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企业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 注册制下1100多家民企登陆A股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 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 注册制改革以来A股新增民营上市公司1160家 占比超八成 募资1.07万亿元 占比近七成 [1] - 上市民企数量达3415家 占A股总数63.3% 较2019年底提升4.6个百分点 [2] - 上市民企市值35.02万亿元 占A股市值39.85% 较2019年底提升4.54个百分点 [2] 民营企业再融资情况 - 2023年民企再融资326家次 占比68.34% 规模3008.4亿元 占比40.40% [3] - 2024年民企再融资138家次 占比70.05% 规模990.95亿元 占比44.41% [3] - 全面注册制为创新型和科技型民企提供更便捷上市通道 [3]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结构 - 2024年民企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983只债券 募资3741.06亿元 [4] - ABS成为民企债券融资主力 发行890只占比90.54% 募资2805.76亿元占比75% [4] - 绿色债发行52只募资491.92亿元 科技创新公司债发行21只募资116.2亿元 [4] 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 - 中证金融累计为35家民企提供信用保护增信约53亿元 助力债券融资超350亿元 [6]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降低民企融资成本并提高效率 [6] - 扩充合作机构类型至地方担保公司 推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量扩容 [5] 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议 - 需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并优化上市审核流程 [7] - 应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并完善民企增信制度 [7] - 需扩大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应用 [8] - 应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并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8]
最高法发布保障举措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顽疾
北京商报· 2025-08-11 00:34
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 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涉及建设工程 房地产 矿产资源以及水电气热力等民商事案件审理中 准确把握自然垄断行业 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2] - 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限制竞争行为 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 拖欠账款问题解决 - 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账款支付刚性条款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规定 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获得及时支付 [2] - 依托清理账款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完善拖欠账款预防和清理机制 全面落实快立快保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工作要求 强化对拖欠主体的强制执行 [2] 消费纠纷与市场秩序 - 发布网络消费典型案例 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 促进网络经济 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 - 落实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 依法规制"知假买假" 既维护消费者权益 又惩治违法索赔行为 [3] - 依法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 打击经营者"卷款跑路" "霸王条款" 收款不退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3] 融资渠道与成本优化 - 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 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依法规范利息收取 协同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4] - 依法规制"高利贷" "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违法行为 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 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 [4] -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财务不健全 经营稳定性等因素 常被正规金融融资渠道拒之门外 [5] 融资创新与信用机制 - 金融机构应创新融资供给机制 针对民营企业设定合理信贷配给机制 提高服务覆盖率和信贷可得性 [6] - 优化信贷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提高审批效率 [6] - 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 合理确定失信惩戒范围和力度 发挥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及守信激励作用 [6]
最高法严整高利贷砍头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
北京商报· 2025-08-10 19:2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融资 - 最高法发布25条司法保障举措 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 明确提出依法规制"高利贷 砍头息"等违法行为 [1][3] - 要求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 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包括禁止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 中止放贷或提前收贷等侵害权益行为 [3] - 强调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 重点打击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 引导民间融资秩序规范化 [3]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政策影响 - 民营企业因财务不健全等因素常被正规金融机构拒贷 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并陷入"高利贷 砍头息"陷阱 实际资金成本远超合同金额 [3][4] - 贷款中介通过"咨询费 顾问费"等名义抬升融资成本 加剧民营企业负担 [4] - 相较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面临隐性融资壁垒 长期存在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4] 金融机构与政府层面的改进建议 - 金融机构需创新供给机制 设定合理信贷配给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提高服务覆盖率 [5] - 政府应建立企业维权快速通道 推动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 允许仓单 应收账款 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融资 [5] - 健全失信惩戒分级机制 对轻微失信主体给予宽限期 通过和解 重组等方式盘活资产 运用单次解禁制度促进执行和解 [5] 行业专家观点 - 政策有助于肃清贷款乱象 震慑不法分子 引导资金流向健康实体经济领域 [4] - 建议结合国常会贴息政策出台细则 对服务业主体实施金融"精准滴灌" [4] - 法律规制将直接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避免"借少还多"恶性循环 [4]
上半年债市政策复盘:“科技板”落地生花,优化债市生态
中诚信国际· 2025-07-29 1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关税博弈增加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内部虽上半年韧性增长,但内生需求弱、投资边际弱化、出口放缓等问题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上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债券市场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推出“科技板”,加强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规范市场运行,推动对外开放[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科技板”落地,拓宽发行主体范围,细化发行流程等,政策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科创债发行热度提升,规模约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后续仍有望扩容,风险分担工具和ETF也取得积极进展[4][11] - 债券市场加大对消费、体育产业支持,助力稳预期稳增长,体育产业或有创新品种推出,消费领域新规落地有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服务供给升级[12][14] 薄弱环节 - 中央部署加力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债券市场主管单位引导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环境[15][18] - 政策支持下民企融资有边际改善,如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融资、境内信用债融资规模增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较高等制约,融资改善需时间[22] 基础制度 - 优化发行、交易、估值等环节制度规则,减免交易结算费用,修订审核指引,试点续发行业务,优化估值指引,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5][26][27] - 规范债务重组类债券置换业务,提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灵活性,便利市场管理和化解风险[28][29] 对外开放 - 自贸离岸债有望重启,强调“两头在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发展[33] - 债券通迎来八周年,交易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优化扩容措施有望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外开放[34][37] - 中国债券配置性价比较高,或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有望加深[38][39]
上半年民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384亿元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7BP
新华财经· 2025-07-25 21:54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政策 - 交易商协会发布"14条"行动方案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提升服务力度[1] - 构建三大服务机制:注册发行"绿通"机制(上半年注册60家/2366亿均同比翻倍)、承销投资公示机制、首次注册拓展机制(首次注册主体15家同比翻倍)[1] - 上半年银行间市场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2384亿占公司信用类债券超90%,净融资557亿同比多增426亿[1] 融资成本与存量结构 - 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2.11%同比下降47BP,节省成本超13亿[1] - 截至6月末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存续5005亿占公司信用类债券近60%[1] - 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764亿同比增21%,制造业存量占比45%较上年末提升2个百分点[2] 战略新兴产业融资分布 - 战略新兴产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超2000亿,主要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648亿(华为控股等)、生物技术636亿(伊利实业等)、新材料320亿(山东宏桥等)[2][3] - 新能源汽车领域268亿(比亚迪等),高端装备104亿(三一集团等),新能源72亿(通威股份等)[3]
央行上海总部:通过挖掘更多“小切口”,提升民企融资获得感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27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民营经济 -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44.3亿元 [1] - 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75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首贷,贷款增加54亿元 [1] - 技术改造贷款增加231亿元,支持上海市落地75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 [1] - 普惠小微贷款新增952.9亿元,民营经济贷款新增1136.2亿元 [1]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 二季度政策利率下调后,上海辖内贷款利率持续回落 [1] - 6月上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22%,同比下降67个基点 [1] 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 - 金融机构审批通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超130个,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近80% [2] - 上海首只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支持债券融资发展新质生产力 [2] 未来政策方向 - 以稳岗扩岗促就业为抓手,鼓励银行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2] - 聚焦重点园区和产业领域,加强调研走访解决融资痛点 [2]
近三年股权融资占沪深市场六成以上,上市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第一财经· 2025-07-10 13:45
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提升 - 近三年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显著提升,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共有728家,占比超过八成,募资总额约6448亿元,占比超过六成 [1]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556家,占比80.35%,首发融资规模6373.51亿元,占比63.86% [2] - 同期民营企业再融资750家次,占比71.36%,再融资规模8427.99亿元,占比53.45% [2]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民营企业 - 北交所、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2] - 截至2025年4月末,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民营企业占比86%,新三板挂牌公司6070家,民营企业占比87.3% [2]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北交所融资167家次,占比87.89%,融资规模312.49亿元,占比82.32% [2] - 同期民营企业在新三板融资1320家次,占比86.10%,融资规模381.69亿元,占比69.41% [2] 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 2022年至2025年3月末,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达到4210亿元 [3] - 2022年7月证监会联合多部门发布通知,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3] 并购重组政策支持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159家次,占比57.74%,合计交易金额14103.52亿元 [3] - 证监会推出"并购六条"及相关配套措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并购重组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1]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
致同审计合伙人王娟: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6-17 23:21
民企融资现状 - 民营企业融资呈现结构性分化 科技产业企业因研发周期长且风险大 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其需求 长周期行业企业则面临贷款期限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 [3] - 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承受较高融资成本 主要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和信用增级措施 贷款利率和附加条件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3] - 民企直接融资渠道受限 IPO准入门槛较高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导致融资来源单一化 [3] 信用体系建设路径 - 财务透明度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任度 提升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资产状况等关键信息披露质量可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4] - 需构建企业 政府 审计机构多方协同机制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同时合规经营积累信用记录 [4] - 政策层面应整合工商 税务 司法 金融等多部门数据 打破信息壁垒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探索"信用+审计"创新模式 [4] 资本市场改革成效 - 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体系完善 民营企业通过提高财务透明度显著改善融资成效 [4]
【致言同声】致同审计合伙人王娟:破解民企融资难需多层次支持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6-06 21:40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融资难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 严重阻碍企业转型升级 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1] - 不同类型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差异很大 长周期行业面临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问题 科技产业因研发周期长风险大难以匹配传统信贷模式 [3] - 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较高贷款利率和附加条件 中小微企业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和信用增级措施承担更高融资成本 相比国有企业更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3] - IPO融资存在较高准入门槛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导致民企融资来源较为单一 [5] 破解融资难题的路径 - 提升财务透明度是破解融资困境的关键 需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需要企业政府审计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 [7] - 财务透明度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任程度和融资决策 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等关键信息透明性越高 越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提升资本市场评估企业价值的机会 [8] -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合规经营合规纳税积累优质信用记录 [10] - 政策层面应整合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多部门信息 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企业信用数据互联互通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探索"信用+审计"模式对守信企业给予奖励 [10] 资本市场实践案例 - 注册制改革推行以来资本市场体系持续完善 民营企业通过提升财务透明度使融资成果显著提升 [13]
海创汇构建多元创投服务 精准赋能中小企业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17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这一问题持续受到关注 [1] - 2024年非上市"小巨人"融资金额和笔数出现腰斩,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微降 [1] - 上市(含IPO)"小巨人"融资金额和平均单笔融资金额降幅更为明显 [1] -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源于对资本市场认知度低、融资渠道有限、对资方了解度有限、融资效率低等问题 [1] 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号 -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信号,将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创业加速器的作用 - 创业加速器凭借种子发现、企业育成、投资促进、资源融通等功能,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1] - 创业加速器具有科产资源贯通、孵化运营机制稳定等突出优势 [1] - 海创汇作为海尔集团的加速器平台,通过搭建生态平台汇聚全球创投资源,提供极速融资对接服务 [1] 海创汇的融资服务成果 - 2024年海创汇"鲸准·极速融资"服务帮助近500家企业实现融资对接 [3] - 成功助力20余家企业完成投融资近30次 [3] - 服务内容包括项目亮点梳理优化、融资故事打造、BP定制和投资人对接等体系化服务 [3] - 通过"精细化的咨询建议+伴跑式服务"提升融资效率 [3] 创投智能体的创新应用 - 海创汇推出专精特新创投智能体,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融资对接渠道 [3] - 创投智能体通过分析多维度数据,为创业者精准匹配最契合的投资人 [3] - 创业者可一键触达百余位活跃投资人,及时获取反馈并调整项目 [3] 海创汇的生态资源 - 已汇聚35000+投资机构、50000+认证投资人 [5] - 收录和维护100万+优质创业企业数据 [5] - 通过资本路演平台、机构对接及应急转贷等多项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5] - 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多样化融资解决方案 [5] 服务体系的完善 - 从资本对接到大模型交互再到路演推介,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5] - 成功建立资本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连接桥梁 [5] - 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辟高速成长的发展通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