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企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新消费显著回调,机会还是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6-05 13:07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沪指涨0.08%,深成指涨0.16%,创业板指涨0.32%,但北证50逆势下跌0.72% [4] - 市场呈现缩量分化格局,半日成交728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减140亿元,超3000只个股下跌 [1][4] - 资金观望情绪明显,市场处于存量博弈状态,赚钱效应集中于特定题材 [1][2] 结构性行情驱动因素 - 央企改革主题引领市场,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的消息刺激旗下上市公司集体涨停 [3][4] - 事件驱动型题材活跃,"苏超"联赛火爆带动足球产业股连续暴涨 [3][4] - 能源变革政策催化虚拟电厂概念爆发,国家能源局启动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推动电力物联网产业链走强 [3][4] - 科技领域局部回暖,博通高端交换机芯片出货刺激CPO产业链反弹,稀土等战略资源题材共振 [3][4] 下跌板块分析 - 黄金板块受美元走强及通胀预期回落影响,国际金价小幅震荡,资金避险情绪减弱 [5] - 创新药板块延续调整趋势,海外药价调控政策冲击盈利预期,前期涨幅过快引发估值压力 [5] - 新消费板块受消费复苏力度担忧拖累,食品加工、饮料等方向普跌 [5] - 医药医疗、养殖板块表现疲软,医药行业政策调整与养殖行业周期下行成为主要压力源 [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延续涨势,恒生指数微涨0.42%,恒生科技指数攀升0.92%,国企指数上扬0.54%,半日成交额达1241.39亿港元 [5] - 地产建筑业指数走强1.11%,房地产Ⅱ指数大涨1.61%,华润置地、恒基地产等龙头股涨幅居前 [6] - 半导体指数攀升1.99%,华虹半导体等标的受国产替代逻辑驱动活跃,消费电子板块同步走强 [6] - 稀土概念股表现突出,商务部对中重稀土材料实施出口许可管理的消息刺激板块热度 [7] 行业轮动与资金偏好 - 资金在政策红利(央改、电力改革)、产业突破(算力硬件)与事件题材(体育)间快速腾挪 [3] - 政策催化与技术迭代主导结构性行情,市场对确定性产业趋势偏好明显 [3][6] - 防御性板块(大消费、医药、养殖)失血,主因存量环境下资金被政策热点分流 [3][5]
官宣!新汽车央企即将成立!东风、长安不合并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6-05 10:19
兵器装备集团分立 - 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分立 汽车业务将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分立后兵器装备集团股权将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 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分立重组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4] - 东安动力 长城军工 湖南天雁 华强科技等公司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4] 东风公司重组动态 - 东风股份 东风科技公告称 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 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6] - 此前业界盛传的"东风系"与"长安系"重整未落地 此次重组更多是明晰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军工与汽车业务 [8] 央企改革方向 -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期密集调研八家中央企业 覆盖能源 钢铁 金属矿产 节能环保 检验检测认证 汽车技术服务 先进制造与医药医疗行业 [8] - "聚焦主责主业"成为调研最高频核心要求 张玉卓多次提出要明确战略定位 将资源向核心主业集中 推动业务结构向更均衡 更高附加值 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8]
官宣!新汽车央企即将成立!东风、长安不合并了……
证券时报· 2025-06-05 09:36
兵器装备集团分立 - 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分立 汽车业务将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1][2][3] - 分立后兵器装备集团股权将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新分立的汽车业务央企 但实际控制人不变 分立对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5] - 东安动力 长城军工 湖南天雁 华强科技等公司也发布类似公告 [5] 东风公司重组动态 - 东风股份 东风科技公告称东风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筹划重组事项 但最新通知显示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 [1][6][7] - 公司明确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7] - 此前传闻的"东风系"与"长安系"重整未落地 [9] 央企改革方向 -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期密集调研八家中央企业 覆盖能源 钢铁 汽车等多个行业 [9] - 调研中高频强调"聚焦主责主业" 要求明确战略定位 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9] - 推动业务结构向更高附加值 更可持续方向调整 [9]
张玉卓密集调研八大央企释放新信号:央企改革转向附加值提升、资源整合与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调研行业覆盖 - 调研覆盖能源行业(国家管网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钢铁行业(鞍钢集团)、金属矿产行业(中国五矿集团)、节能环保行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与医药医疗行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1] 核心发展方向 - 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资源整合协同、推动产业高端化是调研中多次提及的重点方向[1] - 聚焦主责主业,将资源和精力向核心主业集中,推动业务结构向更均衡、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方向发展[2] - 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依靠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坚持差异化布局,向高价值创造发力[2]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强化科技创新,调结构补短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 资源整合与协同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资源更好地集中到主责主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形成主业更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业务布局[3] -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整合内部同质化业务,深化与区域各类企业协同发展[3] - 持续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切实整合好、协同好、发展好主业,统筹好培育新发展动能与传统业务提质增效[3]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关注车规级芯片、机床核心技术、智能管道技术等央企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情况[4] - 做强做优机床产业,抓住机床更换升级的上升周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利合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智改数转,加快突破核心技术[4] -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突出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增效,加快低效落后产线改造升级,构建"专精特新"新材料产业集群[4] - 紧跟汽车产业发展前沿动向,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技术底座[4]
汽车行业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整车盈利修复略好于供应链,商用车全年值得期待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7 16: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汽车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汽车销售量增长明显,营收归母同比提升,打消市场对下游需求问题的担忧,后续商用车景气度有望回升 [4] - 各板块表现分化,乘用车以旧换新政策衔接顺畅,新能源、出海贡献增量;零部件领头企业马太效应凸显;新能源销量和业绩持续增长;客车需求稳定、业绩增长,货车表现处于低位 [4] - 看好后续科技成长及AI相关人形机器人表现,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有估值弹性,央企改革也将反复发酵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25Q1行业景气度较强,业绩表现出现分化 - 50亿市值以上汽车公司中,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发布次日上涨占比分别为45%和48% [13] - 24Q4乘用车景气度良好,商用车需求承压;25Q1乘用车需求延续,商用车景气度止跌 [13] 2. 基本面:政策刺激效果明显,打消前期透支担忧 2.1 乘用车:以旧换新政策衔接顺畅,车企之间表现分化 - 24Q4和25Q1乘用车销量分别为888万辆和642万辆,同比+12.6%和+12.9%,出口销量高位继续提升 [24][25] - 25Q1乘用车板块营收4285亿元,同比+7.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19.2%,不同车企盈利分化明显 [26] - 25Q1板块毛利率下滑受财务口径变更影响,净利率受规模效应提升,费用率下降,汇兑对利润正向贡献 [31][33] - 25Q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为季节性波动,投资性现金流同环比均有收窄 [36] - 2024年乘用车板块海外营收4505亿元,同比+26%,2025年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38] 2.2 零部件:下游年降+贸易壁垒,进一步强化马太效应 - 24Q4和25Q1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980万辆和756万辆,同比+8.1%和+14.5% [40] - 25Q1零部件板块营收3379亿元,同比+6.7%,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5.2%,不同供应链业绩差异化 [43] - 零部件马太效应有望加强,领头企业客户结构多元化、全球化进展迅速、内控体制优秀 [44] - 25Q1盈利能力有所下滑,规模效应抵御年降,费用率整体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流出,投资性现金流加大 [49][51][52] - 2024年零部件板块重点公司海外营收1393亿元,同比+4%,海外业务模式将转变 [56] 2.3 新能源:销量持续增长,业绩增势亮眼 - 24Q4和25Q1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448万辆和304万辆,同比+41.5%和+46.0%,渗透率分别为45.5%和40.8% [61] - 25Q1新能源整车收入为2191亿元,同比+34.4%;归母净利润为81.6亿元,同比+486.0%,比亚迪等表现亮眼 [64] 2.4 客车:需求基本稳定,业绩继续增长 - 24Q4和25Q1客车销量分别为15.0万辆和12.5万辆,同比+3.0%和+0.8% [68] - 24Q4和25Q1客车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247.8亿元和140.5亿元,同比+54.9%和+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8.1亿元,同比+285.1%和+23.0% [70] - 25Q1客车板块控费能力提升,净利率同比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大幅增长 [74][76] 2.5 货车:运价低迷叠加政策观望,板块表现处于低位 - 24Q4和25Q1货车销量分别为83.2万辆和92.6万辆,同比-12.4%和+1.9%,随着政策落地,后续销量有望回暖 [78][79] - 24Q4和25Q1货车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665.7亿元和683.8亿元,同比-5.7%和-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亿元和12.0亿元,同比-180.0%和-26.3% [80] - 25Q1货车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投资现金流继续支出 [84] 3. 投资分析意见 - 看好后续科技成长,包括小米、华为车、Robotaxi等,以及AI相关人形机器人表现 [87] - 关注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估值弹性优势企业,以及央企改革相关企业 [87] - 对重点公司25Q1进行总结,分析各公司表现及未来展望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