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确定性

搜索文档
美联储会议纪要:多数与会者认为关税上调或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将打压劳动需求
快讯· 2025-07-10 02:51
美联储会议纪要劳动力市场分析 - 劳动市场情况仍然稳固 处于或接近最大就业的估计水平 [1] - 近期劳动力市场稳定反映招聘和裁员的放缓 [1] - 商业调查受访者因不确定性上升暂停招聘决定 [1] 劳动力供应与政策影响 - 移民政策正在减少劳动力供应 [1] - 多数与会者认为关税上调或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将打压劳动力需求 [1] - 许多与会者预计劳动力市场情况将逐渐走软 [1] 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 - 一些指标已显示出疲软迹象 与会者将密切关注就业市场进一步走弱 [1] - 工资增长继续放缓 预计不会造成通胀压力 [1]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原油市场处于供需基本面支撑与政策面利空的动态对冲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00
油价震荡与地缘风险 - 国际油价受地缘冲突影响呈现震荡走势,当前波动区间为每桶65~75美元,存在突破区间的潜在引爆点 [1] - 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商船事件为油价注入地缘溢价,7月8日纽约原油期货上涨0.59%至68.3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0.82%至70.15美元/桶 [1] - 油价当前主要计价地缘风险和关税政策带来的需求不确定性,延续震荡运行节奏 [1] 地缘事件与供应风险 - 胡塞武装使用无人快艇、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前往以色列的商船,成功命中目标 [2] - 伊朗与美国核谈判即将举行,具体时间未明确,可能影响原油供应预期 [2] - 若霍尔木兹海峡航运受阻超过72小时或伊朗核谈破裂,油价可能突破震荡区间上沿 [2] 原油市场供需格局 - 原油市场处于盘整状态,短期基本面稳固,欧佩克闲置产能约500万桶/日可缓冲供应风险 [2] - 北半球驾车季需求韧性与欧佩克累计增产164万桶/日形成动态平衡,支撑"经济预期-消费韧性-库存去化"正反馈循环 [3] - 市场对"关税政策冲击需求"与"地缘冲突削减供应"的预期权重持续动态调整 [2] 地缘溢价传导机制 - 胡塞武装袭击通过三重路径注入风险溢价:航运中断威慑、代理人冲突扩散、金融杠杆放大 [3] - 历史类似事件曾带来每桶15美元溢价,主要激活"供应中断-运费跳涨-成本驱动"传导链 [3] - 事件折射伊朗-美国博弈升级可能,若突破临界点可能动摇中东能源秩序 [3]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多线操作带来矛盾张力:欧盟关税函件迫近可能压制需求,但美元走弱强化原油金融属性 [4] - 对俄新制裁法案与军援乌克兰加剧"俄罗斯-欧佩克"联盟的产能协调难度 [4] - 伊朗核谈结果将形成双向波动:破裂则固化供应缺口,达成协议可能释放150万桶/日新增供应 [4]
美银:企业韧性是底气 标普500目标看高至6600点
智通财经· 2025-07-09 09:18
美股前景预测 - 美国银行策略师团队将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位从5600点上调至6300点,并设定6600点的12个月目标价 [1] - 新的年终目标位意味着较周二收盘价6225.52还有1.2%的上行空间 [1] - 高盛策略师也已上调其年终及12个月目标价 [1] 企业盈利表现 - 美国企业维持盈利指引水平,企业盈利预测保持稳定 [1] - 多数企业仍在发布盈利指引,每股收益离散度已接近疫情期间低点 [4] - 标普500成分股的利润率未受汇率波动、通胀和利率变化影响 [4] 市场表现与趋势 - 标普500指数自特朗普4月9日暂缓实施最严关税提案以来持续攀升,创下2023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4] - 标普500指数目前距离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 [4] - 策略师认为标普500短期前景"趋于平淡",缺乏推动"暴涨行情"的积极催化剂 [4] 股票与债券对比 - 从中长期来看,标普500指数相对于债券仍具有"温热"吸引力 [4] - 长期收益率在6月回落后,目前已再度逼近年内高点 [4] - 人口老龄化与顽固通胀共同构成股票比债券更具优势的环境 [4]
美元指数创50年最差半年度表现!多重利空压顶 全球央行疯狂囤金“去美元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09:23
美元表现与市场影响 - 美元指数截至6月累计下跌10.7%,创1973年以来最差半年度纪录,触及2022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美国财政状况恶化,公共债务逼近30万亿美元,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突破2万亿美元 [1] - 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超4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弱美元提升美国出口价格竞争力 [1] 美元利空因素 - 市场已消化政策波动、债务膨胀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等负面因素 [1] - 两党未有效遏制赤字扩张,军事与贸易领域盟友关系疏远加剧利空动能 [1] - 特朗普政府干预美联储政策及希望美元贬值的立场强化美元高估判断 [2] 黄金市场动态 - 全球央行月度购金量达24吨,黄金价格上半年涨幅创1979年以来新高 [2] -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反映多元化储备以降低对美元依赖的战略意图 [2] 机构观点分歧 - TS Lombard坚定做空美元,认为美元被高估 [2] - 凯投宏观指出股市上涨反映对美国资产信心修复,美元疲软或源于其他货币主动升值 [2] - 富国银行强调美元核心地位难以替代,去美元化进程缓慢 [2] 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下半年可能启动降息,但历史显示降息周期中美元与美债收益率可能逆势上涨 [2] - 美债收益率上升暗示市场对美国资产的担忧未消 [3] - 技术面存在超卖反弹可能,但基本面债务危机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施压美元 [3]
特朗普关税风暴下的英国资本撤离:一场双向博弈的商业寒冬
搜狐财经· 2025-07-08 03:26
政策暴击:从贸易战到资本战的连锁反应 - 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第899条款授权美国对英国数字服务税等政策实施最高20%的报复性关税,英国富时100指数中30%的企业收入来自美国,培生、益博睿等巨头考虑将上市地迁往纽约或调整股权结构 [3] - 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10%基准关税,英国汽车产业首当其冲,捷豹路虎2024年对美出口额64亿英镑,每辆车成本增加数万美元,被迫暂缓在美扩产计划 [3] - 苏格兰威士忌协会数据显示,10%的关税导致对美出口量下降8%,市场份额被法国干邑蚕食 [3] 数据崩塌:投资信心的断崖式下跌 - 2025年第一季度外国对美直接投资骤降至528亿美元,为2022年疫情以来最低水平 [4] - 德勤调查显示,仅有2%的英国高管认为美国是"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对本土市场的信心从-12%飙升至+13%,与印度并列全球第一 [4] - 能源密集型企业因美国电价是英国的四倍,纷纷将生产线迁回本土或欧洲大陆 [5] 行业层面的战略调整 - 科技领域出现戏剧性反转,英国量子计算初创企业牛津离子公司被美国企业收购,英国政府宣布未来四年投入5亿英镑发展量子技术 [5] - 庄信万丰将催化剂技术业务以174亿元人民币出售给霍尼韦尔,转而聚焦清洁空气技术 [7] - 阿斯利康和Stellantis放弃在美建厂计划,将新能源投资转向德国和波兰 [7] 脱欧余震:双重枷锁下的英国困境 - 2024年英国吸引的FDI项目同比下降12%,创18年新低,法国同期吸引的投资项目数超过英国 [6] - 英国在英美贸易协议中接受"毒丸条款",钢铁、制药等关键领域的供应链必须排除中国企业,削弱了英国企业的竞争力 [6] 资本突围:从硅谷到泰晤士河的战略转移 - 英国政府宣布2027年起为高耗能企业降低25%电价,并计划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5%,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7] - 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将美国资产占比从40%削减至30%,转而增持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 [7] - 澳大利亚Aware Super基金提前实现对英投资35亿澳元的中期目标,押注能源转型领域的稳定政策环境 [7]
美国“药谷”陷入困境,IPO遇冷企业贱卖,哈佛大学:“中国拥有最有可能超越美国的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7-07 23:32
美国波士顿生物科技行业困境 - 美国波士顿地区作为全球生物科技高地,创新药重要诞生地,但当前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行业陷入困境 [1] - 特朗普政府政策包括降低药品价格、加强FDA常规药品审批、冻结哈佛大学研究经费,对制药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1]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生物制药公司运营调整,IPO市场萎缩:往年至少12家生物科技公司IPO,2023年上半年数量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风投退出困难导致部分公司倒闭或低价出售,例如蓝鸟生物从百亿美元市值跌至不足1亿美元出售 [2][3] 代表性公司案例 - Moderna股价年内下跌近30%,市值不足120亿美元,持续削减成本 [2] - 基因编辑公司Verve Therapeutics因FDA官员辞职导致审批不确定性,被礼来以13亿美元收购 [3] - Vor Biopharma大规模裁员后与中国荣昌生物达成合作,后者有望获得其23%股权 [3] - 哈佛孵化的Beam Therapeutics因研究经费冻结,CEO公开表达对美国科研资金稳定性的担忧 [3]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崛起 - 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报告认为中国最可能超越美国,将改变全球生物技术力量平衡 [4] - 中国优势包括:人才数量超过美国、审批流程更高效灵活、临床试验数量已超美国、专利显著增长、生命科学建设活动全球最多 [4] - 高盛预计中国头部生物科技公司将在2025/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标志产业里程碑 [4]
美国“药谷”陷入困境,IPO遇冷企业贱价变卖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04
美国生物制药行业困境 - 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出现重大动荡并被迫进行运营调整 [1] - 特朗普政府要求降低药品价格并加强FDA对常规药品的审批 同时冻结哈佛大学研究经费 [1][4] - 投资者对生物技术公司IPO缺乏兴趣 导致许多等待上市的公司大门关闭 [1][3] 生物科技IPO与资本市场表现 - 往年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每年至少有12家公司IPO 但2023年上半年IPO数量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 [3] - 风投资本退出困难导致部分公司面临倒闭或低价出售 例如蓝鸟生物从百亿美元市值跌至不足1亿美元出售 [3] - Moderna股价年内下跌近30% 市值不足120亿美元 该公司持续削减成本 [3] 企业并购与监管影响 - 基因编辑疗法公司Verve Therapeutics被礼来以13亿美元收购 部分原因是FDA高级官员辞职带来的审批不确定性 [4] - FDA疫苗负责人彼得·马克斯被免职导致Verve Therapeutics股价暴跌 公司称监管环境恶化使融资更困难 [4] - Vor Biopharma大规模裁员后与中国荣昌生物达成合作 荣昌生物有望获得其23%股权 [4] 科研生态与人才流失 - 哈佛大学孵化的Beam Therapeutics CEO公开表达对美国科研资金流向和科学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长期担忧 [4] - 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研究经费 影响波士顿地区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发展 [1][4] 中国生物科技崛起 - 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报告指出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最有可能超越美国 可能改变全球生物技术力量平衡 [5] - 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多的人才 药品审批制度更高效灵活 政府推进能力更强 [5] - 中国临床试验数量已超美国 专利数量显著增长 生命科学建设活动全球最多 [5] - 高盛预计中国头部生物科技公司将在2025/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这一拐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6]
美股三个月暴涨10万亿美元创纪录,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关键投票
金融界· 2025-07-01 09:17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在4月触底后迎来强劲反弹,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重新刷新历史新高 [1] - 标普500指数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市值增长超过10万亿美元,创下指数从高位下跌15%以上重新突破新高的最短纪录 [1] - 7月通常是美股表现最佳的月份之一 [1] "大而美"法案立法进程 - 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本周将面临关键投票,法案核心内容包括延长现行减税政策、增加国防及边境安全预算,同时削减医疗补助和食品援助项目支出 [3] - 法案在众议院以215票对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提交参议院审议 [3] - 参议院以51对49的票数通过程序性动议,推进法案立法进程 [3]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显示,该法案将在未来10年使联邦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 [3] - 法案提议将联邦债务上限再提高5万亿美元,这一增幅创历史纪录 [3] 贸易政策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宣布暂停与加拿大贸易谈判,造成美股短线大幅跳水 [4] - 7月9日,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期即将到期,特朗普表示无意将关税暂停期延长 [4] - 美国与欧盟、加拿大、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尚未达成贸易协议 [4] - 财报季将于7月中旬开始,为投资者提供企业应对新关税等宏观经济挑战的最新信息 [4] - 标普500指数从最近低点反弹主要由少数大盘股推动,给市场带来集中风险 [4] - 科技七巨头预计将在7月底至8月初公布收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