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权

搜索文档
如何“反内卷”?:关键在于定价权
东吴证券· 2025-06-12 17:42
政策背景 - 2024年至今“反内卷”是国内政策关注重点,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政府加大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力度[6][15][16] 短期影响 - 清理政府拖欠账款能改善建工、环保、计算机行业企业现金流,但可能挤占地方债额度,需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挥更大作用[6][17] 长期解决途径 - 制造业企业提高定价权可根本解决“内卷式竞争”和账款拖欠问题[6][18][19] 定价权衡量 - 用企业2020 - 2024年毛利率标准差的倒数衡量定价权,数值越高越好[3][19] 定价权与股价关系 - 2020 - 2024年,毛利率标准差倒数低于25%、25% - 50%的上市公司,股价涨跌幅为负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5%、51.65%[3][19][21][26] - 毛利率标准差倒数介于50% - 100%、高于100%的上市公司,股价涨跌幅为负的公司占比分别为39.23%、41.69%[3][21][26] - 定价权最强与最弱的上市公司相比,股价下跌公司数量占比显著下降超18个百分点[6][21] 风险提示 - 对地方债支持化解账款分析可能不准确,“反内卷”政策落地情况梳理可能不全,定价权衡量方法可能不完善[4][27]
关键在于定价权:如何“反内卷”?
东吴证券· 2025-06-12 16:03
内卷定义与政策 - “内卷”指封闭系统内,缺技术革命或制度创新时,劳动力增加难提高生产效率,致组织结构复杂和劳动强度提高[3][8] - 2024 - 2025年,中央多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加大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力度[8][9] 短期影响 - 清理政府拖欠账款可改善建工、环保、计算机行业企业自由现金流,但可能挤占地方债额度,需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投资[3][10] 长期解决方式 - “内卷式竞争”对立概念是“定价权”,提高定价权或根本解决“内卷”和账款拖欠问题[3][11][13] - “定价权”具象为企业2020 - 2024年毛利率标准差的倒数,因利润率稳定性可衡量成本转嫁能力,且净利率易受会计处理干扰[3][13] 定价权与股价关系 - 2020 - 2024年,毛利率标准差倒数低于25%、介于25% - 50%的上市公司,区间股价涨跌幅为负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59.85%、51.65%[2][13][18] - 毛利率标准差倒数介于50% - 100%、高于100%的上市公司,区间股价涨跌幅为负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39.23%、41.69%[2][13][18] - 与定价权最弱(倒数低于25%)的公司相比,定价权最强(倒数超100%)的公司区间股价下跌公司数量占比降超18个百分点[3][13] 风险提示 - 对地方债支持化解账款分析可能不准确,“反内卷”政策落地情况梳理可能不全,“定价权”衡量方法可能不完善[2][3][19] 政府负债率情况 - 2018 - 2024年,政府狭义赤字率目标在2.6% - 3.8%,广义赤字率实际值从4.1%升至8.1%,政府负债率从36.4%升至60.7%,政府性负债率从60.1%升至94.7%[14]
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如何识别好公司?华尔街见闻对话徐志敏,我们精选了这些问答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05 16:07
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变动下的投资策略 - 2025年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剧烈变动导致A股加剧震荡,板块轮动加快 [2] - 中泰证券资管首席投资官徐志敏管理超百亿资金,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信奉价值投资与严控资产质量 [2] 识别优质公司的核心框架 - 投资本质是在可理解与可承受的交集里做选择,核心关注生意模式、护城河和安全边际 [4] - 供给约束是护城河的关键表现形式,与客户支付意愿共同决定企业定价权强度 [5] - 高端白酒案例:具备强议价能力(客户支付意愿高)、社交属性强化消费者教育、存货保值特性 [6] 高品质公司的判定标准 - 行业"龙一"(综合竞争力最强)且能持续创造高ROE,或具备未来ROE提升潜力 [7] - 失败案例:某沙发企业虽为行业第一,但竞争壁垒薄弱导致陷入价格战,验证"优秀≠高品质" [10]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重点 - 供给研究优先于需求,因供给格局决定护城河成因(如成本领先、规模经济等) [8] - 静态分析当前供给格局,动态研究护城河可持续性(如成本领先的具体驱动因素) [9] 逆势投资与组合管理 - 逆势底气源于提前布局(平常心、组合多样化、高品质资产)而非市场共识 [11] - 制度约束人性弱点:如"八折测试"(股价跌20%仍愿加仓)、"一年测试"(暂停交易一年仍愿持有) [12] 应对市场波动的策略 - 重仓股下跌时回归初心检查投资逻辑,前置功夫在于组合高品质与适度多元化 [13] - 贸易战背景下聚焦资产本质(企业创造不可替代价值的能力)而非市场波动 [13] 投资框架迭代与未来机会 - 淘汰PEG投资法,转向关注成长持续性与企业永续性 [15] - 未来3-5年结构性机会: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医药(创新药资产并购活跃占全球近1/3) [16][17] - 结构性风险:警惕无实质支撑的热点赛道企业扎堆现象 [17]
港股怎么又热闹起来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5-23 14:32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投资评论 ,作者沈晖 远川投资评论 . 看更好的资管内容 在4月1日安徽铜陵"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被官媒披露的前一天,小米宣布完成 425亿 港元的配 售,这是港股历史上第三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前两位是,2021年4月的美团( 542亿 )和2025年3月的比亚迪( 435亿 )。颇为共性的是,三者发生 在各自市值快速突破万亿后的高光时刻。而2021年1季度与2025年1季度,也是基金经理南下香江的两 个鼎沸时点。 去年9月之前,港股连续4年下跌,跌得连私募大佬葛卫东也受不了," 太他妈的难了!就算巴菲特,索 罗斯来了一样被埋! "同期港股融资腰斩,2023年港股IPO募资仅463亿,较2021年缩水86%,创下20 年来最低,港股沦为全球第六大IPO市场。 反观今年,港股重见凌厉升势。 港交所 IPO 融资额 653.25亿 ,同比增长 691.33% , 配售 总 额 1242.68亿 ,同比增长 853.47%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组成"港股三姐妹",刮起新消费风 暴;小米、比亚迪、蔚来组成"港股三兄弟",掀起再融资狂潮。 520当天,曾毓群在港交所敲响二次上市的铜 ...
让于东来走下神坛吧
混沌学园· 2025-05-14 19:50
核心观点 - 胖东来通过30年发展验证消费变迁本质是价值重构而非简单升级或降级 [3] - 公司成功源于构建信任复利、品质溢价和自有品牌定价权三大核心能力 [24][57][94] - 独特商业模式融合地理优势、供应链共生关系和用户认知教育 [7][55][97] 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销售额从70亿元增长至169.64亿元,2025年Q1已达80亿元 [6] - 2023年中秋国庆接待游客270万人次,2024年同期达300万人次 [4] - 生鲜损耗率2.3%远低于行业平均6.5% [97] 地理优势 时间维度 - 许昌位于郑州"米"字形交通网中心,2小时可达北京/西安,3小时达长沙 [9] - 常住人口从87万增至133万,人口净流入带来庞大用户基础 [11] 空间维度 - 地处优质农业带可实现两年三熟,供应链覆盖双汇/思念/蜜雪冰城等河南食品企业 [12] - 多层次门店布局覆盖中高端/年轻/社区消费群体 [11] 发展阶段能力构建 初创期(1995-2002) - "假一赔十"承诺解决假货泛滥痛点,建立信任复利 [18][20] - 无理由退货政策消除消费心理屏障,案例包括使用两年的空调免费换新 [22] 前成长期(2002-2009) - 生活广场/时代广场开业标志业态升级,延续"真品换真心"理念 [27] - 2010年日本考察发现规模扩张导致管理能力不足 [31] 变革期(2010-2012) - 关闭16家盈利门店反思盲目扩张,确立"责任不超能力"原则 [32][34] - 淘汰三四线品牌,聚焦TOP3-5品牌建立品质标准 [40] 后成长期(2013-2023) - 构建四大溢价能力:安全溢价(欧盟标准中央工厂)、技术溢价(黑豆酱油)、体验溢价(宠物看护服务)、价值观溢价(AOP黄油) [58][60][61][63] - 供应商"五维资质审查"和飞行检查制度确保品控 [46][50] - 买手负责制培养供应链人才,为自有品牌奠基 [41] 长青期(2023至今) - 自有品牌占比将达30%,已培育4个亿元级单品 [72][79] - 定价权公式=差异化产品×供应链控制×用户认知 [94][101] - 反向让利供应商案例:果汁采购利润从1.2%提至2% [87] 供应链管理 - 供应商合作周期长达五年,当月结清货款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55] - 建立司机浴室/休息室等设施强化共生关系 [86] - 公开供应商名录形成"东来严选"行业标准 [92] 用户运营 - 商品标签包含产地/检验员等12项信息,实现产品服务化 [99] - 不做打折促销避免伤害顾客/员工/品牌 [38] - 圆角垃圾桶/果切甜度标识等上千项细节设计提升体验 [63]
老铺黄金还需要证明自己
远川研究所· 2025-05-08 20:33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高溢价策略将黄金饰品毛利率提升至40%以上,打破行业10%左右的毛利天花板,并呈现奢侈品特征[8][11] - 公司估值逻辑受黄金价格单边上涨和奢侈品行业景气度下滑双重影响,但长期品牌价值仍需经历金价波动验证[19][22][32] - 奢侈品化路径依赖"控量提价"模式,36家门店实现近100亿营收,单店业绩2.6亿对标爱马仕[17][25][29] 行业特征 - 黄金饰品行业毛利率普遍低于10%,净利率不足4%,成本透明且受交易所管控[6] - 提升利润需强化消费属性,周大福通过"一口价"将毛利率提升至20%左右[7] - 银饰品牌毛利率可达70%以上,但黄金因投资属性强溢价空间受限[7] 商业模式突破 - 产品定价策略:50克黄金手镯售价9万,单价较周大福同品类高80%[8] - 渠道布局:专注SKP等高端商场,36家门店2024年营收近100亿[17][22] - 会员体系:30万消费额可获5%折扣,复制奢侈品客户运营模式[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5亿同比增168%,单商场业绩达3.28亿[11] - 毛利率连续四年超40%,净利率17%达行业平均4倍[8] - 港股上市后市值增长十倍,市盈率80倍超爱马仕[4][13] 奢侈品化验证 - 价格策略:2017-2022年产品均价翻倍,2023年起年提价2-3次[16][17] - 稀缺性塑造:门店五年仅增18家,单店营收三年翻三倍至2.6亿[22][29] - 品牌溢价尚未经历金价下跌考验,二手保值率受金价上涨助推[31][32] 竞争环境 - 奢侈品行业2024年中国市场下滑15%,高端商场放宽入驻标准[22][23] - 创始人提出淘汰年效不足5亿门店,目标单店超10亿对标顶奢[25] - 香港IPO估值较A股同行业折价30%,反映资本市场对模式分歧[4]
中金:南向流入还有多少空间?
中金点睛· 2025-03-18 07:51
图表2:主动外资整体上依然流出,被动外资小幅回流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继前一周再创新高突破24,000点后,上周港股震荡回调。尽管上周五市场大幅反弹,但指数层面,恒生科技整体下跌2.6%,恒生指数下跌1.1%,恒生国企和 MSCI中国指数分别下跌0.4%与0.1%。板块层面,必需消费(+3.8%)、多元金融(+3.5%)及保险(+3.5%)等领涨,媒体及娱乐(-1.9%),信息技术 (-1.7%)、可选消费(-1.1%)等落后。周五的表现有向泛消费股扩散的迹象,此前领涨的科技板块反而落后。 图表1:过去一周港股必选消费和多元金融领涨,但媒体娱乐及信息科技下跌 然而,与市场走势"不匹配"的是,南向资金依然大举流入,成为关注焦点。继两周前单周净流入创2021年后新高后,上周一(单日净流入296亿港元)与周 三(单日净流入262亿港元)一举刷新沪深港通开通后单日净流入新高。相应的,本轮外资虽有流入但幅度不大,且仍然以被动和交易型资金为主,主动资 金只有部分回流(主要以亚太区域资金为主,但也已标配甚至小幅超配)。这说明:一方面南向资金或是本轮的主力之一,另一方面也说明南向资金也无法 起到绝对的"定价权"。因此,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