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双流区召开工业智能化与量子可信计算应用大会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落地揭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22:56
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AI赋能工业、强化量子可信计算、突出应用导向",汇聚全国90余家企业、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190余名代表 [1] - 大会在成都双流区举办,旨在探讨技术融合新路径,共建安全、可信、高效的产业生态 [1] 双流区战略布局 - 双流区正融入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战略布局,规划工业智能化与量子可信计算产业以优化营商环境 [1] - 通过产业布局聚力营造特定城市意象,推进"立园满园"计划 [1] 技术研讨与合作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强调可信计算是工业智能化安全基石,并详解工业可信体系实践路径 [1] - 四川星问数智科技分享技术探索历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展示工业智能领域科研成果与产业合作案例 [1] - 四川星问数智科技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并与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签署战略协议推动量子可信计算工业应用 [1] 成都芯谷产业基础 - 大会落地成都芯谷,依托其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 [2] - 园区已形成芯片设计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落地重点项目28个、协议投资260亿元,培育电子信息规上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 [2] - 园区计划以"智造为基、服务赋能"双轮驱动,打造"科技服务超市"和"总部研发走廊",构建全链条生态提升智造产值与服务能级 [2]
夏邑:纺织服装业由“织”变“智”
河南日报· 2025-08-14 17:02
生产效率提升 - 河南顺洋新材料万锭用工量从200人减少至20人 产能提高20% [1] - 原材料与成品运输管道吊装设计使材料运输效率提升30% [1] - 健锋帽业AGV智能小车应用每天节省200多个工时 [1] 智能化技术应用 - 智能系统整合电子控制 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全程无人干预 [1] - 大洋纱线采用国内领先涤纶纺纱设备 高端缝纫线占据国内高端市场近30%份额 [1] - 高仿真精纺面料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棉纺品温度调节透气性功能 [1] 企业研发投入 - 五洋纺织 世贤纺织 金联发旅用品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1]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 [1] 产品质量与国际认证 - 顺洋新材料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GRS全球再生认证 [2] - 高端涤包涤缝纫线稳居国内质量前三并进入韩日 欧美市场 [2] 政策支持体系 - 县工信局提供设备补贴到人才引进政策支持 企业80%设备采用最新技术 20%为定制化智能装备 [2] - 夏邑高新区建立"1+1+1"网格化服务体系 科级干部对接网格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资金需求 [2] - 园区协调省智能制造专家上门指导 益辉织造设备联网后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 [2] 产业升级与战略规划 - 夏邑从"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升级为"国家火炬高端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 [3] - 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 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3] - 谋划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和省级智能工厂等示范试点项目 [3]
高华科技(688539.SH):积极参与国家航天领域重大工程及商业航天配套业务
格隆汇· 2025-08-14 16:00
公司未来营收增长领域 - 公司未来营收增长将聚焦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配套及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冶金智能化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等领域 [1] 航空领域布局 - 持续开发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等机型所需传感产品 [1] - 进一步拓展型号配套 [1] - 瞄准国产大飞机C919等机型批量交付带来的重大机遇 [1] 航天领域布局 - 积极参与国家航天领域重大工程 [1] - 拓展商业航天配套业务 [1] 工业领域布局 - 持续深耕机械装备、轨道交通、冶金等重点行业 [1] - 与行业龙头深化合作 [1] - 陆续与新客户建立合作 [1] - 为工控自动化、能源产业等领域的拓展积累经验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 [1]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1] - 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领域 [1] 市场拓展策略 - 凭借技术领先和政策推动巩固优势领域地位 [1] - 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增量空间 [1]
锐奇股份:主营业务是专业电动工具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19:1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专业电动工具 [1] - 公司不断寻找合适的机会在工业智能化、信息化领域进行探索 [1] 投资布局 - 2025年1月公司参股设立了珞奇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 - 近期对珞奇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 [1]
宝通科技:8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东北证券、上海通晟资产管理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07 23:07
机器人业务进展 - 与宇树科技进行技术沟通并在多个场景完成改装与调试 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海外大客户必和必拓(BHP)已订购四足及二足机器人 订单具有重大意义 证明工业场景成功应用 [2] - 正与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等客户开展沟通与场景适配 未来将批量开展落地 [5] 必和必拓订单应用场景 - 机器人将应用于智利最大单体铜矿 解决典型危险场景巡检问题 [2] - 集成360度全景云台摄像头双光云台(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温度及异常磨损 [2] - 搭载气体/声音/温湿度传感器传输环境参数 通过网络通信传送高清视频和传感数据至中控室 [2] - 替代人工巡检降低安全风险 并与BHP共同研发野外长距离输送无人化巡检新路径 [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通过"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形成竞争优势 客户遍布全球 [3] - 业务覆盖矿业/钢铁/建材/电力/港口等领域 客户包括力拓/淡水河谷/山东能源集团等海内外巨头 [3] - 提供数字化输送带/智能硬件监测/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巡检等智能化全栈式解决方案 [3] - 2022年起开展行业智能机器人研发 在视觉和导航技术方面投资踏歌智行 具备环境感知与定位技术 [4] 市场空间展望 - 海外客户人工成本较高 可替代空间巨大 [6] - 拥有国内外客户1600多家 存量客户市场空间巨大 [6] - 矿山/港口/钢厂等可应用机器人场景极多 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6] 产业链布局 - 成立无锡泰利斯电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机器人核心控制及驱动部件微电机 [7] - 微电机可应用于灵巧手/关节模组等关键环节 性价比可替代现有产品且性能升级 [7] - 引入国内顶尖微电机研发团队 具备服务头部机器人和半导体公司的经验与量产能力 [7] - 构建"上游核心零部件+下游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7]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7.59亿元同比下降9.62% 归母净利润5454.63万元同比下降36.47% [8] - 扣非净利润5889.83万元同比下降40.59% 毛利率38.55% 负债率32.41% [8]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48亿元 融券净流出20.54万元 [9] 机构预测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3.39亿元 2026年4.03亿元 2027年4.45亿元 [9]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3.08亿元 2026年3.91亿元 2027年4.70亿元 [9]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3.66亿元 目标价26.22元 [9]
宝通科技20250807
2025-08-07 23:0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矿业、钢厂、港口等场景[2][3][11] - 公司为华东科技(宝通科技关联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研发、微电机布局及智能化系统集成[2][3][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 - 四足/双足机器人成功应用于智利全球最大铜矿,集成360度全景摄像头、红外成像及气体/温湿度传感器,实现远程巡检与数据回传,降低人工安全风险[2][5] - 解决矿区危险场景巡检问题,实时监测输送带异常磨损及环境参数,数据支撑维保决策[5] - 必和必拓订单为技术落地标志,机器人经二次开发适配工业场景[4] **2 竞争优势** - 客户场景广泛:覆盖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全球顶级矿业公司及国内宝武钢铁等[6] - 提供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巡检、清扫、监测),具备场景识别与导航技术积累[6] - 微电机业务布局(无锡泰力斯)引入顶尖团队,提升机器人在粉尘/磁性环境中的稳定性[10][11] **3 市场空间与需求** - 海外矿区人工成本达15-20万美元/年,替代空间巨大[8] - 国内存量客户1,600家,露天矿、港口等场景需求旺盛[8][9] - 单个矿区需数百名维修/巡检人员,规模化潜力显著[9] **4 战略规划** - 围绕头部客户推进批量落地,与智利其他矿业公司适配前期合作[7] - 工业智能化为核心目标,打造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7] - 微电机业务加速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替代现有产品提升性能[10] --- 其他重要信息 - 成立无锡泰力斯电力传动科技,专注微电机研发,已积累初步客户[10] - 宝丰科技(关联方)在工业智能控制领域有长期积累,强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布局[3][11] - 机器人性能优化重点针对工矿恶劣环境(粉尘、磁性材料)[11]
宝通科技:必和必拓(BHP)订购公司二次开发的四足及二足机器人
新浪财经· 2025-08-07 21:05
公司与宇树科技合作 - 公司与宇树科技合作的机器人在工业场景成功应用 [1] - 已与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必和必拓订购了公司二次开发的四足及二足机器人 [1] 与必和必拓的合作进展 - 公司与必和必拓共同研发野外长距离输送的无人化巡检新路径 [1] - 通过与必和必拓的合作,公司将积累更多经验与技术储备 [1] - 未来将围绕客户需求批量开展落地应用 [1] 其他客户拓展与战略规划 - 目前正与智利国家铜业等客户开展沟通与场景适配 [1] - 公司将持续深化工业智能化战略,打造更多行业解决方案 [1]
宝通科技(300031) - 300031宝通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7
2025-08-07 20:38
业务进展与订单 - 公司与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BHP)达成合作,订购四足及二足机器人 [1] - 订单应用于智利最大单体铜矿,替代人工巡检并降低安全风险 [2] - 机器人集成360度全景云台摄像头、双光云台及多种传感器,实时回传环境数据 [2] 技术与场景优势 - 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形成竞争优势 [2] - 客户场景覆盖矿业、钢铁、建材、电力、港口等,与机器人工业应用高度契合 [2] - 公司提供智能化全栈式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化输送带、智能硬件监测系统等 [3] - 从2022年开始研发行业智能机器人,在视觉和导航技术方面有积累 [3] 未来计划与市场空间 - 通过与必和必拓合作积累经验,未来将批量开展落地 [4] - 正与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等客户沟通场景适配 [4] - 海外客户人工成本高,替代空间大,存量客户1600多家 [4] - 国内外矿山、港口、钢厂等场景市场空间广阔 [4] 产业链布局 - 成立无锡泰利斯电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4] - 泰利斯团队具备成熟微电机研发经验,可应用于灵巧手、关节模组等 [4] - 目标打通产业链上游,构建“上游核心零部件+下游应用场景”生态 [4]
再造力控领域 “海康”?达宽科技锻造行业“平台级力控大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6 18:16
力控技术市场现状与挑战 - 力控技术从工业自动化的"支撑环节"蜕变为"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氢能装备、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成为智能化升级的"终极天花板" [1] - 力控市场呈现"需求刚性而增长疲软"的困局,2020-2023年全球工业力控系统年复合增长率仅4.7%,不足机器视觉市场增速(12.3%)的一半 [2] - 增长乏力主要源于技术高壁垒与人才断层,需融合机械设计、控制算法与实时通信等跨学科技术,行业人才缺乏导致终端客户与集成商开发复杂度高 [3] 平台化力控系统突破 - 达宽科技推出柔性力控系统ForceMaster,实现三大突破:协议兼容(支持ATI、ME等主流传感器及Kuka、Fanuc等机器人接口)、算法封装(集成航天级力控算法)、工艺模板化(预置汽车装配、3C加工等参数,调试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小时级) [5] - 系统覆盖3C电子(0.1N级压力控制)、汽车制造(线束插拔力精度)、航空航天(柔性装配)、食品加工(动态调整夹持力)等六大场景,解决行业适配难题(复用率低于15%) [3] 标杆应用案例 - 大负载精密控制:驱动500kg工业机器人完成主轴穿孔操作,精度达±0.5N [8] - 微力场景突破:硬盘内存装配实现0.1N级稳恒力控制,避免接口针脚弯曲 [8] - 汽车线束装配:通过主动力位补偿技术解决人工操作力度不均导致的接口松动问题 [9] - 氢能装备:耐低温加氢机器人系统在-40℃环境下实现对接误差<0.5mm的柔性对接 [10] 市场发展路径与生态构建 -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突破先进控制技术,全球协作机器人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11] - 生态化发展:借鉴VisionMaster推动机器视觉从225亿(2023年)向千亿市场跃进的路径,联合机器人厂商、传感器企业共建力控标准接口,打造"力控应用商店"开放生态 [11] - 达宽科技定位为力控领域"神经中枢",提供ForceMaster操作系统并定义力控算子库应用标准 [11] 行业未来方向 - 力控技术成为具身智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桥梁,通过实时力觉反馈、精准力编程、动态力分析实现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 [12] - ForceMaster被定位为工业智能革命的"开闸者",赋能AI与制造业的基座型技术 [12]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AI赋能新型工业化面临三重瓶颈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10:22
AI与新型工业化融合现状 - AI技术群正在重塑工业生产流程、重构产业链条、重构价值创造模式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传统产业存在数字化、碎片化、烟囱式并存问题 数据孤岛阻滞跨域协同 [1] - 工业场景高实时、高可靠、强噪声等特性导致AI模型迁移难 泛化弱 难以匹配柔性生产需求 [1] - 工业数据跨境流动、算法黑箱决策、人机权责边界等新议题对安全伦理与监管框架提出更高要求 [1] 技术突破方向 - 需突破高精度感知、复杂环境决策、自主学习优化等核心技术 [2] - 构建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的全链条AI能力体系 [2] - 重点攻关工业大模型与垂直领域知识融合难题 [2] - 聚焦工业视觉检测、数字孪生建模、工业知识图谱等关键领域 [2] 应用场景创新 - 推动智能工厂、无人车间、柔性产线等典型应用落地 [2] - 实现生产效率跃升、能耗动态优化、质量精准管控 [2] - 打造面向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AI+工业大脑" [2] - 让AI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一线 从"可用"迈向"好用" [2] 安全与风险管控 - 工业数据泄露可能威胁产业链安全 [2] - 算法偏差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2] - 智能设备漏洞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2] - 需在创新中防范风险 在发展中保障安全 [2] 生态体系建设 - 需完善工业数据确权、AI伦理规范等制度供给 [3] - 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 培育既懂工业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 [3] - 推动标准互认、平台共建、资源共享 [3] - 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复制—价值反哺"的良性循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