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
icon
搜索文档
青达环保(688501):主业订单释放业绩,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52%
信达证券· 2025-09-03 20:34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 营业收入11.86亿元 同比增长130.76%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351.78% 主要受益于传统主营业务订单释放及新增光伏项目收入贡献 [1][2] - 公司积极布局AI技术与传统设备融合创新 推动火电厂向数据驱动转型 同时通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切入绿电制氢领域 抢占氢能装备发展先机 [2] - 国家政策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加速 公司凭借智能化改造方案有望显著受益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31亿元 21.69亿元 26.0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 2.56亿元 3.00亿元 [2] 业务表现分析 - 干式除渣系统收入2.43亿元 湿式除渣系统0.96亿元 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2.05亿元 全负荷脱硝工程1.26亿元 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0.01亿元 光伏项目贡献显著增量收入4.90亿元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947.90万元 同比增长65.94% [2] 财务预测数据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31.7%) 2026年21.69亿元(同比增长25.3%) 2027年26.07亿元(同比增长20.2%) [2][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16.4%) 2026年2.56亿元(同比增长27.5%) 2027年3.00亿元(同比增长17.0%) [2][4]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5-2027年预计分别为33.7% 33.5% 33.0% [4] - 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升 从2024年9.7%预计升至2027年33.8% [4]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 2025-2027年预计分别为1.62元 2.06元 2.42元 [4]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要求现役机组最小发电出力达到25%-40%额定负荷 新建机组力争达到25%或更低 示范机组达到20%额定负荷以下 [2] - 火电投资加速及存量机组升级改造持续推动公司传统产品市场需求 [2]
东方电气(600875):公司发展重回上升通道 能源装备业务多点开花
新浪财经· 2025-09-03 18: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6.24亿元,同比增长14.26% [1] - 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91% [1] - 销售毛利率15.46%,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净利率5.48%,同比微降0.01个百分点 [1] - 研发费用15.70亿元,同比增长16.45%,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100.84% [1] - 资产减值损失4.57亿元,信用减值损失2.1亿元,合计减值6.67亿元 [1] 业务发展亮点 - 传统能源装备保持优势,核电与气电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 [2] - 重型燃机实现海外订单零突破,水电订单质量提升,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交付 [2] - 26兆瓦级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叶片通过静载测试,17兆瓦漂浮式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2] - 氢能板块中标30台重卡示范项目,1000标方电解水系统实现订单突破 [2] -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行业大模型"东方智源"上线 [2] - 自主研制海洋防腐材料应用于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2] 行业需求与订单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3] - 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3] - 公司新增生效订单654.85亿元,同比增长16.78% [3] - 订单结构: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37.59%,可再生能源装备占30.82%,工程与国际供应链占11.51%,现代制造服务业占8.80%,新兴成长产业占11.27% [3] - 在手订单充足,支撑未来业绩持续释放 [3]
东方电气(600875):公司发展重回上升通道,能源装备业务多点开花
西部证券· 2025-09-03 18: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376.24亿元,同比增长14.26% [1][5] - 2025H1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91% [1][5] - 销售毛利率15.46%,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1][5] - 净利率5.48%,同比微降0.01个百分点 [1][5] - 研发费用15.70亿元,同比增长16.45% [1]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00.84% [1] - 资产减值损失4.57亿元,信用减值2.1亿元,合计减值6.67亿元 [1] 业务发展亮点 - 核电、气电市占率均居行业第一 [2] - 50兆瓦重型燃机实现海外订单零突破 [2] - 水电订单质量提升,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交付 [2] - 26兆瓦级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叶片通过静载测试 [2] - 17兆瓦漂浮式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2] - 氢能板块中标攀枝花30台重卡示范项目 [2] - 1000标方电解水系统实现订单突破 [2] -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2] - "东方智源"行业大模型上线 [2] - 自主研制海洋防腐材料应用于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2] 行业需求与订单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3] - 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3] - 2025H1新增生效订单654.85亿元,同比增长16.78% [3]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订单占比37.59% [3] - 可再生能源装备订单占比30.82% [3] - 工程与国际供应链订单占比11.51% [3] - 现代制造服务业订单占比8.80% [3] - 新兴成长产业订单占比11.27%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42.74亿元,同比增长46.3% [3][4]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50.78亿元,同比增长18.8% [3][4]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55.78亿元,同比增长9.8% [3][4]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781.11亿元,同比增长13.9% [4][9]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886.96亿元,同比增长13.6% [4][9]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936.98亿元,同比增长5.6% [4][9]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26元,市盈率15.1倍 [4][9]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1.50元,市盈率12.7倍 [4][9]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1.65元,市盈率11.6倍 [4][9]
【机构调研记录】泰信基金调研宁波精达
证券之星· 2025-09-03 08:0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要生产换热器装备和精密压力机装备 专注于4680等电池壳体及电机壳体冲压成形装备 [1] - 通过收购无锡微研100%股权实现并表 其上半年出口订单增长约70% 北美订单达去年全年水平 [1] - 合资成立德国精达肖拉 引进高频制管和滚带机等领先技术 推进进口替代 [1] - 微通道换热器装备应用于汽车热管理 数据中心和氢能等领域 客户包括比亚迪 法雷奥和三花等 [1] - 正拓展EV 机器人 eVTOL轻量化和氢能等新方向 关注机器人成形专机开发 [1] 财务与经营表现 - 上半年业绩受国际贸易等因素影响略有下滑 但二季度起同比环比好转 [1] - 订单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应收账款增加系无锡微研并表所致 [1] 机构调研信息 - 泰信基金对宁波精达进行特定对象调研 路演活动及现场参观 [1] - 泰信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规模329.37亿元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134.81亿元 [2] - 旗下最佳公募基金产品为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 最新单位净值1.39 近一年增长138.7% [2]
【私募调研记录】重阳投资调研宁波精达
证券之星· 2025-09-03 08:0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生产换热器装备和精密压力机装备 专注于4680等电池壳体及电机壳体冲压成形装备[1] - 通过收购无锡微研100%股权实现业务拓展 5月起纳入合并报表[1] - 合资成立德国精达肖拉 引进高频制管和滚带机等领先技术 推进进口替代[1] - 微通道换热器装备应用于汽车热管理、数据中心及氢能领域 客户包括比亚迪、法雷奥和三花等[1] - 正拓展EV、机器人、eVTOL轻量化及氢能等新方向 关注机器人成形专机开发[1] 经营与财务表现 - 上半年业绩受国际贸易等因素影响略有下滑 但二季度起同比环比好转[1] - 订单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1] - 无锡微研上半年出口订单增长约70% 北美订单达去年全年水平[1] - 应收账款增加系无锡微研并表所致[1] 机构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重阳投资于9月2日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路演活动及现场参观[1] - 重阳投资为2009年设立的合伙制资产管理公司 注重研究驱动的投资和严谨科学的投资流程[2]
中自科技(688737.SH):正积极与下游客户开展合作,推进电池片在电堆/系统中的匹配验证
格隆汇· 2025-09-02 17:12
公司氢能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18年开始布局氢能业务 并于2020年组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关团队 [1] - 公司年产2万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试生产线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产线预留升级至20万片产能的能力 [1] - 目前已成功下线10×10 cm 12×12 cm 16×12 cm等多种规格电池产品 [1] 技术研发进展 - 研发团队通过近5年持续开发 电池片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 - 关键耐久性指标显示电池片衰减率小于0.5%/1000小时 [1] - 技术具备初步推广应用条件 [1] 产业化推进情况 - 公司正积极与下游客户开展合作 推进电池片在电堆/系统中的匹配验证 [1] - 为电池片量产和终端发电系统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
国富氢能拟募资9099万港元用于国内外氢能项目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公司融资动态 - 国富氢能拟配售173万股H股 配售价格为每股54港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9099万港元[2] - 配售所得款项拟用于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投资与合作 包括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2] 海外市场布局 - 8月与德国Hemtron GmbH达成深度合作 围绕液氢供应链构建非管道段液氢解决方案 推动欧洲液氢基础设施建设[4] - 8月与砂拉越州民都鲁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从10吨/天液氢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入手 推进液氢示范项目及港口氢能场景合作[5] - 7月向马来西亚国家电网TNB-PCSS绿氢示范项目供应50方水电解产品 采用ALK+PEM先进技术 为发电机冷却系统提供制氢储氢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5] - 7月新加坡合资公司HyCee与新加坡绿色能源投资控股签署协议 建设新加坡首个200kg/日规模绿氢加注站 先期服务垃圾清运车[5] - 6月与巴西相关方签署协议 在索罗卡巴地区建设模块化加氢站 采用集装箱式设计 产能100-200Nm³/h 兼容35MPa和70MPa压力标准[6] - 6月澳洲合资公司GFJH2与SpringRiver签署备忘录 在澳洲推进氢能在矿业领域应用 以绿氢+绿电模式打造绿色矿山示范项目[6] - 4月与印度Advait Energy签署年度采购合同 2025年内采购500万美元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 应用于印度本土氢能示范项目[6] - 2月与摩洛哥哈桑学院签署氢能装备供应协议 提供PEM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热能供应的一站式解决方案[7] - 2月与德国Wankel Aviation签署战略协议 围绕低空经济领域氢动力系统研发与液氢应用技术展开合作[7] - 2月与西门子、RCTGH氢能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协议 共同推动海外氢能全价值链发展 聚焦电解槽设备及绿氢生产研发制造[7] 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中国氢能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 2024年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4] - 核心逻辑为以资本为纽带夯实基础 以技术为核心突破壁垒 以生态合作为路径抢占全球市场[4] - 2025年海外氢能市场布局提速 各月关键合作频出[4]
孙绍骋会见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51
公司战略合作 - 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举行会谈 探讨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 [1][3][4] - 华能集团在内蒙古被定位为投资重地 发展要地和战略高地 计划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4] - 双方将围绕储能 氢能 核能等新战场领域加快合作项目落地 主动抢占市场先机 [3][4]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内蒙古正在优化产业结构 巩固扩大新能源发展优势 积极开辟储能 氢能 核能等新战场 [3] - 华能集团将重点投入能源保供 温暖工程和新能源外送大基地建设 [4] - 自治区要求相关部门为华能集团做好服务保障 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3][4] 地方经济贡献 - 华能集团长期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现有产业布局和经营情况获得地方政府认可 [3][4] - 集团承诺将继续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 - 自治区领导于立新 么永波参与会见 显示地方政府对合作的高度重视 [4]
东方电气20250901
2025-09-02 08:42
**东方电气2025年上半年经营与业务分析** **公司概况与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1.51亿元,同比增长4.03%[4] * 利润总额124.94亿元,同比增长18.38%[4] * 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9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4%[4] * 新增生效订单654.85亿元,同比增长16.78%[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值,同比减少40多亿元,主要因采购支出增加、加大清欠力度采用现金支付以及风电项目处于建设投入阶段[7] **分业务板块表现与分析** **可再生能源装备板块(风电为主)** * 板块新增订单约200亿元,相较去年同期140亿有显著增长[6] * 风电业务新增订单达到135亿元,竞争力明显增强[6] * 风电业务实现收入、毛利润和净利润均提升,得益于订单量大和储备式生产[12] * 木垒一期100万千瓦自建项目全容量并网转入商业运行,对毛利产生较大影响[13] * 行业低价竞争态势缓解,陆上主机价格回升了100~200元每千瓦,海上主机价格保持稳定[13] * 公司持续开展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13] * 上半年新增中标约700万千瓦,目前手持订单约1,300万千瓦[13] * 7月公司挂牌转让新疆两家新能源电站股权,有望进一步改善盈利状况[10] **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板块** **火电(煤电)业务** * 煤电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上半年为19.13%,二季度为20.4%[15][26] * 去年底绝大部分低毛利煤电订单已基本消化完毕[15] * 全年毛利率预计维持在20%左右[2][25] * 1-8月煤电脱硫脱硝装置发标总量为3,188万千瓦,预计全年发标可能超过6,000万千瓦,有可能达到7,000万千瓦[3][20] * 火电板块在手订单总量约为364亿元[27] **核电业务** * 核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但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由于不同项目毛利率差异较大,今年确认收入的项目毛利率相对较低[8] * 公司努力降低制造成本,例如华龙一号从每千瓦18,000元降至15,000元[2][9] * 积极拓展小堆、初级堆等新领域研发合作,目前研发合作金额接近4,00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亿元左右[11] * 核电新增生效订单约48亿元[19] **水电业务** * 水电业务订单质量提升,新生效订单61亿元,新中标订单73亿元,同比增加3%和12%[14] * 同类型机组中标价格同比和横比都有所增加[14] * 但上半年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确认收入的订单差异导致,新签订的优质订单尚未完全反映[14] **气电业务** * 气电订单同比下降40%,新增生效订单21亿元[6][19][20] * 受资源禀赋限制,总规模难以大规模增长[5][20] **其他业务板块** * 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增订单57亿元[19] * 工程与贸易新增订单75亿元[19] * 新兴成长产业新增订单70亿元[19] * 电站服务业务营收20多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滑了6个百分点至34%左右,主要因今年高毛利订单占比减少[24] * 电站服务在手订单总量约为90亿元[27][29] **研发、减值与未来展望** **研发投入与新兴产业** *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主要集中在电机、汽轮机、锅炉、燃机、风电和水电等领域[17] * 氢能领域上半年收入规模接近1亿元,预计全年略高于去年[5][17] **资产减值** * 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4.57亿元,其中合同资产坏账准备为4.19亿元,主要因未到期质保金挂账后按账龄组合计算金额增加[5][18] * 全年资产减值将会有所变动[5][18] **未来规划与市场展望** * 抽水蓄能招标量逐年增加,今年预计达到3,600万千瓦,并将保持平稳增长[5][21] * 对"十五五"期间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充满乐观[20] * 公司在煤电脱硫脱硝市场的市占率维持在30%以上[20] * 公司分红比例今年为46.几%,未来三年每年增加至少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50%左右[22] * 关注雅鲁藏布江相关新项目(如雅夏和墨脱),期望获得设备订单[23][24] * 2025年资本开支重点包括固定资产投入和风电资源投入,雅夏项目不影响2025年正常支出[25]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碳污协同减排与资源化未来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3:06
旋流分离技术应用 - 旋流自转分离技术将分离精度从微米级提升至离子分子级 实现硫污染源头减排[2] - 该技术应用于全国汽柴煤油质量升级工程 中石化 中石油 中国神华等企业支持 服务全国27个省区市200余个化工装置及4个一带一路国家10余套大型设备[3] - 在海上油气开采平台突破环保难题 取消破乳剂使用 在国家川气东输工程打破国外技术垄断[3] 碳污协同治理路径 - 原料替代通过催化转化与旋流分离技术将废塑料转化化工原料 长三角某化工园区塑料废弃物资源化率从30%提高至80% 年减碳5万吨[4] - 燃料替代采用高温高负荷电加热替代燃煤 废水制绿氢替代化石燃料制灰氢 团队研发废水旋流压电直接制氢技术利用工业废水动能与材料压电效应产氢[4] - 工艺替代实现全流程绿色再造 某炼油厂采用旋流耦合微通道分离工艺使废水回用率从60%提至95% 减少碳排放12%[5] 氢能发展前景 - 中国年产氢约3000万吨 96%为高碳灰氢 绿氢存在技术产业短板[7] - 制氢端通过废水制氢 垃圾制氢 废弃生物质制氢技术降低绿氢成本 储氢端发展高压储氢与氢风险感知技术 用氢端推进绿氢入化 氢炼钢 氢交通场景[7] - 团队研发旋流振荡碳捕集与再生工艺使碳捕集成本降至180元/吨 设备占地减少40%[9] 生物质能发展潜力 - 中国每年有8亿吨农业废弃物和大量畜禽粪便 秸秆热解制汽柴航油较传统石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66%[7] - 地沟油加氢制生物航煤已在镇海炼化10万吨项目商业化 但生物航煤成本是传统航油2.5倍 存在原料供应不稳定和专用储运设施缺失问题[8] - 中国生物质制油潜力达20多亿吨/年 需通过政策制定强制掺混目标 构建分步收集热解-集中提质模式 突破木质纤维素制油技术瓶颈[9]