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
搜索文档
 企业数据资产开发运用提质加力 规则制度仍有完善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9-16 00:07
这一趋势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数据资产证券化进程加速推进,部分手握核心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优质 资源的企业,通过将数据资产未来收益权证券化的方式,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对实体抵押物的依赖,为 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资金活力。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今年4月份市场首单数据资产ABS(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已有4单数据资 产(赋能)ABS落地,合计发行规模达17.74亿元,数据资产证券化加速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 本报记者 田鹏 9月15日,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此次中标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系 统平台建设服务采购项目,代表了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实力的认可,公司将在完成项目的同时积累实施经验,争取未来更广 泛参与各地数据资产开发、流通、交易各环节的建设。 这一企业动态清晰印证,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数据资产的战略价值已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这 也正是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政策、加速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核心逻辑支撑。各地通过"激励+指引"的双重政策发力,既 精准呼应了企业在数据资产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也为数据 ...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14 08:07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特性 其价值挖掘需依赖政策框架与市场化体系 通过政产联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预计以20.26%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8年突破3000亿元 其中数据处理环节规模达1440亿元[6] - 数据价值链流通涵盖合规确权、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资本化及通证化七个环节 形成完整价值释放体系[11][13][16][19][21][23][25]   行业现状 - 政策指导与产业建设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完善 行业向更高价值政产联动迈进[2] - 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 复合增长率12.07% 2024年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 占GDP10%[6]   政策体系 - 数据二十条政策明确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 划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建立1+3政策体系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 通过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实现全国一体化登记[13]   市场规模 - 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长率20.26% 2025年达2000亿元 2028年突破3000亿元[6] - 金融业占比约三分之一 互联网产业占比20% 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等行业持续提升规模[28]   价值链流通-合规确权 - 数据要素权属体系建设是价值链流通前提 数据二十条政策完善确权制度但实践仍存在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流通受阻等问题[11]   价值链流通-数据登记 - 数据资源由行政事业单位登记 数据产品及资产由交易机构登记 公共数据通过国家平台实现全国互联互通[13]   价值链流通-价值评估 - 2019年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引开启计量时代 2024年6月发布公共数据价值评价标准填补领域空白[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导致评估复杂 需阶段性评估调整 市场公允价值评估依赖信息透明度与专家主观判断[17]   价值链流通-资产入表 - 2024年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 数据资源以无形资产等形式入表 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19] - 上市企业数据入表数量提升 主要应用于对外服务、内部降本增效及AI开发 但交易流通活跃度不足[19]   价值链流通-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呈现内冷外热模式 场外交易占主导 政策调整为场内场外协调发展[21] - 五大头部交易所在交易规模、标准制定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但场外交易面临安全与合规问题[21]   价值链流通-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本化优化企业融资渠道 特别服务科技企业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循环[23] - 金融杠杆同步扩大数据价值属性与市场风险 需动态评估把控风险[23]   价值链流通-资产通证化 - RWA将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 RDA通过四大创新模式将数据转化为金资产[25] - DCB体系以交易底链、资产链与价值链组合保障通证化安全推进[25]   产业实践-金融业 - 多元数据融合提升风控、营销、投资业务表现 金融机构技术输出助力中小企业转型[30] - 金融数据要素规模以19.06%复合增长 2028年突破1000亿元 五大数交所上架2060款金融数据产品[31]   产业实践-工业制造业 - 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产业由规模红利向数据红利转型[34] - 工业数据要素规模以24.22%复合增长 从2025年157亿元增长至2028年302亿元[34]   产业实践-医疗健康业 - 医疗数据推动三医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资源配置与服务效率[36] - 医疗数据要素规模以23.69%复合增长 2028年突破250亿元 需关注个人数据安全合规[36]   行业趋势-高质量数据集 - 高质量数据集为AI产业提供关键要素 2025年行动方案将其作为重点布局对象[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设数据集524个 规模超29PB 服务163个大模型[39]   行业趋势-可信数据空间 - 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下的价值共创 2025年出台发展行动计划[42] - 首批试点63个项目涵盖13城市、22行业、28企业 2028年计划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42]
 激活数据潜能,赋能企业新未来——基于政策与实践的注册数据资产管理师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01 12:27
 政策框架与制度基础 - "数据二十条"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基础 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流通规则及安全保护要求 [1] -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细化会计处理方法 确保科学确认、计量和报告数据资产 [1] - 双政策提供明确政策指引和操作框架 开启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新篇章 [1]   数据资源管理实践 - 企业需全面盘点数据类型、存储位置及管理责任部门 结合业务场景精准划定入表数据范围 [3] - 数据确权存在所有权模糊、跨境传输法律差异及隐私保护平衡等核心难题 [5] - 行业细则需逐步完善以实现权责明晰 解决历史原因和跨界特性导致的权属问题 [5]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 成本法通过计算数据采集、清洗、加工成本确定初期价值 [5] - 收益法适用于已形成稳定收益模式的数据类别 [5] - 市场法需在活跃成熟交易市场前提下谨慎使用 避免价值高估或低估 [5]   数据资产会计处理 - 存货类数据资产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反映市场变化对价值的影响 [7] - 无形资产类数据按使用寿命差异化处理 有限寿命期内摊销 不确定情况下检测减值迹象 [7] - 需保持计量方法稳定性和一致性 维护财务信息严谨性 [7]   数据资产金融应用 - 银行对数据资产质押贷款通常设定不超过评估值50%的质押率 [9] - 质押数据需在合规交易所完成登记手续 优先选择抗衰减能力强的数据类别 [9] - 资产证券化面临法律关系复杂、现金流预测困难及缺乏历史违约数据等障碍 [10]   数据资产入表效益 -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降低负债比率并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20] - 高质量数据资产成为轻资产科技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支柱 [20] - 需加强IT与财务部门交叉培养 通过轮岗培训形成复合型人才体系 [20]   系统化实施要求 - 数据资产入表涉及政策解读、资源梳理、权益界定、价值评估、会计处理及风险管控多环节 [20] - 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数据潜力 [20] - 持续创新与实践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路径 [20]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30 08:06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特性,其价值挖掘需依赖政策框架与市场化体系,通过政产联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以20.26%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突破3000亿元,其中数据处理环节规模占比最高达1440亿元[4][6] - 数据价值链流通涵盖合规确权、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资本化及通证化七个环节,需建立专项制度体系保障价值释放[11][13][16][19][21][23][25] - 金融业(19.06%复合增长率)、工业制造业(24.22%复合增长率)、医疗健康业(23.69%复合增长率)为数据要素核心应用产业,2028年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302亿、250亿元[28][31][34][36] - 高质量数据集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成为新阶段发展重点,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建设524个数据集(规模29PB),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计划突破100个[39][40][4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六年翻倍,复合增长率12.07%[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占GDP10%,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长率20.26%,2025年达2000亿元,2028年突破3000亿元[6] - 数据处理环节为规模最高细分产业,2028年预计达1440亿元[6]   数据价值链流通体系  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明确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划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实践存在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流通受阻、个人数据边界模糊等问题,需建设刚性法律体系[11]   数据登记 - 数据资源由行政事业单位登记,数据产品及资产由交易机构登记,公共数据采用"1+3"政策体系与国家总枢纽平台[13]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对接省级平台,打破数据隔阂[13]   价值评估 - 2019年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引,2024年6月新增公共数据社会与经济价值评价标准[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导致评估难度高,需动态调整及市场公允价值机制[17]   资产入表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数据资源可计入无形资产、存货等科目[19] - 入表资产主要用于对外服务、内部降本及AI开发,场内交易活跃度不足[19]   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所数量及产品丰富度提升,但场外交易占主导 due to 流程复杂及成本因素[21] - 政策调整为"场内与场外协调发展",需解决场外交易安全与权属分配问题[21]   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产可用于企业融资与股权投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需动态评估控制风险[23]   资产通证化 - RWA实现实物资产数字化,RDA通过数据资产壳等创新模式转化为稳定收益资产[25] - DCB体系保障通证化安全,支持ABS及跨境融资[25]   产业实践规模 - 金融业占据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互联网产业占20%,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持续增长[28] - 金融业数据要素规模以19.06%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1000亿元[31] - 工业制造业以24.22%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157亿元,2028年302亿元[34] - 医疗健康业以23.69%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突破250亿元[36]   发展趋势  高质量数据集 - 高质量数据集为AI产业关键要素,2025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数据标注领域[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设524个数据集(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39]   可信数据空间 - 2025年发布可信数据空间行动计划,首批63个试点涵盖城市、行业及企业[42] - 2028年计划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生态体系[42]
 中国太保: 中国太保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实施进展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2
 整体经营业绩 - 新业务价值实现较快增长且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提升[1] - 银保渠道新保期缴增速领先同业平均且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超50%[1] - 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且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双提升[1] - 新能源车险增速领先行业平均且非车险(剔除个信保)全面盈利[1] - 投资收益率全面超越业绩基准并稳步启动黄金投资试点[1]   重点领域保险服务 - 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6.3%且服务科技企业7.5万家[2] - 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8%并服务新能源车险车辆数超536万[2] - 大病、长护、惠民保等业务覆盖240城4.6亿人次且赔付近60亿元[2] - 为1,110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4,429亿元[2] - 发起设立目标规模300亿元的战新产业并购基金[2]   创新驱动发展 - 研发国内首个网络安全保险专用风险评估模型并绘制生物医药产业链风险地图[3] - 大模型在销售、理赔、管理等核心场景落地并推出健康险智能理赔助手[3] - 推进企业级知识湖建设并启动数据资产入表试点[3] - 财务共享、精算估值、投资估值三大系统完成信创切换[3] - 筹备人工智能训战中心并搭建通用与专业领域培训体系[3]   公司治理与战略 - 优化董事会结构并完善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监督职能[4] - 制定"十五五"发展规划并提出"大康养""国际化""人工智能+"新三大战略[4] - "大康养"战略旨在打造太保特色康养生态并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4] - "国际化"战略旨在提升跨境服务与全球资产配置能力[4] - "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推动AI技术规模化应用并提升效率与客户体验[4]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加快新一代智能风控系统建设并构建动态风险预警机制[5] - 升级反洗钱智能管理平台并开展打击金融"黑灰产"专项工作[5] - 产、寿、健康险公司消保评价位居行业前列[5]   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 - 深化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并强化经营目标与考核的刚性挂钩[5] - 健全子公司领导人员任期激励约束机制并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5] - 制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5]   投资者回报与市值管理 - 现金股利分配每股人民币1.08元(含税)且共计派发现金红利超人民币[5] - 制定《市值管理办法》并形成与公司中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相匹配的市值表现[5] - 持续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和机制并丰富市值管理工具[5]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 - 上半年披露沪港伦三地市场定期报告2份及临时报告近百份[6] - 拓展主动披露范围并创新非财务信息披露形式和传播方式[6] - 举办各类投资者活动并100%回复文字提问[7] - 编制中英文《投资者通讯》并保障投资者公平获知公司资讯[7]
 调研速递|上海钢联接受招商证券等14家机构调研,透露多项业务关键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0亿元 [1] - 子公司钢银电商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5,240.15万元,同比增长47.13%,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1,102.55万元 [1] - 钢银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结算量为2,552.14万吨,同比下降20.69% [1]   产业数据服务进展 - "小钢"数字智能助手实现收入36,644.20万元,境外服务收入2,318.11万元,同比增长9.7% [1] - 2025年增加煤焦数据库数据资产入表,结合内部平台按规定做好入表工作 [2] - 数据订阅业务需拓展品种维度并保障质量,反内卷趋势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 [2]   钢材交易服务动态 - 钢材交易服务构建生态体系并加强数字化风控 [1] - 钢银电商利润增长得益于成本控制与政府补助增加,未来计划拓展其他大宗商品交易业务 [2] - 结算量下降因钢价下跌导致交易意愿降低 [2]   海外业务战略 - 海外扩张以新加坡为总部推进指数业务 [2] - 伴随中国企业海外建厂趋势,在越南合资设立孙公司 [2] - 东南亚市场以数据采集为核心拓展服务 [2]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小钢"助手多渠道上线实现对内提效降本与对外增强竞争力 [1] - AI技术应用于提升效率与体验,探索与EBC平台融合并优化语料质量 [2] - 区块链布局聚焦知识产权保护,AI辅助提升数据采集效率但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2]   组织与战略调整 - 国内团队进行优化,海外团队略有扩张 [2] - 积极研究RDA(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数据共享与收益分配模式 [2] - 业务转向深耕大客户数据需求以应对行业反内卷趋势 [2]
 上海钢联(300226) - 上海钢联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828
 2025-08-28 19: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0亿元 [2] - 产业数据服务收入36,644.20万元,同比下降3.91%,其中境外服务收入2,318.11万元,同比增长9.7% [3] - 钢银电商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5,240.15万元,同比增长47.1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102.55万元 [3]   业务运营数据 - 钢银电商平台结算量2,552.14万吨,同比下降20.69% [3] - 数据终端用户数量上升15.51%,ARPU值因产品结构多样化下降 [12][13] - 数据资产入表金额333万元,新增煤焦数据库入表 [5]   战略布局 - 海外以新加坡为总部推进指数业务,合资设立越南孙公司强化东南亚布局 [4] - 从"跑马圈地"转向深耕大客户需求,聚焦高付费意愿客户群体 [6] - 计划拓展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品种,探索RDA数据共享模式 [9][13]   技术发展 - "小钢"数字智能助手多渠道上线,EBC平台集成感知-预测-推荐引擎 [3] - AI技术主要用于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暂未大规模单独收费 [8] - 区块链技术聚焦数据产权保护,人工采集与数据爬取结合应用 [11]   行业趋势应对 - 反内卷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提升企业数据采购能力 [6][7] - 数据服务需要长期沉淀,行业竞争门槛较高 [4][9] - 国内团队优化同时海外团队扩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10]
 【2025数博会】观山湖区:产业集聚助力数字经济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8-28 16:47
 产业规模与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观山湖区规上互联网相关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近10亿元 具体为9.92亿元 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约48亿元 具体为48.46亿元 [1][3] - 中安科技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营收55亿元 其"中安电缆"品牌价值达77.38亿元 [6][7] - 贵州蓝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I+企业研发费用智能管控平台投入1500万元 用户数量超过100家 [8]   产业集聚与载体建设 - 观山湖区以贵州网络视听产业园为核心 吸引45家企业入驻 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 该园区被认定为"中国(贵州)大视听融合发展产业园基地" [4][13] - 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作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 吸引45家企业落户 入驻员工642人 涵盖影视投资、内容制作、技术研发等环节 [13] - 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数字产业生态圈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中安科技集团通过"5G+AI数字孪生"工厂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5% 产销对接效率提升30% 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39.09% [7] - 贵州蓝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的AI+企业研发费用智能管控平台运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及区块链技术 实现研发费用全流程管控闭环 [8] - 观山湖区已谋划打造数字应用场景20余个 带动融合企业25余家 组织20余个企业项目申报省大数据专项资金 [6]   基础设施与人才生态 - 截至2025年7月观山湖区累计建成5G基站3967个 主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 农村区域各行政村通达5G网络且具备光纤接入能力 [11] -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体系 通过"兰山智创荟"创新创业大赛和小兰山数字游民基地吸引人才 [10] - "红领职聘"零工平台用户数量近100万 累计发布岗位10万余个 每年帮助10万人次就业 [10]   招商引资与资金支持 - 2025年以来观山湖区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项目8家 收集线索51条 其中11条转为有效在谈 8条转化为协议落地 招引数字视听产业链企业10家 [11] - 帮助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融资问题1000余万元 帮助5家大数据企业解决60余人用工需求 帮助3家公司申请贵州省大数据专项资金共600万元 [4] - 小兰山生态村落联动20余家投融资机构、律所和高校 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培育体系 吸纳项目30余个 [14]   创新模式与生态实践 - 小兰山探索"科技-文化-生态-产业"四位一体村落发展模式 激活闲置农房上万平方米 村民通过租金、就业与技术学习融入产业 [13][14] - 采用"政府+企业+村落"共建共享机制 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升级 企业带动上下游集聚 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 [14] - 针对数字游民群体推出"六乐"举措 打造集创业、生活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14]
 找钢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7.97亿元 国际业务收入增幅达38.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3: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2% [1] - 钢铁交易额638亿元人民币 交易吨量超1910万吨 [2] - 中小企业交易服务单吨佣金同比增幅27.5% [2]   钢铁交易业务 - 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超1.6万家 注册客户超18.9万家 覆盖SKU超65万种 [1] - 2025年第二季度钢铁交易量环比第一季度提升54.8% 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5.2% [2] - 8月底开展型管大卖场业务 整合超400家头部钢厂与贸易商资源 [8]   国际业务突破 - 国际业务收入3.4亿元 同比增长38.9% 交易吨量同比增58.0% [3] - 中东及东南亚业务毛利同比增幅90.5% 单吨毛利增长20.6% [3] - 东南亚公司交易量约4.5万吨 环比2024下半年增幅441% [3] - 迪拜加工厂年底投产后年产量达40万吨 目标成为一带一路最大钢铁供应商 [3]   非钢业务拓展 - 非钢铁业务交易额2.1亿元 同比增长23.0% [4] - 电工电气业务交易额1.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08.9% [4] - 非钢业务累计合作供应商576家 服务客户2128家 覆盖SKU超3935种 [4] - 与托克集团合作有色金属平台试运行交易额超2500万元 [5]   AI商业化进展 - AI产品销售新签合同32.3万元 产业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5] - 形成数据资产230万元 其中AI交易助手占120万元 [5] - 营业费率同比下降0.3% AI提升运营效率 [5] - 探索稳定币与RWA在海外大宗交易的应用 [3]   金融与供应链服务 - 与重庆富民银行合作推出"到乐融"产品 累计获批额度约40亿元 在贷余额超2亿元 [8] - 与国企参股设立供应链公司 优化采购体验 [8] - 物流智能轨迹跟踪APP与自动化交易系统投入应用 [5]
 1亿元!刷新贵州交通运输领域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8-27 14:10
编辑 班浪 实施国家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以来,省知识产权局与省交通运输厅、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构建数据知识 产权合作机制,依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活动,围绕数据知识产权培育、评估、审计、合规等环节,搭建数据 知识产权服务生态链,开展"定制化+跟踪式"服务,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生根发芽开花"。截至8月25 日,全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691件,其中交通运输55件,服务交通运输领域企业45家。 下一步,省知识产权局与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企业服务力度,运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数据 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创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左春林 8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在贵州省知识产权局、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推动下,日前,贵州高速 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集""隧道数字孪生仿真应用模型"等4件核心数据知识产权,通过 质押获得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数据知识产权贷款1亿元,创下贵州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最 高纪录,也是全国交通领域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最高纪录。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数据资产"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递进实践,构建数据资源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