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
搜索文档
聚焦产能升级与新赛道 宁波华翔29.21亿元定增获受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1 14:40
融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21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芜湖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重庆汽车内饰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 - 超过半数募集资金将投入主要产品扩产,其中芜湖项目拟投入11.51亿元,重庆项目拟投入4.00亿元 [2] 产能扩张与项目规划 - 芜湖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每年40万套电池包壳体、50万套车身结构件和20万套内饰件的生产能力 [2] - 重庆汽车内饰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每年新增44万套内饰件生产能力 [2] - 扩产旨在满足下游订单需求显著增长,尤其是内饰件订单量,以提高供应能力 [1]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内饰件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例常年保持在50%以上,具备深厚的市场根基与客户基础 [1] - 内饰件是整车厂商打造品牌辨识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赛道之一,市场价值不断凸显 [1] - 电池包壳体、轻量化车身结构件等业务凭借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契合性快速发展 [1] 战略布局与新增长曲线 - 公司计划投入4.77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着手布局智能底盘与人形机器人两大前沿领域 [2] - 在智能底盘领域,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快速发展期催生庞大市场需求,本土厂商存在国产替代空间 [2] - 公司将通过自建团队、合作开发等方式,在人形机器人本体轻量化、总成装配等方面展开研发,并建设数据采集中心 [3] 行业趋势与发展机遇 - 消费者对汽车功能性、舒适性与智能化需求持续升级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突破、机器视觉技术升级、AI大模型赋能等多重关键技术驱动下迎来发展机遇 [2]
联合动力:公司将通过多种战略举措,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证券日报网· 2025-10-16 18:42
公司技术研发布局 - 公司坚持"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总体布局 [1] - 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下一代(第六代)的预研 [1]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当前正处在从电动化快速迈向智能化的阶段 [1] - 预计智能底盘的市场前景广阔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通过持续提升现有业务市场份额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1] - 公司积极布局底盘域相关核心技术 [1]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
首付下调、购房补贴……我国着力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2 11:22
房地产政策 -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各地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2] - 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下调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给予退税支持、下调契税税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 [2] - 各地因城施策出台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2] 娃哈哈集团人事变动 - 娃哈哈集团召开董事会,通过宗馥莉辞职事项,并任命许思敏为集团总经理,董事长职务空缺 [3] -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回应辞职称“是件好事”,并指出其接班策略问题包括不应优先考虑做大规模和赚钱,而应先考虑做好事、做慈善以获得认可 [12] - 宗泽后强调娃哈哈本质上是国家为大股东,国有企业中职业经理人需“夹着尾巴做人” [12] 教育基础设施规划 - 天津市静海区规划至2035年将基础教育学校从现状的408所增加至约440所 [4] 科技与数据中心投资 - 谷歌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印度安得拉邦的维沙卡帕特南附近建设1GW数据中心集群,预计2028年7月开始运营 [5] 汽车行业竞争生态 - 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成为网络顽疾,水军手段已进化到专业化、规模化,技术更智能隐蔽 [5] - 许多车企被迫参与舆论攻防,每年投入约10%预算甚至更多用于应对黑公关 [6] - 小米集团高管表态坚决反对恶意造谣诋毁攻击 [6] 机器人产业发展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家庭生活、服务娱乐、工业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大,但家庭场景挑战包括伦理道德和安全要求,工业场景需机器人迈过比人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临界点才可能大规模铺量 [7] 字节跳动公司治理 - 字节跳动启动年内第二次期权回购,在职员工回购价为200.41美元/股(合人民币1424.01元/股),离职员工回购价为180.37美元/股(合人民币1281.62元/股) [8] - 相较于2025年4月的上一次回购,在职员工回购价从189.9美元/股上涨,离职员工回购价从161.42美元/股上涨 [8] 零售业战略调整 - 百盛集团中国内地首店北京百盛复兴门店将于2025年12月31日关闭,原因为集团推进战略转型,对难以实现均衡发展的门店做出必要决定 [9] 智能驾驶与底盘融资 - 宁德时代旗下时代智能完成首轮融资,融资总额超20亿元,投资方包括博裕投资、国泰君安等,融资后估值超百亿,成为智能底盘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10] - 滴滴自动驾驶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2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基金、广汽集团等,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11] 航空服务升级 - 东航宣布自10月11日起,所有宽体机执行的国内“空中快线”航班提供经济舱全舱位免费Wi-Fi [13]
每日速递|天铁科技加码固态电池 合伙投资欣界能源
高工锂电· 2025-10-10 18:21
电池领域投融资与战略合作 - 宁德时代旗下智能滑板底盘公司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轮融资 融资总额超20亿元 投后估值超百亿 成为该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 [2][3] - 宁德时代与马士基达成战略合作 结合电池技术与综合物流能力 推动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电气化及全球物流脱碳进程 [4][5] - 天铁科技投资布局固态电池业务 拟3亿元设立合伙企业投资欣界能源 并以300万元受让浙江欣界30%股权 [5] 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展 - 利元亨首条固态电池产线已陆续交货 正处于客户现场调试与工艺验证阶段 并与30多家客户交流固态电池技术 [9] - 利元亨已向美国客户交付固态电池前段装备 并正推进国内外客户的设备验证工作 [9] - 万顺新材投资1亿元设立铝塑膜业务公司 因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加速 预计将带动铝塑膜市场需求增长 [6][7] 材料与设备市场动态 - 万顺新材设立铝塑膜业务公司 旨在完善新能源材料产业布局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电芯封装关键材料 受益于软包动力电池渗透率提高 [6][7] - 针对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口管制 先导智能回应称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小 因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 不属于管制范围 [10][11] - 先导智能表示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 业务可正常申请许可 且今年订单主要源于国内客户的扩产订单 [11]
首日大涨近150%!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十年一剑成就智能“双子星”!|人民智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3:39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16年提出"双王"战略 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工业自动化并列为集团两大战略性业务 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和智能制造之王[5] - 战略推动集团营收规模增长超过8倍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205亿元[6] - 子公司联合动力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远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长五成 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约九成[6] 分拆上市与资本表现 - 联合动力9月15日启动招股 发行价12.48元/股 募集资金36亿元[2] - 9月25日正式创业板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7.6%报收30.9元/股 总市值超740亿元[2] - 分拆上市核心在于解决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 满足汽车行业上下游对联合动力的了解需求[8]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10.1%排名第二 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9] - 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1.3%排名第二[9] - 已服务超40家主机厂、170余款车型 积累数百款动力系统解决方案[10] - 客户覆盖理想、小米等新势力 广汽、奇瑞、长安等民族品牌 以及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国际车企[10] 技术布局与发展方向 - 正布局智能底盘技术 发挥运动控制及数字化、标准化优势[4][13] - 按照"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节奏 以模块化理念构建综合竞争力[11] - 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 其中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15] 行业洞察与市场前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1.8%大幅提高到2024年40%以上 2025年有望超过50%[6] - 预测未来汽车行业形成"三分天下"格局:混动汽车占1/2弱、纯电汽车占1/3强、传统燃油车接近1/4[12] - 主机厂自制动力总成需年销量超30-50万台才具备成本优势 否则第三方供应商更具成本效益[9]
“装”点未来——2025“引领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征集正式启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2 11:02
活动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启动"装"点未来——2025年度创新成果案例征集活动 [1] - 活动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打造汽车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1] - 案例征集时间为2025年9月18日至10月10日 最终结果将在"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主论坛公布 [4] 征集方向 - 方向1聚焦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 包括颠覆性动力技术 跨域融合技术 AI赋能技术及前沿探索性成果 [1] - 方向2聚焦智能制造装备 涵盖高端数控机床 智能机器人 增材制造装备及智能检测装备 要求适配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个性定制与柔性生产需求 [2] - 方向3聚焦智能底盘技术及产品 需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 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3] - 方向4聚焦智算芯片产品 为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及车路协同场景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4] 申报要求 - 申报单位需按《创新成果申报模板》准备材料并于2025年10月10日前发送至ated@xinhua.org [4] - 申报材料需确保技术产品知识产权归属明确且信息可对外公开 [4] - 每个方向最终遴选的年度优秀案例不超过10个 [4]
两连板万向钱潮:人形机器人部件相关产品已向行业头部客户送样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22:31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偏离值达20.01% 最新股价报收9.52元/股[1] - 公司明确表示当前生产经营正常 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1] - 公司正积极布局智能底盘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三大新兴领域 相关产品处于研发送样阶段[1][2] 业务布局与进展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行星滚柱丝杠 关节精密轴及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部件 已向行业头部客户送样[1][2] - 计划2025年建成年产能10万套人形机器人用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产线[2] - 计划2026年将机器人专用轴承产能提升至120万套 包括微型圆锥滚子轴承和交叉滚子轴承[2] - 预计2025年完成高速轴承试验能力建设 推进精密减速器总成研发[2] 低空飞行器领域 - 自2024年起对接客户合作开发低空重载载人 无人飞行器特种轴承[2] - 已于2025年3月完成多个产品型号送样[2] - 计划2025年内完成整机测试[2] 智能底盘领域 - 重点开发线控制动 线控悬架 线控转向和轮边驱动系统[2] - 多款产品预计2025年至2026年间陆续完成测试[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9.1亿元 同比增长8.57%[3] - 上半年净利润5.35亿元 同比增长9.3%[3] - 公司实施数据驱动的订单导向型柔性生产策略 优化生产流程[3] - 数字化采购平台和全链路动态监管机制保障供应链稳定与成本控制[3] - 新增多个重要客户包括奔驰 吉利沃尔沃 一汽红旗等 扩大市场份额[3] 业务现状说明 - 上述新兴领域产品尚未实现批量生产 仍处于研发 送样 测试或产线建设阶段[3] - 从完成测试到规模化量产仍需一定时间 后续进展存在不确定性[3] - 规划涉及与特定客户合作 最终合作内容 订单规模及收入贡献均存在不确定性[3] - 基于当前阶段判断 前述业务在2025年内预计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3]
华域汽车半年营收846.76亿创新高 拟购上汽清陶49%股权进军固态电池
长江商报· 2025-08-29 08:0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9.55% [1][2][3] -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扣非净利润26.81亿元 同比增长2.73%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8.2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4.45% 主要因货款结算影响 [5] 客户结构 - 上汽集团以外客户收入占比达63.7% 前十大外部客户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上海、小米汽车等知名车企 [4] - 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占比超80% 国内自主品牌配套金额占比超60% [4] - 国内营业收入649.98亿元 同比增长14.18% 占比提升至76.76% [5] 战略布局 - 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首次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2][6] - 上汽清陶主营半固态/全固态电池 2025年前6月营收4.66万元 净亏损4067.87万元 [7] - 子公司上海汇众拟以不高于1.55亿元收购联创电子5.2957%股权 拓展智能底盘业务 [7][8] 业务协同 - 固态电池业务将与电驱动、热管理等现有业务形成协同 补全智能动力平台产品矩阵 [2][7] - 通过收购联创电子股权 加速智能底盘产品图谱完善 推动向智能底盘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7][8]
华域汽车,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07:21
核心交易 - 华域汽车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汽清陶49%股权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汽清陶49%股权 [2]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汇众拟以不高于1.55亿元收购联创汽车电子5.2957%股权 [4] 上汽清陶基本情况 - 上汽清陶成立于2023年11月 注册资本10亿元 由上汽集团持股49%和清陶能源持股51% [4] - 主要产品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 客户主要为上汽乘用车等整车企业 [4] -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6万元 净利润亏损4067.87万元 [4] 战略意义与业务协同 - 收购上汽清陶股权标志着公司首次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补全"智能动力"平台产品矩阵 [4] - 实现固态电池业务与电驱动、热管理等业务的协同发展 [4] - 上汽清陶拟更名为清陶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4] - 公司将利用现有管理资源和客户资源加速上汽清陶运行机制、品控体系、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建设 [4] - 利用"中性化"市场拓展优势丰富客户结构 加快推进半固态及固态电池战略布局 [4] 联创电子基本情况 - 联创电子为上汽集团间接控制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转向控制系统、智能制动控制系统、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中央运动协同控制器及智驾网联产品 [5] - 主要客户涵盖上汽通用五菱、智己汽车、比亚迪、赛力斯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上汽大通等 [6] 智能底盘业务布局 - 收购联创电子股权是布局一体化智能底盘业务的重要举措 [6] - 有利于上海汇众积极推进与联创电子在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合作和协同 [6] - 进一步丰富上海汇众智能底盘产品图谱 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6] - 推动上海汇众从传统底盘制造商向智能底盘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6] 公司战略方向 - 收购意味着公司在智能底盘平台和智能动力平台未来或有新突破 [6] - 上半年公司围绕"智能化、电动化"趋势 在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动力三大平台业务板块取得较好进展 [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6] -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