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搜索文档
赛力斯通过聆讯 负债率76%依赖融资补血5年A股募9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1:21
H股上市进展 - 公司正在进行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工作 [1]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5年10月9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1] - 本次H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 [2]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增长72.1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37亿元,同比下降11.76%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计1129.12亿元,负债合计859.0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08% [2] 历史融资情况与盈利能力 - 公司自上市至今累计直接融资高达241亿元,但同期累计净利润为-17亿元 [2] - 公司于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56,368,913股,发行价格46.00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为25.68亿元 [3] - 公司于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37,168,141股,发行价格51.98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为70.59亿元 [4] - 2021年与2022年两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资97.23亿元 [2][3][4] 市场观点与依赖融资现状 - 有观点指出公司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目前发展高度依赖融资 [2] -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问界系列车型能否保持销量高增长将直接影响公司H股上市估值 [2]
9月新势力排位洗牌:零跑断层领跑 小鹏/小米首破4万改写格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1 15: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新势力车企延续“金九”旺势,多家品牌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头部阵营竞争白热化 [1] - 零跑汽车以66657辆的交付量稳坐榜首,鸿蒙智行交付52916辆,小鹏交付41581辆,小米汽车以超4万辆的成绩首次跻身前四 [1] 头部品牌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成为首个月销突破6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其成功源于对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的精准深耕及“高性价比+智能配置标配”策略 [3][5] - 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新车52916辆,同比增长33%,截至9月累计交付突破95万辆,当月获得大定11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 [2][7]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MONA M03车型9月交付超1万辆,全新小鹏P7第1万辆在9月下线 [2][9]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00%,爆发得益于生态和性价比优势,SU7和YU7形成“双轮驱动” [2][11] 第二梯队品牌表现 - 蔚来公司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其中子品牌乐道交付15246辆占比超43%,萤火虫品牌交付5775辆,多品牌矩阵成效显著 [2][13]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但环比有所增长,纯电车型i8已于7月启动交付,i6在9月底上市并开启交付 [2][15] - 深蓝汽车9月全球销量达33626辆,实现同环比双增长 [2][17] 中尾部品牌表现 - 极氪品牌9月销量18257辆,同比下滑14%,其新旗舰车型9X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2][17] - 极狐汽车9月销量16074辆,同比增长48%,已搭建起覆盖6万元到20万元级别的产品体系 [2][18] - 岚图汽车9月交付15224辆,同比增长52%,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新车泰山与追光L已开启预售 [2][20] - 智己汽车9月交付11107辆,创品牌历史新高,环比增长81.8%,全新一代智己LS6是销量增长关键因素 [2][22] - 阿维塔9月销量11028辆,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 [2][22]
减配降价被吐槽 特斯拉Model 3美版上市遇冷
新京报· 2025-10-10 13:11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公司在美国市场推出新版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降至3.7万美元,较此前同系列后驱版本降价约3.8万元人民币 [2] - 新车发布当日公司股价收盘下滑4.45%,市值蒸发约650亿美元 [2][7] - 该减配版本主要面向美国市场,暂未进入中国市场 [2] 产品配置变化 - 新车续航里程较老款或将缩短40英里,0-100km/h加速时间将延长近1秒 [3] - 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或被取消,方向盘和外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 [3] - 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被取消,座椅材质从皮质换成纯仿皮或织物材质,音响系统从15个扬声器缩水为7个 [3] 消费者与分析师观点 - 消费者对减配幅度表达不满,认为续航减少、动力变弱及功能取消的损失不是省几千美元就能弥补的 [6] - 汽车分析师认为,在美国推出Model 3标准版与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有关,是为挽救销量而采取的措施 [6] - 未来企业或需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改款、新品研发来扭转颓势 [9] 资本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即便第三季度交付量达到超预期的49.7万辆,公司股价在数据公布后单日跌幅近5% [7] - 高盛将公司12个月目标价从300美元上调至395美元,但仍维持"中性"评级,认为竞争加剧与战略执行风险可能限制其盈利增长 [7] - 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导致科技股估值承压,叠加公司2025年Q2自由现金流同比下滑89%的压力,放大了股价的波动敏感性 [7] 市场竞争与公司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市场销量约26万辆,同比下滑近5%,远低于国内新能源市场近40%的增速 [8] - 8月公司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同比下降约23%,为连续第8个月下滑 [8] - 在中国市场面临自主品牌挤压,同价位国产车型普遍标配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配置;自2020年Model Y推出后,公司再未向大众市场发布新车型 [8]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财经· 2025-10-02 10:21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新势力品牌“金九银十”排位赛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四万辆 [1][7] - 零跑以66,657辆的交付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 [2][3] - 小鹏以41,581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 [2][3] - 问界以40,619辆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 [2][3] - 小米汽车首次跻身前四,交付量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 [2][4] - 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排名第五,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 [2][5]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排名第六,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 [2][6]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成为首个月销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其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的C10等车型,主打性价比 [8][9] - 小鹏月销破4万辆得益于主力车型MONA M03交付超1万台,以及“5年0息0首付”等大力度的金融促销政策,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 [9][10]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如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 [8][9] - 小鹏的关键发展在于年底的大增程车能否打开20万+价位市场,同时其欧洲扩张需持续投入且短期难见回报 [10]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销量含金量高,主力车型M9和M8(分别为50万和40万元以上销冠)贡献近八成销量,巩固了其在30万以上市场的优势 [11] - 华为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52,916辆,问界占比77%,但华为正通过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分散依赖,新品牌市场认知度仍需培育 [11][12] - 小米汽车交付超4万辆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产能跟上,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YU7超一年,订单压力巨大 [12] - 小米面临舆论挑战,如涉及十余万辆车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需平衡品牌形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 [1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多品牌战略发力,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合计贡献六成销量,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 [14][15]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至15,246辆,需观察竞争力 [15][16] - 理想汽车9月交付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老车型L8销量回落至1.1万辆水平,新车i6虽短期刺激订单,但可能与同价位的L6内部竞争 [18][19] - 理想的反弹可能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当前增程技术不再独家,面临问界新M7、零跑C16等竞品压力 [19]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显示比亚迪从高端下探主流市场效果显著 [7] - 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显露疲态;极氪交付18,257辆,同比下滑14%,表现不温不火 [2][7] - 极狐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52%,重回增长;岚图、魏牌、智己等品牌在细分市场找到空间,其中智己同比增146%,环比增82% [2][7]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 [21]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新能源市场,并在智能化上快速追赶 [21] - 技术迭代加速,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下沉至平价款,市场进一步细分,对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 [22] - 行业结论:技术路线不再是壁垒,传统车企深入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赢家需兼具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3]
知名品牌破产重整,76家意向投资方仅1家完成报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21:48
重整投资人招募进展 - 截至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截止日 仅有一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缴纳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1][4] - 由于仅一家意向方完成报名 后续将不再进入遴选程序 该投资人需提交切实可操作的重整投资方案方可被确认[4] - 最终重整投资人确定后 需在签订协议后三个工作日内支付1亿元人民币投资保证金[4][5] - 预招募期间曾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 但最终仅一家完成正式报名流程[4][6]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哪吒汽车于2024年11月开始停产 但产线设备运转正常 仍保留包括管理团队与核心技术人员在内的400余名员工 具备继续生产经营条件[6][7] - 截至今年8月31日 公司账户货币资金账面余额约为1545.91万元 其中银行存款约1500万元[7] - 公司共有163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 申报债权总金额超260亿元人民币[7] - 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尚拖欠5000余名职工的工资 经济补偿金等共计约4.6亿元人民币[7] - 2021年至2023年 公司亏损额分别约为48.4亿元 66.66亿元和68.67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额超180亿元[8] - 2023年末 公司短期借款余额达43.17亿元 但账上现金下降至28.37亿元 难以覆盖短期借款[8] 市场表现与行业背景 - 哪吒汽车在2022年曾以约15.21万辆的年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8] - 2023年公司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并从2024年开始出现经营问题[8] - 行业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过于拥挤 每家企业生存都很辛苦 要找到合适投资人并不容易[9] - 另有观点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处在高速增长中 市场尚未稳定 意向投资人借此机会入场仍有发展机会 哪吒汽车在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市场验证方面有较好基础[9] 车主现状与影响 - 超过40万哪吒车主面临售后 维修无门困境[10] - 公司因未按时支付供应商车联网流量费 面临断网危机 9月中旬已有众多车主收到断网短信 需要自费买流量[10] - 哪吒汽车已成为保险公司的拒保对象 因车企倒闭零部件停产 很多保险公司拒绝车主购买车损险 保费大幅上涨[10]
柳州五菱进军乘用车市场 “埃尚汽车”将携首款车型亮相
犀牛财经· 2025-09-23 18:49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军乘用车市场并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尚汽车” [1] - 品牌计划在未来3年内基于微型车、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三大自主技术平台推出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的完整产品矩阵 [1] -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广西汽车集团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此前主要生产轻型商用车品牌名称为“菱势汽车”此次进军乘用车市场是广西汽车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 [3] 首款车型产品细节 - 埃尚汽车品牌首款车型埃尚A100C定位为纯电动微型车将于9月26日品牌发布当日同步上市 [1] - 车型设计风格圆润可爱尺寸为长3285mm宽1708mm高1550mm轴距为1980mm [1] - 搭载最大功率35千瓦最大扭矩83牛·米的电机配备由国轩高科提供的17.65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里程220公里最高车速101公里/小时 [1] 市场竞争格局 - 电动微型车市场竞争激烈埃尚A100C将面临来自五菱宏光MINIEV吉利熊猫奇瑞QQ冰淇淋长安糯玉米等车型的挑战 [3] - 2025年前8月宏光MINIEV以23.62万辆销量位居榜首吉利熊猫和长安糯玉米销量分别为11.18万辆和10.11万辆 [3]
威马官宣 “ 复活 ” ,还立志卖 100 万台车,谁给的勇气?
36氪· 2025-09-17 09:19
公司现状与历史背景 - 公司曾于2023年申请破产,当时负债达203.67亿元,而能动用的资产仅为39.88亿元 [11] - 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净亏损持续扩大,三年累计亏损总额为174.35亿元 [10] - 公司历史上曾三次冲击IPO但均未成功,这加剧了其资金压力 [13] 复产计划与短期目标 - 公司于本月正式宣告回归并开始复产EX5和E.5车型 [3][4] - 短期目标为确保年产销1万台,并争取实现2万辆的产销量 [4] - 公司同步布局海外市场,计划在泰国建立KD工厂以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4] 中长期战略目标 - 公司设定目标,计划在明年实现10万辆的年产量 [1] - 中长期目标为在2029-2030年挑战年产量100万辆,并实现1200亿元的营收 [1] - 公司计划在2027-2028年期间启动IPO的筹备工作 [1] 财务历史与负债情况 - 公司的借款总额从2019年的242.0364亿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3月31日的895.4821亿元 [1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即期借款总额为228.0257亿元,非即期借款总额为667.4564亿元 [10] - 公司在辉煌时期的2019年估值曾达到470亿元,当年交付量为1.69万辆,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位 [7] 复活背后的支持因素 - 公司的复活得到了名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 [15] - 有分析认为翔飞汽车背后有"宝能系"的支持,尽管宝能集团自身累计被执行金额超450亿元 [17] - 复工复产计划获得了上海及温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包括考虑将其纳入公共采购和给予补贴 [19]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除"蔚小理"外,鸿蒙智行、小米等新入局者使行业竞争升级 [21] - 2024年8月多家车企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显示市场格局快速变化,例如比亚迪月销373,626辆,吉利新能源同比增95.20% [22] - 公司复产的EX5、E5车型面临市场代际差问题,需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重新获得市场信任 [22]
“电池烧一赔一、终身质保、只换不修” 极狐T1力拼6万级放心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21:07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极狐T1于9月11日开启预售 共推出5款车型 售价区间为6.28万至8.78万元 较预售价格均下降6000元 [1] - 预售当天两小时内订单破万 截至当日下午6点订单突破4.3万辆 创A0级纯电SUV有史以来最佳预售成绩 [1][3][5] - 公司提出"两大终身特权+九大尊享礼遇" 包括三电终身质保、电池自燃烧一赔一、8年或15万公里内电池衰减低于70%只换不修以及不限首任车主的终身免费保养 [1][13] 营销策略与品牌传播 - 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通过脱口秀形式进行产品发布 以"你在教我做事"等言论出圈 直接触达年轻消费者群体 [3] - 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公开承诺"对极狐的资源投入和资金支持全方位无上限" 强调极狐是集团转型旗舰 [5] - 极狐T1的预售和上市均采用脱口秀形式呈现 形成独特营销风格 [3] 市场竞争格局 - A0级纯电SUV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月销量达4万辆的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 [7] - 五菱缤果S以6.88万元起售价开启预售 主打年轻化高品质 意图联合现款缤果阻击新进入者 [7] - 极狐汽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7.55万辆 同比增长110.5% 其中8月销量1.06万辆 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 [3] 产品技术特性 - 车身轴距达2770毫米 采用"四轮四角"空间布局 后排放倒最大装载空间1352升 配备2.34㎡超大天幕 [10] - 搭载425公里长续航电池 支持16.9分钟从30%充至80% 配备低速智能辅助转向及540°立体全景影像 [10] - 基于北极星数字智能架构打造 关键受力部位100%采用1500MPa高强度钢 车顶承压超4.5吨 [13] 企业战略定位 - 极狐T1被定位为年度最重要战略车型 旨在打造"爆款"产品并推动品牌转型 [3][5] - 公司强调"造车好人"理念 要求员工具备重感情、讲诚信、有能力的特质 [5] - 通过与麦格纳深度合作 确保底盘调校品质 离地间隙达181毫米 提升通过性与驾驶稳定性 [10]
购置税窗口期:新能源车集中上新,电池厂忙到年底
高工锂电· 2025-09-11 18:40
政策窗口期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 - 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恢复征收车辆购置税 最高减免额度1.5万元 而2025年底前购车仍享受全额免征[4] - 政策窗口期仅剩不足4个月 车企需抓住冲量窗口期[4] - 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17.1万辆 同比增长18.3% 环比增长13%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0.6万辆 同比增长16.5% 环比增长13.4%[4]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与产销表现 - 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2.2%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55.1%[5] - 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00.8万辆和70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5]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37.5% 50%渗透率常态化推动车企加速新品上市[5] 新车型技术配置与电池配套差异 - 智己LS6超级增程版搭载宁德时代"骁遥"电池 CLTC续航450km 15分钟补能310km 磷酸铁锂增程版由正力新能独家供应 寿命提升50%[6] - 深蓝S09超充版支持5C超充 10分钟补能50% 搭载53.49kWh宁德时代电池 深蓝L06纯电版配备56.12kWh/68.82kWh电池组 支持3C超充[6] - 通用GL8陆尊PHEV由正力新能独家供应三元电池 能量密度达185Wh/kg 支持5C超快充[7] - 极狐T1搭载广汽因湃外供电池 电芯比能量195Wh/kg 极氪9X全系搭载宁德时代6C骁遥电池 9分钟完成20%-80%补能[7] 电池厂商竞争格局与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凭借"骁遥"系列主导中高端市场 正力新能通过航空电池技术反哺车用电池 中创新航切入深蓝系列 广汽因湃实现对外供货[8] - 行业竞争从规模比拼转向技术、应用场景与客户结构的多维较量[8] 电池行业排产回升与多元布局 - Q3动力电池排产环比增长6%-8% 龙头企业9月排产环比提升8%至70GWh 连续两个月保持5%以上增速[9] - 多氟多动力电池订单排产至12月 预计明年出货量达30GWh 储能业务稳健 两轮/三轮车电池蓄势待发[9] - 电池厂商通过配套新品和跨场景布局提升成长韧性[9] 2025年行业共振与市场展望 - 政策退坡提前释放车市需求 车企借新品冲量 电池厂商通过技术突破和排产扩张受益[10] - 2026年购置税优惠退出后将迎来完全市场化竞争 2025年是车企与电池厂商关键窗口期[10]
小程序被挤崩 43分钟小订破10万台 余承东:新问界M7卖爆了 远超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22:30
9月5日,全新问界M7开启预订,新车包含Pro+、Max和Ultra三种版本,增程版车型预售价分别为28.88万元、32.8万元和34.8万元,纯电版车型预售价为 32.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元。 全新问界M7预订开启后,华为商城和鸿蒙智行小程序一度崩溃,无法加载全新问界M7的界面。官方数据显示,全新问界M7开启预订仅10分钟,小订就 已突破2万辆;开启预订1小时后,小订突破10万辆。 根据公开资料,问界M7在2022年7月发布,但其上市之后表现并不稳定,连续多个月单月销量未超过1000辆,一度月销只有数百辆。2023年9月12日,问 界M7改款上市,该车在车身结构、底盘用料、悬挂结构、续航方面都有所提升,并借助华为Mate 60手机的导流,实现了"爆单",余承东更是用"起死回 生,真不容易"来评价改款问界M7。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上直言:"准确点(来说),(是)43分钟突破10万辆。新M7卖爆了!远超预期,超乎想象!" 有分析人士称,在25万~35万元价格区间内,问界M7面临来自理想L6、L7,特斯拉Model Y以及不断涌现的其他新品的激烈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