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搜索文档
哪吒汽车重整投资人招募结果公布;宝马燃料电池车试点项目今年将布局海南丨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7:02
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发展预期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上升至70% [1] - 燃油车市场虽大幅萎缩但仍保持一定市场份额 [1] - 混动、纯电、燃油技术路线将形成"433"国内市场格局 [1] 新能源汽车政策过渡建议 - 建议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从2025年3月开始每月增加1%直至6-7月达5% [2] - 政策平稳过渡建议为行业提供产能、运力和成本控制缓冲期 [2] - 该建议有助于稳定整车企业经营预期和盈利平稳性 [2] 新势力车企重整进展 - 哪吒汽车重整仅1家意向投资人符合报名要求并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 [3] - 意向投资人需提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书面重整投资方案 [3] - 单一意向方局面反映市场对新势力车企评估趋于审慎 [3] 氢燃料电池技术布局 - 宝马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于2028年推出 [4] - 同一平台将兼容五种不同动力系统 [4] - 2025年将在海南省布局一系列氢燃料电池试点测试项目 [4]
中金 | 乘用车出海洞察#5:全球格局再重构,中国汽车深受益
中金点睛· 2025-09-26 07:57
全球汽车格局重构 - 全球汽车正处于格局重构阶段 2025年中国汽车已完成出口扩张 即将迎来出海加速 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智能技术认知已建立 欧美日车企加速产品投放 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将从拖累转向加速 [2] - 中国汽车电动智能变革基本完成 依托技术变革优势 中国自主品牌实现本土新能源市场份额领先 新能源上险口径8M25达89% 依托规模优势和运营效率 中国蝉联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自主车企即将迎来出海加速 进入更深入的国际化扩张阶段 [2] - 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实现全球近3000万辆的产量规模 并培育数家年产500万辆以上的车企 [2] 中国新能源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077万辆 同比增长68% 2020-2024年复合增速达75% 新能源年销量及存量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 [4] - 8M25中国新能源上险量同比增长24% 新能源渗透率50.5% 3月以来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均达50%以上 8M25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达89% [4] - 预计2025年新能源销量中性假设下同比增长接近25% 乐观状态下有望实现同比增长25% 对应渗透率突破55% [4] 汽车出口表现 - 1-8月乘用车累计出口364万辆 同比+14.5% 单月出口量环比持续提升 1-8月新能源占出口比重较2024年增长15ppt至41% [8] - 1-8月中国对欧盟、东盟、西亚、非洲等重要市场出口均实现高速增长 对墨西哥新能源出口量增长1.1倍 对西亚增长1.0倍 对欧盟的新能源出口量同比增长32% [8] - 1-8月比亚迪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至60.1万辆 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出口量稳健增长 小鹏、零跑累计出口量分别达2.5/3.1万辆 [8] 欧洲新能源市场 - 1H25欧盟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向上突破达23% 同比增速达到20% BEV/PHEV渗透率分别为15%/8% 同比+3ppt/1.5ppt [9] - 1H25丹麦、瑞典、芬兰、荷兰渗透率最高均达50%以上 德国、法国渗透率在20-30%区间 西班牙、意大利渗透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9] - 非欧盟国家中 挪威新能源渗透率在2023年已突破90%且持续增长 英国新能源渗透率1H25达32% [9] 欧洲市场竞争格局 - 欧盟市场格局仍以传统车企主导 2024年大众、Stellantis、雷诺、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市占率分别为26%、16%、11%、7%、5% [12] - 新能源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市占率整体靠前 特斯拉、Stellantis份额呈下降趋势 比亚迪、小鹏等份额提升明显 [12] - 比亚迪1H25在欧盟新能源市占率达3.7% 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至第9名 [12] 东盟新能源市场 - 东盟市场新能源销量逆势增长 2024年/1H25同比增速达55%/101% 销量规模分别达22.9/19.7万辆 [17] - 1H25越南、泰国、印尼新能源渗透率分别达37%/28%/14% 越南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主要系Vinfast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带动 [17] - 比亚迪1H25在轻型车市场份额达5.2%位列第7 在新能源市场份额达31% 广汽、奇瑞、上汽、长城等自主车企在新能源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19] 拉美新能源市场 - 拉美地区6国2024年乘用车及轻型车年销量为489万辆 同比+10% 新能源销量达11万辆 同比增长2.5倍 新能源渗透率2.3% [20] - 巴西占8.7万辆 同比增长3.2倍 渗透率达3.5% 1H25巴西、哥伦比亚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 [20] -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份额从60%提升至77% 宋Plus、海豚及海豚mini贡献主要增量 沃尔沃、长城位列其后 [23] 全球车企电动化规划 - 大众集团重点推出4款全新紧凑型和小型电动车型 包括ID.Polo、ID.Polo GTI、ID.Cross以及ID.EVERY1概念车 2026年在欧洲市场补齐2.5万欧元左右价格的入门级电动车型 [29] - 宝马iX3车型作为NEUE KLASSE系列第一款车型正式发布 WLTP续航里程802km 采用800V架构 最高10分钟充电可支持续航里程372km 2027年前计划有40款运用NEUE KLASSE平台的车型 [31] - 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基于全新MB.EA平台的纯电GLC新车型 WLTP续航里程为713km 采用800V架构 最高10分钟充电可支持续航里程303km 计划2026年推出电动版C-Class 2027年推出电动E-Class [33] - 丰田计划2026年前推出10款纯电动车 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动车 本田"Honda 0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 现代目标2030年前上市21款纯电车 [37]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到666万辆 渗透率达到12% 欧盟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逐步达到65% 带动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到2000万辆 年复合增速达到26% 渗透率达到33% [39] - 预计中国自主品牌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超9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超550万辆 对应25%的市场份额 [39] - 预计东南亚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16% 而后逐步提升至30%以上 拉美市场看好供给端发力 带动以巴西为主的新能源销量增长 [38]
【联合发布】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9-22 16:4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38.2万辆,同比增长31.4%,累计渗透率45.0% [5] - 市场增长由政策支持、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出口表现亮眼及技术进步共同推动 [7] 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 - 2025年8月车型占比:轿车45.1%(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SUV 44.1%、MPV 3.6%、卡车4.0%、客车3.2% [11] - 卡车份额持续扩大,商用车中卡车同比增幅达85.6%,MPV市场增幅30.6% [11] 动力电池装机量与结构 - 2025年8月动力电池装机量60.9GWh,同比增长29.8%;1-8月同比增幅39.9% [17] - 单车平均电量51.6kWh(同比增长17.0%),比亚迪、特斯拉和小米为装机量主要贡献企业 [17] - 电芯外形结构:方形电芯占比98.6%、圆柱形1.0%、软包0.4% [18]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持续增长,受益于碳酸锂价格回落、安全性优势及能量密度提升 [18]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2025年8月前三企业市场份额74.2%,前十企业占比96.9% [20] - 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42.8%,中创新航位列第三(占比8.6%),欣旺达和瑞浦兰钧同比增速分别达108.1%和86.1% [20] 驱动电机配套情况 - 2025年8月前十企业份额合计62.4%,7家企业配套量环比上升 [23] - 汇川联合动力、联合汽车电子和华为因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销量下滑,配套量跌幅分别为4.6%、11.5%和15.0% [23] - 弗迪动力前五车型占比42.7%,比亚迪秦PLUS占比11.2%;华为主要配套问界系列(M8车型份额38.7%) [26] 电控供应商市场 - 2025年8月TOP10电控供应商份额占比58.2% [29] - 弗迪动力、汇川联合动力、特斯拉和英博尔配套量同比下降;华为配套企业中赛力斯占比71.4% [29] - 凌昇科技因零跑车型销量增长出货量提升显著 [29]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电解质技术路线包括硫化物(离子电导率25-32 mS/cm)、氧化物(1-5 mS/cm)、聚合物(0.1-1 mS/cm)及复合电解质 [35][36] - 核心优势:高安全性(通过针刺挤压测试"零起火")、能量密度400-500Wh/kg(较液态电池提升70%-100%)、快充速度提升200% [37][39] - 商业化进程:半固态电池于2024-2026年覆盖高端电动车,全固态电池2027-2030年应用于eVTOL及机器人领域 [40] - 2030年全球出货量预计614GWh,市场规模2500亿元,渗透率10% [40] 固态电池企业布局 - 国内赣锋锂业、辉能科技、国轩高科、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宁德时代加速研发 [44] - 海外丰田、三星和QuantumScape快速推进产品开发 [44]
新能源乘用车第37周销量报告
东证期货· 2025-09-18 22: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第37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有发展也有挑战 单周零售量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 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部分车企表现出色 部分车企面临负增长[1][2][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乘用车市场周度概述 - 2025年第37周乘用车单周零售45.3万辆 同比下降4.1% 今年以来零售1518.2万辆 同比增长6.3%[1][11] - 新能源乘用车单周零售27.0万辆 同比增长6.3% 今年以来零售791.5万辆 同比增长22.7% 受高基数和部分地区补贴终止影响 同比增速放缓[1][11] - 新能源单周渗透率达59.6% 年累计渗透率为52.1% 呈缓慢上升趋势[21] - 分动力方式 传统燃料、油电混合、新能源分别零售16.7万辆、1.6万辆、27.0万辆 分别同比-16.2%、-15.1%、6.3% 分别占乘用车的36.8%、3.6%、59.6%[22] - 新能源乘用车中 纯电、插混、增程式分别零售18.0万辆、6.8万辆、2.3万辆 分别同比23.0%、-14.5%、-21.3% 分别占新能源乘用车的66.5%、25.1%、8.4%[22] - 分生产属性 乘用车中 自主、合资品牌分别零售30.7万辆、14.7万辆 分别同比2.9%、-16.0% 占乘用车的67.7%、32.3%[24] - 新能源乘用车中 自主、合资品牌分别零售24.3万辆、2.7万辆 分别同比7.9%、-6.1% 占新能源乘用车的89.8%、10.2%[24] 重点新能源车企销量分析 整体情况 - 第37周各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周销量 比亚迪7.1万辆 吉利汽车3.3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1.9万辆 特斯拉(中国)1.5万辆 长安汽车1.4万辆 奇瑞汽车1.0万辆 鸿蒙智行1.0万辆 新势力车企中 零跑1.3万辆 小米1.0万辆 问界0.9万辆 小鹏、理想0.8万辆 蔚来0.6万辆[2][27] - 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同比负增长 小鹏、蔚来、零跑、小米、岚图等维持较高增速[2][27] -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小鹏和零跑成绩较好 新品牌加入带来变数 传统车企后来居上[2][27] 各车企情况 - 比亚迪周销量7.1万辆 7月起同比增速由正转负 今年以来累计销量228.0万辆 同比增速2.6% 纯电和插混车型销量基本占比五五开 1 - 8月全球累销286.4万辆 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销63万辆[31] - 吉利汽车周销4.9万辆 其中新能源3.3万辆 车企电动化率约67% 今年以来累销159.1万辆 同比增长48.2% 新能源累计94.2万辆 同比增长99.3%[33] - 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整体销量2.0万辆 其中新能源1.9万辆 车企电动化率高达91% 今年以来累计销量57.3万辆 增速19.8% 新能源49.2万辆 增速36.1% 纯电车型占主导[36] - 长安汽车乘用车整体销量2.3万辆 其中新能源销量1.4万辆 车企电动化率约为59% 今年以来累计82.1万辆 同比2.0% 新能源40.8万辆 同比18.7%[41] - 奇瑞汽车乘用车整体销量2.3万辆 其中新能源1.0万辆 车企电动化率约为43% 今年以来累计84.3万辆 同比24.0% 新能源30.2万辆 同比66.7%[46] - 特斯拉(中国)该周销量1.5万辆 今年以来累计39.5万辆 同比负增长 - 6.7% 今年多次推出优惠活动 7月1日起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上调 反映行业“反内卷”趋势 且首次进入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录[51] - 鸿蒙智行该周销量1.0万辆 其中问界销量约0.9万辆 与上汽合作的尚界H5计划于9月正式发布[54] - 造车新势力中 零跑1.3万辆 小米1.0万辆 问界0.9万辆 小鹏、理想0.8万辆 蔚来0.6万辆 小鹏、蔚来、零跑、小米、岚图等维持较好同比增速[62]
乘联分会:初步推算9月新能源车零售可达125万辆左右 渗透率58.1%
智通财经· 2025-09-18 19:32
9月车市展望 一、厂商销售动向 最新厂商调研数据显示,占市场总销量近八成的头部厂商本月零售目标普遍较高,同环比均有所提升,综合政策支撑与旺季需求 释放,预计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可达215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零售量预计为125万左 右,渗透率有望攀升至58.1%,再创历史新高。 乘联分会表示,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来临,各厂商季度末冲量力度加强,然而,各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调整与收紧,也为 后续市场带来一定不确定性。考虑到去年同期为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形成较高基数,预计9月车市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同比增 速略有收窄。乘联分会初步推算,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预计为215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零 售可达125万辆左右,渗透率58.1%。 二、周度走势推算 8月市场回顾 8月各地通过分领域、分时段资金规划细化补贴发放机制,补贴政策逐步收紧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消费者提前购车的行为, 推动车市在传统淡季8月保持稳健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显示,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201.8万辆, 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 ...
【读财报】上市车企8月销量:同比上升近两成 蔚来、上汽集团等销量增速加快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07:34
整车销量总体表现 - 2025年8月20家A、H股上市车企合计销售整车192.39万辆,同比上升18.59%,环比增长8.81% [1][4] - 曙光股份、小鹏汽车、千里科技8月整车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00%,蔚来、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增速超过30% [3][4] - 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广汽集团销量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理想汽车同比下降40.72%,江淮汽车同比下降13.23% [3][4] 企业销量增速变化 - 蔚来、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千里科技等企业8月销量增速较7月明显加快 [1][3] - 小鹏汽车、吉利汽车、东风集团等企业8月销量增速较7月有所放缓,其中吉利汽车增速从7月的57.66%降至38.04% [1][3][4] - 上汽集团8月销量36.34万辆,同比增速41.04%,较7月增速提升6.82个百分点 [5] 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16家车企8月合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03.65万辆,同比上升25.74%,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5% [1][5] - 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前三,分别为37.36万辆、14.73万辆和12.98万辆 [7][8] - 小鹏汽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达168.66%,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增速分别为95.2%和81.39% [7][8] 新能源汽车企业分化 - 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千里科技、曙光股份4家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其中理想汽车下降40.72%,江淮汽车下降27.15% [1][7][8] - 蔚来、千里科技、赛力斯8月销量增速较7月增加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赛力斯增速提升13.87个百分点 [7][9] - 小鹏汽车、福田汽车8月销量增速较7月下降超50个百分点 [7] 累计销量表现 - 比亚迪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同比增长23% [8] - 吉利汽车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00.26万辆,同比增长120.4% [8] - 东风集团1-8月整车累计销售113.86万辆,同比下降4.98%,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48万辆,同比上涨38.2% [5]
汽车行业2025H1、2025Q2业绩综述:国内价格战盈利能力承压,海外普遍表现较好
长江证券· 2025-09-15 16: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维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内乘用车市场受价格战影响盈利能力承压 但政策驱动需求恢复 总量持续改善 [12][26][35] - 新能源延续高增长 2025H1渗透率达47.6% 2025Q2突破50% [18][19] - 出海增速有所下滑 2025H1出口同比+10.2% 2025Q2同比+13.9% [22][23] - 港股车企表现优异 多数实现销量正增长 新势力减亏或扭亏 [68][86] - 零部件行业创新周期启动 优质成长业绩表现强劲 乘用车零部件收入增速优于下游 [93][94] - 货车板块短期承压 静待以旧换新政策释放动能 2025H1销量同比+1.8% [132][135] - 轻卡和客车以旧换新催动内需 客车出海持续拓展 [8] - 两轮车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快速扩容 强新车供给开启新增长 [8] 乘用车板块总结 销量表现 - 2025H1批发销量1352.6万辆 同比+12.9% 上牌量1059.8万辆 同比+9.5% [12] - 2025Q2批发销量710.9万辆 同比+13.0% 上牌量564.1万辆 同比+15.2% [12] - 新能源2025H1销量643.6万辆 同比+37.2% 渗透率47.6% [18][19] - 新能源2025Q2销量357.5万辆 同比+32.0% 渗透率50.3% [18][19]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9511亿元 同比+9.4% [26] - 2025Q2营业总收入5226亿元 同比+10.8% [26] - 2025H1归母净利润282亿元 同比-7.9% 净利率3.0% [35] - 2025Q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25.4% 净利率2.7% [35] - 2025H1毛利率(剔除上汽)17.1% 同比-1.6pct [47] - 2025Q2毛利率(剔除上汽)16.6% 同比-1.8pct [47] 重点车企表现 - 北汽蓝谷2025Q2收入57.4亿元 同比+156.8% [29] - 赛力斯2025H1归母净利润29.4亿元 同比+81.0% [41] - 比亚迪2025H1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 同比+13.8% [41] - 赛力斯2025H1毛利率28.9% 同比+3.9pct [50] - 长城汽车2025H1毛利率18.4% 同比-2.4pct [50] 港股车企表现 销量增长 - 小鹏2025H1销量同比+279.0% 2025Q2同比+241.6% [68] - 零跑2025H1销量同比+155.7% 2025Q2同比+151.7% [68] - 吉利2025H1销量同比+47.4% 2025Q2同比+46.9% [68] 财务表现 - 零跑2025H1毛利率14.1% 同比+13.0pct [80] - 小米2025H1毛利率24.9% 同比+9.5pct [80] - 零跑2025H1实现扭亏 归母净利润0.33亿元 [86] - 小鹏2025H1减亏 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86] 零部件板块总结 行业表现 - 2025Q2汽车产量805.2万辆 同比+10.5% [93] - 2025Q2零部件营业收入3186亿元 同比+7.8% [93] - 乘用车零部件2025Q2收入2453亿元 同比+10.0% [98] - 商用车零部件2025Q2收入733亿元 同比+1.1% [101] 重点企业表现 - 沪光股份2025Q2收入20.9亿元 同比+10.7% [105] - 德赛西威2025Q2收入78.5亿元 同比+29.9% [105] - 福耀玻璃2025Q2归母净利润27.7亿元 同比+31.5% [114] - 爱柯迪2025Q2归母净利润3.2亿元 同比+44.9% [114] 盈利能力 - 乘用车零部件2025Q2毛利率18.0% 同比+0.6pct [116] - 商用车零部件2025Q2毛利率21.2% 同比+0.7pct [119] - 福耀玻璃2025Q2毛利率38.49% 同比+2.0pct [123] 货车板块总结 销量表现 - 2025H1货车销量185.6万辆 同比+1.8% [132] - 重卡2025H1销量53.9万辆 同比+7.0% [132] - 重卡2025H1出口15.0万辆 同比-2.6% [13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641.9亿元 同比-9.3% [135] - 2025H1归母净利润11.06亿元 同比-32.9% [143] - 2025H1毛利率7.3% 同比-0.8pct [155] - 中国重汽2025H1收入261.6亿元 同比+7.22% [137] - 一汽解放2025H1收入280.8亿元 同比-21.13% [137]
前8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100万辆
证券日报· 2025-09-12 00:38
行业整体表现 - 前8个月汽车产销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增长12.7%和12.6% 首次突破2100万辆 [1] - 8月单月汽车产销281.5万辆和285.7万辆 环比增长8.7%和10.1% 同比增长13.0%和16.4% [1] - 乘用车前8个月产销1833.8万辆和1838.4万辆 同比增长13.6%和13.8% 商用车产销271.3万辆和274.4万辆 同比增长7.1%和5.2% [3] 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 - 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962.5万辆和962万辆 同比增长37.3%和36.7% 渗透率达45.5% [2] - 8月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39.1万辆和139.5万辆 环比增长11.9%和10.5% 同比增长27.4%和26.8% 渗透率提升至48.8% [2] - 插电混动车型增速显著高于纯电动 反映技术多元化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趋势 [2][4] 汽车出口表现 - 前8个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 同比增长13.7%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 同比大增87.3% [3] - 传统燃料汽车出口276万辆 同比下降6.6%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7.3万辆 同比增长85.1% 新能源商用车出口5.8万辆 同比增长1.7倍 [3] - 插混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倍 远超纯电动52%的增速 显示全球市场对技术多元化的需求 [4] 重点企业动态 - 奇瑞汽车前8个月出口79.5万辆 同比增长10.5% 凭借丰富产品线和海外销售网络 [5] - 比亚迪出口63.4万辆 同比增长1.3倍 依托领先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创新 [5] - 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等通过本地化生产和销售网络建设提升海外市场适应性 [5] 增长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扩张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1] - 汽车厂商新车投放热情高 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显效 消费政策持续优化刺激需求 [1][3] - 经济稳定复苏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共同推动市场景气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