制 - 高效跨学科协作需克服学科壁垒、沟通障碍与利益分配等障碍,合作各方需形成"共同语言",深入了解对方学科 [4] - 合作应聚焦具体交叉科学问题而非泛泛交流,定期组织问题导向的研讨会,围绕明确研究目标推进 [5] - 高校通过建立新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实施联合聘任等举措促进人才"物理融合",有效推动跨学科合作 [5] - 尊重不同领域研究成果认可模式差异,尽早明确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是保障跨学科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 [5]
施一公谈AI:自己天天用,叮嘱学生要打好基础并有批判性思维
第一财经· 2025-07-08 13:32
AI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 AI已深入到课堂和研究一线 包括使用豆包 DeepSeek等工具辅助研究 [3] - AlphaFold能精准预测地球上所有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结构 颠覆传统研究方式 [4] - AI使研究人员可以从生物物理出发倒推生物学功能 发现新现象和机理 [4] 科研范式变革 - AI突破使得生物学研究顺序被打乱 从粗到细变为从近辐射到远方 [4] - 同源结构预测可产生数万至数十万个结果 通过比较差异激发新思路 [4] - AI将人类想象延展了几个数量级 改变传统研究逻辑 [4] 科研人才培养 - 批判性思维和基础研究训练是应对技术变革的核心能力 [1][3] - 本科生和博士生需掌握基本科学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3] - 跨学科合作与AI辅助能推动科研突破 [4]
齐鲁制药牵手国自然基金委 9900万元联合基金破解医药基础研究瓶颈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签约 - 齐鲁制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约,成为首个参与联合基金的生物医药企业,投入9000万元,基金委配套900万元 [1] - 该合作将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医药领域瓶颈提供新路径 [1] - 合作聚焦免疫失调、细胞异常增殖、基因突变与表达调控异常、代谢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五大核心领域 [6] 齐鲁制药的研发投入与创新战略 - 公司建立中美联动六大研发平台,形成5000人专职研发团队,其中百余名为国际高端人才 [8] - 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2% [8] - 累计上市320余个产品,实现药品全覆盖,在一致性评价过评数、首家过评数、国家集采中标数量行业领先 [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约6%,远低于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的15% [7] - 医药行业创新药多为跟踪或模仿创新,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机制、新靶点 [7] - 联合基金旨在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国际合作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球约15亿患者使用其药品 [8] -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国际品质国民好药"品牌 [8] - 2024年度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三 [7]
中国4家民营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企联合基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21:35
民企联合基金签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在北京签署,4家民营企业加入该基金[1] - 签约企业包括江苏恒瑞医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杭州协合医疗用品、齐鲁制药[1] - 民营企业首次以"出题人"身份参与国家基础研究体系[3] 基金设立目的 - 旨在引导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4] - 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4] -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4] 企业研究方向 - 恒瑞医药将聚焦肿瘤免疫、新型递送系统等前沿领域[3] - 迈瑞生物医疗将联合高校攻关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部件[3] - 协合医疗用品重点支持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3] - 齐鲁制药围绕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3] 基金战略意义 - 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关键一步[1] - 推动医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医药安全和转型发展提供支撑[3] - 帮助民营企业突破技术封锁、解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设立民营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中国青年报· 2025-06-30 19: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设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设立民营企业联合基金项目 江苏恒瑞医药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 杭州协合医疗用品 齐鲁制药4家民营企业正式加入该基金 [1] - 民营企业首次以"出题人"身份参与国家基础研究体系 标志着民营企业正式进入国家基础研究体系 [1] - 基金旨在引导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 聚焦关键技术领域核心科学问题 [1] 基金设立背景与目标 - 当前国家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但在突破关键技术和原始创新方面面临挑战 [2] - 基金将发挥导向作用 吸引高水平科技力量参与医药领域基础研究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国家医药安全和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2] 参与企业的研究重点 - 江苏恒瑞医药将聚焦肿瘤免疫 新型递送系统等前沿领域 推动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 [2]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将联合高校攻关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部件 加速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2] - 杭州协合医疗用品将重点支持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 突破可吸收材料 高精敏检测等关键技术 [2] - 齐鲁制药将围绕生物药 小分子创新药等领域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 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落地 [2]
山东省科技大会侧记|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新华网· 2025-06-28 10:09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万华化学作为化工行业科技领军企业,承担多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合成生物学、电化学等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3] - 山东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出台人工智能赋能高端装备、化工、铝业等行业推进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孕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3] - 山东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建设,引导企业承接和应用先进成果 [3] 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 - 山东省布局"基础研究特区",推动制度突破和创新资源聚集,支持科研人员探索前沿领域 [2] - 胜利油田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现埋存降碳与增产原油的深度耦合,为能源行业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山东省加快水动力平台、空天动力、深地探测、电磁橇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建设,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 医疗健康领域创新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构建覆盖全省一亿人口的医防融合、双向转诊新体系,提升感染性皮肤病快速处置能力,实现疑难重症患者省内高质量诊疗 [3] - 健康卫生领域成果在202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中表现突出,贡献麻风病防治的中国智慧 [3] 人才与创新生态建设 - 青岛出台成果转化创新改革"10条"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跟踪对接机制,为60家重点高校院所组建"一对一"服务专班 [4] - 青岛推出人才购房券、高校毕业生免租金住宿等政策,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87万人,加速济青人才平台创建 [4]
厚植自由包容土壤
环球网资讯· 2025-06-27 15:56
科技强国建设 - 建成科技强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1]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依赖创新文化生态降低原创成本并提高模仿代价 [1] 创新文化生态要素 - 原创性科研需要激发创造力、包容多样性、鼓励冒险并宽容失败的文化生态 [2] - 追求卓越价值理念,瞄准"从0到1"突破,重视研究深度和质量而非产出数量和速度 [2] - 宽容失败的价值认同,设立"失败奖"等机制认可科研遗产和基础性工作价值 [3] - 多元自由的学术土壤,鼓励颠覆性探索和跨界思维,打破学科壁垒 [3] 创新文化生态完善路径 -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推行5-10年长周期评价,引入国际同行"双盲评议",设立容错机制 [4] - 改革科研资助机制,设立原创探索专项基金和"非共识项目"绿色通道,建立"失败资助"机制 [4] - 优化学术环境,实施"三年沉默期"规则,采用反效率主义资源分配营造宽松科研环境 [5] 科学发现与创新文化 - 伟大科学发现是"冒险者的游戏",需构建"以卓越为目标,以失败为阶梯"的创新文化 [6]
江苏 “高原”之上起高峰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3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江苏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 - 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18个重点领域,部署18项重点任务,提出20条支持政策,力争2035年在若干前沿科技领域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础研究中心 [3] -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应用基础研究策源、高新园区新质转型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3] 基础研究投入与成果 - 江苏省设立24.8亿元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推动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实体化运行 [2] - 开展首批3家"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实施67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2]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5000项,居全国第一 [2] - 预计到2024年底,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35%,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达5.6% [2] 区域创新案例 - 无锡锡山区新增科技型企业超1500家,推进"16+3+2"个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抢抓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4] - 南京六合区借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聚焦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发动机等前沿领域,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完整闭环 [5]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7万家、居全国第二,科创板上市企业111家、数量全国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跃居全国第一 [7] - 50家企业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国13.3%,181家企业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国23.1% [7] - 无锡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出台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8] 产业技术创新与集群发展 - 江苏省面向"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征集产业链短板技术,1200余家企业围绕重点需求开展自主研发 [6] - 牵头和参与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数量全国第一 [8] - 重点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做好创新中心培育、研发机构建设、创新载体赋能 [8]
抓住关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经济日报· 2025-06-20 07:00
科技创新战略定位 -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1] -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1] - 科技是大国兴衰的核心变量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大国发展必然规律 [1] 科技管理体制优化 - 需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技管理体制 优化"出题-答题-评价"机制 [2] - 需加强战略规划 政策措施 重大任务 科研力量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2] - 需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 [2]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服务国家需求的中坚力量 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3] - 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在市场化力量不愿涉足领域集中攻关 [3] - 推进国家实验室改革 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抢占科技制高点 [3]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 企业贡献80%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人员 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主力 [3] - 注册制改革后90%科创板/北交所公司 超半数创业板公司获私募基金支持 [3] - 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支持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 基础研究发展现状 - 高被引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前列 量子/生物/AI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4] - 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低于发达国家 重大原创成果偏少 科研生态待完善 [4] - 需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 建立竞争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支持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