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搜索文档
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国常会部署贴息政策促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22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以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1][7]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并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9] 制造业PMI表现 - 7月制造业PMI为49.3% 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 [1] - 新订单指数为49.4% 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1% 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6] - 生产指数为50.5% 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 [6] 价格指数变化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 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四个月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 [6] - 出厂价格指数为48.3% 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 创年内次高点 [6] - 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超7个百分点至52% 出厂价格指数上升超5个百分点至接近49% [6]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PMI为50.3% 生产指数52.1%和新订单指数50.7%均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8] - 中型企业PMI为49.5% 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8] - 小型企业PMI为46.4% 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 [8] 市场预期与行业表现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 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8] - 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预期指数均位于55%以上高景气区间 [8] 非制造业与暑期消费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1][10] - 零售业指数升至50%以上 邮政业升至60%以上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业均升至60%以上 [11] - 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 景区服务业指数上升超2个百分点至51%以上 [11] - 住宿业和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及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下 [13] 建筑业活动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 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 [10] - 土木工程建筑业指数保持在55%以上 房屋建筑相关活动指数降至50%以下 [10]
海关总署: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
快讯· 2025-07-14 10:39
关税政策与贸易增长 - 自去年12月1日起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给予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1] - 今年上半年自上述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下一步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 [1] 中国市场与进口前景 - 中国人口众多,正加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 - 中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市场持续扩容 [1] -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口将更多惠及世界 [1]
国家统计局:随着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动能不断壮大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望持续增强
快讯· 2025-05-19 10:49
消费政策效果显现 -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服务消费 [1] - 4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4个百分点 [1] - 1-4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5 1%,连续两个月加快 [1] 消费动能持续增强 - "五一"假期期间国内出游人数同比增长6 4% [1] - 随着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动能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望持续增强 [1]
中国驻印大使:美国不是世界的全部 欢迎更多印度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快讯· 2025-04-30 18:23
中印经济合作前景 -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 肩负发展振兴的共同使命 [1] -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印度致力于实现"2047发达印度"愿景 [1] - 中印作为超10亿人口规模的大国 市场对接可产生"1+1=11"叠加效应 [1] 经济增长贡献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5年中印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总和将达36% 超过所有G7国家总和 [1] 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将释放巨大消费潜能 [1] - 中国欢迎更多印度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1] 贸易政策立场 - 中国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补贴纪律和市场规则 不搞市场倾销和恶性竞争 [1] - 中国承诺不会冲击他国产业和经济发展 [1]
专访华泰证券易峘: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AI相关投资或有效推动GDP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21:47
消费表现与政策分析 -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从去年12月的3.8%回升至5%,显示消费需求企稳,餐饮等服务类消费回升更明显[5] - 以旧换新补贴从2024年的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预计拉动社零年化增速0.9-1.2个百分点,1-2月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2%、11.7%和10.9%[6] - 新增补贴品类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及家电(净水器、洗碗机等)可能呈现更强增长,政策对二季度消费拉动效果更显著[7]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路径 - 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每20bp可减少居民房贷支出约450-500亿元,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零比例约0.1%[9] -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等同降息,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改善居民现金流,提振可支配收入[9] - 稳定房市股市资产价格(如专项债收储、央国企市值管理)有望修复居民未来收入预期[10] 经济增长新引擎 - AI+相关投资进入"井喷"阶段,涵盖软硬件及基础设施,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应用场景优势,投资增速或超美国2023-2024年水平[12] - 出口经工作日调整后1-2月增速为7.6%,但二季度后支撑可能减弱,需依赖地产企稳及促消费政策提升内需[11] - 地产去杠杆周期初现曙光,对经济拖累减缓,但需关注出口波动影响[2]
2025全国两会跟踪第二期:大会首日要点总结及后续关注
一瑜中的· 2025-03-06 00:08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4年目标持平,强调政策实施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支持经济大省发挥引领作用 [2] - 产业层面聚焦未来产业,包括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技术,并推出"人工智能+"行动,涉及大模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 -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包括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及并购重组制度 [2] 总书记江苏代表团审议要点 - 明确经济大省需承担发展重任,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 [3] - 重点领域包括绿色低碳技术、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同时提及需避免"内卷式"竞争,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和民营企业参与 [3] 国新办吹风会及部长通道要点 - 消费领域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金融监管总局拟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 [4] - 平台经济监管强化,市场监管总局将制定直播电商监管办法,要求平台企业提升算法透明度 [5] - 资本市场改革涉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扩围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深化 [5] 3月6日重要活动前瞻 - 经济主题记者会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央行、证监会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问题答记者问,重点关注政策信号释放 [6] 华创宏观研究动态 - 首席大势研判系列涵盖经济数据验证、美国大选影响、四季度增速预期调整等主题 [10] - 国内基本面分析包括工业企业利润、消费趋势、PMI数据解读 [10] - 金融领域聚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居民债务结构及M1同比变动归因 [10] - 海外研究覆盖美债利率驱动因素、美联储政策节奏及美国就业市场分歧 [10] - 政策跟踪系列涉及财政支持地产、监督法扩围、化债增量信息等议题 [10] - 年报及策略报告提出"以价定价"中期策略、"挣脱"年度展望等框架性分析 [11]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看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7:19
1、GDP增长目标与支撑因素 - 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31个省份加权平均目标5.3%相近,体现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导向 [2] - 经济回升向好的三大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国家)、需求/结构/动能升级空间、新动能转换关键期 [2] 2、财政政策力度显著提升 - 赤字率拟按4%安排(2008年以来最高),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1.2万亿元) [3]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增加居民转移支付与民生支出占比 [3][4] 3、特别国债与专项债扩容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番) [5][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重点投向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7] - 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创历史新高 [7] 4、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明确将适时降准降息,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 [8] - 消费专项行动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扩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9][10] 5、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11] - 传统产业改造聚焦制造业技改、设备更新及产业链升级,强化基础再造与重大装备攻关 [11] 6、房地产与教育医疗改革 - 房地产政策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购,限购松绑与保障房贷款范围拓宽预期增强 [12] - 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免费学前教育推广、职教产教融合及"双一流"建设加速 [13] - 医疗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创新药目录制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